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始终恪守“大医精诚”的医院精神,向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医院”的建设发展远景目标大踏步前进。先后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医院创建于1918年,现有院本部、东院区、北院区3个院区运行,正定院区正在建设中。目前医院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20.6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816张,实际开放床位4126张,2022年门诊量299.2万人次,出院量13.1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6万例。医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5232人,高级职称956人;博士生导师106人、硕士生导师44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医大师1人、长江学者1人、省高端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
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6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26个,省级质控中心1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研究所4个,河北省普通高校强势特色学科群1个,河北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1个。2022年度获国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级课题76项(含省自然基金36项)。获河北省科技成果63项。获省科技奖3项,获省医学会医学科技奖5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22篇。
二、招收原则
公开公平、自愿参加、双向选择、择优录取
三、招收专科及名额
1.心血管病学:10人2.呼吸与危重症医学:3人
3.神经外科:3人4.新生儿围产期医学:1人
5.普通外科学:4人
四、招收对象
五、质量保障措施及薪酬待遇
(一)专培基地基本情况。我院2017年、2018年神经外科、心血管病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新生儿与围产医学、普通外科学等5个专业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至今共培养专科医师107人。2023年专培结业考核通过率达92.85%。同时我院作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共29个专业基地。2020年至2021年获批妇产科、全科、儿科、内科、急诊科、临床病理科、康复医学科7个专业为国家住培重点专业基地。
(二)医院实行专培学员“双导师制”。专科医师来院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一名“责任导师”,全程负责督导其培训期间的轮转学习,我院专培责任导师共30人,均为医大博士生导师;同时,学员进入科室为其安排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其在本科室期间的学习,并按照本专业要求安排管床数,通过临床轮转、教学活动等保障学员完成国家培训任务,并在培训期间与本院参培专科医师同等施教及管理。我院专培指导教师共98人,均持有国家专培师资培训证书。
(四)学员待遇保障。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学员正常培训期间享受住宿补贴每人500元/月,生活补贴第一学年每人5000元/月,第二学年每人5500元/月,第三学年每人6050元/月。每一学年经过医院综合测评合格者,方予以调整生活补贴差额部分。
六、招生程序
根据各专科委员会考核要求,招生工作按照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理论考核、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录取、公示、报到等程序进行。
七、现场确认及培训要求
2.现场确认地点:九中街11号河北医大二院教学楼五楼506办公室。
3.现场确认需提供的材料。
(1)本人签名的报名表(下载后本人签字)。
(2)委托培训人员提交由委派单位人事部门签字盖章同意培训的证明原件(附件1)。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6)《医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7)中级及以上职称需提供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8)保证书原件(自行打印签字、按手印)(附件2)。
通过现场确认者,参加全国专培招录统一理论考试及专业基地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根据理论及面试综合成绩测评结果择优录取。
1.理论考核
(1)理论考核方式:人机对话。
(3)理论考核地点:5号住院楼一楼技能中心微机室。
2.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2)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内容: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沟通能力。
3.注意事项
(1)理论及面试至少提前15分钟到场。
(2)理论考试及面试缺考任意一项及任意环节视为不通过。
(3)根据考生理论及面试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经考核合格后录取的培训对象需在2023年9月22日前按照培训基地要求如期报到。逾期2周不报到者,不予录取。无故不报到或报到后无故退出者,3年内不得再次报名参加专培。
九、联系方式
1.职能部门:0311-66002392、66003557
2.试点专科
(1)心血管病学:汪老师13931858363
(2)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赵老师13633210342
(3)神经外科:李老师18033868331
(4)新生儿围产期医学:郭老师17798080517
(5)普通外科学:李老师15130119701
十、专科优势
(一)普通外科学
1.学科概况:我专业目前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外科医师专培试点基地,国家级内镜腔镜培训基地,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河北省教委重点学科,河北省卫生厅重点学科,河北省高校精品课程单位,设有胃肠肿瘤,肝胆胰肿瘤,乳腺外科,肛肠外科,胃肠与腹壁疝,胆道微创,甲状腺外科,肝胆胰普外科,血管外科,烧伤科,肿瘤微创与介入外科,急诊外科等十余个亚专业,为外科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年均门诊量100000人次,开放病床500余张,每年收治各种普外科病人10000例左右,手术量每年8000例左右,病种覆盖全部普外科疾病,配备5万元以上大型医疗器械与设备30余台套,
