各街道办事处、泽雅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单位,市派驻瓯海各工作单位:
《瓯海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9日
瓯海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年)
预制菜指的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调味料等辅料,经净化、切分、调味、烹饪/熟制、包装、杀菌等全部或部分工序及不同工序顺序的预制处理并在一定条件下贮运,可即食和非即食的菜肴等食品。预制菜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民生活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瓯海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预制菜产业链、扩大推广应用规模、促进预制菜产品质量提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协作,通过“提升产业集聚力、提升市场主体硬实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科教软实力、优化营销模式、优化监管策略”的“四提两优”工程,推进预制菜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以预制菜产业协同发展撬动瓯海食品工业和上下游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构建“一核五中心多点”的预制菜产业体系,形成瓯海“1+5+N”的产业集群和联农带农融合发展新格局。
计划到2024年,实现瓯海预制菜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6家以上,培育上市企业1家、小升规企业10家以上,全区预制菜产业链规模达70亿元以上,2个预制菜品牌成为国内知名品牌,预制菜出口企业2家及以上;成为温州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为预制菜产业联农带农、共同富裕提供“瓯海智慧”和“瓯海样板”。
三、产业布局
以瓯海预制菜孵化园(农业高新技术园)为核心,环绕布局预制菜加工生产、原料保障供应、技术研发、展销体验、冷储物流五大中心,构建特色鲜明、集中度高、辐射面广的“一核五中心多点”的瓯海预制菜产业体系。“一核”是指以农业高新技术园作为瓯海预制菜孵化园即产业核心。“五中心”是指预制菜原料保障供应中心、预制菜加工生产中心(预制菜产业园)、预制菜技术研发中心,预制菜冷储物流中心、温州(瓯海)预制菜展销体验中心。“多点”是指在百珍堂、顶诺、筷品、修文、永高、阿哆诺斯等企业建立预制菜产业示范点。
瓯海“一核五中心多点”预制菜产业体系图
四、重要工作
(一)提升产业集聚力
1.强化原料供应保障能力
突出温州菜篮子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对瓯海预制菜企业原料保障供应的作用,充分发挥好温州菜篮子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在调节供求、稳定价格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瓯海预制菜原料市场调控,建立健全价格监测预测预警体系、突发应急调控机制、应对物价上涨的民生保障机制等,构建预制菜原料端长效保障机制,依托温州菜篮子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打造瓯海特色的具有市场调控、稳价稳供的预制菜原料保障基地。
扩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丁岙杨梅”“瓯柑”种植面积,建成一批效益明显、带动力强的杨梅、瓯柑生产基地和精品园,探索开发“NFC(非浓缩还原)”果汁、副产物提取等特色水果精深加工系列产品,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合理利用泽雅、茶山等山地资源,与预制菜企业建立“订单式”稻米、蔬菜的标准化种植基地,鼓励开展“瓯越鲜风”生产基地建设与认定。到2024年,建成10个本土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以温州菜篮子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为主,本土特色农产品为辅的预制菜原料供应体系。
2.打造预制菜孵化园
按照打造温州预制菜产业孵化园的要求,结合仙湖度假区控规编制和老旧工业区改造,谋划农高园空间布局和环境提升的整体规划。科学把握园区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园区内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居住和生态用地比例,科学划定功能分区,促进园区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园区空间发展格局。
打造瓯海预制菜总部和孵化中心,建设集研发、交易、品牌、推广为一体的产业服务中心。推进园区管理机制创新,引进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负责园区资产管理、环境管理、企业发展要素资源共享等事项,打造瓯海预制菜产业链配套产品信息网,动态化更新、常态化发布预制菜产业链供需信息,促进供需对接、产销衔接。建立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管理、检测、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专业化功能型配套服务。
改造园区建筑外立面,完善交通、电力、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周边环境。同时结合厂房购置补贴、提高容积率等措施要求,规划农高园西北角30亩和大好大南面40亩左右土地扩充预制菜孵化园区。至2024年,将瓯海农业高新技术园建设成瓯海预制菜孵化园。
3.谋划建设瓯海预制菜产业园
以科技城市发展模式(InnovationOrientedDevelopment,IOD,即以创新为主动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城市群和都市圈产业、城市、人才、资本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为产业引领,发挥瓯海原料保障基地、仓储物流网络优势,努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堵点”“卡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瓯海预制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4.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依托绿鹿、鑫鑫牧业、禾源冷链等社会冷库,运未来、三溢等冷链物流配送企业,整合提升一批符合预制菜标准的智能化冷库区、常温库区。
充分利用潘桥国际物流园和中瓯物流园基础,发挥毗邻温州动车南站、温州货运西站、潘桥高速路口、国道、省道、温州轻轨等交通优势,引入顺丰、中通等国内快递电商物流企业,实施智能分拣、信息化管理等项目建设,统筹常温与冷链物流功能分区。打通物流中心至城市的物流节点,支持第三方同城配送企业开展预制菜专送业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生产基地自建预制菜专供销区前置仓,全面提升预制菜品冷链物流设施水平,建立集低温加工、仓储保鲜、冷链配送于一体的预制菜冷链物流体系。至2024年,建成总储量10万立方以上的冷储物流设施,承载温州地区80%以上物流量,将瓯海打造成为浙南闽北预制菜物流中心。
(二)提升市场主体硬实力
5.招引链主企业
立足预制菜产业链“图谱”和产业发展前沿形势,全面梳理国内预制菜产业链“链主”企业,整合全国预制菜招商资源,积累一批项目投资线索,打造“智慧招商一张图”平台,按“图”索骥、沿“链”招商,重点招引将预制菜头部企业。定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资金、技术、项目等激励机制,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市场招商”等模式,在项目落地审批、用电用水、信贷融资、产业用地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对招引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力求实现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逐步推进“腾笼换鸟”工作,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至2024年,招引1家链主式头部企业落户瓯海。
6.育强本地企业
