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超极限的一个月,儿科医生说:“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来治成人肺炎”急诊呼吸科肾内科危重症重症患者

“对,只能靠这些人。现在我们这些医务人员全部都冲在了第一线,他们自己也被感染,家里人被感染,就是承受着身心的压力。但是没有办法,这个是他们的职责,就像战士就要上战场打仗。”

撰文|栋梁、小六、凌骏

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发布,“解封”的兴奋瞬间释放了出来。那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接下来整个社会将要面临什么,尤其是,中国的医疗系统将要承受怎样的压力。随后,大范围的感染开始蔓延,危重症高峰频频暴击各地。

一个月来,各级医疗机构纷纷经历了超常规运转,多数医院集全院之力应对新冠就医浪潮,普遍的应急之道是,把所有科室都转变成了“呼吸科”“危重症科”。此举形成了罕见的医疗奇观。

医护人员无法保护自己,他们要在自己“成为病人”的情况下诊治病人。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记者问,“就好像三年前在武汉最危急的时候要靠这群人,三年之后还得靠这群人?”对此,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回答:对,只能靠这些人。现在我们这些医务人员全部都冲在了第一线,他们自己也被感染,家里人被感染,就是承受着身心的压力。但是没有办法,这个是他们的职责,就像战士就要上战场打仗。

近日,“医学界”对成都、武汉、上海等地的多位医生进行了访谈。这些身处不同城市、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一线工作者,面对相同的疫情海啸。他们背后是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在超极限的状态下扛过了这一个月。

“哪能想得到,有一天

我也会来治成人肺炎”

唐耘熳

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

2022年的最后一天,一位76岁的老年肺炎患者从我们科康复出院。就在5天前,科室响应“全院一张床”的号召,开始收治危急重症新冠患者。

四川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小儿外科医生联合查房。(图源:受访者提供)

根据医院提出的内外科“结对子”思路,科室原本计划与儿内科携手。我们观察发现,儿内科虽然有重症患儿,但他们还能够自行应付。于是立刻服从医院调配,转而与肾内科结成协作科室,收治从急诊内科、急诊观察室、急诊抢救室分流来的成人患者,并承接经肾内科治疗后病情改善但还不够出院指征的患者,由肾内科派高年资医生每天到我们科查房。

随后,科室快速建立了一个流程。这是我们自己想的“土办法”(医院要求“一科一策”的实施方案),旨在应对感染后人力损耗、跨学科患者数量激增、资源有限等矛盾。流程的对内目标是科室能处理的,尽量自行处理好,稳住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和生命安全;对外目标是捋顺结对科室的合作方式,寻求高效的资源和救治通路。

流程实行“三步工作法”,明确责任,分工到人。第一步,科里四个医疗组每天首先快速查看小儿外科专科病人,然后再查看收治的老年新冠患者,了解病情,查房后要在“一览表”上录入患者基本情况,尤其是突出的变化。

第二步,陈芃螈医生带着一线医生全面查看老年患者,筛查病情变化的患者,把科内能自行处理的问题处理掉。我们不是新冠专科,第一要务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如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除非病情有很大变化,基础疾病治疗尽量不做变动。

第三步,肾内科专家每天来查房,指导患者方案调整,筛查出特殊的高危专科问题,提请院内专科会诊,需要呼吸支持治疗的,对接医院重症医学中心(ICU)。有时,一些高龄患者的体征提示该转去ICU进一步救治,但家属或患者转科意愿不强烈,我们就继续治疗。

“好在现在医务人员没有了

三年前那样对感染后死亡的恐惧”

蔡毅

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

我们科现在绝大多数床位都用来收新冠患者了,我们有48张床位,收了四五十个新冠患者,还有加床。

现在收的基本上都是老年新冠患者,年轻人虽然也有,但极少。但在三年前的武汉,那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挺不住。现在年轻人的危重症很少,跟三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峰值过去得也快。我们病房现在也不全都是很重的病人,但在三年前病房里都是很重的病人,不是很重的根本住不进来。

三年来治疗方法基本没有太大进展,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上,真的还没有太好的办法。但现在大家的心态和三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放松了很多。

现在让人担心的是,这个疫情会不会一波一波地没完没了,如果这波结束了,彻底消停了,那就好了。但国外放开比较早的国家,现在也并没有彻底消停,所以这一点还是有些压力的。