3.教学水平:我专业为进一步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建设、加强培训的过程管理及考核评估、促进临床实践技能和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努力培养一批基本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广、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外语水平较高的青年业务骨干,按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和河北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制定了普外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规定。依托我院教务处及临床培训中心,目前我专业拥有各类培训场地总面积约800平米,各来培训设备总价值500余万元,为各类学生及青年医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充足的客观物质保证,2020年获得河北省住培医师技能大赛外科组第一名。
(二)心血管病学
心血管内科是河北省最早建立的心血管病专业科室,并且与河北省心脑血管研究所共建组成院/所合一的省内最大的心血管研究机构。作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优先重点发展科室,自心血管内科建成以来,其门诊病人数量和住院病人数量始终位居河北省第一。心血管内科是河北医大二院特色专科,是河北省最早获得心血管病专业硕士、博士授予权的教学培训单位,承担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国家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现为河北省心脑血管病研究所、河北省重中之重学科、河北省卫生健康委重点学科、河北省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国家分中心、国家首批心血管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和中国医师协会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基地、国内最早开展临床路径的医院,美国心脏学院(ACC)继续教育中国医院基地和中华心血管杂志远程教育基地等。是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和心脏康复中心和国家示范基地,心衰中心建设单位和河北省牵头单位。
60多年来,在几代临床医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心血管病中心一直是河北省心血管病专业医疗、教学、科研的学科带头单位和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是在华北地区享有盛誉的心血管病专业科室。近年来,心血管病中心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一主院两分院的布局,开设9个心血管内科病区和1个心脏康复病区。年门急诊和住院人数全省第一,是华北地区(除京津外)最大的现代化心血管病专科。年出院人数3.2万,年门诊量15万人次。经过60年的传承和发展,心内科逐渐形成了亚专业齐备的学术队伍。目前共有医生133人。截止2022年,心内科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53人,主治医师60人。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39.8岁,临床医师有硕士以上学位者127名(硕士92名,博士35名),占全体医师的98%以上。承担河北医科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院和专科医师培训学员的教学培养工作。作为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基地,为河北省培养了大量介入医师骨干。近5年,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承担项目的数量、累计经费和研究水平居于国内先进和华北领先水平。
心血管内科是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他们牢记服务宗旨。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为工作准则,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作为区域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病中心之一,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流程,具备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力,诊疗水平全国领先。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水平始终位于全省领先。填补多项河北省空白:三维标测系统(CARTO系统及EnSite系统)引导下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技术全国先进。连续多年射频消融、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量、手术成功率保持省内领先,年手术量3000余例。近年来,开展了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三腔心脏起搏器及体内埋藏式心脏除颤器(CRT、ICD、CRT-D)植入术。
在危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救治、重症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重症心衰患者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人工心脏起搏、ICD植入以及心脏病学的诊断和评价技术应用方面均具有很高技术水平。2018年,心血管内科在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和ECMO联合IABP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技术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
(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第二医院历史悠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建于1978年(当时为呼吸专业组),是河北省最早的呼吸病专业科室。2002年,河北省最早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2009年呼吸内科发展壮大,分别成立呼吸内一科和呼吸内二科,2013年成立东院区呼吸内科、2017年成立北院区呼吸内科(呼吸内三科)。2017年4月3日,呼吸内科四个病区全部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目前我专培基地具有以下优势
1.省内起步最早,水平最高
