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汉王扫描件软件下载网址(周老师给的)/SoftDownx.aspSoftID=27601&url/down/28/27601_ddooo.rar第一章名片概述名片(businesscard,又称namecard、visitcard,或简称card),是现代商务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既可作为自我介绍的重要手段,又可长期保存以备日后通联之用。
而随着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文名片的使用率和重要性也不断提高,一张用词得体、语法规范、表达准确的英文名片是跨国交际不可取代的中介。
8.经营项目(BusinessLines;BusinessScope):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不作详述。
第二章姓名英译2.1英语姓名结构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中名)+姓。
如GeorgeWalkerBush(中译:乔治o沃克o布什)。
George是教名(GivenName),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其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的名字,有点像中国的小名(乳名),但它是要叫一辈子的。
Walker是中名(MiddleName),即本人在以后另取的一个名字,排在教名后,在很多场合往往缩写,如Walker缩成首次母W.,或者干脆略去不写,所以,要不是为了与其父亲、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分开,一般情况下,美国现任总统的名字经常会写成:GeorgeBush(现在我们常见的形式是:GeorgeW.Bush)。
Bush是姓(FamilyName),说明其家族渊源,这跟中国相似。
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
英语中的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一般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以及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
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John、David、Daniel、Michael,常见的女子名为:Jane、Mary、Elizabeth、Ann、Sarah、Catherine。
(详见附表)英语中姓的词源主要有:1)直接借用教名,如Clinton。
3)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St.-、De-、Du-、La-、Le-。
4)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Brook、Hill等。
5)反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Smith。
6)反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Longfellow。
7)借用动植物名的,如Bird、Rice。
8)由双姓合并而来,如Burne-Jones。
除了正式的教名和姓外,英语中还常使用呢称(Nickname)来相互称呼,特别是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人们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便于拉近彼此距离。
如Donald的呢称Don,Andrew的昵称Andy。
2.2中国人如何起英文名第三章地址英译3.1地址综述名片的主要功能是通联,所以在名片上写上详细的家庭或单位通讯地址是必不可少的。
地名专名部分(如"黄岩区"的"黄岩"部分)应使用汉语拼音,且需连写,如Huangyan不宜写成HuangYan。
各地址单元间要加逗号隔开。
以上给出了地点翻译的书写规则。
接下去就地址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完整的地址由:行政区划+街区名+楼房号三部分组成。
我国的"市"层级复杂,从上而下有三个级别,目前较通行的做法是将"直辖市"译为Municipality,地级市有些人译为Municipality,有些人译为City,县级市一概译作City。
笔者以为,如果从城-乡对比及城市功能角度去阐述某一个市,毫无疑问所有的城市都可称作City,上海也可称作ShanghaiCity或者CityofShanghai。
但如果从行政区域概念去翻译某个市就另当别论,直辖市译为Municipality,县级市译为City,是板上钉钉不可更改了,问题出在中间的地级市上。
Municipality的释义是:1.acity,town,orotherdistrictpossessingcorporateexistenceandusuallyitsownlocalgovernment.(引自《韦氏辞典》)从上述释义可以看出,Municipality的适用范围很广,可大可小,大至我们的直辖市,小至一个小城镇。
在英、美两国,Municipality不作为一级行政区划,一般以"市政"含义和City混用,但在世界许多地方,如菲律宾、以色列等国,Municipality经常被用作省一级或省以下行政区域名称。
在加拿大,Municipality也作为省下的一级行政区域,如在安大略省下就有一个滑铁卢地区市,叫作RegionalMunicipalityofWaterloo,该地区市下又辖8个自治市--Municipality(在加国,人口较多的Municipality叫作City)。
