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预测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投资规模逐年上升
1999年以来,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逐年增长,但其增长经历了一个从波峰到波谷的过程,2003年西安市房地产投资额猛增,由上年的79.37亿元增长到124.82亿元,增长率达到了57.3%,而到了2005年增长率回落到32.8%,增幅回落较大,由此可见到2003年已经有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选择房地产作为自己的投资目标。2004年和2005年房地产投资额增长率保持在30%~40%之间,说明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行为正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逐步趋于理性,向成熟的方向发展。
2.施工面积逐年增长、竣工面积增长较缓
随着商品房市场格局的不断完善,开发商具有良好的投资、招商环境,对市场的期望较高,对未来的市场发展具有很大的信心。在这样的形势下,西安市商品房的施工面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743.78万平方米上升至2005年的1662.25万平方米。相比之下,商品房的竣工面积则比较稳定,增长较缓,从2001年~2005年五年之间仅增长了16.59万平方米。这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房地产业自身具有滞后效应;房地产开发筹资缓慢,致使很多工程开工后出现了停工的现象;很多开发商出于占地的目的而使大量土地闲置。
3.商品房销售市场活跃
近几年来,在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扩大的形式下,西安市商品房市场呈现销售旺盛的局面,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大幅增长。2000年~200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平均每年增长56.89万平方米,仅2005年就较2004年增长了191.87万平方米。随着销售面积和销售价格的上升,商品房的销售额也在不断的提高,由2000年的325193万元上升至2005年的1712897万元。可见西安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且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造成需求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良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本地人口及外来人口增加;城中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的房屋拆迁也会带来一定的需求。
二、西安市房地产市场住宅需求预测
下面将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西安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定量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1.GM(1,1)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1)模型建立
(1)
a-发展灰数;
u-内生控制灰数。
设为待估参数向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可得:
(2)
其中,
将(2)求得的代入(1),解微分方程有:
(3)
方程(3)即为预测方程
(2)模型检验
求残差及e(0)及相对误差q:
计算小误差概率:
式中:
计算标准差比:
式中
如果p、c都在允许范围内,则可用所建模型进行预测,否则应进行残差修正,一般按表1划分模型精度等级:
2.用GM(1,1)模型对西安市住宅需求进行预测
(1)市区人口预测
利用所建立的GM(1,1)模型及表2中的数据对西安市未来五年的市区人口进行预测,可得灰色系统参数如下:
C=0.2838<0.35,p=1>0.95,可见所建模型精度等级好,可以进行预测,2006年~2010年西安市市区人口数量预测结果依次为:553.94万人、568.01万人582.44万人、597.23万人、612.4万人。
(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测
将表4中的数据代入灰色系统模型得出灰色系统参数为:
C=0.2508<0.35,p=1>0.95,所以可以用所建模型进行预测,2006年~2010年西安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测依次为:22.29平方米、23.34平方米、24.69平方米、26.44平方米、28.76平方米。
(3)新增住宅建筑面积需求预测
新增城市居民对住宅面积的需求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H增i=Fi×Ji-Fi-1×Ji-1
式中:H增i―第i年新增住宅面积
Fi―第i年城市人口数量
Ji―第i年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将上面预测出的城市人口数值与人均建筑面积代入公式,即可求出2006年~2010年(十一五期间)新增住宅面积需求量预测结果为5983.31万平方米,平均年增加需求量为1196.66万平方米。
从以上预测结果,可以得出未来几年西安市房地产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
(1)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由以上预测可知未来几年西安市住宅需求空间很大,同时人居环境也将得到很大的改善,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将使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
(2)市场供求逐步趋于平衡
根据表6可以得出西安市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供大于求的局势,从2000年~2005年,商品房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由1.51∶1降低到1.24∶1,可见供求差距正在不断减少,由上面的预测可知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而供给则会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自我调节下变得更加合理,供求将逐步趋于平衡。
三、西安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总体趋势预测
从短期来看,继2004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国八条》、《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等,这些宏观调控政策表明国家将继续把房地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伴随着政策的明朗化,国家商品房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居民收入的增长,可以预期,西安市的房地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将逐步趋于理性,商品房的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也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供求趋于平衡。西安市的房地产市场将告别成长期,迈入成熟期,走向规范化。
从中长期来看,西安市的房地产业起步较晚,属于朝阳企业,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波动,但现阶段出现的矛盾,是前进中不可避免的,是长期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相信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和市场的自身调节下,西安市的房地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度,向更成熟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西安统计局编:西安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杨东朗安晓丽:西安市房地产市场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研究所,2006
[3]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版社,2004.126~134
[4]黄晓峰施建刚陈英存:基于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的住宅用地需求预测研究.湖南:湖南理工学院学报第19卷第3期,2006.9
中图分类号:TP919-34;TP391文献标识码:A
DesignandRealizationofSchemeDesignPlatformforFiringTestinShootingRange
XUWei-qiang,ZHUYuan-chang,DIYan-qiang
(OrdnanceEngineeringCollege,Shijiazhuang050003,China)
Abstract:Theactualdesigncourseofthefiringtestschemeinshootingrangeissimulated.2Dand3DdigitalenvironmentofshootingrangeisestablishedbasedonMapXandVirtools.Andatthesametime,datainteractionanddatasynchronizationarealsoachievedwithXML.consideringalltherequirementconditionsofengineeringapplication,asimulativenetworkplatformforthemeasurementandcontrolprojectdesignedindigitalshootingrangeisbuildbasedonXML.Theproposedschemeisflexibleandeffectiveinpracticalapplication.
