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在其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中论述了业医者的标准,“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见彼苦恼,若己有心,深心凄怆……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段话对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晓云来说,可谓是其近30年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和精彩缩影。
为了减轻患者鼻中隔矫正术后的痛苦,国内外专家与学者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新方法,尝试使用不同的填塞材料,但是不管采用可吸收或是不可吸收的材料,都无法完全缓解填塞所引起的不适症状。
2003年,王晓云自己也做了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当时用不可吸收的填塞材料填塞了48小时。这48个小时给他印象特别深刻,以往总听患者说术后难过,其实自己没什么概念。这次自己做手术才真切感觉到鼻腔填塞的痛苦。填塞物抽取大概3周后,鼻子才慢慢恢复通气。
之后每一次为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填塞和取出填塞物时,王晓云都仿若重新感受到那切身的疼痛。王晓云认为,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手术本是一个不复杂的手术,不应有如此痛苦和漫长的恢复期。几年来,他一直冥思苦想,不断探索解决方法。终于,在一次常规性头颈外科手术中使用负压吸引管做负压引流时,灵光闪现。王晓云独创的鼻中隔负压吸引技术,是用一根直径只有3毫米的无菌硅胶管替代了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鼻腔填塞。
目前的负压吸引技术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的使用已经日趋成熟,而技术的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王晓云一直在不停的探索和改良,殚思竭虑,不知下了多少功夫。
细微之处见真章,细微之处见风范。从新技术的钻研到日趋完善,非当事人无法体会其中的艰辛和苦楚。王晓云却只字未提,只希望这项技术能推广给更多耳鼻喉科医生,惠及更多患者。
人体面部神经复杂,感觉敏感,稍有不适便影响显著。耳鼻喉科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反应与其他科室相比往往更大。这使得耳鼻喉科成为医患纠纷的重灾区。而王晓云的患者却几乎全部对王晓云赞不绝口。“初见王晓云医生就感觉他和蔼可亲,对人非常友善,对病人就象对自己的亲人一样,真的非常感谢。”“王晓云主任这样的大夫现在很少遇见了,医德太好了没的说,关键是技术也高,七、八年前我咽部溃疡,位置有点儿不好找,而王主任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发现了我的病灶,而且做各种检查的手法特别轻,即便是痛苦的检查也不觉得很难受。”……
谈及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王晓云却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本职工作。他认为,医生的天职便是帮助患者。患者们总是带着热切的信任和希望来到医院,他不想辜负这每一份期盼。
因母亲患病立志学医,到如今着手成春,多少病患在王晓云诊治下康复如初。一路走来,个中艰辛不为人晓,而王晓云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他说:“能够帮助到患者,是我最大的满足。”王晓云希望全世界的鼻中隔偏曲患者都能得到近似无痛的治疗和最温柔的照料。
2、功能性嗓音疾病跟器质性嗓音疾病有什么不一样?
4、耳塞都会伤耳朵吗?
使用耳塞时要注意使用方法。其实耳塞在制作时会考虑到对耳朵的保护。使用耳塞时要注意保持耳塞清洁,如果有中耳炎、外耳道炎等耳部疾病最好不要使用耳塞。
5、都说音乐耳塞会伤耳朵,这是真的吗?
6、打鼾要去耳鼻喉科还是去呼吸科?
打鼾的患者应该先去耳鼻喉科检测是否有上呼吸道阻塞的情况,耳鼻喉科既能够通过手术解决许多上呼吸道阻塞的问题,也能针对性的指导患者佩戴呼吸机治疗。
首先要减肥。肥胖是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要解决结构上的异常,如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
慢性咽炎和咽喉癌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反流、长期吸烟、饮酒与咽喉癌有关,长期胃酸的反流刺激能够引起粘膜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咽喉癌,这个因素越来越受重视。
9、咽炎和咽喉癌应该如何区分?
咽炎和早期的咽喉癌在症状上很难区分开来,如患者有咽部不适症状不能自行缓解,建议至医院进行相应的耳鼻喉科专科检查来明确病因。
10、耳朵里进东西应该如何弄出来?
无论是耳朵里的耵聍堆积过多还是其他异物,都需由专业医生采用专业器械取出。例如有昆虫进入耳道,一般滴入甘油,使昆虫缺氧致死,然后采用专业器具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