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咽喉炎怎样预防这个病中医怎么治疗咽喉炎咽喉炎的主要症状养生频道

中医学称:“虚火喉痹”,治宜滋阴降火,清利咽喉以治本,清热解毒,生津润燥以只标,防治并重,去除病因,使邪去病愈。

1、银翘玄麦汤

【证型】火热喉痹。

【药物】金银花30克,南沙参、玄参各20克,生地黄、连翘、玉竹各15g,桔梗、知母、黄柏、马勃、射干、麦冬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养阴。此方用于慢性咽炎,毒热(火)较盛,咽喉干燥,灼热微痛者

2、玄参蝉蜕汤

【证型】虚火喉痹。

【药物】玄参20克,麦冬、生地黄各15,川贝母、桔梗、前胡、牛蒡子、杏仁、知母、木蝴蝶、诃子、蝉蜕各10g,甘草5克。

【功效】滋阴降火,清咽利喉。用于虚热(火)盛之慢性咽炎,咽部有异物感,灼热干燥,声音嘶哑,潮热,咽痛者。

1、急性咽炎:常为病毒引起,其次为细菌所致。冬春季最为多见。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且常是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的并发症。成年人以咽部症状为主,病初咽部有干痒,灼热,渐有疼痛,吞咽时加重,唾液增多,咽侧索受累则有明显的耳痛。体弱成人或小儿咽喉炎症状,则全身症状显著,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

2、慢性咽炎:主要是由于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或是因为患各种鼻病,鼻窍阻塞,长期张口呼吸,以及物理、化学因素、颈部放射治疗等经常刺激咽部所致。自觉咽部不适,干、痒、胀,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干恶,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以上症状在说话稍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后、疲劳或天气变化时加重。呼吸及吞咽均畅通无阻。

3、慢性单纯性喉炎。喉粘膜弥漫性充血,红肿,声带失去原有的珠白色,呈粉红色,边缘变钝,粘膜表面可见有稠厚粘液,常在声门间连成粘液丝。

4、肥厚性喉炎。喉粘膜肥厚,以杓间区较明显,声带也肥厚,不能向中线靠而闭合不良,室带常肥厚而遮盖部分声带,杓会厌襞亦可增厚。

5、萎缩性喉炎。喉粘膜干燥、变薄而发亮,杓间区、声门下常有黄绿色或黑褐色干痂,如将痂皮咳清,可见粘膜表面有少量渗血。声带变薄。其张力减弱。

背部不适感。要全面检查鼻、咽、喉、气管、食管、颈部甚至全身的隐匿性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避免漏诊。

1、扁桃体炎。一般是指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

1)急性扁桃体炎大多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感染细菌或病毒所致,起病急,以咽痛为主要症状,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

2)慢性扁桃体炎是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所致,表现为咽部干燥,有堵塞感,分泌物粘,不易咳出,口臭,其反复发作可诱发其他疾病,如慢性肾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2、急性会厌炎。是会厌粘膜的急性炎性病变,治疗不及时常致脓肿形成,儿童及成人皆可见。急性会厌炎一般好发于儿童、老年体弱的病人。因为会厌周围组织间隙松弛,一旦发生炎症很容易出现急性严重的水肿,发病急,极易造成呼吸困难。因窒息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1、吸烟、过量饮酒、吃刺激性食物其实是很多疾病发生的根源,咽喉炎是其中受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因为烟酒、刺激性食品对咽喉部的刺激是非常严重的,所以预防咽喉炎要尽早戒烟戒酒;

2、北方秋冬季节比较干燥,尤其是人员比较集中的室内最容易有干燥的现象,因此无论家里还是办公室内最好保持空气的湿润和清洁;气候、季节因素:寒冷可造成咽部粘膜血管收缩,吞噬细胞数目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干燥可影响咽部粘液分泌和纤毛蠕动,降低对空气的清洁、加湿作用,直接对咽部粘膜造成刺激和损害;冬春季节气候变化大,室内空气流通差,也容易引起抵抗力下降和致病微生物入侵。

3、教师、演员、歌星等职业人群常常由用嗓过度的情况,工作的同时也要适度休息、积极锻炼身体,遇到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要及时治疗;