Keywords:digitalshootingrange;modelingandsimulation;XML;MAPX;Virtools
收稿日期:2010-07-28
0引言
靶场是军事攻防性能评估的重要场所,是新武器试验测量的综合测试平台,为各种高技术武器装备提供先进的测量手段,并加快高新武器的开发步伐。近几年靶场组织完成的多项试验表明,射击试验正在成为制约顺利完成复杂武器系统试验任务的瓶颈[1]。为适应未来信息站和电子战的需要,对于射击试验测控仿真平台的研究已迫在眉睫。该平台以某新型高炮武器系统的射击试验测试评估为背景,实现靶场测控方案设计的自动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为靶场顺利完成复杂武器系统射击试验测控任务提供了前提保证,并力争在测控方案推演优化技术上有所突破,进而推广到其他复杂武器系统。
1靶场射击试验测控仿真平台的构建
1.1仿真平台二维态势显示模块的开发
等高线模型表示高程,高程值的集合是已知的,每一条等高线对应一个已知的高程值,这样一系列等高线集合和它们的高程值一起就构成了一种地面高程模型,如图1所示。
图1靶场数字地图
靶场高炮武器系统射击试验测控仿真平台是一个基于XML的实时分布交互仿真系统,由方案制定、参/被试品系统控制单元、二维态势显示、仿真管理、数据管理和关键参数计算等节点组成。
方案制定人员通过选定测控方案的任务类型,设置参试品(飞行目标)和被试品(高炮武器系统)的初始状态,对参/被试品系统控制单元对选定的任务类型、系统的初始状态进行评估、数据传输和关键参数计算等操作,判断测控方案制定的可行性。该系统为靶场高炮武器系统射击试验测控仿真、路径规划、关键参数认证、方案优化等研究提供了仿真环境。该系统靶场射击试验测控仿真及服务器的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二维态势显示节点客观、实时地表示出选定的试验任务中的各种仿真实体的状态,供操作人员进行仿真效果评估,并为方案的优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图2靶场射击试验测控仿真平台逻辑结构
2组件式开发
靶场射击试验测控仿真系统的二维界面是利用VC和MapX组件混合开发的。作为靶场射击试验测控仿真系统的二维节点,二维态势显示模块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数字地图显示、缩放、移动、地图漫游;地图信息显示;参/被试品模型动态显示;通视判断;测距、测角、坐标系转换等工具模块调用;二、三维数据传输、通信及同步显示。另外,系统还实现了图层显示控制、方案类型选择、数据管理和数据交互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方法,在此不予讨论。
3二/三维同步显示的数据交互
在进行方案演示过程中,需要将二维地图上获得的数据实时地传输给三维模块,传统RTI数据的传输量总体上小,对于数据量巨大,传输频率小的数据,如果使用RTI进行传输会影响整个分布交互仿真系统的性能。
采用基于XML格式的数据交换能够很好地解决此问题。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具有可扩展、自描述、代码数据和表示分离等特点,可以作为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3]。XMLSchema时XML模式描述语言能够定义XML文件的语法模式,具体包括数据结构、数据顺序、以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在靶场方案演示和方案优化的模拟仿真中,XML数据交换接口负责传输的数据有态势数据、参/被试品初始状态、参试品飞行状态、被试品捕获射击状态、测试设备测试数据、方案推演数据等。部分具体的交互数据如图3所示。
图3二、三维数据交互
依据这些数据的具体结构和逻辑关系,首先应用XMLSchema定义XML数据文件的基本结构(包括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数据存储树型结构,以及数据单元的顺序和数量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MSXMLSDK提供的文档对象模型DOM的API接口实现从C数据结构到XML文档的数据编码接口和从XML文档到C数据结构的数据解析接口。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同时还利用预先定义好的XMLSchema实现了对特定XML数据文件的校验功能[4]。
4Virtools三维建模软件
法国全球交互三维开发解决方案公司Virtools开发了Virtools系列产品,其三维引擎已经成为微软XBox认可系统,其特点是方便易用,应用领域广泛[1]。它除了自身的3D/VR开发平台VirtoolsDev以外,还集成了5个可选模块,即网络服务器VirtoolsServer、物理属性模块PhysicsPack、人工智能模块AIPack、Xbox开发模块和沉浸式平台VRPack。
VirtoolsDev是专门用来设计制作3D世界的软件,其内部集成了500多个行为模块,其中的RunVSL模块可运行用户自己添加的Virtools语言代码,利用这些行为模块可以相互搭配串联设计出许多不同的互动效果。
VirtoolsDev可对二维对象、文字、三维对象及声音、影片等进行操作,其中的三维对象资源可由3DSMAX等3D软件制作的三维对象模型或三维动画通过安装好的插件输出文件以#.nmo格式导入。
5结语
在此介绍了靶场射击试验测控方案设计的实现方法,建立了可实现二、三维同步传输的网络化方案设计平台。二维操作界面实现了放大、缩小、漫游等各种功能操作,同时可以获得需要的DEM数据文件,并采用XML语言进行大数据量交互。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GIS在靶场的更广泛应用,新测控方案的实现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喜涛,姜昱明.可漫游的虚拟战场环境建模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6,23(10):189-193.
[2]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钟大伟.空间信息服务模式及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7.
[4]李京,庄成三.用XML对数据库查询的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0,20(10):21-24.
[5]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本满春,任建武,陈刚.GIS设计与实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蔡志浩,彭晓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虚拟战场态势显示[J].系统仿真学报,2003,15(7):983-985.
[8]YANGChao-Wei.Performance-improvingtechniquesinWeb-basedG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graphicalInformationScience,2005,19(3):319-342.
[9]ISO.Industrialautomationsystemsandintegration:productdatarepresentationandexchange[M].Geneva:ISO,1994:3-16.
