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学大会(CHINESECONFERENCEONONCOLOGY,简称CCO)由中国抗癌协会于2000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是我国肿瘤医学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品牌学术会议。大会自创办至今不断夯实学术权威性强、国际影响力大、聚焦前沿热点、交流形式不断创新等特色,为推动我国肿瘤防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八届理事会成立后,在樊代明理事长“扩大队伍、提升学术”的倡导下,CCO大会自2018年开始,举办周期由每两年一届改为每年一届,参会规模由数千人发展为学术、科普双万人大会。每届均有数十位两院院士、2000余位专家作学术报告,组织百余场学术分会场,规模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2018CCO在沈阳举办,共1.8万人参会;2019CCO在重庆举办,共3.2万人参会;2020CCO在广州举办,共2.6万人参会;2021CCO在郑州举办,注册人数4.5万人,由于疫情原因,首次采用线上线下方式,线上参会人次超7000万。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明确会议定位,挖掘品牌价值。任何一个会议若没有明确的定位,其品牌形象都会是模糊的。梳理明确会议的品牌定位,是会议获得成功的关键。CCO一直以肿瘤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为定位,以“综合、交叉、高端、前沿”为特色,纲举目张,品牌形象清晰鲜明。
第二,搭建交流体系,荟萃学术成果。首先是建立三级会议体系。建立主会场(大会主旨报告+人文专场)、主题会场、专题分会场(专业委员会各自举办)三级会议体系,实现“综合、交叉、高端、前沿”的办会理念。2021CCO设有主会场、8个指南精读巡讲专场、109个学术分会场。征文总数达到14312篇,壁报交流3466篇,论文数量创历届之最。其次是建立主旨报告遴选制度。为了真正把优秀的学术报告呈现给广大代表,大会7个主旨报告通过全国各分支机构推荐、高分论文遴选方式多渠道征集,在会前召开主旨报告遴选会议,经过层层遴选、专家互评选出,确保主旨报告代表国内外最前沿、水平最高的学术成果。同时,中国抗癌协会以遴选会议为载体,践行“大手拉小手”的学术传播理念,通过高水平的肿瘤新进展学术报告,给广大基层地区的医务工作者奉献一场不容错过的学术盛宴,推动基层地区肿瘤医学的跨越式发展。
2019CCO主旨报告遴选会(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供图)
第三,整合行业资源,扩大会议影响。首先是发挥平台优势,汇聚学术成果。每年进行学术指南规范、学科发展报告、学术专著发布解读,重要的颁奖及重要活动的启动,学术成果、科研项目的发布,各类赛事决赛、技能培训等。2021CCO大会上,由协会组织编写的《整合肿瘤学》大型学术专著、《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和《HolisticIntegrativeOncology(HIO)》英文期刊三部学术经典集体发布,传递肿瘤防治的“中国声音”。
作为2021CCO最重要的学术交流板块,由26位院士领衔点评、47位专家集结献智的8场《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精读系列巡讲,聚焦甲状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常见癌种,梳理“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中的核心观点,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多场顶级“学术盛宴”,8场指南精读巡讲累计直播观看总人数达到3100万人次。
2021CCO三部学术经典发布(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供图)
其次是科普与学术并重。癌症防治,科普先行。CCO践行学术、科普并重,在每届学术大会前一日举办科普大会。2020CCO科普大会以“绝处逢生”为主题,采用TED演讲模式,邀请4位嘉宾,分别从人文、科技、患者、医者四个方面展开了一场关于肿瘤的多元深度对话。2021CCO大会首日举办CCO科普大会暨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全国启动仪式,是协会两大知名科普品牌活动历史上首次“同台合体”。会上隆重发布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2)》和《逢生(第四辑)》抗癌故事图书,举办了名家科普论坛等活动。新华网客户端、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72家权威媒体参与直播,直播观看总人数达1040万人次。作为2021CCO特色科普活动之一,组织了“百年·百县”肿瘤科普火炬传递活动,从中国食管癌防治的“源头”河南林州出发,在河南省内104个县市和周边6省,累计组织了120场科普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获得广泛欢迎,直接受益群众累计1.1亿人次。
再次是医学与人文并举。开幕式后举办“适道·仁心医学与人文沙龙”,致力于搭建医疗界和社会各界之间沟通的文化桥梁,自2018年连续举办,学术界、文艺界、演艺圈名流纷纷参与,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多个角度思考回望医学,以科学精神探讨医学之任、医者之爱,彰显了医学应有的人文情怀,广受各界好评。
2020CCO“适道·仁心医学与人文”沙龙(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供图)
CCO大会的特色与经验启示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第一,设“高度”。通过主旨报告遴选制度、院士论坛、国际专场等交流形式,打造肿瘤领域“最强大脑”和“最权威交流平台”。CCO主旨报告环节是肿瘤学尖端理论与学术前沿交汇的平台,大会主旨报告涵盖肿瘤基础研究及诊疗手段,内科、外科、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四大领域成果交织闪耀,并由全院士阵容主持。
CCO院士论坛云集了数十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两院院士,围绕各自领域的前沿话题、最新理念、创新技术、最新思考、最新进展进行主题演讲,从社会学、时代发展等不同角度,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精准医学到整合医学,彰显学界权威专家学术水平。
CCO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协办,UICC官员每届亲自到会或通过视频致辞参与。会议期间举办国际专场,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了东盟国家肿瘤整合医学论坛、中澳双边学术会议等国际主题会场,促进肿瘤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抗癌联盟CEOCaryAdam致辞(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供图)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为获得者颁奖(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供图)
第三,拓“广度”。秉承“医学与人文并重”办会理念,每届设置“医学与人文”沙龙专场,将医学与人文、哲学、艺术、文学等进行跨界对话,以科学精神彰显医学的人文情怀。例如2018CCO,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导演阎建钢先生、演员王茜女士等共同参与“生命的本意——医·艺交响曲”,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多个角度思考回望医学,以科学精神探讨医学之任、医者之爱,彰显了医学应有的人文情怀。2020CCO开幕式以“合”之赋为主题,表演绘制“力合”“和合”“势合”三个篇章,采用太极拳、岭南民乐、粤曲戏歌、龙舟竞渡的艺术元素,对“赢在整合”理念进行了人文、哲学、艺术多元解构,呈现“智汇广州、健康中国”的图景。
第四,增“温度”。秉承科普与学术并重的理念,同期举办万人科普大会,发布系列科普图书,围绕群众关心热点,普及肿瘤防治知识,让学术惠及百姓。2020CCO开展了万人科普进基层决心行动,以广东省为中心,辐射周边18个省市自治区,606位医护专家组建45支线下科普团队,开展科普宣教、义诊咨询,实现“百医、百城、百场、百万”的“四百”目标(“百医”:汇聚百名实力专家,打造科普精英团队;“百城”:丰富资讯裂变传播,科普热潮席卷百城;“百场”:线下百场巡回科普,走进基层送医上门;“百万”:科普知识惠及百万,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万人科普进基层启动仪式(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