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及河南省救护车辆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卫生计生委,省直各医疗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医疗机构急诊科设置,提高急诊医疗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我委委托省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研究制定了《河南省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河南省救护车辆配置标准(试行)》(具体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反馈。

附件:1.河南省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河南省救护车辆配置标准(试行)

附件1

河南省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科建设、运行与管理,进一步促进急诊医学及紧急医疗服务体系(EMSS)建设发展与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WS/T390-2012)《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本指南。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疗机构中独立设置的临床二级科室,是医疗机构提供紧急医疗服务的场所,是紧急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核心。

第四条急诊科应与其他科室协同,在医院统一协调管理下,开展7x24小时的医疗服务。

第五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急诊科基础建设、日常运行的支持,并给予指导和监督,保证急诊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通畅。

第二章急诊科设置与运行

第六条医院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物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医疗救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急诊医疗区域应当保持通风良好,候诊区应能够容纳急诊设计的就诊患者量,建筑布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国家和地方政府指定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任务的三级医院和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急诊科应当有足够的应急扩展空间。

第九条急诊科标准功能设置应当包括:急诊分诊区(台)、急诊诊断区、急诊抢救(室)区、急诊留观区、急诊综合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三级综合医院及各二级医院应当全面设立上述各区域。

第十条三级综合医院应设立急诊外科,承担创伤中心任务的,应有配套的急诊创伤处置室、急诊手术室及急诊外科病房。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可设急诊外科及病房。

第十二条急诊科支持辅助部门包括:急诊挂号处、急诊检验及影像、急诊药房、急诊收费等部门。这些部门的业务由相应科(处)负责,管理上服从急诊科领导,服务于急诊患者。

第十三条新建急诊科应当在同一区域内实现急诊患者的就诊需求,避免患者在就诊、检查过程中跨越露天空间或在不同建筑物间穿行。改建急诊科如在某些特定的检查无法实现同一区域内完成,应当考虑在露天通道加盖遮百设施、安排床边检查或物流配送。

第十四条医院入口至急诊科的道路应当无障碍,且有明显的指示标识,便于急救车辆及患者迅速到达急诊科。

第十五条急诊科入口应当宽敞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承担灾害救援的医疗机构急诊科应当设立化学或其它毒物污染患者处置处,并有专用的去污(喷淋)设施。

第十六条急诊科内各区域及路线应有醒目的路标和指示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产房、检验科、影像检查及各重症抢救区域等相连接的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十七条急诊分诊区(台)要有病情分诊的设备,能够检查体温、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分诊人员应有急诊科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承担。

第十八条急诊抢救室应当临近急诊分诊区(台),并根据本院急救患者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抢救室内应备有必要的抢救、监护设备,以及应急抢救药品。抢救室应当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创伤外科处置的功能。

第十九条各急诊诊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医师工作台,可以采用单间式,也可以采用开放式,并有保护患者隐私以及避免就诊于扰的措施。

第二十条急诊科应当根据急诊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留观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急诊留观床位,收住需要在急诊临时留院观察的患者。留观区域应每床安装隔帘,以保护患者隐私。

第二十二条三级综合医院应当设立不少于8张床位的急诊监护病房(EICU),以收治急诊重症患者。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应当根据本地区特点及医院急诊患者量设立EICU,原则上不少于4张床位。

第二十三条急诊超声、X线及急诊CT室检查应当设置在急诊比邻区域内,急诊检验原则上设置在急诊区域内,如果医院设立集中检验,应当有物流系统解决标本传送。

第二十六条急诊科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

第二十七条医院急诊临床工作以急诊科(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医护人员为主体,各医院可以根据本地区患者分布,安排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医师承担本专业的急诊医疗工作。

第二十九条急诊科应当按照《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的要求,严格执行病情分级分诊程序,按患者的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诊,并将不同病情的急诊患者分配到相应的诊疗区域,保证危重患者抢救的及时性与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第三章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

第三十一条急诊科应当根据科室功能设置岗位,并依岗位设置配备医、护、技、管等人员以及辅助人员。

第三十二条急诊科配备固定的急诊专业医师,急诊专业医师在岗率100%,医师梯队结构合理。

第三十三条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应当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第三十四条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专科护士,专科护士在岗率100%,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第三十五条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3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和2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第三十六条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急诊科,应当根据配备的急救车数量以及出诊任务量,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人员队伍,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急救辅助人员、行政管理和其他辅助人员。