[10]JONESKH.Informationmanagementforalargemultidisciplinaryproject[J].AIAA,1992,4720:221-227.
[11]任佳,雷斌.虚拟试验场技术在靶场试验计划验证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7,20(2):7-8.
[12]聂文兵.基于VEGA的虚拟战场中雨雪特效模拟[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0):48-50,5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预防;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拔地而起,同时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些新的工艺、材料和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新材料和工艺的防火问题也给我国建筑消防安全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也给我国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做好消防安全不仅关乎自身长远发展,也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安全发展的企业,才是健康的企业,是有竞争力的企业。企业抓好自身消防安全,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重大,义不容辞。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我国当前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要求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方案改变问题。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尤其是其中的消防工程施工都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进行设计施工,而消防施工中,需要从给排水系统、机械机电系统、结构设计各方面综合考虑。在给排水系统中,设计人员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强度、压力、严密性等的检测,并根据建筑高度等信息计算确定保护半径、水枪充实水柱高度等技术数据。有的设计人员之间根据经验、不考察实际情况就进行设计,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都有可能造成水压不足等严重问题,损坏管道、无法满足实际消防需要。
1.2建筑施工材料的存放不当
1.4消防给水管网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在给水管网方面要严抓质量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施工。然而在很多建筑施工中,消防给水管网试压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只对管网进行试漏试验,有的消防施工即使进行压力试验,但是却和设计脱节,操作随意,没能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难以为消防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在消防给水管道的建设上,一些工程没有将生活给水管道和消防给水管道区别开来,塑料给水管道和消防给水管道混用或者相连接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旦有火灾发生,塑料管道受热容易发生变形和损坏,不能发挥输水的作用,直接影响消防给水,为消防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2.加强建筑施工先创消防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这对上文中涉及到的关于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作者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如下的应对对策:
2.1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施工单位和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由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负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总工程师承包责任制度,并积极落实合同制定和现场监理制度,有总承包单位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程负主要责任,分承包商主要向总承包商负责,并严格执行和服从总承包商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2.2加强对建筑施工队伍的消防安全管理以及消防安全的培训工作
2.3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善以及消防通道的通常
2.4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
2.5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
结合本单位防火工作的特点,有重点的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使职工了解本岗位的火灾特点,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会报火警,会自救逃生。教育培训重点是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控制室人员、专职和义务消防人员、保安人员和重点岗位工种人员,如电工、电气焊工、油漆工、仓库管理员、客房服务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从业人员等。
3结束语
总之,目前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多数是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不够完善而造成的从设计方到施工方、验收方的投机取巧,大多表现为材料、设计方案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不够严谨、随意修改设计或不按设计施工等等,因此要解决这一情况也要从完善管理体系入手,从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图纸的制定、参数的设定计算、材料的采购、工程关键点的督查、项目验收各个阶段都加强监管力度,加强重视程度,从而保证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韩怀成.试论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
[2]童校.试论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31).