由于我国地级市具有管辖县级市的功能,这样就出现了City管City的尴尬情况,而且City还要管辖广阔的农村County,与世界各国大都把City限制在城市范围的做法不统一,比如在日本和美国都是County下包括多个Cities,跟我国刚好相反。
据此,笔者赞同将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地级市及直辖市译为Municipality(直辖市全称是Municipalitydirectlyunderthecentralgovernment)。
而将市本级--市辖区,即功能意义上的城市译为City。
如上例:"上海市崇明县"应译成ChongmingCounty,ShanghaiMunicipality.但"上海市南京路"可译成NanjingRoad,ShanghaiCity。
3.2.2.1行政区域通名可省略。
中国人写地址喜欢将省或市等都一一注明,但按英语习惯,则可以省略;况且,省一级及较大的市大家都熟知,其后的行政区域通名完全可以略去而不致引起理解困难;如果需要进一步简化,则以此类推,可将一些县甚至镇的区域名也省掉。
我国的通行写法是将邮政编码另起一行,前面标上"邮编(PostalCode;Zip;P.C.)"两字,但英美各国的惯例却是将邮编直接写在州或城市的后面,如:美国:1120LincolnStreet,Denver,CO80203,USA(中译: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林肯街第1120号,邮编:80203)注:CO是美国Colorado州的缩写,在跟邮政编码合用时,州名一般均以缩写形式出现,有关美国各州缩写详见3.2.2.3小节。
英国:60QueenVictoriaStreet,LondonEC4N4TW(中译:伦敦维多利亚女王大街60号,邮编:EC4N4TW)由此,笔者提议,我们的地名如果也参照英美各国的方法,将邮编插入到地址中间,可以节省大量空间。
可喜的是,为扩展互联网域名资源,信息产业部于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发布了《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公告》,公告中首次开放行政区域类二级国内域名,给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规定了二个字母的代码;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该代码将自然而然地成为各省区的缩写名称,可以放心使用;信息产业部采用的代码与英译名缩写基本上吻合,只有内蒙古(英译:InnerMongolia,缩写:IM,而信息部的代码是利用了纯汉语拼音,为NM)、西藏(英译:Tibet,而二级域名使用的仍是汉语拼音XZ)两个词出现不协调现象,但这并不影响该缩写系统的推广。
随着对外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发展,地名英文缩写必将被广泛使用。
3.3村居街道的英译居于地址体系的中间位置的是一些传统的村居街道及新兴的各种小区、新村、工业区等,其中quot;村(委会)"、"居(委会)"既是区域名称,又是行政体系的基层组织名称。
具体译法见表3-3:(略)3.4楼房室号的表达。
地址的最低一级涉及到对具体场所的命名及房号的标注。
如:5幢302室、3号楼2单元102室。
这里的"幢"、"栋"、"…号楼"实际上是同一回事,一般均以Building…来表示;"室"一般译作Room或Suite。
上述两例可分别译成:Suite302,Building5;Room102,Unit2,Building3。
Room:Aportionofspacewithinabuildingorotherstructure,separatedbywallsorpartitionsfromotherparts。
Suite往往由多个room组成,如athreeroomsuite。
目前我们普遍使用的几号室(房),往往都是套房,故我们在翻译房号时,不能为其后缀是"房"或"室"所左右,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suite或room。
举一个英国地址为例:Address:Suite13,Unit2,HendyIndustrialEstate,Pontardulais。
(本节其余部分略)第四章单位及部门名称4.1单位及部门名称英译概述单位部门名称在英语中属于专有名词范畴,其语用特征要求专词专用,所以一个单位只能使用一种译名(词语排列及组合、缩写形式都应该统一不变),如"中国银行",英译:theBankofChina缩写:B.O.C.,而不能作任何更改,比如按字面译成:theChineseBank或theChinaBank,都是不妥当的。
按此原则,在翻译单位名称时,应首先查阅有关资料,确定是否有普遍接受的定译,尤其是政府机构的译名,更应采用中央有关部门对外正式名称,绝不能按字面即兴翻译,以致出现一个机构数个译名的混乱状况。
单位名称中包含地名或人名的,应用汉语拼音,如上例中的"黄岩",应音译为Huangyan,而不能采用意译。
单位名称中包含的企业字号,使用汉语拼音是最为简便也最为保险的方法,但绝不是最佳方法,详见本章4.4节。
目前,我国的单位按其性质可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三类。
以下分别就这三类进行详述:4.2国家机关英译4.2.1机关名称英译分类词典由于国家机关本身内涵的确定性及严肃性,所以在英译时更要注重法定依据或权威依据。
资料按以下规则进行分类列表:1.党委系统2.人大系统3.政协系统4.法院5.检察院6.军队系统7.政府系统详见本书附录I分类词典第1部分。
4.2.2机关名称英译分析:4.2.2.1关于"部"的英译党务系统的部,译作Department。
按照功能对等的原则还可仿效美国的做法,译作Office,但目前在我国还未见有此译法。
目前,在"局"的英译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Bureau和Administration的选择问题。