医院是河北省最早一批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试点培训基地”,也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家。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河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河北省卫计委重点学科,河北省呼吸病研究所,国家临床药物验证机构,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呼吸专科医联体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全国首批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本硕班教学,河北省最早的呼吸病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省最早的呼吸病专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省内规模最大,专业学组齐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设有专科病房,病房基本床位221张,2022年出院患者人数:6100,其中市外患者69.5%,设有专科门诊,2022年门诊量:65664,肺功能检查例数:24938,设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所属的RICU,RICU床位数27张,医院外科ICU、急诊ICU、神经科ICU床位总计约70张。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设有10个专业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感染学组,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呼吸危重症学组,肺癌学组,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哮喘学组,烟草病学组,急性肺损伤学组。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目前有长江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0人。医生41人,博士学历19人,全部拥有硕士学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根据疾病特点和学科发展,设有8个专病门诊:戒烟门诊,哮喘门诊,肺结节门诊,肺血管疾病门诊,肺癌门诊,肺间质疾病门诊,慢阻肺门诊,睡眠疾病门诊。
3.医疗设备和设施最先进、最成体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目前拥有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
临床诊疗设备:肺功能,支气管镜,呼吸机,床旁超声,ECOM,多导睡眠呼吸检测仪;模拟培训设备:支气管镜检查模拟培训设备,中心静脉插管模拟培训设备,呼吸机气道管理模拟培训设备;教学设备:会议室、示教室及相应设备,中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检索平台。
肺功能室:1985年开展,河北省最早,专职工作人员5名。设备齐全:运动肺功能1套,体描箱2套,激发系统4套,通气+弥散5套,FeNO4套,脉冲震荡4套,呼吸驱动2套。检查项目: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心肺运动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FeNO,脉冲震荡肺功能,呼吸驱动测定共8项。2018年肺功能检查例数:14586。2018年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例数:11129
呼吸内镜工作室:1982年开展呼吸内镜工作,河北省最早,有专职工作人员4名。拥有设备:奥林巴斯260内镜系统3套,奥林巴斯290内镜系统2套,奥林巴斯240内镜系统1套,富士4450D内镜系统1套,治疗内镜4条,普通检查镜5条,细镜1条,超细镜1条,自荧光内镜1条,床旁电子镜3条,EBUS-TBNA镜2套,EBUS-GS2套,奥林巴斯内科胸腔镜3套,STORZ硬镜2套。2018年呼吸内镜诊疗次数:3015。内镜诊疗项目: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经支气管镜粘膜活检(TBB)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TBLB)经气管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EBUS-TBNA)经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经鞘管活检(EBUS-GS)气管内支架置入硬质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APC)电烧灼治疗冷冻治疗气管/支气管内球囊扩张术等气道异物钳取术床旁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经皮穿刺肺活检。
睡眠呼吸疾病诊疗室:标准PSG2套,便携式PSG6套,开展CPAP对睡眠呼吸疾病的治疗。
4.呼吸危重症技术最尖端、抢救成功率高
RICU掌握多种急危重症抢救技术:各种呼吸衰竭;免疫抑制状态;代谢营养和内分泌问题;出-凝血功能障碍;镇痛镇静;围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通气支持;急性肾损伤;严重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的危重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麻醉ICU、急诊科多学科联合,使用ECM0、CRRT、PICCO等设施抢救急危重症患者。
5.搭建覆盖河北省呼吸专科领域的临床医学研究平台
(四)神经外科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二院人的努力,我们不断拓展专业临床工作范围,深化专业科研层次,努力开展更广泛的业务交流、会诊平台及联合课题研究,同时承担河北省神经外科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疑难重症诊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指导与救治等任务。目前,科室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心,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神经外科基地之一,以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医风享誉国内外。
1.基础条件方面,随着科室的不断发展扩建,在进一步细化亚专业治疗组的同时,积极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的MDT规范化医疗,同时响应国家京津冀医疗一体化的号召逐步向区域诊疗联盟的方向前行,目前全科拥有五个专业病区,316张开放床位,年门诊量25000余人,年急诊量13000余人,年住院患者将近8000人,手术量4800余台,拥有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颅脑肿瘤、颅底外科、神经内镜、小儿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脊髓脊柱、颅脑创伤与重症、癫痫外科11个临床亚专业,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就医环境和更细致的专业治疗,也使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及医疗水平向更精、更专的方向迈出一大步。
3.诊疗技术方面,自成立以来,科室一直在技术上紧跟国际前沿动向,曾多次打破技术桎梏,成功地将国外各项前沿治疗手段应用于患者,近五年已派出11人次中青年骨干医师先后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美国Barrow神经外科实验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意大利安科纳医院神经外科,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等国际知名神经外科研究中心进行访问学习,注重加强理念学习和国际项目合作,在临床治疗、基础研究以及自主创新方面保持着国际前沿、国内领先地位,使得多个亚专业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强势特色专业:
(1)脑血管病方向:
