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14年的“多点执业”有什么变了?

根据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在中国的公立医院里,共有428余万名执业医师。

对于其中绝大多数的医生而言,普遍的路径无外乎:在体制内工作,供职于一家医院,出门诊、做手术、写论文、按资历晋升……从青涩到成熟,整个职业生涯与医院的兴衰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直到2009年,象征着“自由和松绑”的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医生给医院供给的工作,成为职业技能,拥有技术的医生成为专业人才,并在体制内外自由流动。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不再是守着一家医院的“独木桥”。

但“自由的好景”快速落幕。公立医院们,拥有中国大部分的医生,他们发现,让作为人力资源的医生去“多点执业”意味着危险、失去控制、甚至“纵容”。

微观上,一家家公立医院愈发警惕,暗中阻拦医生;宏观上,更大的变化来自于2009年至今整个医疗行业的激变——公立医院的经济体愈加庞大、分院时代到来、运营压力变大、市场竞争加剧……综合一切,公立医院抢人都来不及,何谈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医生外出行医?

这种图景中,医生想更“自由”也力有不逮。“个人式”的自由执业几乎不再被提起,即使提起也伴随着隐秘和小心。取而代之的是“组织化”的集体流动,即由政府主管部门、公立医院自上而下安排的医生流动,包括城市医联体和基层医共体,也包括分院建设、医院托管以及对口帮扶。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试图解答:

1.好医生真的被“圈养”在公立医院里吗?如果是,这与医疗体系的现状有何关系?

2.当下常见个人式的自由多点执业——专家飞刀、外出会诊、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诊疗等,发生了哪些变化?

3.当“组织化”的集体流动渐成主流,这能更好地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的改革初衷吗?

2009年“多点执业”政策颁布,2014年“多点执业”制度正式确立。

政策颁布14年,医生流向了何处?回看14年前,政策指明“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带着技术去基层”是政策的首要目的,但政策的初衷并非次次都能得到回应。

民营医院反而是多点执业的医生更青睐的地方。在2015年,多点执业的医生有35%流向了民营医疗机构。到了2020年底,这个比例飙升至70%,较5年前翻了一倍。

其他有趣之处在于,一部分优质的医生会选择将自己“委托”给“医生集团”。这类医生集团就像一个撮合医生资源流动的中间平台,帮助医生们对接需要优质医疗资源的医院和患者,而这种商业模式在多点执业政策的荫蔽下,已然成为一种产业。

近3年,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崛起,相当一部分医生也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进行线上多点执业。

1.流向民营医院

数据最为直观。从“多点执业”医师的流向来看,去民营医疗机构执业占比逐步攀升。多点执业医师到民营医疗机构、社会办医执业占比,从2015年的35%到2020年的70%。

图1-12015~2020年全国多点执业医师人数,以及流向社会办医的占比(健闻咨询制图,下同)

我们访问了数十名医生,他们生动地表述了民营医院成为“多点执业”最佳选项的原因:

①民营医院薪酬高。在以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前提下,社会办医机构吸引力较大。2015年,一位医生公开给媒体算了一笔账,“不少私立医院,同样神经外科手术,收费比公立医院贵20倍”,而且“民营医院为吸引患者,外聘三甲医院知名专家作为首席专家,每年收入不低于一百万元”。

②民营医院资金支付体系更便利。访谈中一位医生称,在公立医院多点执业,“公立医院的每一笔都要审核、都要合规,不像民营医院支付很简单,老板签个字就可以支付了”。

③中医对民营医院和诊所更感兴趣。中医外出坐诊除了诊疗费,在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可加成的情况下,有开方收入。一位受访者平日在中部省份行医,作为中医博士,他每次外出坐诊平均有30余位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访谈中,也有一小部分医生对去民营医院多点执业抱有警惕:

对外科医生来说,去民营医院相对较少。在他们看来,除了收益,更重要的还有安全。民营医院的麻醉、术后保障等的一系列软硬件配置,备受外科医生关心;而部分医生认为,去公立医院多点执业是帮扶,去民营医院是盈利,意义不同。

2.流向互联网医疗

近三年,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医生在互联网医院执业,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多点执业形式。

2023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已有互联网医院超2700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超2590万人次。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2670万人次。

互联网医院分平台型和医院型。平台型即如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医院型则是医院主体院内所办的互联网医院。

一份调研数据显示,公立医院资深医生线上问诊已成普遍现象,全国已超29%的公立医院主任医师在互联网医院上注册并提供服务。

阿里健康发布的《2020互联网医生生态报告》中,对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画像,发现活跃在阿里健康上的医生,平均年龄在40岁。其中夜晚仍接诊排名前五的科室为:普通内科、皮肤科、妇产科、儿科和男科。

