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李晟,倒在午休加班的诊室新闻频道

李晟生前所在的心血管内科诊室设置了临时隔离带。杨书源摄

本报见习记者周昱帆记者杨书源实习生陈书灵

“如果碰到一个变态的病人家属,就会失去一辈子。”李晟曾经在遇害7天前,这样告诉自己的高中老同学陈清声(化名)。

彼时陈清声刚毕业的女儿想从事护理工作,从医近30年的李晟建议孩子选择去手术室而非住院部。“不管工作多辛苦、收入多低,一定要选择手术室,安全第一。”李晟对陈清声强调。

“他劝我女儿都是这样劝,可见他知道安全的重要。”但陈清声没想到李晟一语成谶,而失去一辈子的人会是他自己。

7月19日下午1时多,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附一医”)新院区心血管内科17诊室,主治医师李晟正在加班问诊,突遭一男子持榔头、刀具伤害。后因伤势过重,晚上9时,50岁的李晟因抢救无效死亡。

在附一医发布的悼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李晟同志去世,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乃至浙江省心血管领域的重大损失。”的确,没人能够算清这位自1996年开始从医的“老主治医师”到底救活了多少患者。

7月21日,中共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决定,追授李晟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事发已有一周,对于李晟的离开,许多人的心情依旧没有平复,尤其是李晟的医护同行,无论是熟悉他的,还是与他素未谋面的。

“我们揪心于李医生的离开,也揪心于未来我们面临的工作环境、医患生态。”一位和李晟并不相识的心内科同行在网络留言区写道。

回忆

“我一点都没觉得会救不了。”李晟的同事直到把他推入抢救室的那一刻,都没有把他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一开始说要做颈动脉手术,我觉得颈动脉压一压、补一补就好了,以为有很大希望。后来一到手术室,他的血压只有40、50,大家就都开始慌了……”一位参与抢救的附一医医生回忆那天下午经历的情绪起伏。

许晶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李晟的病人。她回忆,和父亲一起第一次找李晟问诊时,也是在一个将近下午1时的午休时分。当时其他医生、分诊台的护士、保安都下班了,诊室内外很多灯也灭了,只有李晟坐在那里,没有助手为他记录病历、开药,一切都是他自己在有条不紊地操作。

在许晶的印象中,李晟从不拒绝病情紧急来加号的患者,也正是因此,事发当天下午1时多,他还空着肚子加班问诊,“这太符合李医生的作息了……”

李晟的离开,是附一医的至暗时刻。当晚,许多李晟的同事都无法入睡,网络上,医院同事、学生上传的李晟的视频、照片、文字事迹在一夜之间井喷。

舆论的矛头直指医院安检不力。在面对巨大的人流时,附一医新院区的安检执行难度不低。曾在附一医实习过一年的医学生梁晓芸(化名)介绍,该医院是浙南地区的超大医院,辐射包括浙江丽水、台州及闽北多个周边城市,“人流量在浙南医院中数一数二,而心血管内科又是内科里公认最繁忙、病人最多的科室”。

同时,附一医庞大的建筑设有颇多出入口。门诊、急诊和住院部是一体化的建筑,除了门诊和急诊两个主出入口外,边上还有三个出入口。“医院出入口那么多,而有的水果刀又那么小。”在殡仪馆送别李晟时,附一医的医生们不甚乐观地看待安检情况:“平常就大门那边有安检,旁边侧门就没有。”“医生坐诊时遇到危险是很难反抗的,安检还是很有必要的。”

事发后,附一医的安保力量和安检措施不断升级,许多侧门都用塑料绳封闭了起来,大楼内的一位清洁工回忆:“出事前,这些门都是可以随意进出的。”仍然开放的出入口,如今都配有两名手持金属探测仪的安保人员,他们负责对进入楼栋的人员进行贴身及开包检查。在人流量更大的主入口,安检门、安检X光机也在工作。