4、咽喉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而口腔内是滋生细菌的温床,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极易引起细菌感染从而引发咽喉炎,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早晚、饭后要刷牙。

5、一般预后良好,但婴幼儿较差,所以对婴幼儿患者,要加倍注意。要求卧床休息,避风。

6、治疗鼻,口腔,下呼吸道疾病,包括病牙。勿饮烈性酒和吸烟,饮食时避免辛辣,酸等强烈调味品。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结合生产设备的改造,减少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生活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及时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保持每天通便,清晨用淡盐水漱口或少量饮用(高血压,肾病者勿饮盐开水)。

“香肠嘴”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连出门都不敢出,会让人很尴尬,其实嘴唇肿的原因可能是,嘴唇过敏,受伤磕碰导致肿,患有唇炎,蚊虫叮咬等四个原因,因为原因不同,所以处理的方法也都不一样,下面来一起看下。

现在生活压力过大,饮食的不规律,导致很多成人晚上睡觉都会发出“咯咯咯”的声音,也是我们熟悉的磨牙。那长期的磨牙对身体来说是在发着什么样的信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磨牙?跟随我们来看看吧!

THE END
1.中医怎么治疗喉痹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喉痹,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采用不同的方药治疗喉痹。 1、风寒袭肺:如果是因为风寒袭肺引起的喉痹,临床表现为咽部微痛或痒、黏膜淡红不肿、吞咽不顺等,可以使用六味汤加减来治疗。 2、风热外侵:如果是因为风热外侵引起的喉痹,临床表现为咽部微红肿、干燥灼热感、微痛或痒咳、吞咽不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3e1308395b0addcf94275aa27f8912ac.html
2.喉痹症状及中医治疗权威文章喉痹症状及中医治疗 喉痹症状可能会引起咽干、干咳少痰、咽喉部异物感动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咽干:通常在症状发作时,可能会导致内火上涌,引起有咽干的症状,可能会导致不能够大声说话。 2、干咳少痰:一般的出现症状后,会导致有干咳的症状,而且在剧烈的咳嗽后,还可能会导致有咽喉部灼热感。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1921129.html
3.喉痹症症状及中医治疗?39问医生喉痹症的症状主要有咽喉肿痛、咽喉异物感、吞咽困难等,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方式进行https://ask.39.net/question/65299890.html
4.中医治疗喉痹中医分型辨证治疗喉痹分为三型,阴虚肺燥型,蕴热痰结型,肺脾气虚型。阴虚肺燥型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的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粘膜干燥,治疗方法主要是滋阴清热,清利咽窍,利用南沙参,玄参,百合,冬桑叶等。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oXqNBkbVpJokxQrl.html
5.喉痹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方剂专家文章喉痹的中医辨证分为外感风热型、肺肾阴虚型、肺热壅盛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等,常用的方剂有枳壳桔梗汤、半夏厚朴汤、普济消毒饮、银翘败毒汤、麻杏石甘汤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情,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用药。 一、辨证分型 1.外感风热型:主要表现为喉咙疼痛、声音嘶哑、口干、发热等,多见于病毒感染引起的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dwcw52nbkro77ex.html
6.喉痹症症状及中医治疗喉痹病治疗方法有哪些喉痹是因外邪客于咽部所致,以咽痛、咽黏膜肿胀为特征的急性咽病。症见咽喉肿痛迅速,胸里面发闷气促https://www.fh21.com/ask/jqjyoyko2q.html
7.喉痹症症状及中医治疗喉痹症,中医学称之为喉痹,是一种常见的咽喉部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咽喉不适,表现为干燥、发痒、灼热、微痛或异物感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喉痹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以辨证施治为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https://cont.jd.com/content/11783203