第四章急诊科管理

第三十九条急诊科主任负责急诊科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同时负责管理协调急诊区域内的急诊辅助部门,是医院急诊医学科发展以及急诊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第四十条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四十一条急诊科内常备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四十五条急诊科在实施重大抢救时,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伤亡事件时,应当服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指定医疗机构的统一调动和指挥,按规定及时报告,并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应对预案。

第四十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的支持,并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有关条例、标准及指南对急诊科进行建设、配置,同时加强对急诊科基础质量、运行质量及终末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急诊科指定专人负贵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第四十七条医院应指定专人负责急诊科的业务协调,协调解决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配合,以及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分流问题。

第四十八条医院应制定突发事件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保证事件发生时扩展空间、储备资源、配合科室等能够有章可循。

第五十条医院应当建立急诊患者优先住院的制度以及重点病种的绿色通道,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

第五十一条医院应重视对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在急诊区域设置警务站或保安人员,加强对急诊科的安全巡视,保证急诊科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

第五十二条医院应当设立合理并有激励性质的急诊医学医护人员晋升体系,并制定与急诊医学特点相匹配的考核指标。

第五十三条医院应当设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考虑急诊科工作强度大、应急事务多等特点,在奖金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

第五章检查评估

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机构开展的急诊科检查指导和质量评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七条承担核辐射及化学中毒等患者救治任务的急诊科,应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和物品。

第五十八条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急诊科,应设立院前急救岗位,并桉院前急救有关规定由院前主管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员、车辆、设备和装置。院前急救接受当地"120"统一调度指挥。

第五十九条设置急诊科的专科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六十条本指南由河南省卫生计生委负责解释。

第六十一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名词解释(按文中出现的次序)

急诊科:是紧急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临床二级学科,由固定的医师、护士及科室辅助人员组成,并有明确、独立的组织架构、晋升路线,执行急诊患者的常规诊疗、抢救,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紧急医疗任务。

紧急医疗服务体系:国际定义的紧急医疗服务体系(Ern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包括从紧急事件发生第一现场到患者得到专科治疗的全链条,其中包括:第一目击者、院前急救系统、医疗机构急诊科。

急诊医疗区域:承担急诊医疗服务的全部区域,该区域中既包含急诊科的功能,也包含急诊协同科室、辅助科室的功能,如其他专科诊室、辅助科室(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及药剂科)、其他辅助功能(如挂号、收费等)。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急诊分诊区(台):由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询问、生命体征检查并依据进行病情评估,分区安排的区域。

急诊诊断区:对于轻症患者进行诊断的区域,通常定义为“绿色区”。

急诊抢救区:对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进行抢救的区域,通常被定义为“红色区”。

急诊留观区:对尚未有直接危及生命的严重病情,但病情尚不稳定,或有明显症状患者进行留院观察的区域。

急诊综合病房:按照标准病房设置,需要办理住院手续,收治需要进一步诊疗患者的区域。

急诊监护病房(EICU):按照标准监护病房设置,收治危重患者进行长程生命支持的区域。

急诊外科:是急诊科的一个分支,主要承担急性创伤以及急腹症及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诊患者。

急诊手术室:在或不在急诊区域,但能够随时为急诊患者提供紧急手术的手术室。

急诊支持功能:在急诊医疗功能区域内,但不归属急诊科行政管理的科室。

去污染:对被毒物、核物质污染的患者进行清洗以保证医院内其他人员安全的操作。

绿色通道:由医院统一协调管理,多学科组织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创伤以及危重孕产妇提供的快速抢救通道。急诊科是所有绿色通道的起始科室。

快速床边监测(POCT):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感染、急性心衰、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床边监测手段,是提高急诊诊断效率的一种方法。