李晟遇害的门诊2号楼10号诊区更是成为安保巡视的重地。每隔十多分钟,就会有手持盾牌的安保人员在各个诊室门口巡逻。心血管内科诊室内,患者就诊区和医生的问诊区都用临时隔离带隔开了。

告别

事发后的第二天,附一医停放李晟遗体的太平间外人来人往。骑手的电动车前筐和后座都被悼念花束塞满了,他们不间断地把一捧捧白色、黄色花束摆到太平间门口。很多医务工作者、患者、市民也手捧着花,前来悼念。

下午1时左右,李晟的遗体被送往温州市殡仪馆。傍晚将近6时,整个货车塞满了花、怀念与悲伤,紧接着运往李晟身边。与他同科室的6位护士也早早订了花,想随车一起送去,但骑手来迟了,她们站在太平间门口,头齐齐地撇向大门方向,请求运花的货车司机再等一小会儿。其中一位护士一直在啜泣,对着手机刚说了半句“那时候在午休么……”就说不下去了。

7月21日是告别会的第一天,父女俩很早就赶到殡仪馆,父亲买了两个硕大的鲜花篮。在下车去告别厅前,许晶看到他把一沓纸巾悄悄放进兜里。

许多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在子女的搀扶下赶来殡仪馆5号告别厅,他们都有同一个身份——李晟医生的患者,每个人都泪眼婆娑地念着李医生的好。

“他每天都会早来,7点半就会准时到病房查房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部223病区,一位在医院工作了20多年的护工回忆起李晟几十年如一日的作息。这里是李晟生前工作的地方,收治着他大部分的患者,医生介绍栏上还挂着他的照片。

“他管的病人在住院部里也算是多的。19日那天听说他出事了,很多病人直接在病房里哭了。现在这些病人都还没转到别的医生那里。”这位护工描述。她打算和几位熟悉李晟的护工一起拼车,去送他最后一程。

李晟一直是心内科的传说。主治医师的头衔不算高,但梁晓芸曾听ICU的带教老师议论:“心内科开刀都靠主治!”他们口中的“主治”,就是李晟。

在附一医心血管内科,李晟是唯一一名以主治医师身份担任治疗组组长的医生。医院病历系统里现在还能查询到附一医的前心内科主任找李晟看病的记录,这在院内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没有李晟医生,许多心内的手术在浙南地区可能就找不到人做了。”梁晓芸感叹。目前仍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攻读心内科研究生的沈畅然(化名)证实了这一说法,卵圆孔未闭手术是李医生的专长,这项手术“一般来说只有在大三甲的心内科里个别医生才会做”,而在附一医辐射的区域内,“李医生是做得最好的”,梁晓芸表示。

但一些前来找李晟问诊的患者,也曾因他主治医师的头衔而踟蹰。去年年初,翁文文(化名)突发偏头疼,各方面的神经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附一医的神经内科医生认为可以考虑心脏方面的病因,指名让她去找心内科的李晟。

看到李晟仅是主治医师,翁文文有些疑虑,她委婉地询问是否有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值得推荐,这位医生只是笑着告诉她:“他就是我们这里最好的医生。”

李晟最初也不是许晶为父亲看病首选的医生。许晶的父亲右冠状动脉堵塞,有14年心脏病史,做过七八次心脏介入手术,去年11月又出现了胸痛症状。父亲去附一医心脏外科就诊时,提出了不想做开胸手术等相对创伤较大的治疗时,主任医师孙成超毫不迟疑地推荐了心内科的李晟。

李晟精湛的医术,在许晶父亲的手术治疗中被印证。手术仅仅进行了35分钟,父亲被推了出来,精神头很好,他一个劲儿地回忆着手术时的“惊险一刻”:“当时李医生透到我右冠状动脉的一处时,影像完全显示不出那里血管的情况了,呈现出的是像沙漠一样的干枯状,大家都很着急,以为那里的血管萎缩了,但李医生迅速凭借经验扩开了血管,血流一下子通了,在场所有的医生都欢喜雀跃。”