[3]陈池,王鹤寿,陈晓阳施棵.在建工程施工期间的消防设施配置[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4).
二、统计方法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
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市场预测是统计工具的重要应用之一。瞄准市场发展趋势,提早做足准备,在风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市场预测,而市场预测离不开统计工具。首先市场预测需要掌握当前可靠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通常要通过统计调查方法获取;其次,利用调查数据进行预测是个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借助大量的统计预测、评估、分析方法。企业通过对环境预测,了解国家各项宏观微观经济政策,了解政府财政开支、多边贸易状况、通货膨胀以及企业投资及消费者储蓄与支出的状况,奠定好市场预测的基础。通过市场潜量与企业潜量预测,从行业角度了解某一产品的在市场上所占的最大的市场份额,为制定营销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市场需求预测则是针对当前的营销环境和营销力度,评估某些产品的市场需求水平,预测企业未来的销售可能。统计中的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方法常常被应用于市场预测上。
三、统计方法在销售评价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工商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并对市场前景做出科学预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既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又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反映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结构,与学生所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结构之间的桥梁。在职业教育中,课程处在核心地位,是职业教育活动的灵魂。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具有定向性,课程内容具有应用性,课程实施与评价具有整体性。这三个“性”构成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专业学习的宏观内容编排,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分科课程本身,即微观的内容编排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因此,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知识排序的方式与知识习得的方式分割,这是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的。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项目一:认识市场调查与预测。包括任务1:什么是市场调查?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含义、市场调查的基本要求、市场调查的步骤、市场调查的内容,了解市场调查的机构和人员。任务2:什么是市场预测?要求学生了解市场预测的含义、市场预测的作用、市场预测的步骤。
项目二: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任务1:市场调查建议书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建议书的含义、市场调查建议书的内容、市场调查建议书的结构框架。要求学生撰写市场调查建议书。任务2:市场调查合同书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合同书的含义、市场调查合同书结构框架。要求学生起草市场调查合同书。任务3:市场调查提纲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提纲的含义、市场调查提纲的结构框架。要求学生撰写市场调查提纲。任务4: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问卷的含义、市场调查问卷的格式、问题的类型及答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
项目四:市场调查资料的包括任务1:资料整理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资料的审核订正方法、统计分组、汇总计算、编表、制图等方法。要求学生将市场调查项目中收集到的资料按照资料整理的工作步骤完成资料整理工作。任务2:计算机汇总技能。要求学生重点掌握excel工具基本操作、利用excel频数分布函数进行数据分组、利用“图表向导”工具绘制统计图。要求学生将市场调查项目中收集到的资料用excel完成资料整理工作。
项目五:市场调查资料的分析。包括任务1:静态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相对指标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任务2:动态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动态数列的含义、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要求学生能对已经整理的资料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
项目六: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任务1: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构成、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任务2: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形式与技巧。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形式,包括标题、开头部分、论述部分、结尾部分的形式,了解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七:市场预测方法。包括任务1:定性预测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加权平均法。任务2:定量预测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动态数列预测方法,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季节指数法、直线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能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预测。
项目八:市场预测报告的撰写。包括任务1:市场预测报告的格式。要求学生了解市场预测报告的撰写要求、市场预测报告的格式构成。任务2:预测结果的分析评价。要求学生了解逻辑推理评价方法、数学评价方法、预测效果的综合评价
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前后的比较
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改革前:课程内容结构是由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进行的,实践环节以实验、实习、实训的形式,单独进行。改革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是理论实践融合的一体化课程结构;实验、实习、实训是根据工作过程需要设计的一个整体,根据工作过程来系统化。由于将工作流程引入教学设计,从认识论上解决了高职课程教学内容怎样选取和排序的问题。