好在现在医务人员没有了对感染后死亡的恐惧。三年前,我周边同事真的会害怕,现在大家该上岗就上岗,老百姓也不怕了,阳了康复后就继续出来工作。所以放开了也挺好。

这波疫情中,其实基层医疗做得比较好的城市,压力就不会这么大,很多病人不需要都到三甲医院治疗。但是,如果基层医院不能分流一部分病人,压力就会都集中到三甲医院。像我们科,现在收的三分之一的新冠病人,其实都可以在基层医院治疗。

所以希望借助这次放开,各地能够做好分级诊疗,这样即使以后疫情一波一波地再来,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艰难应对了。

不过这次疫情对老人真的很不友好,有些药品对老人效果也不好,所以压力主要在保障老年人的医疗救治上。另外还需要消除老百姓的恐慌,不要动不动就囤药,如果因为囤药导致了医疗挤兑,其实挺不应该的。

现在武汉的城市活力正在恢复,堵车也越来越严重了。医院压力还在,各科还在收治新冠病人。不过我们现在正在逐渐放开专科病人的收治,为新冠重症病人做的医疗储备也正在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最终让各科逐渐回归自己的节奏,让老百姓该治疗什么病就去治疗什么病。

“不管什么科,现在

都是呼吸科、危重症科”

赵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从一周多以前开始,我们医院眼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合并了。对于我们本科的疾病,现在只收治急诊和重症病人,病房不再收普通病人了。除此之外,我们收的都是新冠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

我们总共有90张病床,从2022年12月28号开始收新冠病人,现在病房里有40个新冠患者,我们医院其他科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冠病人太多了,只能所有科室都转变职能。

我跟科里的医生说,我们首先是医生,然后才是耳鼻喉科医生,我们不要忘了救死扶伤的职责,现在这种非常情况下,不管什么科医生,都是呼吸科医生,都是危重症医生,我们必须都要冲到前面去,发动起所有医疗资源救治患者。

我们收的新冠患者基本都是老年人,都有肺炎,此外还合并有其他慢性病。这是我做医生多年以来,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专业跨度这么大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一起查房。(图源:受访者提供)

其实,这次疫情中,很多新冠患者的前期表现症状都是耳鼻喉科的问题,比如嗅觉减退、咽喉痛、鼻塞、耳痛等,所以前期我们耳鼻喉科的门诊压力也很大。在门诊,我们科医生给患者做检查,患者都要取下口罩,尤其是做纤维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呼吸道的检查,所以我们科一直属于被感染的高危科室。

我们科医生是医院里第一批被感染的,但由于疫情严重、病人太多,大多数人都在岗位上坚持战斗,包括负责管理工作的主任和护士长,即便在生病的时候,也一天都没有休息过。现在大家基本都阳过了,有些人还比较虚弱,体力不支,大家就在工作中相互帮助。

好在我们华西医院面对这种情况,在整体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好,拿出了全院所有科室的医疗资源,除了首先保证各科危重急诊患者的救治外,其余资源全都用来救治新冠病人。

“熬过这一波,

后面会慢慢好起来的”

朱汝健

上海浦东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我们科参与这波新冠感染患者的救治分为两个阶段。

从上周开始,为了及时应对疫情感染高峰和重症高峰,持续加强医疗资源的储备,保证急救设备和物资到位,医院按照上级部署,及时分流急重症患者,落实各项救治工作,外科系统也开始收治分流的患者。

上海市浦东医院泌尿外科,朱汝健主任在查房。(图源:受访者提供)

从昨天开始,我们泌尿外科重新开科,昨天一天就收了47个病人,今天的病人数量达到50多个。在人员方面,很多医生都是感染以后仍坚持上班的;我们科只有11个护士,不管是高年资的,还是90后的年轻护士,大家都在坚持。

现在我们的医疗原则是以保健康、防重症为主。本专科的病人只收治急诊病人,例如肾结石、肾绞痛引起梗阻、脓毒血症需要急诊放管引流的病人,还有,睾丸扭转马上要手术的、肾挫伤的,还有肿瘤病人,虽然以疫情防控为主,但对于肿瘤病人,我们能尽量早点手术的,还是早点给病人手术。

我们现在收的病人有80岁以上的,也有90岁以上的,但大多数都是以普通型为主。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应对这种情况了,在2022年上半年,我们浦东医院作为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战斗了73天,那时候我们很多医生也都编入到了救治团队中。

今天我们本来有个病人要转科,王树云主任过来指导救治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慢慢有了改善,俯卧位呼吸也慢慢好起来了,所以继续留在我们科观察治疗。所以,我们科主要就是阻止普通型患者转成重症,另外及早发现潜在重症患者,及早干预,减轻ICU的压力。