国务院直属的国家局或总局,大都使用Administration,其它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则多用Bureau,不管是Administration还是Bureau,中央政府内各"局"由于其"唯一性",所以无论选择什么都可以形成自己稳定规范的译法,但到了地方,则完全不一样。
如果大家都自成一体,那么就有可能使得像"上海环保局"、"北京环保局"和"浙江环保局"这些同级别同性质的机构出现内容迥异的英文名称,在我国这样一个单一政体的国度内,这显然是无法容忍的。
但这种现象目前却大行其道,同样quot;工商局",出现了诸如:AdministrationofIndustryandCommerce,AdministrationforIndustryandCommerce,BureauofIndustryandCommerce,IndustrialandCommercialBureau等多种译法。
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所以原则上,地方机构名称的英译应充分参考国家局的译法。
起用这一原则,可以大大减少混乱。
但是笔者并不赞同将一切地方的"局"都仿照能找到的国家局的样子去译。
国家局之为国家局,有其唯一性,也就有其特殊性,我们完全可以接受对国家局和地方局采用双重标准,即将前者译作Administration,而将后者译作Bureau的做法,但是省局和省以下quot;局"的译法应该一致。
鉴于Bureau作为"局"的对译已深入人心,稍懂英语的人都知道,但Administration却是个相对冷僻的词语,所以笔者支持的第二个原则是,在翻译地方上的"局"时,能用Bureau的尽量用之。
另外,有些"局"前面加有修饰词"管理",这个修饰词实际上是多余的,因为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局"不言自明必然承担着行政管理职能。
所以在译成英文时,可以加上management(管理),即将"管理局"译成:ManagementBureau或ManagementAdministration,也可根据我国目前常见做法,将"管理局"省译成Administration。
后一种是本文提倡的译法。
在上述三原则之外,笔者遵循的第四个原则是习惯,借助互联网进行近似统计,采用最通行的译法。
(2)老国家局,即在中央一级长期以国家局形式出现的,如"旅游局"、"民航局"等,在翻译地方局时习惯都参照国家局。
4.凡是"管理局"一般采用Administration(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DrugAdministration(SDA)地方药品监督管理局DrugAdministration,各地药监局普遍采用该译法。
我国各级党委下设的"纪委"、"政法委"等实际上就是Subcommittee,可惜国内罕见有这样译的。
4.2.2.4司、厅、处的英译(略)4.2.2.5"科"和"股"的英译(略)4.2.2.6"室"、"站"、"所"的译法(略)4.2.2.7"管理局"和"管理委员会"的译法。
在我国的机构序列中经常出现含"管理"两字的名称,如"管理处"、"管理局"、"管理科"、"管理委员会"、"管理办公室"等,其中的"管理"两字,很多人按"行政管理"的含义将其意译为administration或administrative,这样就出现了诸如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veBureau、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veOffice之类的机构名称。
AdministrationBureau和AdministrativeBureau(注:在本例中,administrative和administration并无实质区别,可互换)在英语中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警察局属下就有一个AdministrationBureau,但这个bureau的职能是协调警察局内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展开专门调研,它的内设科室有:内部调查科、计划科、人事科等。
在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警察厅(HonoluluPoliceDepartment)下面,也有一个"AdministrativeBureau",该Bureau辖四个处室:财务处(FinanceDivision)、人事处(HumanResourcesDivision)、培训处(TrainingDivision)、人事服务科(HumanServicesUnit)。
日本文部科学省高能加速器研究所内部也有一个名为"管理局"(英译:AdministrationBureau)的机构,该局的下属部门有:总务部、公关部、国际研究协作部等。
从上述机构的内设科室我们可以判断,所谓"管理局(AdministrationBureau)"并非独立部门,其行使的职能跟我们中国的"办公室"、"行政科"以及一级政府机构内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十分类似,但与我们主要行使对外管理职能的"管理局"却大相径庭。
"机关事务管理局"从国务院到县级人民政府都设,当前通行的译法是:GovernmentOfficesAdministration,但正如上文所述,如译作AdministrationBureau倒可让外国人少些费解。
再看我们常译作"管理处"的administrative/administrationdivision。
以位于Oklahoma州的SamuelRobertsNobleFoundation为例,其下设三个处(division):AdministrativeDivision、AgriculturalDivision、PlantBiologyDivision,AdministrativeDivision下设HumanResources(人力资源)、Accounting(财务)、Library(图书)、InformationSystems(信息)、Communications(通讯)、GuestServices(宾客服务)等部门。