通过对媒体近些年多地互联网医院调查与报道的文本语料梳理,我们发现内科、慢病类、儿科等科室医生为互联网医院多点执业的主要医生。

例如,2022年,苏州市立医院互联网医院接诊较多集中在儿科、妇科、产科、生殖遗传和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慢病科室,就诊者以青年人居多。

再如,广东互联网医院调查显示:70多家互联网医院开设的近百个二级科室中,咨询量最大的科室有内科、皮肤科、妇产科、外科、儿科、眼科、中医科等。

医生选择互联网医疗进行多点执业的动因分析,我们认为,一方面,疫情曾一度让诊疗场景从线下搬移到线上,再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另一方面,也会有来自医院与医生的主观考量——

①可以为医院引流,患者在线就诊后,相当部分会转向线下实体医院作进一步诊疗;

②对于肿瘤等慢病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复诊可以增强患者的粘性及便利性;

③医生可通过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促进医生资源短暂流动。

尽管医生流向互联网医疗,院方支持的另一面,又“不敢放开太猛”。访谈中的一位医生称,“医院会担心一些医生会走偏,把医院的一些病号往院外拉。”

3.与医生集团合作

“医生集团”类似互联网行业里的平台概念,类似打车业务里的滴滴平台。医生集团一端连接公立医院里的医生,一端连接患者或需要服务的医院,他们联系并撮合高水平医生和需要医生的医院/患者,使之完成一次诊疗行为。

医生集团把医生的“飞刀”或会诊等业务,在平台上聚拢并组织化,然后再联络下游的医院和患者。

根据《中国医生集团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医生集团企业数量已近2000家。

既然是“平台”,自然也有“自营”和“第三方”之分——

①类似自营模式,比如张强医生集团下的医生们就是离开了“体制”,变成了所谓的“社会人”或者“自由人”,并成为公司的专职医生,负责解决公司找到的患者需求,产生的收入也都归公司所有;

②类似第三方模式,比如名医主刀医生集团,其对接的都是大三甲医院内的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仍在体制内的医生,而另一端则是民营医院或偏基层的公立医疗机构内有需求的患者,以会诊和多点执业为执业方式。

如此看来,类似第三方模式更贴合“多点执业”的内涵。名医主刀创始人苏舒透露,目前名医主刀已经签约了500余家县级医院,每个经由平台前往县级医院的大夫,日问诊量达30人左右。

通过访谈得知,医生愿意将自己“委托”给医生集团,核心在于:

①医生集团可以充当“经纪人”的角色。平台会邀请医生将备案地点选在自己的平台,这样便形成了“以1代N”的状态,避免了每次外出执业都需要备案的繁琐;

②可以提升自己的声誉;

③在原单位床位数有限、接诊能力有限、DRG付费的引导下,通过多点执业将轻症、小手术放在基层,大手术、疑难杂症拉回原医院,对高值病例进行有效筛选,一定程度上,分病种、分情况的医生资源流动,能有效起到分级诊疗的作用。

