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大部分人在投递校园招聘的时候,都会找到自己想要投递企业的官网,从官网渠道进行投递。但是很多人在找校招企业海投的时候,通常会有信息差,就是不知道具体哪些企业什么时候开放申请通道。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你要分别罗列出你想要投递哪些行业,这些行业你要投递的企业有哪些,而这些企业则是你在投递时候的优先选项。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投递社招,社招投递与校招也有一些不同之处。社招岗位通常对候选人的过往工作与实习经历有较高要求。对我而言,我之前有多段大厂实习经历,所以我在投递社招的时候会相对顺利。如果你在此前没有太多对口的实习经历,建议还是专心投递校园招聘,因为校园招聘会对笔试成绩和面试过程看重更多,对过往实习经历要求相对较小。
此外,社招在招聘流程上相较于校招更加简单,这也注定了社招岗位一旦拿到offer,通常会要求你短期内尽快入职。但这里面需要和大家强调的是,如果自己的毕业证没下来,是没办法和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即使你提前入职,也只是去当实习生。比如我的毕业证要等到7月31日才下来,如果我在之前入职,只能签订实习协议,而不是劳动合同。所以,如果有投递社招的想法,首先要弄明白你的毕业证下发日期,在毕业证下发前的两三个月,再开始投递社招,以防止没办法尽快入职而不得不错过offer的情况出现。
三、笔试与面试经验
无论你打算投递哪些岗位,笔试与面试几乎都是不得不迈过去的一道坎。尤其是对于校园招聘的同学而言,面试之前的笔试往往更让人头大。
对于互联网/咨询等行业的泛商科笔试而言,基本上题目类型都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包括文字理解/数学计算/逻辑推理/性格测试这几个方向,而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笔试题目,用的都是北森和智鼎等几家公司的题库。即使一些公司不用这些题库,题目的类型和方向也大差不差。所以,对于这一类偏常规的笔试,如果做的多了,就驾轻就熟了。可以去淘宝买北森/智鼎等公司的题库刷题练习,也可以买到对应公司(比如腾讯/美团/拼多多)的历年题库进行针对性练习。当然,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投递一些金融机构的秋招(尤其是券商),通常笔试题目难度会较大,会包括很多金融/经济/管理学的专业知识,这种情况下对候选人的专业水平要求会更高,需要有更多知识层面的储备。
就面试而言,通常会分为群面和个人面试两个部分。校招通常以群面+个人面试结合的形式开展,社招通常以多轮个人面试(包括HR面/部门面/公司领导面等等)的形式展开。从校园招聘的角度出发,群面往往是很让人头大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互联网非技术岗和咨询公司,群面case几乎是必备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候选人既要展现出强大的分析能力,又要展现出团队合作协调的人际关系能力。所以,对于群面而言,一方面,我会和准备笔试一样,从淘宝/咸鱼/小红书等渠道,找到一些历年的case真题来进行学习,我也会尝试找到在群面这方面有经验的前辈或者同学,一起模拟面试做case,这种模拟比你自己看case的效果要好太多。在每次群面后,我都会反复问自己在团队当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时刻注意自己为团队的贡献程度,不断反思,这样的话,即使在这一次群面中失败了,也能吸取教训,为下一次群面做准备。
就个人面试而言,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个人面试都是必须的一个部分。而这一部分则是企业和候选人双向选择的关键。个人面试的关键在于,我必须要了解你面试这个岗位对候选人的要求有哪些(包括技能/分析能力/社交等软实力等等),而我是否刚好具备这个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如果我刚好具备,并且能够在多轮面试的过程中,很好地多方位展示出你刚好具备这个岗位所需要的素质,那可能我离拿offer就不远了。
此外,在面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面试官都会根据我过去的实习经历进行深度提问,这也是个人面试最难的一部分,因为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很多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从头到尾只是做些很边缘的工作,就是我们俗称的dirtywork,当面试官问到你对这个行业有哪些深刻见解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不知所措,我在早期面试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因此,我在面试之前,通常会看下自己简历,哪些经历和我面试这个岗位最匹配,也就是最可能被问到的实习经历,我会思考在这段实习中,我具体做了哪些行业,哪个方向,具体工作过程是什么,有什么收获(这一点尤其重要),要给自己这么一个自我反馈,才能在真正面试的过程中,当被问到过往实习经历的时候,有条不紊地回答出来。
四、行业岗位选择
方向比速度更加重要,无论是早期投递的方向,还是最终收到多个offer选择的方向,都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关键性影响。
咨询&研究类
社科研究类岗位相对而言少一些,但是也会有一些政府智库,以及专门做政府咨询的公司,有招聘需求,这一类公司相对管理咨询而言,竞争不算激烈,但是薪资水平相对偏低。社科研究和政府咨询岗位在一线城市通常月薪不会过万,或者在1w月薪上下。管理咨询公司月薪通常在1w以上,排名靠前的管理咨询公司,例如MBB,罗兰贝格,奥纬等,应届生薪资都不会低于20-30w每年,部分头部大厂战略,例如腾讯战略,BDA,应届生薪资最高甚至可以达到40w以上。
金融类
互联网类
但是受到近两年疫情冲击影响,经济下行,加上应聘产品经理的优秀应届生越来越多,这一类岗位的内卷程度大幅度上升,且多家互联网大厂在疫情期间,出现产品经理大规模裁员/跳槽的情况。因此,尽管产品经理岗位依旧非常受欢迎,但是其竞争难度和稳定性在近两年亦受到冲击。
五、结语
对于应届生而言,第一份工作通常会比较谨慎,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职业方向,还要考虑到平台,行业等多个问题。无论是找工作的过程,还是选择工作的过程,最终都要考虑到你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这个职业在未来几年的大环境下,是否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和这个职业的适配性,也就是你所具备哪些优势,你具备的这些优势是否符合你应聘的职业本身,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两年的求职大环境竞争激烈程度,要远远高于疫情之前。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多点出击很重要,而找好方向和渠道也比投递过程本身更加重要,希望本文能够给到正在求职的你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