创建了脑血管疾病综合治疗体系:依托河北省心脑血管研究所的优势,建立脑卒中治疗单元,完善了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亚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各类颅内及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不断扩大和巩固出血性脑血管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范畴,熟练掌握高流量搭桥治疗颅内复杂、巨大动脉瘤,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等手术方案,并加强建立与北京、天津各国内顶级医院的业务、科研课题合作,不断提高我院神经外科在国内影响力及知名度。
(2)神经肿瘤方向:
整体实力强,特色突出,能够独立开展三级医院神经外科各临床技术项目及复杂高难度手术(如复杂颅底肿瘤、听神经瘤、海绵窦区肿瘤、脑干肿瘤等),逐年扩大我院神经肿瘤救治病患群,致力于推广神经肿瘤现代微创手术理念和在分子病理指导下个体化综合治疗理念。应用神经内镜技术,结合先进的术中导航、电生理检测、多普勒治疗垂体瘤等鞍区肿瘤、颅咽管瘤、脊索瘤、脑室内肿瘤、脑积水、胆脂瘤等,力求利用创伤小、安全性高、治疗周期短的方法服务于患者。近年响应国家卫计委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布局,和北京天坛医院、三博脑科中心医院、天津总医院脑胶质瘤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恶性脑胶质瘤的细胞生物学、放射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等进行研究,并开展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研究,结合手术、化疗、免疫疗法及等综合治疗方法从基础实验到临床应用,探索脑胶质瘤治疗的新途径。同时每月定期组织神经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和神经影像科组成MDT病例研讨会,针对各类神经肿瘤定制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使广大患者由此获益。
(3)功能神经外科和脊髓脊柱方向:
科室于2003年成立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在原有项目外新开展了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治疗例数和疗效在我省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顽固性癫痫多脑叶离断术,颞叶癫痫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和例数在全国名列前茅。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病例显著增加,活检阳性率近100%。脊柱脊髓专业主要从事脊髓脊柱疾病的诊疗工作,应用神经外科显微技术优势和脊柱内固定技术,贯彻科学的微创理念,更加注重脊髓神经功能的保护和恢复。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大大提高脊髓脊柱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我们拥有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对脊髓神经解剖和生理更为熟悉,更加重视神经组织的保护,手术创伤小,手术部位的显露更加充分,操作更加精细,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减压和保护更为彻底,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更小,从而大大改善手术疗效,手术安全性更高。在处理脊髓和神经减压方面,神经外科医师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五)新生儿围产期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新生儿学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良好医疗梯队的河北省重点专科,河北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新生儿围产医学专科培训基地,河北省护理协会新生儿专业护士培训实习基地,在新生儿危重、疑难病人的救治和早产儿综合管理等方面,居于国内先进和河北省领先水平。随着河北省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畸形诊治基地、出生缺陷干预救助示范基地在我院的建立,新生儿科与产科、小儿外科、心脏外科等多学科合作,建立了完善的先天畸形新生儿救助绿色通道,由新生儿科提供围手术期生命支持治疗,配合手术科室成功救治多种先天畸形患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医院中的新生儿学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新生儿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NICU是集完备的设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规范化的操作方案和密切配合的团队为一体的一个整合系统。有5名医生先后在国外NICU学习进修,现有正高2人,副高3人,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5人。同时担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进修生培养工作,为河北省各市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儿科及新生儿专业骨干。
目前开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新生儿母婴同室两个病区,共计床位数90余张,新生儿病房配备有国际最高端的早产婴儿培养暖箱(Giraffe)、新生儿专用常频及高频呼吸机、各种无创呼吸机,包括NCPAP(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IPPV(无创间歇正压通气)、HFNC(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NHFOV(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等,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系统、床旁彩色超声、多功能远红外辐射台、床旁X光机、振幅整合脑电图、亚低温治疗仪等国际一流的硬件设备;以早产儿和超早产儿救治、新生儿呼吸危重症诊治、新生儿外科为特色的新生儿疾病综合救治中心(III级NICU);并在积极筹备新生儿转运系统以协助周边地区危重症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
新生儿科常规开展以下技术:
1.超低出生体重儿综合救治技术:病人主体以胎龄30周以下,体重1500g以下的早产儿为主;
2.NCPAP、NIPPV、NHFOV等无创辅助通气联合选择性PS在早产儿NRDS治疗中应用,早期使用咖啡因,肺保护性通气技术;
3.各种有创及无创常频及高频辅助通气技术;
4.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
5.新生儿先天畸形围产期及围手术期管理及救助;
6.脐动静脉置管术,PICC技术;
7.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技术,亚低温治疗技术;
8.高胆红素血症同步动静脉换血治疗;
9.护理方面开展了家庭参与袋鼠式护理、非营养性吸吮等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全面促进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