THE END
1.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学术年会会议通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呼吸科、耳鼻喉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疗、科研、教育等相关机构的从业人员对耳鼻喉治疗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 四、 报名方式 请有意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于2024年12月20 日前报名, 联系电话:王老师 13810722021;杨老师 13126680577 http://www.cyqyxh.org.cn/xueshujiaoliu/tongzhi/2024-12-12/2094.html
2.冬季来临专家提醒:室内外温差大这些耳鼻喉疾病要小心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加之外出旅游容易劳累,加上生活不规律,很容易导致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引发多种耳鼻喉疾病。患上耳鼻喉疾病怎么办?哪些情况可以在家中观察?哪种情况需要到医院治疗呢?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负责人石大伟为您科普。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负责人石大伟。 http://hlj.news.cn/20241212/261f40128ea648989d48a3e100137e97/c.html
3.频繁挖耳屎,浙江一男子耳朵里长出“蘑菇”!(王佳艳医生正在为患者检查耳内情况) 上周末,宁波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佳艳用耳镜给林先生做了检查,发现他的耳朵里已经“发霉长毛”,一团类似蘑菇状的异物“盘踞”在耳道上。王医生告诉林先生:“你这是得了真菌性外耳道炎。”王医生介绍,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耳部疾病,通常与潮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41272244395196&wfr=spider&for=pc
4.耳鼻喉科常规操作诊疗第1页耳鼻喉科常见诊疗规范第一节上颌窦手术【适应证】.慢性复发性上颌窦炎保守治疗无效者。.上颌窦真菌病。.上颌窦息肉、囊肿。.上颌窦良、恶性肿瘤,未侵蚀破坏骨壁者。【禁忌证】病变已超越上颌窦骨壁范围的良、恶性肿瘤。【操作方法与程序】手术包括下鼻道开窗术、中鼻道开窗术和中鼻道上颌窦口扩大术。.手术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3041529289
5.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简章我院的肺病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儿童康复科、中医“治未病”等处于西南地区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 我院是全国首批185家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 中医康复、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急诊科、中医全科9个专业基地面向全社会招生。https://m.cdzxy.com/service_gap/show5088/
6.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超声和核医学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 三腔两囊管插管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 骨髓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方法;输血的适应证 (二)神经内科(2个月) 1.轮转目的 通过神经内科培训,系统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临床技能;了解CT、MRI等必要的诊疗技术;培养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3/0606/07/12498370_290822428.shtml
7.耳鼻喉科工作管理制度(精选15篇)? 耳鼻喉科门诊承担着分诊、负责诊室整洁、维护就诊秩序、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耳鼻喉科局部理疗的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门诊感染管理至关重要。 应达到如下要求 ? 对治疗器械的管理 各诊室的空气、物表消毒管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j217vcu.html
8.耳鼻喉科医生任职工作总结(6篇)耳鼻喉科医生任职工作总结4 20xx年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本科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科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https://www.oh100.com/a/202301/6026047.html
9.十二耳鼻咽喉科疾病1115在线播放免费听十二、 耳、 鼻、 咽喉科疾病6-10 11:06 十二、 耳、 鼻、 咽喉科疾病1-5 13:55 十一、 眼科疾病16-20 12:36 十一、 眼科疾病11-15 10:56 十一、 眼科疾病6-10 14:28 十一、 眼科疾病1-5 112:20 十、 皮肤科疾病21-24 10:01 十、 皮肤科疾病16-20 12:58主播https://m.ximalaya.com/sound/784618113
10.3.13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docx耳鼻喉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评价指标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分值科室管理(50分)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1、严格执行医疗月质控考评为告及时准确并有登记。2、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疗,并做必要的隔离的消毒。3、在实施https://m.taodocs.com/p-699593446.html
1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简介教育培训十二、耳鼻喉科专业基地 (一)特色亮点: 1.培训的住院医师曾荣获北京市优秀住院医师称号; 2.历年结业考核通过率100%。 (二)基地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科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内镜培训基地,以及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包括分为鼻-颅底外科、鼻科、耳科、咽喉-头颈外科四个https://sk.xwhosp.com.cn/Html/News/Articles/10012731.html