我们科的医务人员基本上都阳了一遍,能返岗的都回来了,有几个人现在还在发烧。现在各家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挺辛苦的。但是我们作为医生,这是我们的战场,我们只能冲在最前面。相信熬过这一波,后面会慢慢好起来的。

“社会恐慌没有得到安抚,

极大浪费了关键医疗资源”

陈医生

江苏无锡某区级医院心内科

在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后,我的同事、包括我老婆(也是医护人员)大家都很开心。过去一年太累了,封控的时候三天两头全员核酸检测,近一个月虽然患者增多,医护也都经历了带病工作,但相比之前,不值一提。以前大夏天气温接近40度,穿着防护服在外面呆上一天,几十户人家扫楼做核酸,还要爬楼梯,日复一日,你想想那是什么感觉?

我们大内科3个科室约50张病床,出一批,进一批。大部分情况下医生只需要按部就班,没有细菌感染指征就不要用抗生素,不要动不动输液,也不要开一大堆中成药,也许患者肝肾功能不好,乱用药反而会出现新问题。

真正危重、需要插管的患者就转到ICU,但这部分患者很少,这种患者大多数原来就有严重基础病,心肺功能本就处于危险边缘,如患有“老慢支”。

医疗压力肯定是有的,全院约200张病床几乎占满,医护人员带病上岗。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一开始确实过于乐观了,完全没预料到放开后感染者数会如海啸般上升,症状也都不轻。

但我看到更多的,不是病毒感染本身的严重,而是恐慌。很多人只是症状重一些,但也不一定代表真的病情重。我也感染了新冠,退烧后CT检查发现有肺炎,也只是回家休息了两天,也没有吃药就来上班了。

我们心内科收治的老人,有一些是轻微肺炎,但血氧饱和度不低,各种指征也都不差。从专业角度,我不认为完全符合入院标准,他们在家休息几天就能好。这样也可以腾出更多床位,接收病情更重的患者。但因为家属担心,我们也害怕万一病情加重了呢?所以就都收治入院了。最后却证明,绝大多数无需特殊治疗,过几天就能好转出院。

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了解到,在很多城市的大三甲医院,确实出现了医疗挤兑。但如果能把病情较轻的肺炎病人分流出来,可以到三乙医院或二级医院,这些医院在治疗普通新冠肺炎患者上,不会和大三甲有太大的差距。应该让大三甲医院专注于接诊病情更重的患者,避免被大量普通病人冲击,那结果是不是会比现在好得多呢?

疫情导致的危重疾病,其实是在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之内的。但因为社会恐慌没有得到安抚,极大浪费了关键医疗资源,导致挤占了真正的医疗需求。