事发后,许晶总是想起李晟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病情的样子,他慢条斯理地说着温州方言,笑起来眼睛就像是两轮弯月,“他完全知道我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会用又规范又易懂的语言解释给你听,给你信心。”

许晶好奇:这样一位医技高超的医生,为何从医近30年还只是一名主治医师?她找同院熟悉的医生打听后得知:李晟的职称一直没能升上去和他的本科学历有关,因为他专注于临床,在科研上成果较少。

“李晟最后一次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就因为去做手术抢救病人而错过了。”陈清声说起她了解的情况,忍不住哽咽。

李晟从医的理想是纯粹地治病救人。他的一位老同事对此印象深刻,彼时,这位老同事想去国外读博士,李晟对他说:“你好好深造搞科研,我接下来就待在附一医,做好临床和技术。”

在他的回忆里,李晟是很容易知足的一个人。“他曾经说过,自己每天都很开心,午休的时候躺在床上看看天花板、发发呆就很舒服。”

同事们

李晟遇害后,他的同事、附一医心内科主任周浩处在网络风暴的另一端。

网传消息甚嚣尘上:“凶手杀错人了,他原本的目标是周浩,之前他妻子在周浩那里动手术效果不佳,后来妻子死后他起了报复心。”消息真伪一时难辨,大家开始了对周浩医技和人品的揣测。

7月22日上午,是周浩在李晟遇害后第一次坐诊。周浩所在的心血管内科21号诊室门口,患者和家属坐得满满当当。

“这件事情发生后,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情绪都会缓和一点了。”一位挂了周浩的号等待就诊的患者感慨。他去年经人介绍,找周浩装了心脏支架,目前恢复良好,定期会来医院开药。“如果是平时的话,找别的医生就行,但是我这次胆固醇高了,需要调药,还是看周浩医生的号安心一点。”在这位70多岁的患者看来,周浩平时问诊也比较平易近人,沟通上比较高效、言简意赅。

就诊半天,医院的放号上限是60个,加上复诊的患者,周浩门诊当天的挂号量达到了100出头。

整个上午,周浩往返门诊和住院部四五次,到心脏介入导管室治疗患者、查看住院部患者的情况、参加医院的会议……最长的一次,他离开门诊半小时左右。

“医生怎么又出去了?”有的患者等得焦急,他们把负责叫号、维持秩序的年轻医生团团围住。年轻的医生委屈地抱怨,但很快又调适好情绪,继续回答患者的各种提问,“你们中午12点以后过来,周主任会把所有号看完再下班的。”他安慰道。

下午1时40分左右,周浩将结束门诊工作,没号的病人终于等到机会,面带歉意地挤进诊室,恳请他再多待两三分钟,再多看一个病人。

加号看病、顾不上吃午饭、病人多得围在诊室前……这是7月19日李晟生命骤然走向终点前所经历的日常,也是依旧处在风暴中心的周浩,以及更多李晟在心内科的同事们依旧在面对的每一天。

“清者自清。”面对网络上纷繁的舆论,下午接近2时,周浩拿着作为当日午饭的面包和水,在从门诊返回住院部的路上对记者说。

“这件事周主任也很委屈,完全是背锅。”附一医心内科的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根据院内初步调查,行凶者未婚育,且本人十年内没有该院就诊史,也从未有申诉记录,而警察在其住所内发现了大量安眠药,其实际的作案动机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查明。

温州市殡仪馆5号告别厅内外的花,后来连绵成海。10多位李晟的同事在吊唁之后没有离去,他们望着李晟的遗像不住地抹泪,好几位是下了夜班直接从医院过来的,面露倦容。

几位医生讨论起李晟医生出事那天诊室的设置。

“诊室只有一个门,如果有两个门,成功逃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一位医生分析。

“以后坐诊时还是开着门吧,万一有事情还有脱身的可能。”另一位女医生倡议。

“还是少加点号吧,以后看不完病人就看不完了……”几位围在一起的医生叹着气附和。

一位温州市民在缅怀李晟医生的帖子下留言:“给离开的人送花也不能改变什么,保护好还在的人更重要。”她已经为一位在附一医急诊科工作的朋友下单了防刺白大褂,单价1300多元。7月22日下午,这件白大褂就送到了这位市民手里,她打算印上朋友的名字后再送到朋友那里。

