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医的时候,主攻妇科肿瘤。毕业论文主要涉及卵巢癌肿瘤发生学中的信号传递系统,题目又长又冷:“表皮生长因子和受体与c-myc基因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发表在一九九八年某期的《中华医学杂志》上。
生命太复杂,设计者太狡猾,生死纠缠,一塌糊涂。在做论文的间隙,我偶尔从实验室的窗户仰望夜空,我高度怀疑我们人类也是某个型号某个批次的机器人,代号2B290。
▲冯唐,医生、作家、商人
你压力大么?
压力过大的原因很多。
首先,我们基因编码里就有足够多的压力感受器。很久以来,我们人类生下来就和其他禽兽一样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似乎无时无刻不在面对被吃、被肏、被落下的风险。
其次,有些人天生压力大,比如生来就是谁谁谁的儿子或者女儿,一出生脑袋上就顶着一座大山,比如生来就比常人敏感很多倍。我如今老到不惑之年,第二天面试几个小朋友都会在心里紧张一阵,想了又想,问点啥问题啊?另外,就是后天境遇。所谓一直“成功”的人反而更容易压力过大。
举我自己的例子说明。我小时候会考试,中学每次考试没让别人拿过第一。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完,老师都会召开家长会,都会当众公布学生成绩,从第一名开始一直念到最后一名。
后来,我老妈跟我说,她人生最大的满足,没有之一,就是每次听老师第一个念完我的名字和分数,起身,开教室门,驱动她魁梧的身躯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我整个少年时代,考试前总是做噩梦,梦见坐在考场,钢笔写不出水、圆珠笔写不出水、铅笔没铅芯。
少年时代过去之后,遇上一些关键节点,还是老梦见考试,还是没笔可用。只有一次,继续多睡了一阵,梦见考了倒数第一。老师开始念成绩,我老妈一直呆到教室里空无一人才驱动她魁梧的身躯黯然离去。我在梦里乐出了声儿。
驱赶压力?十个普通但好用的窍门
对于基因,至今没什么特别合适的好办法。对于压力,倒是有些管理的小窍门。在我过去三十年驱赶噩梦和压力的战斗中,以下十个窍门尽管普通但是好用。
第一:做好本职工作。于事我已经尽人力,接下来我只能听天命。
第二:理解领导期望。很多时候,人不是被领导逼死的,人是被自己逼死的。不要每次都给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鸡蛋煎不圆,世界继续转。
第六:转移注意力。用体力运动代替脑力运动,让大脑彻底休息,跑十公里、游两公里泳、谈一顿饭的恋爱、看半小时东瀛成人动作片。
第七:做有治愈能力的事儿。和小孩儿说话,陪老妈骂其他兄弟姐妹,背诵诗歌,写耽美小说,和老朋友喝大酒,“事大如天醉亦休”。
第八:知限。从心底认识到,一个人能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你控制不了的永远大于你能控制的。无常是常,世界不会永远不出你所料。
第九:悟空。不要等死后、病后才知万事空,在死前、病前,多去去墓地、三级医院ICU、古战场,多读读《资治通鉴》,特别是涉及改朝换代、勾心斗角、最后没一个有好果子吃的那些篇章。
第十:排除生理疾患。在使用上述九种诀窍之前,彻查心脏机能,确保心脏能吃苦耐劳,自己感到的压力真的不是心肌缺血,然后再去应用上述九项调心大法。
如果觉得以上十条太麻烦,那就每天默念百遍压力管理的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延伸阅读】
压力下的肿瘤
肿瘤细胞在快速流动的血液中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很容易迁移到淋巴管或其他组织而发展为转移癌。
血流压力可能通过诱导血管延伸入周边组织促进肿瘤发展。肿瘤组织内血管的渗漏性使得血浆能够自由穿过血管流向压力更小的地方。
而当渗漏发生时,肿瘤周围丰富的血管生成因子则会诱导新血管的形成。
细胞外基质(ECM)中分子量高的多糖也会形成水凝胶而对肿瘤组织形成压迫,如吸水膨胀的透明质酸。
供血不足会导致肿瘤内部缺血坏死,激发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降低放化疗和免疫疗法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物理压力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甚至不良的物理压力有时会直接导致肿瘤的发生。
压力改变肿瘤
除了影响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物理压力还能改变肿瘤的机械特性。
肿瘤组织之所以比正常组织更硬,是因为肿瘤组织的细胞外基质(ECM)中含有大量的胶原以支撑增殖的肿瘤细胞所造成的压力。
肿瘤细胞快速生长所形成压力会撕拉ECM中的胶原,导致肿瘤组织硬度的进一步增加。血流压力也会影响肿瘤周围的胶原组织,导致肿瘤硬度上升。
而值得一提的是,肿瘤的硬度一定程度上使得肿瘤患者的预后变差,虽然其中的原因还尚未完全知晓。
相同道理,这种物理刺激机理也会影响到肿瘤细胞。硬度变高的ECM又会诱使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升高,降低患者的存活率。
不仅如此,不正常的ECM还能激活正常的基质细胞,比如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加速肿瘤的生长,导致肿瘤治疗耐受,使得肿瘤预后变差。
这些被激活的基质细胞反过来加强和扩展ECM,形成了滚雪球效应。
ECM的生化成分和结构也会影响肿瘤的生物特性。
异常的基质信号会加速肿瘤的进展,具体表现为肿瘤细胞不断增值、获得永生性、迁移能力增强、发生代谢发生变化和能够免疫系统的攻击等等。
想要深入的了解ECM的生化成分和结构,物理特性,以及影响细胞通路的途径都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