课程教学方法的变化。改革前:实践教学以验证性试验和模拟实训为主;理论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改革后: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主动建构。从方法论上解决了高职课程怎样教的问题。
课程教学实施条件的变化。改革前:实践教学把实验、实训、实习作为三个关键环节,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改革后:创设学习情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合二为一。注重教师的素质,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职教理论、职教实践;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配套开展教材建设。从系统论的角度解决了高职课程的教学设计问题。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为职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基本模板。
关键词:人才需求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M(1,1);计算机网络专业
一、引言
二、才需求预测模型
(一)人才预测的数学模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预测建立了数学模型:
式中,为规划目标年的专门人才拥有总量;分别为基年的专门人才密度、GDP数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模型中有v1,v3两个“阀门”,主要是调控专门人才密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两个数值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既可以实现专门人才总量适度增长,而全员劳动生产率也能逐年提高的持续、协调发展的理想数值,为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提供依据。但是,该模型中需要引用的参数比较多,且不容易得到。
(二)回归分析预测法
(四)趋势曲线模型预测法
直线预测模型为:
三、模型的选择
根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的统计,目前人才预测的方法多达150多种,国内外常用的人才总量需求预测方法可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两大类,其中宏观预测又分为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常用的定量预测模型包括回归模型、时序模型和生产函数模型等。这类方法基本上是建立在历史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需要占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并且要求数据变化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宏观定性预测包括分析和比较研究,专家分析判断(特尔菲法、专家会议法等)等方法。一般而言,用此类方法预测结构较之预测绝对数量更容易。微观预测方法主要指微观集成法,但该方法不适合于人才总量需求的中长期预测。
四、灰色预测模型
(一)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由它产生的一次累加生产数列为:
。其中:
利用一次累加生成数列拟合微分方程:
其系数向量可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求解:
式中,B和x分别为如下矩阵和向量:
将上式写成离散形式:
由于序列是的一阶累加序列,根据通过累减计算,可得的估计值:
由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预测并没有专门的统计渠道,因此目前为止其还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在实际预测过程中一般用社会需求总数替代。
(二)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
下面以某市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预测为例,介绍灰色预测模型在区域性人才需求预测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采集了某市2004-2010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研究。某市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历年数据:2004??---2010年份分别对应的实际值为:4522,7358,7936,8148,8450,9200,9840。
现在以需要培养人数为预测代表,详细介绍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应用。
1.数据处理。首先建立原始序列
为了避免原始序列的无规则摆动,将原始序列累加生成逐渐增大的新序列:
3.估计参数。估计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可求得:
带入原始数据,求得:
利用MATLAB进行矩阵运算,求得:
4.求出预测模型。GM(1,1)的预测模型为:
代入参数求得:
根据灰色预测方法,a为发展系数,反映预测的发展态势,u为灰色作用量,反映数据变化的关系。
GM(1,1)模型适用情况如下:-a
本模型-a=0.056
5.结果检验与误差分析。
为了保证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必须通过残差检验。通过计算残差和相对误差,检验判断误差变动是否平稳。
相对误差:,如果,则检验通过。
根据上述模型求得的预测值进行残差和相对误差计算,计算结果如上表所示,从表中可知可见该预测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6.外推预测
经过残差检验可见该模型具有非常优异的精度,利用此模型所建立起来的预测公式,我们可以对某市计算机网络人才未来2011-2015年的需求总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下表(表2):
表22011-2015年人才需求总量预测值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1027810871114981216212863
五、总结
区域性人才需求预测是区域人才科学规划和决策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需求预测的结果准确与否最终决定了规划的成败,因此,区域性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显得特别重要。定量的预测方法是计算机网络区域性人才需求预测常用的方法,在定量预测的各种方法中,灰色预测模型是比较适合区域性人才需求预测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对数据的依赖程度不高,可以利用一些贫信息、灰信息进行预测,使用限制少,中短期预测结果比较精准等特点,适宜在人才需求预测中广泛采用。
通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某市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预测,不但能为地方政府部门对科技人才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为地方院校在制定教育发展和改革,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提供依据。
[1]邓聚龙.灰色预测与决策[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2]郭亚军,潘德惠.人才需求的预测方法及最优决策[J].系统工程学报,1995,10(1):42~48
[3]张焰.人才宏观需求的灰色预测模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04
[4]何国华.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及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J].北京交大学学报,2008年第7卷第1期.