12.国家标准化管委会公布39项中医药国家标准和诊疗技术规范名录2.9《中医临床名词术语 第9部分:耳鼻喉科学(GB/T 42467.9-2023)》2023-03-17 3.《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5657-2021)》2021-10-11 4.《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B/T 40670-2021)》2021-10-11 5.《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 5.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第1部分:疾病(GB/T 16751.1-2023)》2023-03-17 http://m.nytcm.net/h-nd-796.html
13.耳鼻喉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考试C、鼻咽炎 D、上颌窦癌 E、中耳癌 *7.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或胆脂瘤型行乳突根治术目的下列哪个是最主要的?() A、获得干耳 B、提高听力 C、清除病灶,预防颅内外并发症 D、改善中耳腔压力 E、以上都对 *8.额窦窦口引流位于:() A.上鼻道 https://www.wjx.cn/jq/87169523.aspx
14.2015年耳鼻咽喉科教学工作汇报2015年耳鼻喉科教学工作在教育处大力督导下,在科主任高度重视下,在教学主任精心安排下,在全体教师和学员共同努力下,继续秉承优良的教学传统,不断改革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我们圆满完成了2011级八年制本科、护理本科、1名全科医师、17名各类研究生、5名专科医师、4名进修医师的教学任务,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组织https://www.puh3.net.cn/ebhk/info/1475/1030.htm
15.耳鼻喉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docx耳鼻喉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docx,1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目录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1 突发性耳聋 1 梅尼埃病 3 急性中耳炎 7 咽部异物 8 急性会厌炎 9 会厌囊肿 10 慢性扁桃体炎(chronic tonsillitis) 10 声带息肉 13 鼻骨骨折 13 慢性肥厚性鼻炎 14 鼻出血 14 耳鼻喉科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04/7065111113005153.shtm
16.2005年第14期《院报》内容(总第40期)北京协和医院感谢信(30个科室):胸外科13封,骨科9封,妇产科、免疫内科各8封,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各7封,皮肤科6封,眼科、泌尿外科、基本外科各5封,中医科、心内科各4封,肾内科、内分泌科、党办各3封,心外科、CCU、门诊、化疗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儿科、呼吸内科、普通内科各2封,放疗科、干部门诊、口腔科、感染内科、https://ims.pumch.cn/detail/15745.html
17.指南规范详情人卫临床助手此外,还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异物是否容易取出、耳鼻喉科医师操作是否熟练、麻醉医师自身的经验等因素。 若患者因异物阻塞总气道而有明显发绀、意识不清等表现时,应立即由耳鼻喉科医师插入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或将异物推入一侧支气管,条件不具备时也可由麻醉医师尝试气管插管,此时可以不用麻醉药而不拘泥于下述的麻醉方案https://ccdas.pmphai.com/jeesitede/appguide/toPcDetail?knowledgeLibPrefix=guide&id=0001AA100000000EGDS6
18.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8篇(全文)第二阶段(医院轮转):(包括门诊在内)26个月,其中:内科(综合,含心电图、X光)9个月,儿科2个月,急诊科4个月,感染科1个月,外科3个月,妇产科1.5个月,皮肤科2周,眼科2周,口腔科2周,耳鼻喉科2周,针灸按摩2周,选修科室3个月。 第三阶段(社区实践):7个月(含公共卫生)。在医院轮转期间,每周安排半天集中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5hpq2mq.html
19.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特别是耳鼻喉科、微创外科和胃食管反流专科的加入,以及专科检查、治疗手段的完善和普及有效推动了GERD学科的临床进展。GERD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完整而全面认识GERD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成功诊治GERD的关键。本共识结合我国GERD多学科当前发展现状,贴近临床实践,着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借此推动GERD学科进一步向前发展。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400622/
20.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20230901.doc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第二章乳腺癌第三章腹外疝第四章急性阑尾炎第五章肠梗阻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脏损伤脾破裂结肠癌直肠癌海绵状血管瘤痔下肢静脉曲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第一章单纯性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0030536.html
21.最受骨科医生欢迎的18本书籍,你读过几本??钟士元主编的这本《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第3版)》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脊柱的应用解剖、脊柱生物力学、脊柱的病因病理、脊柱相关疾病的表现、检查与三步定位诊断法、治疗、预防、脊柱相关神经系统疾病、脊柱相关耳鼻喉科疾病、第脊柱相关妇科疾病、脊柱相关糖尿病症、脊柱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等。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8459936_1027360977.html
22.相关医疗设备院内论证公告2020210询价招标信息公告耳鼻喉检查台 台 2 健康管理中心 裂隙灯前置镜 个 1 健康管理中心 裂隙灯 台 2 健康管理中心 眼底镜 台 2 健康管理中心 视力灯箱 个 2 健康管理中心 身高体重仪 台 2 健康管理中心 全自动血压仪 台 4 健康管理中心 抢救器械 台 1 健康管理中心 http://www.gxhospital.com/open_zbxj/2021/DdwZKm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