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凌晨,温附一院发文悼念,文中称“李晟医生是我院一名勤勉敬业、甘于奉献的医务工作者,我院全体职工对李晟医生去世表示沉痛哀悼。”
突发的伤医事件
7月21日,李晟医生的追悼会在温州殡仪馆举行,众多市民前去献花,有人形容,温州人买空了整座城的菊花。
7月19日中午1点多,谢军正陪母亲在温附一院2号楼呼吸科就诊,该科室就在心血管内科的对面。谢军告诉记者,当时,自己的母亲已结束就诊,正准备离开时,他突然听到有人在喊“不是我不是我。”
谢军所在地点和事发地隔了一条走廊,约10米,他看到砍人者拿刀对着一名医生,一边追赶一边乱挥着凶器。周围的人都四散开来,没人敢上前,有人喊“杀人了!”
事发突然,谢军回忆,周围的人们第一反应是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医院楼体结构为回字形,每一层都可以俯看到一楼。砍人者从始至终没有说话,李医生倒地后,他丢下手中的凶器,翻栏杆跳下坠楼,周边的人发出尖叫。
医生和警察迅速赶来。楼上来了六个医务人员,四个人负责推床和担架,两个人拿着医疗器械。楼下警察负责疏散人群,有人用担架将坠楼的凶手抬走。李晟被送进ICU急救,约20分钟后,人们开始排队献血。
当晚,谢军得知了李晟医生没有抢救过来的消息。
悲剧发生后,网络上关于事发原因传言四起。@北青深一度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行凶男子10年内在温附一院并无诊疗记录,其未婚独居,很少有社会交际,并非因医患矛盾引起,目前尚未查明作案动机。
好医生、好老师
患者家属夏野告诉记者,李晟的门诊号日日爆满。今年,夏野的外公心脏出现问题,经人推荐到李晟门诊看诊,“约不上他的号,到医院给他说一声,他会乐呵呵地答应,直接过来就行了。”
在广州行医10年的黄刚告诉@北青深一度,李晟还是一个认真教学的好老师。他2008年大学毕业,2009年在温附一院实习,跟着李晟当了一年的“学习生”。他说,“只要是李医生带过的学生,都夸他好。”
李晟细心、敏锐,关心学生,学生有问题,他不管多忙,都会给学生回复解答。学习之外,他甚至还为学生的生活操心,看到学生买饮料和垃圾食品,都会唠叨几句。
黄刚记得,2009年冬天,自己在医院昼夜颠倒熬了两三个月,被李晟邀请去家里吃饭。李晟在菜里放了辣椒,他一个广州人吃不惯,没想到这点细节被李晟看在眼里,后来他再去李晟家吃饭,发现“李老师的口味变清淡了”,桌上出现的都是不辣的排骨鸡翅、红烧排骨。
多年来,黄刚和李晟一直保持着联系,今年4月29日,两人还约了饭。黄刚一直在医院等到晚上10点半,两人才吃上火锅。饭后,李晟说“再来温州我请吃饭”,没想到这成了两人最后一面。
黄刚的母亲在温附一院工作,19日也参与了李晟的抢救,但他伤得太重了,头部、颈部、腹部都是致命处,抢救血压一直很低,在输了上万毫升血后,最终还是没能被救回来。21日,黄刚的母亲在李晟的灵堂前放了三束花,那天很多他带过的学生前来吊唁。
警惕安检流于形式
谢军介绍,温附一院共有三个门,正门和后门配有安检设备,侧门较小,只有医生和护士偶尔通过。医院虽有安检门和安检机器,但没有安检流程,也没有专门负责安检的人,只有一名保安在附近值守。
另一位在温州从事医疗器械销售的廖引告诉记者:“19号,我刚去过温附一院的住院部,进医院时没有安检,住院部门口也没有安检设备。”廖引称,因为工作原因,他跑过温州的多家医院,很多都不需安检。李晟被刺后,他发现除了事发医院,市内其他两家医院也都加强了安检,流程与高铁地铁进站一致。
事实上,2021年国家八部门就曾联合发文,明确日均门诊量5000人次以上或床位1000张以上的大型医院,应当在主要出入口实施安检。之后,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相继出台了医院安检制度、条例、管理办法,许多医院也在此之后开始实行安检。
但有了安检设施和制度,落实上还存在问题。不少医生觉得,只有在发生医闹事件后,安检会“紧些日子”,过后就会松懈,流于表面。
2022年初,武汉市一家三甲医院发生持刀伤医事件,被砍伤的医生是50多岁的消化科主任。该院医生魏琴告诉深一度,事发后医院加强了进门安检,还打通了每层各个科室的门,使每个诊室有2-3个门,让医生不至于被堵在角落,另外,还规定医生不下班保安也不能下班。但等到这件事慢慢淡化后,安保意识就又弱了下去,检查并不严格。
安检查出的危险刀具,数量超出公众想象。据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卫科负责人徐永驰介绍,自2023年1月起,医院使用X射线安检机、金属安检门和手持式金属探测器检查,10个月里拦截普通刀器具2362件、各类管制刀具29件。
与公众形成了“必须安检后才能乘坐飞机、高铁、地铁”的意识相比,医院安检所面对的被检查人员配合度较低,就诊患者经常有抵触情绪。徐永驰说,“尤其一些孕妇、癌症患者不想被检查,容易和安保人员发生冲突。”
除此之外,医院安检标准也缺乏统一和规范。由于地区差异和医院性质、规模等各不相同,安检流程、安检员配置、禁限物品等方面缺乏长效统一的工作标准和规范细则。
徐永驰表示,“标准不一,在实行过程中就会产生矛盾,有患者会有抵触行为,会强调自己在其他医院为什么不用安检。”
7月20日,曾在2020年遇袭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在微博上悼念李晟,他写道,“我本人是伤医事件的亲历者,曾发起医院设立安检的倡议,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医生才能踏实看病,患者才能放心治疗。至今我仍坚定认为,推广这项模式,应是广泛共识。”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谢军、黄刚、廖引、夏野、魏琴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