多位访谈对象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医生资源的终极流动就是,让医生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THE END
1.大家都在“说医生赚钱”?真实的三甲医院主治医生薪资到底如何近年来“医生赚钱”的话题一直在网上流传!平时走亲串戚,闹磕家长里短,经常听到某某家孩子读的医科大学,毕业出来当医生,工资高。某某家的某某某在医院工作,待遇好。以后报考志愿填报医学专业,很吃香!很多人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收入充满了好奇和猜测。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三甲医院主治医生的真实收入情况,揭开医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215634837299873&wfr=spider&for=pc
2.一名外科医生的真实收入与付出/ 1 前段时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91.9%的受访医生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报酬不相符。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部分网民认为医生白的钱、黑的钱、灰的钱拿得并不少。为什么两者感受会差别这么大?作为一名正在工作的外科医生,我不想说大道理,只想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https://www.qikanchina.com/thesis/view/814383
3.精神科医生真实收入是多少?精神科医生真实收–手机爱问泌尿外科开展的人工膀胱、肾脏移植、电视内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等手术,骨科开展的断肢(指)再植、人工关节、脊柱外科技术,呼吸科开展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重灌注、全肺灌洗及胸腔镜下的诊疗技术,肿瘤外科开展各种恶性肿瘤生命、功能、美学兼顾的切除术,妇科微创、无创、无痛技术,消化内科开展的电视内镜下的各种https://m.iask.sina.com.cn/b/879mhOK69tCb.html
4.圈内曝北京一知名外科主任走穴年收入几百万“首都机场常现‘周末医生’的身影,他们行色匆匆,彼此碰面,相视一笑,心知肚明。”圈内人士介绍,北京知名三甲医院的外科主任经常外出会诊,一年收入最高能达几百万元。 “医院薪酬加隐性收入,大医院医生收入不低。比如北京某三甲口腔医院正畸科医生,平均年薪20万—30万元。广州三甲医院的骨科医生年均收入有三四十万元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9CaKrnJEId4
5.外科医生的收入水平怎么样中国最好的外科医生问:外科医生的收入水平到底咋样啊? 答:嗨,外科医生的收入水平其实挺不错的,但具体也得看地区、医院级别和个人资历,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里,一个成熟的外科医生月薪能有个一两万,甚至更高,要是你技术特别牛,成了专家级别,那收入更是杠杠的,年薪几十万都不是梦,不过,刚入职的年轻医生可能就差点意思,得慢慢熬。 https://www.tarpndy.cn/jyan/202410-170.html
6.胸外科医生的收入怎么样?根据职称而定:医师4000左右,职称越高收入越多,主任医师一般都是8000以上 https://wenwen.soso.com/z/q78146931.htm
7.神经外科个人工作总结(精选7篇)1、每月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全年共进行业务学习12余次。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了护士理论水平。在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中,体现了护士们较高的知识水平,受到患者、家属及医生的一致好评。并在医院5.12护士节组织的知识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坚持晨间提问每周两次,并学习神经外科、胸外科疾病的健康宣教以及各项https://www.yjbys.com/gongzuozongjie/geren/3399112.html
8.泌尿外科医生收入多吗?39问医生根据中国社会的现状,医生是一个相当好的职业,他们的收入相当可观。至于泌尿外科的高收入,取决于医生https://ask.39.net/question/109172162.html
9.各医院医生收入整理:主要针对择业期同学▲ 14,至于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收入的差距,楼主并没有做精确的统计,目测以上低年资医生的收入,除了一枝独秀的骨科以外,其他专业内外科收入基本相当。 ▲ 15,同样都是硕士(学校差距不明显的情况),就业城市的发达程度和医生收入水平无关。只与医院规模以及病人量有关。楼主仔细观察后发现,似乎经济水平较低的西藏、新疆https://commercial.dxy.cn/article/579709
10.美国收入最高的25个职业,有些你可能想不到理财频道4.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 年收入中位数:119,184从业人数:857,0002018-2028年就业变化:7.3%学士学位占比:N/A医生是非常重要的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之一,他们的收入也很高,年收入近12万美元。目前,美国拥有超过85万名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涵盖各种医疗领域和专业。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必须获得学士学位,从医学院毕业后,还必须https://money.hexun.com/2020-04-09/200949851.html
11.2023美国医生收入报告出炉,看看各科医生的最新收入情况总体来看,医生薪酬仍在上升。五年前,2018年的报告显示,医生的整体年薪为29.9万美元,今年的报告显示为35.2万美元。 二、不同专科医生的收入 近10年来,收入最高的专科变化很小(除了整形外科在2017年开始显著上升)。最新报告中,收入最高的前3个专科是整形外科、骨科、心血管科。 https://www.mediecogroup.com/news/1233/
12.外科医生工资待遇(就业前景,招聘待遇)外科医生招聘工资收入一般多少钱一个月? 54.6%岗位拿¥6-15K/月,年薪¥7-18W,2023年较2022下降了6%。 按学历统计,中专工资¥9.1K。 按经验,应届生工资¥8.9K。 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年招聘职位9881个,占全国0.043%。 就业单位:医院占44.3%,医疗服务占14.5%,综合医院占11.6%。 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waikeyisheng/
13.临床科室里哪些科室属于大临床?真实医生回答该条问诊记录已由春雨医生整理收起总结 问题描述: 请问临床科室里哪些科室属于大临床,哪些属于小临床?(女,27岁)真心求问哈,未来医学生! 分析及建议: 不论自己干还是在医院干都很不错,如果想要成就感做急诊医生或者外科医生,如果看收入和舒适度的话,口腔是最好的,大医院大城市可以,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更能懂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qa/kuVwDVB6x7HayvDA7LrSbQ/
14.国内收入最高的是,心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知名专家收入过千万。国内收入最高的是,心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知名专家收入过千万。当然这都是顶级专家,人家挣得的,也无可厚非。省级专家也不少。 我们说下市级,三级综合性医院(不包括专科医院,传染病,精神病院)主治以上过万是普遍乡下。医院里其他人就会少很多。 县级,医生也能有个6千左右吧。 https://www.jianshu.com/p/b9890e7422a2
15.急诊科下半年护理工作计划(通用12篇)三、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定期和三大员及考核组人员深入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提问及询问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四、加强“三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周四晨提问1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jihua/307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