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是一种极普遍的心理障碍类疾病,其中社交恐惧症则更是常见,生活当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然而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们却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交活动,这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都会带来十分大的影响,所以社交恐惧症要及早的治疗。
一、如果你想克服社交恐惧症,首先要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要战胜了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则无疾病的容身之处。所以要做的第一步是认可自己,相信这世界没有完美的东西,不要因为一些小事便让自己陷入纠结与悲伤的氛围,只有接受了自己,方会有更多的人接受你。
二、抵御社交恐惧症需一步一步的来,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天的规定自己做一小件自己不敢去完成的事,如,主动跟一个人聊天,帮助他人等,如此循环,你会发现,所谓的恐惧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这也是克服恐惧症的一个方法。
三、若是病情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以及治疗,要知道恐惧症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靠个人的力量有时候是很难克服的,所以寻求专业的治疗,是对自己健康的保障。
二、社交恐惧症的预防措施
社交恐惧症主要是由一种“怕”心理引起,如怕见陌生人、怕难为情、怕表现自我等。本症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因此防治就需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逐步培养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意识地多接触周围的人和事。
尽管起初会不太习惯,有时会出现失态的情景,会怕觉得难为情,可应该明白,任何人不是天生就具有那种良好的社交心理和手段的,人需要在后天的社交活动中培养,才能变得自如起来。
防治社交恐惧症,要从心理上去掉在社交中的自卑感。若带着消极的心理,常常会使自己不愿多说话、不愿多活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社交上不如别人,并不是什么都不如别人,要多想一想自己的长处。不习惯社交的人,尤其要去掉自卑感,树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自我精神,只有这样,在心理上才能战胜消极,在待人接物中,变得主动、显得落落大方。
防治社交恐惧症还要注意社交的形式,如社交前可带着明确的社交内容参加社交。心理上有了具体社交内容,就可以把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事物上,不致于过分紧张。初次社交可以在社交活动比较老练的人陪伴下,由陪伴者唱“主角”,自己唱“配角”,这样既可以学到别人的社交方式,又可以借以训练自己的社交能力,防止社交中出现尴尬局面。
总而言之,社交恐惧症是一种不该犯的疾病,很多人对社交场合抱有不良动机,对自己没有信心,这就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三、社交恐惧症诊断标准
与西方人相比,我国人是特别爱面子的,致使有些人患有社交恐惧症。领导对下级最常提出的忠告是要注意影响。家丑不可外扬,是我们大家都极力遵守的信条。然而,父母和长辈又往往不尊重晚辈,甚至当众丢他们的脸。
父母和师长往往忽视对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培养。生下来不久就交给祖母或外祖母抚养的孩子,这一点尤其严重。很多人还不懂得,从小到成年,一个人只有经常与同龄人相处,人格的健全成长才有保证。孩子们只有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独立而不依赖他人,自尊而又尊重他人。
几乎完全在父母或老人身边长大的人,不是任性、蛮横不讲理或看不起别人,便是依赖、怯懦而孤僻,也许二者兼而有之。总之,不能平等待人,不会社交。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每一个家庭都住在封闭式公寓的单元房子里,很少与同龄人游戏的机会。这种情况值得引起大家重视。
社交恐惧症多起病于青春期,只有少数起病于20岁以后。有多种多样的症状表现形式。除个别病人外,症状只出现在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而独处时则没有社交恐惧症症状。
常见形式之一,是在一对一的社交场合下产生强烈的不安,而与一群陌生人(如在街上或公共场所)混在一起时并无恐惧或只有轻微的紧张。发作厉害时伴有头晕、恶心、震颤等。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除家属外)发生接触,不能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完全把自己跟朋友孤立起来,无法上学和工作。
有的人害怕社交时会脸红,而实际上病人并不容易脸红。有人害怕在社交场合下会晕倒、或打嗝或放屁等,以致回避让交。
四、诱发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1.高度警觉性
2.错误思维
社交恐惧症患者具有夸大负性信息的认知特点,而歪曲了的认知状态,必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削弱他们正确的思维能力,导致其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对歪曲的事实信以为真,进而行为失当,反应过度。当社交恐惧症患者遭遇到令他们恐惧的社交情境时,其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方式,对社交信息的片面加工,以及由此进行的错误的逻辑推论,就注定了人际交往的不良发展。正是这种歪曲的认知--行为模式,导致了社交焦虑不断呈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
3.性格原因
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
4.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家长属于圈养孩子,让孩子长期接触不到外界,长期处于被逼迫状态,慢慢走向心理扭曲,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社恐叫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常出现于青少年时期,要想战胜社恐,改掉毛病需要:1.认清恐惧原因,2.积极面对社交场合,3.不破不立,改善性格。
一、社恐是什么?
