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不摘”是指什么?
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
2、“5115”工程是指什么?
“5”是指自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即2021年至2025年;第一个“1”是指建立健全10项长效机制;第二个“1”是指实施10大提升行动;“5”是指完善5类政策衔接。
3、10项长效机制有哪些?
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重点村帮扶机制、教育保障机制、医疗保障机制、住房保障机制、饮水安全保障机制、兜底保障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机制、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4、10大提升行动有哪些?
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农村电商提升行动、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乡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农村生态保护提升行动、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行动。
5、监测户包括哪几类人群?
监测户是以家庭为单位,包括: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简称突发严重困难户)。
6、什么是脱贫不稳定户?
脱贫不稳定户是指虽然超过现行扶贫标准,但各方面发展条件、特别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监测范围(每年综合农村低保标准、农村可支配收入增幅和物价指数等因素进行调整)或不稳定,且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
7、什么是边缘易致贫户?
边缘易致贫户指虽然超过现行扶贫标准,但各方面发展条件、特别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监测范围(每年综合农村低保标准、农村可支配收入增幅和物价指数等因素进行调整)或不稳定,且有致贫风险的一般农户。
8、什么是突发严重困难户?
突发严重困难户是指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是2020年底以后新增的一类监测对象,这类人群从收入水平看,不能算脱贫不稳定户或边缘易致贫户(即收入高于脱贫不稳定户或边缘易致贫户),而是受突发事件影响,导致刚性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从返贫致贫风险看,具有突发性和暂时性。
9、监测人口与低收入人口的区别是什么?
农村低收入人口包括监测人口,此外还包括农村低保人口、农村特困人口等。
10、监测范围是指什么?
综合农村低保标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和物价指数等因素,低于所确定的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作为监测范围。2021年六安市及金寨县监测范围为6000元;2022年六安市及金寨县监测范围为7000元。
11、监测户识别条件是什么?
12、什么是应纳未纳?
“应纳未纳”是指由于工作疏忽或者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未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识别为监测对象进行帮扶,也未纳入到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
13、什么是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是指虽然发现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但未及时识别为监测对象,而是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外,给予低保等帮扶措施,实行“一兜了之”。
14、动态监测的方式有哪些?
主要包括农户自主申报、排查监测(集中排查监测、日常网格监测)、部门数据预警监测、媒体信访等其他监测方式。
15、监测户可以享受哪些帮扶措施?
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单一返贫致贫风险的,落实有针对性的单项帮扶措施。对其他返贫致贫风险较为复杂的,结合风险类型和发展需求因人因户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做到管用够用。有劳动能力的,优先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要及时纳入现行社保体系。
16、消除风险的监测户是否可以继续享受帮扶政策?
17、干部帮扶走访帮扶频次有什么要求?
帮扶联系监测户,干部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帮扶联系其他脱贫户,干部每季度走访不少于一次;帮扶联系既是脱贫户同时又是监测户的,按照走访监测户要求执行。
18、什么是“五大帮扶”?
五大帮扶是指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县域结对帮扶、社会帮扶。
19、我县确定的定点帮扶四类村是指哪些?
四类村是指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红色村。
20、乡村振兴包括那五大振兴?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