“他这几天确实非常受打击,感觉有点悲凉。”7月22日,这位市民向记者描述,“但他觉得医院整体还是比较安全的,我坚持要送他,他才答应。”

THE END
1.医生是如何看病的?无论是祖国医学还是西方医学,医生传统看病的基本技能包括“望、闻、问、切”和“望、触、叩、听”,这些方法都是强调医生看病的时候,需要通过这些主观手段,收集患者的相关症状与体征,为正确处理疾病提供依据。但临床疾病,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单纯依靠医生经验积累的这些看病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好在,医学的发展,如各种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77343
2.主诊医生是什么意思爱问知识人主诊医生指的是主要负责对该病人进行诊断的医生,也就是说主要负责对该病人进行诊治的医生。主诊医生https://iask.sina.com.cn/b/newr0kvFXg4o27.html
3.最系统的归纳总结:中医四诊,这一篇算都齐了(图文并茂)切诊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腹诊。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7701944633279327&wfr=spider&for=pc
4.中医临床诊疗:如何望闻问切诊断疾病?“望闻问切”四诊法作为中医临床诊疗的精髓所在,不仅体现了中医对人体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也彰显了中医在诊疗上的独特优势。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的综合运用,中医医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医临床诊疗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http://sd.zhonghongwang.com/show-68-113555-1.html
5.好大夫在线好大夫在线收录全国1万多家医院,93万医生,医生出停诊信息随时在线查询。28万公立医院医生注册、认证,开通自已的“网上门诊”、医生本人在线接诊,患者在家也能看专家,线上处方,线上药房,药品配送到家。家庭医生长期照护,体检报告专家解读,给你专业的分析和建议。大https://www.haodf.com/
6.21家在线问诊APP便利度测评:平安好医生位居首位医疗动态处于第一梯队“优秀型”的分别为平安好医生、1药网以及微医,它们得分均超过70分。分析发现,这3家APP没有哪家出现压倒性的绝对优势。如平安好医生APP在导诊、问诊、缴费环节都只处于中上水平,但凭借购药环节的规范和诊后服务“过人”的体贴,最终夺冠。而1药网则在问诊和购药环节表现较为出色,夺得榜眼位置。 https://m.vodjk.com/mip/a/1539378.shtml
7.上万字分析!6大方面完整分析「丁香医生」的产品设计医疗服务是实现激活用户和商业变现的重要方式,包含了问医生、速诊、义诊、疫苗预约、疫情地图五大板块,为用户提供专业完善的在线医疗服务,为用户解决线下看病难、慢、麻烦的痛点。 1. 问医生 功能价值 问医生是丁香医生的在线问诊板块,链接了医生和患者两端,为用户提供专业完善的在线医疗服务,支持图文、电话问诊,是丁香https://www.uisdc.com/dxy-product-design
8.警惕,这一过敏高发期到来!有医院一晚接诊近30例雷暴哮喘,医生紧急不少敏感人士出门赏花或者踏青后,开始出现打喷嚏、流眼泪、湿疹等过敏症状。 北京有医院 过敏患者从诊区排到走廊 4月2日上午9时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的候诊区里,等待就医的患者从门口排到了诊区外的走廊里。 图说: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候诊区排满了患者。北京日报 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623957.html
9.求诊的正确姿势求诊时要根据自己的病情,综合分析各类医院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院。我的建议是:小病小医院,大病大医院。首诊综合性医院,确诊专科医院。小病小医院这很好理解吧,象感冒啊,吃了不洁物腹痛腹泻这种普通肠胃疾病,就没必要去大医院跟人挤逼啦,小医院的医生就可以处理了。但如果一些反复发作的局部疼痛,或自我感觉https://www.jianshu.com/p/d7b1aeb2e9c3