THE END
1.耳鼻咽喉资讯耳鼻喉科医生首选专业医学平台 深耕临床学科基础诊断,探索专业学科前沿技术 观摩名医直播 高品质、高频率 超高清的手术、解剖直播 参与专业论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会议 实时直播不错过 共话学科前沿 云集国内外学科资讯 全维度着力扩大医生的知识结构 王牌栏目 http://www.entnews.com.cn/
2.耳鼻咽喉资讯平台耳鼻咽喉资讯app耳鼻咽喉资讯介绍 耳鼻咽喉资讯,一般又称耳鼻咽喉资讯医生版。 聚焦于耳鼻咽喉外科领域内的医学平台。实时掌握耳鼻咽喉科领域内的学科资讯,全程观摩名医大咖超高清手术直播、参与专业的学术论坛,与同道共话耳鼻咽喉外科领域内的诊断技术和学科新进展。 手机耳鼻咽喉资讯最新版截图 耳鼻咽喉资讯2024相似推荐 耳鼻喉医https://www.liqucn.com/rj/9639966797368.shtml
3.耳鼻喉常见疾病耳鼻喉就诊指南耳鼻喉就医指导好大夫在线为耳鼻喉常见疾病患者提供就诊,就医指导。为耳鼻喉患者提供网上看病、预约专家号,在线开药,线上买药,线上复诊,网络预约手术,诊后私人医生等全方位服务。https://www.haodf.com/jibing/erbihouke/list.htm
4.耳鼻咽喉资讯app下载耳鼻咽喉资讯平台下载v3.7.3安卓版v3.7.3安卓版 耳鼻咽喉资讯平台是由上海曙瑞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关于耳鼻咽喉科的医疗领域的各种学科资讯的推送的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资讯,还可以直接在软件查看各种前辈的手术视频,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下载吧 软件功能 提供搜索功能,支持医生自主选择搜索相应内容,实时浏览; https://www.itmop.com/downinfo/433005.html
5.当代最经典的50本医学图书4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医、教、研、防紧密结合的儿科学经典著作,对提高儿科医师水平大有裨益。 46.《临床儿科学》(精)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以贴近临床为特色的大型儿科学全书。 47.《实用耳鼻咽喉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4310958_271241389.shtml
6.「济南耳鼻喉科医院」济南哪家医院耳鼻喉科好耳鼻喉科主要诊疗一些有关耳、鼻、咽喉的疾病。下面个目录中分别列出了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各部疾病以及临床常用药的中、西药处方或配方,并说明了各方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综合方剂或复方的组成和应用。 [详情] 耳科 鼻科推荐医生 李医生医士 耳科济南耳鼻喉医院 耳鼻喉科主要诊疗一些有关耳、鼻、咽喉的https://health.china.com/bjebhyy/
7.耳鼻喉医网【耳鼻喉医网】4万+专业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入驻,覆盖全国34个省市,聚焦耳鼻喉专病领域,文章及注意事项指南,助您了解和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防治诊疗,首选耳鼻喉医网。 1. 找医生:汇集全国34个省市,40000多名专业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轻松筛选即可了解身边优秀的医生专家; https://app.mi.com/details?id=com.consumerrn
8.发病到死亡只有几小时耳鼻喉科这三大急症最要命急性会厌炎、鼻出血、气道异物并称为耳鼻喉科三大急症。人体中,耳、鼻、喉空间狭窄,耳鼻喉科常被称为“小孔医学”。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认为耳鼻喉科看的是小毛病。殊不知,鼻咽喉是人体咽喉要道,一旦出现问题未及时医治,有可能危及生命。耳鼻喉科三大急症,起病急、无征兆,误诊漏诊,凶险堪比心脑疾病!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9a331e907285
9.壹生资讯因此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联合制订的本领域的指南与共识成为了本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指南与共识)。《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简称成人版指南)和《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简称儿童版指南)已分别刊登于《中华耳鼻咽喉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952cc4be-fe3b-4296-933f-0be4e231f55e
10.中医耳鼻喉资讯网☆咽速清系列新药内服外用分型论治咽喉炎症 ☆缩腺新技术能将扁桃体缩小至正常状态 ☆联合用药消融技术消除声带小结和息肉 约远程会诊: 周一至周五下午2:00-5:00 专家:赵胜堂 出诊时间: 简介: 男,生于1953年,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 现任石家庄康灵中医耳鼻喉医院院长,兼会诊中 心主任。 河北康灵医药科技有http://www.bibingjiameng.com/fushuebh1.asp
11.长沙耳鼻喉医院长沙唯尔耳鼻咽喉专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化、规范化医院,是湖南省首家耳鼻喉连锁筹建上市医院,专业耳鼻咽喉科首选唯尔长沙耳鼻喉医院。http://www.83392222.net/
12.耳鼻喉资讯2024官方下载耳鼻喉资讯app最新版本免费下载本app旨在提高基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的诊疗技术及业务能力,让更多的患者朋友沐浴在优质医疗的阳光下!为了给耳鼻喉学习群里的一千位同道构建一个集中点播ENT视频资料的方式,我们开发了这款app,本app将实时更新分享ENT全年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内容,帮助大家集中管理,收https://sj.qq.com/appdetail/com.bx.otolaryngologywyp
13.黄方:从医37年,从不开大处方的耳鼻喉专家他常说,当医生要有职业道德,不能让病人雪上加霜,自己也就问心无愧。门诊中的黄方 人物名片 黄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擅长耳显微外科、眩晕、头颈肿瘤、鼻内窥镜及耳鼻咽喉头颈部罕见疾病的临床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989844028565958&wfr=spider&for=pc
14.中国听神经病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脑医汇神外资讯资讯 会议 病例 云课堂 全景手术 更多 关于我们 发布 登录 en 2 3 9 分享至 2024年05月13日发布 | 1405阅读 中国听神经病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韩德民 王正敏 韩东一 高志强 吴皓 王秋菊 殷善开 杨仕明 李华伟 时海波 王洪阳 金昕 出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3月第 57卷第 3期 达人收藏 前言https://www.brainmed.com/info/detail?id=45381
15.贵阳耳鼻喉医院官网贵阳耳鼻喉医院地址:贵阳花果园大街141号,国际商务港7号楼(兰花广场对面)。电话:85600655。重点耳鼻喉专科医院,建院二十年,医科大学主任医生坐诊,诊断准,费用低、疗效好。http://13885131341.wangi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