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是对某个单位、某个问题或某一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之后,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写成的书面材料。它是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搜集信息、研究问题、向上级汇报和指导工作的一种重要文体。
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对丰富和深化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指导和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作用。调查报告可以帮助领导和机关了解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减少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为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调查报告可以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推动工作全局,有利于发扬优势、克服弱项,促进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实。调查报告也可以宣扬先进人物和单位,推介新生事物,揭露矛盾和问题,批评落后现象,有利于弘扬积极因素,引导舆论健康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还可以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建设的大政方针,回答大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起到释疑解惑、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查报告呢?
一、扎实搞好调查研究
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可能写出好的调查报告。拟写调查报告的前提是必须搞好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好调查报告,关键不在“写”上,而在调查研究上。调查研究是调查报告的基础和依据,调查报告写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和调查研究的质量。
(一)科学确立调查研究的选题
调查研究的选题,就是确定一次调研活动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整个调查研究过程的起点,决定着调查研究的方向。选题不仅仅体现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向,而且能够反映调查者的指导思想、理论见解和学识水平。选题是调查研究准备工作的核心,它对调查研究工作的进程、结果及其价值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怎样才能选好题?
1.从工作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抓住对事物发展方向、效果等起决定意义的全局性问题,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机构改革、三农问题、信息化建设等问题。
2.从民生需要出发,抓住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认真对待,须臾不可忽视。如食品药品安全、个人所得税、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
3.从发展前景出发,抓住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超前研究,比如信息化对基层单位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造成的手机依赖症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敏锐地发现,不断进行超前研究,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措施,主动应对挑战。
(二)调查要广泛深入,了解真实情况
选题确定后就要进行深入调查。摸清情况,必须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做好调查需把握以下几点:
常见的调查方式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随机调查、非随机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整群调查、分层调查、蹲点调查等。常见的调查方法主要有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现场勘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跟踪调查、定点调查、文献调查、网络调查等。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广闻博采。
3.调查态度热忱认真。调查要获取第一手真实的信息,调查者要有尊重事实的态度,让调查对象讲实话,努力做到实事求是。撰写调查报告事关单位事业发展、群众切身利益和调查对象前途命运,起草者应有极度认真的态度和责任担当,身体力行,亲身走进基层群众中,获取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第一手素材,重实际、察实情。
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困难。调查者要有敢于负责的倾情担当,要有体谅基层帮困解难的满腔热忱,力争赢得调查对象的尊重和支持,才能摸准表象之下的事实真相。
(三)综合分析情况,提炼观点、明确主题
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逻辑性条理性很强、学问很深的创造性工作,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材料分类处理,去粗取精。调查报告绝不是材料的堆积,情况的汇总,而是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对调查得来的情况、材料要进行分类处理。日常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工作中会出现各种情况和各种矛盾。如何筛选材料?要“牵牛鼻子”,围绕重点来归纳,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情况、主要事件、主要成绩、主要问题,善于从不同的具体情况中找出共同的因果关系,过滤寻珠,去粗取精,通过分类研究,对问题的认识就更加清楚了。
2.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理清思路。在调查获得的情况中,素材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能否把它串成一件漂亮精致的饰品,主要看归纳、概括、提炼的功夫。调查报告所揭示的问题,既要在当下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针对性,又要对未来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写好调查报告,最关键的环节是对调查来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深刻透彻的综合分析,把调查得来的零散的材料系统化,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努力从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中把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东西留下来,抓准问题,找对原因,引出规律性的观点,得出科学的结论。
3.围绕调研目的,进一步明确主题。调查研究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探索、研究、把握行业领域建设的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确定调查报告的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单位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是什么,有哪些难点和热点问题需要回答和解决,哪些新事物、新经验需要总结、推广,哪些倾向性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要认真分析事物的具体情况,努力抓住主要矛盾,提炼出正确、集中、深刻、新颖的主题。
二、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在调查研究的选题比较得当,调查研究比较深入细致,调查获取的资料比较丰富,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比较到位的情况下,能否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就成为影响调查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围绕调查报告的主题确定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要新颖醒目,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采取单一标题,也可以用复合标题。标题主要是反映报告的主题,揭示报告的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调查报告的标题常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公文式标题。即“单位名称+关于+事由+的+调查报告”“关于+事由+的+调查报告”“事由+的+调查报告”
2.文学式标题。可采取判断句式、评价句式或设问句。例如:
一个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集体
一场发人深省的大讨论
形式主义屡禁不止的原因在哪里?
这类标题的优点是针对性强、比较醒目,有一点文学色彩,特点是鲜明、生动,醒目、传神。
3.正副结合式标题。一般主标题是文学式标题,副标题是公文式标题。这类标题的特点是前虚后实,主标题突出思想性,副标题体现指向性。可用副标题说明调查对象、内容、范围和研究的具体问题。
(二)挥斤运斧,搭建框架结构
并列式结构,又称横式结构。通常是把调查情况和对策思考结合起来安排结构层次。这种结构形式适用于内容丰富、背景广阔、综合性比较强的调查报告,即在主题形成之后,把调查的事实和形成的观点按性质和内在逻辑,分成几个并列的部分,分别叙述,从不同方面说明调查报告的主题。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问题展得开,论述集中,条理清楚。
综合式结构,又称纵横结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兼有递进式结构和并列式结构的特点,可以以纵为主、纵中有横,也可以以横为主、横中有纵。叙事用递进式结构,剖析原因、阐述经验、提对策建议用并列式结构;或者上一层次用递进式结构,下一层次用并列式结构;或者反过来,上一层次用并列式结构,下一层次用递进式结构。综合式结构多适用于介绍经验做法、反映事故案件、推介新事物新做法的调查报告。
(三)精心撰写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
1.前言直截了当,引导读者把握全文。调查报告的前言应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以精练简洁的语言,概括地介绍调查研究的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简要经过、基本结论等最主要的内容,让读者对调查对象或调查主题有个总体印象,以便把握全文的中心,引起阅读兴趣。前言要精练、简短、逻辑性强,可采取多种写作方式:
一是可以通过交待调查的依据、目的、范围及重要意义,说明调查的缘由。二是可以介绍有关情况,简要地介绍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工作成果;或者简述调查对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或者着重交代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说明在什么范围、就什么问题作了调查,并概括说明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或基本结论。三是可以从情况叙述中引出问题,这类前言一般从叙述情况入手,引发议论,说明所调查问题的重要性,以期引起阅读者的重视。四是从议论入手提出问题,即从阐述一般原理入手,把问题提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把调查的主题提出来。五是设疑问悬,提出问题,即首先把问题提出来,然后针对问题,说明调查的主题和调查范围以及方法等。
(3)论证有理有据,紧扣观点,叙议统一。调查报告要通过陈述客观事实,抓取典型事例和数据,使撰写者对调查情况的看法、观点顺势呈现,不能罗列现象,空发议论。写作中要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严谨的论证,使观点、结论立得住,经得起推敲。
3.结尾简洁有力,提示读者照应全文。调查报告的结束语主要是概括要点,深化主题或补充正文,可以采取总结式、结论式、建议式、展望式等方式。调查报告的结束语要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而定,有的调查报告没有单独的结束语,以正文部分的末段自然结尾,意尽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