10.沂南县辛集镇卫生院就诊须知1.就诊时请配合医生一人一诊室,以充分保护就诊病人的隐私权。 2.医保病人就诊时请出示医保卡,如慢性病种,特殊病种的均需出示证件并告知经治医师,以免给您就诊造成麻烦。 3.医生开出相关检查、化验项目,药物后,请到收费窗口完成缴费,再进行检查、检验和取药。 http://www.yinan.gov.cn/info/6469/118532.htm
11.门诊预约挂号须知院务公开注:老年患者无智能手机,推荐通过社区双向转诊由社区医生协助预约、拨打114电话预约、志愿者在自助机前协助预约、定期复诊可由医生诊间预约、由家属通过小程序以添加就诊人的形式协助预约。 【取号须知】 1.预约挂号实行实名制注册,请您如实提供就诊人员的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和证件,以免影响取号。 https://www.hdhospital.com/Html/News/Articles/11184.html
12.医生坐诊表上海徐浦中医医院一周医生安排门诊坐诊时间表 (此表仅供参考,以当日医生门诊为准) 特注:标*专家为隔周坐诊,具体坐诊时间以医院公众号为准。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特聘 薛惠明 *刘铁新 (隔周) *石关桐 (隔周) *http://www.xupu120.com/yygk/ystd/1774.html
13.北大口腔第一分诊部在北大口腔总院拔牙的,来这里找医生复诊。 这边经常会有总院的专家医生来坐诊,但他们第一分诊部官网是看不到的,大家可以看看你要看的医生,然后在好大夫网站看他会不会在这边定期出诊。这边的号比app抢号好挂多了,我那个专家医生的号抢了3周才抢到号。这边可以直接预约医生,如果不特别要求医生的话。 在北大看牙https://m.dianping.com/review/657145618
14.方便!手机轻松一点就能问诊三甲医院医生为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出免费线上咨询服务,为患者带来以下好处,郑州市一院门诊办主任徐志霞说,患者坐在家里,拿着手机,即可与医生一对一直接问诊,患者可进行健康咨询,也可预约就诊以及诊后在家用药指导,治疗方案疑惑解答等,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 https://hnwj.dahe.cn/2020/07-18/688825.html
15.秀山县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开诊啦通知公告注意:医生开方后,处方单24小时内有效,请患者及时下单购药。 患者购药时,需完整填写自己的收货信息、配送信息及配送方式。付款完,等待配送即可。 (五)我的 点击“我的”可以查看用户个人账户信息,问诊订单、药品订单、健康卡、我的收货地址信息。 1.问诊订单 https://www.cqxs120.net/newsshow1218.html
16.齐齐哈尔这家医院开夜诊了而且夜诊不仅能提供一个较安静的就医环境,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患者隐私,可以有效缓解“难言病”患者的尴尬心理。同时,每位夜间前来就医的患者可以跟医疗专家有更加充分的交流时间,使医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也更加了解,保证了就诊质量。 问:想看病的话,应该怎么预约挂号?http://www.cfgw.net.cn/2020-11/03/content_24950185.htm
17.问医生免费问医生在线医生问诊长期不吃早饭体检发现胆结石后,有几个人这样做了? 温馨提示:身体不舒服,就问薛医生!看病问医生,就问薛医生!识别下方二维码,更多专家实时在线! 友情链接: 前交叉韧带断裂医院管理系统薛医生在线问诊养老院多肽研发公司健康生活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二维码http://www.ydjkzj.com/
18.癌症误诊漏诊是谁惹的祸?被医院确诊为癌症,全家人都跟着担惊受怕,化疗放疗都做了,最后一检查,原来所谓的“癌细胞”根本是虚惊一场;或者相反,去医院检查时一切正常,但患者竟一年后发现是癌症晚期而死亡;本应是左腿手术,医生却误切除了患者的右腿……这样的事近年来屡见报端。人们不禁奇怪,为什么误诊、漏诊屡屡发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https://zlw.hkdyfy.cn/info/1034/1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