[5]武心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与培养[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2,07
2基于真实项目驱动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总体规划
3基于真实项目驱动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模式的实施
3.1项目学习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变革,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的前提,基于真实项目驱动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教学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按市场调查实践的流程特点设计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九大项目体系,包括市场调查设计、市场调查方法选择、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预测方法等,培养学生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能力、市场调查方法选择与应用能力、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及市场调查资料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真实项目驱动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内容的清晰脉络。
1前言
油库嬗推罚鞘废鄄豢煞指畹幕方冢浅善酚褪谐α刺踔兄凉刂匾换贰K孀拍承┑厍善酚托枨蟮目焖僭龀ぃ芄鞠率舻母鞔笥涂獾挠推饭θ挝裨嚼丛街兀汲鱿盅现氐墓┬杳埽辞蚰诙猿善酚偷男枨缶缡皆龀ぃ杓瓶馊萑丛缫驯ズ停┬杳苋找嫱怀觥N寺阈枨螅械睦暇捎涂馍璞赋て诔汉稍俗贾掳踩贾鸾ピ龆啵踩侍狻⒐蛔悖庑┢烤倍枷拗屏讼酃镜木头⒄埂R虼耍Χ哉庑粽剑ü杂涂庀钟锌馊荨⑸璞干枋┙欣┤莺图际醺脑欤钪仗岣哂涂獯⒂凸婺!⑻岣哂涂庾远健⒈U嫌推肥谐δ芰推胶饽芰σ约氨U舷酃驹惫さ陌踩⒔档驮惫だ投慷冉嵘涂獾陌踩芾硭剑俳酃镜慕】捣⒄埂5牵涂饨ㄉ柘钅烤哂型蹲使婺4蟆⒔ㄉ柚芷诔ぁ⒉蝗范ㄒ蛩囟嗟忍卣鳎钅康目尚行匝芯拷晌笠抵匾霾咭谰荨V挥卸员鞠钅拷锌蒲У目尚行匝芯浚拍苋繁T谑谐【锰跫拢岣咄蹲实某晒β剩U舷钅拷ǔ傻牧己檬找妫瓜钅吭谡鼋ㄉ韫讨邪踩⒂行虻耐平竦米钪粘晒Α?2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3油库扩容项目可行性分析关键问题
在油库扩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油库隐患治理和达标改造、油库扩容工程建设分析、
3.1油库隐患治理和达标改造
除了库容不能满足需求,通常,油库改造以前需要考虑其现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安全;(2)环保;(3)自动化水平;(4)信息系统。
3.2油库扩容工程建设分析
工程建设分析主要包括规模和选址两个方面。其中,建设规模需要通过可靠的预测方法,对油库的周转量进行预测,并确定合适的运输方式。最后才进行建设规模的计算,罐容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
式中:TV――设计罐容,m3;G――年周转量,t;n――年周转次数;ρ――油品密度,t/m3;η――装满系数。
最后,根据设计库容,按照油库的建设标准,对罐容进行适应性分析,适应性分析中主要考虑的是各种油品周转次数和周转量。
油库选址方面,由于扩容工程项目是在原有油库用地范围内进行,所以无需进行常规的库址比选,直接选用原有库址即可。除此之外,需考虑占地面积及主要的储运设施、规划许可、交通运输条件、公用工程条件及环境条件。
3.3扩容工程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油库扩容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储运工艺及设备:包括油品参数、主要设计参数、罐型及罐容、储罐方案、防腐和保温、收发油设施技术方案及油库储存和收发油能力分析;
(2)通用工程及辅助工程:给排水工程、供配电工程、通信、供热与暖通、建筑结构工程;
(3)总图及运输: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防洪、道路及围墙、绿化、建设用地、运输车辆;
(4)劳动安全及卫生、环保、自动控制、消防、节能节水等。
3.4投资估算内容
主要包括工程费用估算、其它费用及预备费、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其余的几项内容,均需根据总公司设定的标准进行计算。
一、企业对全面预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存在偏差
其次,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全员参与。预算的编制是以特定的权责中心为基础的,在确定目标的同时就是将其权力和责任具体化、数量化的过程。通过其中权力和责任的安排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来实现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关系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阶层的人员切身利益。预算要在充分体现总预算目标的前提下,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预算编制、执行中来,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各分项预算目标更加明确切合实际,程序步骤更加清晰。也可以促进信息在更广的范围内交流,使预算编制中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最成功的预算过程是企业各层人员参与编制的预算过程。
二、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三、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
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预算差异对于利用预算管理的影响不同,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分析对预算结果的影响。引起预算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外部因素导致出现预算差异。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假定外界的宏观环境稳定或比较稳定,但是,当国际经济发生动荡、国内的经济政策出现不可预见的变化时,经常会导致预算出现差异。若这种以外界影响为基础的预算差异较小时,可以不必考虑,只要在差异分析时加以说明即可;若这种差异过大时,则表示预算的编制失败,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或重新编制预算。这种外部因素导致出现预算差异是管理者应面对的非可控的差异,但是由于导致出现预算差异的原因是明确的,可以通过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对预算进行修整、调整下期经营政策、编制下期预算非常有用的资料。
[关键词]企业综合统计:经济:经营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企业综合统计工作质量,优化企业经济决策的策略:
一、明确企业经济环境,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体系