如今社恐常被年轻人挂在嘴边,但真正对社恐了解的却并不多,仅知道的是自己害怕面对社交场合,在人多的地方呆着感到不舒服。
其实严重性社恐属于恐惧症的一种,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拥有严重社恐的人十分惧怕外界有陌生人的场合,特别是有很多人的场合,他们在这种场合过分的不自在,表现形式有:不自主的手心冒汗、坐立不安,一直盯着手机却并没有记住自己在干什么。
患上严重社恐的人往往知道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但却很难改变,他们经常处于焦虑状态,害怕在人面前出丑,害怕与人相处的时候把事搞砸,往往对一件不属于自己的错误自责内疚很久。
严重社恐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
二、产生社恐的原因
1.生理机能的原因
5-羟色胺是大脑中非常有用的一种神经化学物质,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神经信息,它控制着人类的情绪及睡眠。
如果身体中5-羟色胺的浓度异常过低,将会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这些情绪将会使人抑郁,提起不来兴致,严重会我们导致常说的抑郁症。
2.心理原因
从心理性格上分析,社恐的人一般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敏感的同时又极度自卑、不自信,两者性格的结合使人在与他人交流、交际中,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或者害怕犯错。
社恐的人常常十分的敏感,对于他人的情绪变化和恶意感知的非常清晰,虽然知道他人的变化并不一定是由自己引起的,但他们又常害怕询问真实原因。
常常将双方交流、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冲突的原因归于自己身上,长此以往渐渐害怕任何形式的社交场合。
3.家庭原因
社恐的人常常是因为青少年时期一件或数件挫败的交流经历,这些令人不愉快的经历让社恐人开始自我怀疑、害怕中,越怀疑、越害怕,那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再小的挫败甚至无关痛痒的原因也会让社恐人自责,渐渐患上社恐症。
患上社恐症的人往往从小性格受到压抑,父母太过于严厉苛刻,对孩子要求过高,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发脾气。父母也并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鼓励他们勇敢,只是一味要求和同学好好相处。家庭搬迁过于频繁,总是让孩子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也会让孩子变得自卑、社恐。
三、如何战胜社恐
第一步:弄清社恐的想法和行动
在夜深人静时思考,和心灵最深处的自己对话,问问它是因为哪一件事情而害怕去社交,弄清楚产生恐惧时有什么的反应和表现。
平常浅显的思考往往不会获得真实的答案,只有当直面自己心灵深处时,才能够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社恐的真正原因及社恐后自己的行为。
第二步:不破不立,控制产生社恐的反应
心理暗示,每当遇到集体活动和交际之时,都暗自鼓励自己可以的,自己一定没问题可以面对这种情况,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从而给自己建立信心。
当恐惧发生时,一定要给自己豁出去的勇气,面对它不要退缩,放下所谓的“面子”,不要事后后悔。
当经验和自信心变多后,可以主动出击,放下心理的负担和包袱,即使犯错失误也没啥,去勇敢的尝试主动社交,认识新的同学和朋友。
第三步:改善自己性格
社恐的人往往比较内向,但要记住并没有天生是什么样的人,人是可以改变的,性格也是可以锻炼的,当认识到自己社恐,同时内心深处极度想要改变这个现状,那么就立马行动起来吧,尝试主动与同伴和陌生人交往,在交往的实际过程中,逐渐战胜恐惧、害怕,活出自己。
最后,社恐可以用上述方法改掉,“雨后终会见彩虹,勇敢行动才能活出自己。”希望社恐的人能够战胜自己的恐惧,活出精彩的人生。
社交恐惧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患者常常表现为害怕面对他人,社交恐惧症的原因主要有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对人们的生活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那么你知道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法吗?社交恐惧症分类有哪些呢?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
对于了解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法前,我们需要明白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防治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社交恐惧症是很可能被遗传的,而且遗传的几率还非常高。
2、心理因素
社交恐惧症的发展可能来自于个体在过去的社会事件尴尬或受侮辱的经历,或者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也可诱发该病的产生。
3、环境因素
社交恐惧症的人常会去观察他人的行为,他们恐惧看到别人所发生的事情成为自己的行为。此外,父母的过度保护也会影响患者社会技能的发展。
4、性格特征
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5、生物因素
社交恐惧症可能还与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神经细胞在大脑中,神经递质是特殊的化学信使,并帮助神经细胞移动信息。如果神经递质失衡,信使无法通过正常的大脑。这可以改变大脑的方式作出反应,如紧张、害怕,从而导致焦虑。
如何治疗社交恐惧症
举止沉稳
社交恐惧者很明显的特征是会有很多突然的举动。我们不妨想下狮子,它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且永远从容不迫。狮子看起来很自信,当然它也确实是自信的代表。
可以想下花栗鼠,它们总是左顾右盼,一惊一乍,总是紧张不安,处于防备的状态。其实沉稳而从容不迫会让你更加自信,还可以增加你的底气,所以要避免花栗鼠行为。
舒展肢体
你必须学会如何舒展肢体,有气场的人更善于如此。别抱胸,摊开双手。开会时,多使用肢体语言,这将更有利于传达你的信息、会让你看起来比平时更加强大。焦虑的人会把自己缩成一团,自信的人充满阳光和张力!