坚持分类指导、因企施策,构建“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梯队。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主动加强与预制菜企业对接,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纾难解困。梳理一批预制菜中小企业,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实施“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提供扶持政策、财税知识、市场开拓、统计入库知识等方面辅导,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培育一批预制菜示范龙头企业,集合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重点培育顶诺、百珍堂、修文、筷品等预制菜龙头加工企业,推动规模提升、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力争三年内培育规上预制菜企业10家以上,产值达亿级预制菜龙头企业6家以上,上市企业1家。
(三)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7.加快技术改造
8.攻关核心技术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完善创新体系,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重点开展调理水产品和鲜切果蔬预制菜非热加工技术、新型杀菌技术,汤膳预制菜营养风味保持等共性技术研究。在预制菜原料、半成品加工与贮存环节继续发力,系统化构建预制菜营养科学、风味科学、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等基础理论。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百珍堂、顶诺、修文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功能性、便利性、保健性预制菜品研发。
9.强化品牌打造
加强预制菜品牌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瓯海预制菜行业品牌创建、培植、宣传。突出瓯海本土杨梅、瓯柑、稻米、蔬菜等特色产品,利用好茶山丁岙杨梅、三垟瓯柑的国家地理标志。建立预制菜品牌目录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品牌主体加快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质量认证、标准制定等。
举办(承办)全国性的预制菜展会、论坛等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预制菜展示展销活动,支持电商直播等营销新模式,打造品牌和畅销产品,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持续扩大瓯海预制菜影响力,打响“瓯字号”预制菜品牌。
(四)提升科教软实力
10.加强产学研合作
整合瓯海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发挥温州食品科学、医学营养、机械等学科优势,建立政府支持、多方投入、项目纽带、委托研发、技术转让、联合攻关等合作机制,实现博士与厨师结合、实验室与厨房结合、科研与产业结合,提高瓯海预制菜科技含量和竞争力。鼓励预制菜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组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针对性开展预制菜产品研发及关键技术研究。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预制菜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以市场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到2024年建成市级及以上预制菜研发机构2家,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
1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五)优化营销模式
12.建设预制菜展销体验中心
依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绿色优质农产品体验中心、浙江世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展销中心,结合瓯海预制菜企业产品,开设瓯海预制菜专区,打造温州预制菜展销体验中心。结合浙食链同步展示预制菜企业阳光工厂,引入“引导、炒菜、直播”机器人,构建数字孪生场景,构建预制菜研学基地。加强与餐饮行业协会、省商务厅等单位实现互动联动,通过承办或参加产业大会或国际美食节等活动,形成新菜品定期发布机制,引领预制菜消费新时尚。
13.构建预制菜电商直播中心
14.探索线下销售新业态
依托瓯海乡村振兴示范带、生态休闲示范带、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资源,因地制宜推进预制菜美食街或精品体验店建设,鼓励预制菜企业入驻,打造“前店后厂”销售新模式,定期举办预制菜互动体验、专场推介等活动,营造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发集聚瓯海文化特色的预制菜系列伴手礼,利用“瓯海伴手礼”“瓯海印象”“舌尖上的瓯海”等时尚消费文化品牌,打响瓯海预制菜品牌。支持瓯海预制菜产品进入学校、公司、医院、康养基地、政府部门等食堂,拓宽预制菜应用场景。统筹预制菜冷储物流中心、现代集团“菜篮子”批发市场等资源优势,打造全国预制菜交易市场,推动瓯海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15.鼓励开拓海外市场
利用温州获批预包装食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机遇,争取预制菜纳入试点范围,拓展预制菜的海外市场,鼓励百珍堂、绿鹿、筷品等企业入驻预包装食品市场采购展示基地建立展示中心,提升产品知名度。依托德纳云展会平台,搭建预包装食品专区,扩大线上合作机遇。
(六)优化监管策略
16.推进政府数字化监管
支持开展食品安全“一企一码”“一户一码”“餐饮企业健康码”建设。依托“浙食链”“浙冷链”等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逐步整合预制菜全链条数字资源,推动预制菜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信息上云。运用“互联网+”智慧监管手段,按照源头准入、全程管控、质量可追溯的要求和“一品一码”源头赋码贴码的管理思路,定期组织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检活动,开展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依法公开信息和实施失信联合惩戒,严把预制菜安全的“产出线、生产线、入市线、入口线”,建立健全预制菜数字化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机制。到2024年,瓯海区预制菜数字服务监管范围涵盖全区所有预制菜大中型企业及70%以上小微企业。
17.加强行业自管自律
鼓励预制菜行业协(商)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充分发挥联盟的第三方组织与协商作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切实降低企业在预制菜原料采购、电商直播、冷储物流等方面成本。
建立健全预制菜行业自律自管机制,配合政府加强预制菜产业标准引领和质量管控。根据不同产品类型牵头制定地方预制菜品质量团体标准与行业生产经营规范,协助政府提升产业准入门槛,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形成预制菜企业黑白名单,推动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出台专项政策扶持
(三)强化生产要素保障
充分考虑工业用地和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和需求,配准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高效率,统筹安排预制菜产业年度土地计划指标。加快配套产业发展规划的能源设施建设项目,全面优化产业园区交通、电力、燃气、供热、供水、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保障充足经费投入
推动温州预制菜产业专项基金落户瓯海,将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经费列入瓯海区政府财政预算,保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制修订、数字化改革、产业示范等项目所需经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为预制菜产业开发专项产品。加强保险保障,推动金融保险与预制菜产业有机融合。鼓励基金项目优先支持预制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