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沉静下来仔细聆听内心的声音,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决定,但不管做了什么决定请都不要后悔!
入职市卫健委后还想继续当医生,选择公务员还是医生?
近期,一名医学生发布了“考上市卫健委的公务员后,还想继续当医生”的帖子火了,无数医务人员针对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当事人在帖子中表示,自己是22年毕业的本科医学生,没有规培,也没有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二战失利后考了河南省某地级市卫健委的公务员,并且“幸运”地考上了。本来对这个工作有诸多美好幻想,入职后却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首先是工资低,且成长空间也低。转正后能拿到一年八万,升到科长估计也就十二万左右。并且是全部的福利奖金加起来。至于别人提及的公务员其它待遇和福利,我觉得就算有这个能力了,我也不会做,也做不来。我是一个正直的人,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我还是具有理想主义的人,所以收益就是工资。我觉得我的工作没有意义,也没有成就感——工作细碎繁琐,天天就是写材料整表格,看着同事为了一个字词而绞尽脑汁,我就觉得很荒唐。天天做一些低技术含量、务虚的工作,心里很不好受,想哭。”
“现在收入一般,说是稳定的铁饭碗,但也被限制死了。医生不也是铁饭碗吗?不舒心了还能换医院。而且我感觉也没有什么铁饭碗,真正的铁饭碗是自己的技术本事。公务员就像一个牢笼,给我温饱,也束缚住我,我也害怕自己被温水煮青蛙,在这里待下去,慢慢的只会Excel和PPT,自己离开了单位就什么都不是了,一身的医疗技术也会慢慢忘光,再也出来不得、挣扎不得,到底该怎么选择?”
“医院虽然也有很多规矩,但看到自己治好的病人,心里会有成就感。自从当了公务员,我好像被套进了一个框子里。在医院工作,身体很痛苦,当公务员,精神很痛苦。我也在医院值过夜班,知道夜班的痛苦。可当了公务员后,竟觉得夜班也挺好,最起码不用这么小心翼翼。”
最后,这名求助者表示,自己现在就想趁着试用期辞去公务员的工作,先去县医院干活,边干活边试着考研(如果考不上就在县医院干一辈子,离父母也近)。真的很迷茫,希望各位前辈给点建议,出出主意,该如何选择?
身在围城不知好,医生:你不想要的是我追求不得的
该求助发出来后,医生群体一片唏嘘,纷纷叹息:“真是稀奇的罕见事!现在宇宙的尽头就是考公,怎么还有人上岸后辞职不想干的?辞掉公务员回到医院继续做医生绝对不是明智之举!你不想要的正是无数人求之不得的!”
那么,到底是选择做公务员还是继续做医生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当事人回去继续当医生,其本科毕业无规培证,也没有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首先就需要进行规培,本科无证规培3年,每年收入绝对少于8万,并且比在卫健委要繁忙很多。
因为是规培生,而不是本院职工,在医院人微言轻,可能要干很多杂活。即使经过三年,顺利熬过了规培,但是本科+规培证能去哪个医院呢?顶多也就是县医院了,在县医院工作,其收入肯定不如市里的大医院,甚至都达不到八万,而且还忙的要死。
不少医生都分析,该求助者之所有会出现这样的选择困难症,原因在于过早地考上了公务员,太过年轻,不谙世事,未经历社会的拷打,有些想当然了。
他们坦言:“刚毕业一年的医学生,也没从事过其它行业就考公上了岸,见过的医院远远不够多,所以才会在入职公务员以后美化了医生这个职业,脑子里都是医生这个职业多好多好,但他并不知道实际情况,如果等他规培了以后再有想当医生的想法,其实我会很支持他回去继续当医生。但现在的话,我觉得他回去了还是很可能会后悔,这就是围城,只看见别人的好,却看不到别人艰难的处境。这个没办法给他一个绝对正确的意见,我觉得他还年轻,可以试错,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来吧,选择权永远在于自己。”
确实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都会越来越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非常好,工作没压力,特别舒服。而医生则永远在上夜班、加班,节假日只能想想而已。公务员就不一样了,周末双休,逢年过节都可以计划着怎么和家人一起过,可以好好地享受人生。考公上岸是无数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一旦被录取,该多么幸福呀。
但也有医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表示:“公务员是很香,人人都在考,但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我也能理解这种纠结的心情,我就是从卫健部门转到医院的,在卫健委时天天就是填写各种表格、办理各种材料,很疲惫很心焦,两年后在老公的支持下辞职,又做回了小医生,觉得比在机关过得开心多了,自由多了。”
考公大潮愈演愈烈围城之下每年也有1.2万公务员辞职
大家都知道考公很热,到底多热呢?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达到了259.77万,创下近十年之最。
在考公热潮下,也有上岸后辞职的。中组部副部长齐玉就曾表示,我国公务员约710万人,每年公务员辞职的人数在1.2万左右。所以,并不是公务员都会把这个铁饭碗看的很重,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想离职就随时离职了。同样,医生每年也有很多辞职的,这在各行各业都会出现。
有些是因为还在围城内,只是看过、听人说过城外;但如果自己亲身经历了城内和城外,又有主见和想法,那么,做何种选择都是正确的,不必在意任何人的看法。
就像父母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一样,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永远是最安全最稳定最主流的,他们一句“还不都是为你好!”就可以随意教导起别人了。
不是主流干道上的人,因此主流世界的三观不见得适合你。
其实,两边的路都不好走,两边的路又都可以走,没有人知道路的尽头是什么,就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多么言之有理、多么掏心掏肺,可却只有你是那个要上路的人,路上的风吹日晒、道路泥泞是你独自去体会,沿途的美景和果实也是你独自去收获。因此,没有人有资格对你下论断,他们认为的其中某条路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
现在需要扪心自问,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最不能接受的到底是什么?现在的不开心是否源于工作内容和形式上的不上手?假如两三年后自己已经能熟练地写“通稿通文”、搞excel和PPT,各种总结汇报纪要也能写得顺畅了,是否会开心一些?
另一方面,倘若没有执业医、没有规培,考研二战也没有上岸,要做好学医头几年会很辛苦的准备,能否接受?医学的苦看看医生的经历就明白了。但也不用怕,有几百万医生都在互相陪伴着忙碌、打气。
撰文|阿拉斯加宝
编辑|阿拉斯加宝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