提前准备,但不要死记硬背
好好准备,这会对你的社交活动大有帮助。但是你要积极准备不要完全一字不拉的练习。如果你死记硬背,这会让你看起来像在背书、特别的不自然。所以多加练习但要结合现场增加一些包袱。
要意识到没有什么可恐惧的
我们要明白在社交场合没什么可恐惧的。即使最糟糕那又能发生什么呢?你应该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列出来,你会发现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冷静,慢慢来,做好自己,没有什么可恐惧的。
如何预防社交恐惧症
去掉自卑、增强自信
从心理上去掉自卑感。若带着消极的心理,常常会使自己不愿多说话。另外要增强自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信就是自我接纳的程度。一个能完全接纳自己的人是非常自信的,反之则自卑。
克服害怕心理
社交恐惧症主要是由一种怕心理引起,如怕见陌生人、怕难为情、怕表现自我等。这种病症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
因此防治就需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逐步培养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意识地多接触周围的人和事。
举止应尽量随和
不要过分注意自己的举止。正常的社交活动,并不带有什么神秘的色彩,只不过是社会间人与人的交往与应酬。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分类
⑴一般社交恐怖症
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惧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
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扞卫你的权利。
⑵特殊社交恐怖症
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怖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惧。
推销员、演员、教师、音乐演奏家,等等,经常都会有特殊社交恐惧症。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楞在当场。
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
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这两类社交恐怖症都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有:红脸、口吃结巴、轻微颤抖。有时候,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
社交恐惧症的危害
危害一:找工作难
危害二:难以沟通,性格孤僻
目前的工作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了,合理的沟通,大家团队做事,社交焦虑症的患者在现实沟通的弊端非常影响其在团队的表现,久而久之,会让自己性格孤僻。最后被团队淘汰。
危害三:缺失情感,危机健康
社交恐惧症吃什么好
1、莲子芡实粥
原料:莲子、芡实、大米。
做法:把莲子、芡实、大米过水洗净。把原料同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一起温火熬制。待开锅后变小火,再熬一会儿。煮粥时水要多放一些,不要使粥过于稠。
功效:镇静神经,养心安神,有益于加快恢复体力,克服社交恐惧症。
2、莲子百合粥
备料:莲子、干百合、粳米、冰糖、红枣数枚。
做法:将莲子洗净,泡发,干百合、粳米分别洗干净,与莲子、红枣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用小火熬煮,快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成。
3、银耳莲子粥
原料:莲子、银耳、冰糖、香米、红枣数枚。
做法:把香米煮成粥。可放冰糖用水煮化(糖尿病(糖尿病食品)患者也可不放)。银耳用温水泡发。
莲子煮熟去心。然后把银耳、莲子、红枣和化开的冰糖一起放入粥锅里,用温火略煮即成。
功效:营养丰富、进补保健(保健食品),可作为阴虚体质社交恐惧症者的进补食品。
结语:以上这些就是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法,以及介绍了社交恐惧症分类和饮食疗法,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面对生活要充满自信,时刻学会放松心情,这样才能远离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