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南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分型、诊断、治疗、康复五个维度入手,坚持预防为主、规范诊疗、快速康复的原则,旨在
提供规范标准的临床管理方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本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参照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系统进行分级,证据等级分为高、中、低、极低4级;
推荐强度分为3级,自1级向3级强度递减。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它们的任意组合,但并不一定引起临床症状。当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导致对应的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无力、麻木、疼痛及功能
障碍等临床表现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为临床诊断名词,指在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的病理学基础上发生椎间盘局限性突出,压迫和(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出
现腰痛、神经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下肢放射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虑腰椎间盘病变和神经及神经通道的关系,有助于诊疗方案的制定(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中)。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使用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大(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中)。推荐意见15:病史长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出现神经压
迫症状的患者应尽早手术解除神经压迫(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中)。推荐建议16:全身麻醉适用于无全身麻醉禁忌证的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的单
纯腰椎减压手术患者也可选用硬膜外麻醉,麻醉前需对已存在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缺陷进行仔细辨别和记录,以更好地选择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并对药效进行评价(推荐强度:
2级,证据等级:高)。推荐建议17:对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行椎间盘摘除术(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高)。推荐建议18:医师应依据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及
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微创手术方式(推荐强度:1级,证据等级:高)。推荐建议19:腰椎后路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并进行椎间融合,要求术中尽量减少对脊柱结构的破坏,
保持脊柱稳定性。(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高)。推荐建议20: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或伴有腰椎失稳的患者,建议使用微创融合技术(推荐强度:1级,证据等级:高)。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管理
学设计的腰垫和坐垫辅助维持正确的坐姿;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中等硬度床垫(推荐强度:1级,证据等级:中)。推荐建议2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在专业的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以期加强腰椎稳定性(推荐强度:1级,证据等级:中)。推荐建议2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腰椎家庭适能锻炼等身心训练(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低)。推荐建议26:
术前对患者进行宣教;术后进行阶梯性康复训练,可早期进行呼吸训练、肢体肌力训练,并进行专业的康复评价(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