综合统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重要指标和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与环节,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反映。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统计模式,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因此,新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综合统计行为能明确企业经济环境,把握企业综合统计重点,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体系,使综合统计工作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反映与监督。
一是以企业经济运行动态为指导,建立综合统计指标。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新型业务时,应及时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指标体系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状况的前提下,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指标质量的逻辑审核和协调性分析,如资产负债、营运发展、生产成本、获利水平和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评估,准确把握宏观指标问的逻辑关系,做到指标协调一致,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态势。
二是以现代科技技术为依托,规范综合统计数据。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进入各个行业。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也应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规范企业综合统计数据。一方面,立足于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运作,深入实际去了解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了解数据背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更好把握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向,避免企业经营决策的片面性。
二是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为前提,拓展综合统计内涵。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要直接面向市场,以便按照市场取向对生产、经营的具体要素及时进行调整。因此,企业综合统计在围绕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要围绕企业的行政方针,不断拓展统计服务的内涵。不仅需要以企业内部信息,如:劳动成果的、核算、资金存量与流量该算以及投入产出等为统计内容,更需要扩展到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统计。
二、明确企业经营特点,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方法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提出数据、观点和对策,协助领导抓住决策良机,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要搞好统计分析工作,必须深入企业经营特点的实际调查研究,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方法。
一是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如SPPS、SAS、EVIEW、STATICA等),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使企业统计的推断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加强。并利用脑网络系统以及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统计分析工作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二大环节同步进行,缩短统计工作链,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在采集企业内部信息时。凡是没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均宜采用抽样调查,在采集企业外部初级信息时必须完全采用抽样调查。
三是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统计台帐是根据社会服务业统计资料整理和企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积累统计资料的登记帐册。统计人员应全面地收集原始凭证,登好统计台账,正确了解每个技改项目的工作进度等情况。经过半年的实施,起到了很好效果,为事前控制好投资项目用款、为投资项目决策打好了基础。
三、明确企业综合统计结果,优化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综合统计不仅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
更应该科学的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做出决策和评估,将统计信息滞后的现状切实改变,努力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多做贡献。因此,我们在加强企业综合统计质量的同时,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优化企业经济决策。
二是参与投资效益分析。企业综合统计在投资决策中主要发挥的作用是从统计工作的角度,对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可供决策选择的方案,包括提供决策分析模型(方法)和决策分析结果。企业一般投资决策分析,主要包括投资项目和宏观经济分析。该分析是在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要求为前提的基础上,来评价投资项目的决策方案,即应考虑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如就业、环境保护、增加外汇收入、填补某种技术空白、为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发展创造重要条件等等。
二是参与企业价值的分析。企业价值的分析,可建立企业“经济增加值”指标,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如:建立“1年内应收账款,2年内应收账款,3年以上应收账款”指标进行细化管理,加强对不同期限的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同时,可建立“不良、不实和关破资产处置损失、不良、不实和关破资产处置率”等指标,加强企业对不良资产和闲置资产处置,盘活资产,促进资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