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排续诊秩序,目前尚无统一做法
新快报记者连日走访广州多家医院了解到,患者当天挂号对应的检查单无法出具,而医院挂号单有效期仅为一天时,有些医生已经默许,患者拿着近几日的检查报告询问和解读结果。
近年来,广州不少医院正通过优化管理,积极改善这个问题。像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一院等多家医院,隔天看报告的患者普遍没被再收取挂号费。不过,新快报记者留意到,此举多为医疗机构自己探索并开展有关续诊服务安排,目前对于如何安排续诊秩序,尚无统一做法。
比如,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儿内科,看化验报告的家长通过护士台报告续诊,就能依次优先于当天初诊患者,继续就诊。由于续诊顺序得到合理安排,初诊患者亦能接受。而在排查病情过程相对漫长的肿瘤专科医院,患者续诊看报告时,未必能遇上初诊挂号的医生或专家,为此,该医院依托互联网问诊平台,缓解续诊者找不到医生的焦虑。今年11月,梅州67岁的患者幸先生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排查前列腺癌,完成一系列检查后,已是初诊后第四天。“我们拿齐报告,就在线上问诊,专家都能一一回答。上午发送的报告,下午就得到答复,很方便,不用回医院排队看报告、不用影响其他患者排队。”幸先生说。
但是,并非所有医院都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举措。前往看结果的续诊患者,很多时候会遭遇其他患者“白眼”,续诊者与初诊者在就诊排序上存在的“冲突”并不少见。
“就诊秩序不好,就诊体验就会降低,但听到广州要推出‘挂号一次管三天’政策就期待,感觉能规范‘续诊’和‘初诊’患者之间的排序问题。患者不是都想续诊,而是确实未完成一次诊疗过程而需要续诊,这种情况不是患者能决定的。因此,期待这个政策能完善挂号制度,管好各种号源的就诊秩序,让续诊患者‘师出有名’。”广州一家三甲医院门诊办负责人表示。
市民声音
续诊号难预计,担心加号会被挤兑
天河区的陈女士是一名神经性耳鸣患者。该病由于病因较为复杂,多不明确,患者耳部或头部伴随异常声音“环绕”,确诊的患者为了延缓疾病进展,复诊在所难免。她只是医院“老病号”群体的缩影,对于一些身患顽疾、慢性病的患者而言,到常见病科室就医,如果预约不上医生的线上号,就要在现场请医生加号。广州医疗资源集中且呈现分布不均衡的状态,“加号”群体里面,还包括远道而来求医问药的外地患者。
陈女士日常围绕中山一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就诊,她经常目睹本地、外地的患者由于挂不到号,只好到科室找医生加号的情况;而医生也体察患者求医不易,会酌情加号。
据广东省卫健委医政处提供的数字,广东地区医生半天的诊疗量一般在30-40个号之间,有的专家考虑到自己只出诊半天,还会扩大号源到60多号,看到下午。“以后若实施‘挂号一次管三天’的政策,医生应对当天就医患者之余,还要应对续诊患者,久而久之,当天门诊加号,会否受到挤兑,加号更难呢?”陈女士反问道。
专家建议
广州版“挂号一次管三天”如何开展更丝滑?
1
2
医护人员工作量需在考虑之列
徐瑞华还特别指出,希望能借鉴其他城市医院的“挂号一次管三天”的做法,进而提升广州市内各试点医院的门诊服务质量。
他山之石
看看深圳怎么做?建立好续诊和初诊就诊规则是关键
深圳卫健委副主任黎杰运曾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深圳现在所有的医院都是“挂号一次管三天”,部分医院还拓展到7天。他表示,该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患者短期内复诊仍然需要再次付费挂号的困扰,并不影响门诊的挂号量,也就是说总诊疗人次并不会因此明显增加。
据了解,深圳为此建立了患者检验检查结果“回报继续就诊”的保障机制,患者初次就诊时,医生在完成问诊查体开具检查检验项目后,患者凭检验检查结果报告到同一家医院、同一院区的同一科室,且在报告出具日期三天内再次就诊,即续诊。对于续诊,医疗机构应免收患者一次诊查费,再次就诊时,医生如因鉴别诊断需要开具检验检查项目,患者查看结果时就不再免费,医院对续诊患者就诊适当优先安排,根据患者意愿安排原接诊医生或者本科室的其他医生继续接诊。
同时他亦坦言,在早期实施时,确实存在续诊的病人跟初诊的病人的就诊规则未优化,个别医院会出现一些续诊的病人与初诊病人排队长短不一的问题。现在各医院已经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好的续诊患者和初诊患者的就诊规则,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
数据显示,从去年8月25日实行到今年的10月31日,深圳公立医院总共有298.4万人次使用了“挂号一次管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