此外还有Administrativesection:以美国驻新西兰大使馆下设的administrativesection为例,其职能为:ResponsibleforthedaytodayinternaloperationsoftheEmbassyanditsconstituentposts.ServicescovertheareasofHumanResources(includingrecruitmentandmedicalservicesforstaff),BudgetandFinance,InformationTechnology,Travel&Accommodations,CommunityLiaison,andGeneralServices(includingstaffhousing,procurement,maintenance,motorvehicles,furniture&supplies.)。
像这种负责单位内部日常事务的部门,在我国最贴切的译法却不是"管理科",而是"行政科"。
参考: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ve的韦氏字典释义是:Managementofanyoffice,business,ororganization。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在翻译有"管理"修饰的机构名称时(除机关事务管理局外),不宜将"管理"两字译成Administration或Administrative,否则会引起英语国家人士的误解。
至于"管委会"可否译成AdministrativeCommittee需要进一步探讨。
"管委会"是"管理委员会"的简称,它的功能和类别比较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作为正式国家行政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类似"管理局"。
如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市政管理局"在某些城市称作"市政管理委员会",它们之间,并无实质差别,内部科室设置及管理职能都完全相同。
如:"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旅游管理委员会"等,这种可仿照"管理局"译作Administration。
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正式英文译名是:StandardizationAdministrationofChina。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正式英文名是:CertificationandAccreditationAdministrationofChina。
当然也可以译作ManagementCommittee,因为ManagementCommittee可以作为具体项目管理机构的名称,在英语中的使用相当广泛,如:HamptonRoadsEmergencyManagementCommittee(汉普顿道路紧急事态管理委员会);TrafficIncidentManagementCommittee(美国交通事故管理委员会)但不宜译作AdministrativeCommittee。
原因和上述相同,即AdministrativeCommittee是专司内部管理的委员会。
如AdministrativeCommitteeoftheIEEERoboticsandAutomationSociety,它是IEEE机器人和自动化协会的管理机构(governingbody),可将其译作该协会的管理委员会或行政委员会(相当于我国的协会理事会)。
(2)此外,"管委会"还经常作为非正式的、临时性的行政机构来使用。
如:建设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主任是部长,其成员包括部属各司领导,这个"管委会"和"管理局"就有很大差别,因为它是一个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的虚设机构。
再如:某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一名副市长兼任主任,成员包括各有关机关部门的领导,委员会是个空壳,下设办公室才是真正的管理和办事机构。
上述两例作为政府机构的"管委会",不宜译作Administration,但可以译作ManagementCommittee,即:MinistryofConstructionSafeProductionManagementCommittee和RadioManagementCommittee。
英语中有大量类似例证,如:NEARadioactiveWasteManagementCommittee(NEA放射性废弃物管理委员会)UniversityofTechnologySydneyResearchManagementCommittee(悉尼科技大学研究管理委员会)(3)一些组织的内部管理委员会,如某地商会下设5个行业管理委员会:工业制造管理委员会、饮食服务业管理委员会、建筑装修管理委员会等等。
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译作AdministrativeCommittee,因为该"管委会"管理对象均是商会会员,可以理解成内部管理。
不妨译作:AdministrativeCommitteeonIndustrialManufacturing;AdministrativeCommitteeonCateringIndustry;Administr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