8.咽喉炎介绍症状治疗熊老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咽,与肺胃关系密切,虽有风热喉痹、风寒喉痹之分,但病因以火热为主,热者十居八九,寒者十居一二,且往往在短时间内寒邪亦从热化,因此,治疗急喉痹多以寒凉药直折其火,火热尽则病自愈,而且早期治疗效果尤佳。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二型:A.风热犯肺型,除主症外,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舌http://d.xiaoluyy.com/xiaoluyyweb/xiaoluweb/unwellness.html?articleId=93&doctorKeyword=%E5%92%BD%E5%96%89%E7%82%8E
9.中医上所谓的“急喉痹症”是怎么回事?有问必答中医上所谓的“急喉痹症”是怎么回事?性别:男 年龄:22岁全部症状:起初是嗓子喉壁囊肿,其中一个食道管被粘液堵着,还有脓点,输液几天后嗓子还是疼,吃了几副去火的中药还是不太见效 发病时间及原因:半个多月了,可能是吃啤酒鸭时划破了嗓子 治疗情况:起初是输液雾化,后来吃头孢,再后来吃中药,依然不太见效 https://3g.club.xywy.com/wenda/8597132.htm
10.咽喉部症状从中医“喉痹”论治笔者因其以咽喉部症状为主,从中医“喉痹”论治,处方以3个方面用药。一是解毒利咽: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玄参15克,山豆根3克,射干3克,马勃10克,僵蚕6克,牛蒡子12克。二是清心胃之热:生地15克,竹叶10克,通草10克,生甘草梢6克,石膏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三是降逆活血:丹参15克,降香10克。药予7剂http://www.iqucha.com/a/13-8972.html
11.行痹的病因行痹的症状行痹怎么治疗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做血常规、炎性标志物、血清抗体检查、X线检查、CT、MRI、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四肢外形动态、舌质与舌https://www.dayi.org.cn/disease/1160979
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官方网站学术思想(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一、关于杂病 (一)“杂病”渊薮及释义 “杂病”一词最早可能见于《灵枢·杂病第二十六》,该篇论述了厥气上逆、心痛、喉痹、疟疾、齿痛、耳聋、鼻衄、额痛、项痛、腰痛、膝痛、腹胀、大小便不利、痿厥、呃逆等病的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https://www.sdzydfy.com/my_wxl_xueshusixiang/010039300010862.html
13.咽炎喉咙干痒疼痛吞咽有异物感,中医治疗采用辨证分型调治咽炎喉咙干痒疼痛、吞咽有异物感,中医治疗采用辨证分型调治。咽炎是各种微生物感染咽部而产生炎症的统称。主要症状为咽部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生,分泌物增多。可见干痒、灼热痛,吞咽疼痛明显,常有刺激性咳嗽,说话过多和气候变化时更为明显。刷牙和检查咽部时易恶心作呕。 https://mip.chengshunhe.net/mip/169.html
14.喉痹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证治分类)浙江省中医医术专长医师考核考试时间延迟通知汇总! 中医医术专长考核-【中医妇科学】常见知识点汇总 上文关于“喉痹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证治分类)-2020年中医医术专长”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信息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https://www.med66.com/zhongyiyishu/beikaoziliao/ha2004275236.shtml
15.中医治疗“喉痹”医案100例(170页)中医治疗“喉痹”医案100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喉痹医案100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喉痹,非死证也,而外感时疫,风热客于肺胃,不知升散,只用凉泻,山豆根、射干、黄芩、元参诸药,朝夕服之,则肺胃壅蔽而死。 下元衰惫,水土寒湿,阳不濡布,阴枯反燥,燥气上升,客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824/5334010030010314.shtm
16.急性咽喉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病症知识症状:咽喉剧痛,粘膜红肿,高热面赤,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则:清热解毒,通腑利咽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味 以上就是对急性咽喉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急性咽喉炎患者除了接受医生治疗外,还须多多注意自身的日常调理,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从而促进病情的快速改善。(注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3004.html
17.慢性咽喉炎的症状慢性咽喉炎吃什么药怎么治疗1、中医疗法:儿童慢性咽炎在中医上属于虚火喉痹,病程绵长,宜滋阴降火,清利咽喉以治本,解毒消炎,生津润燥以治标,防治并重,去除病因,使邪去病愈。中医防治慢性咽炎效果显著,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比如内治、外治、按摩、饮食疗法等。治疗儿童慢性咽炎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https://baike.pcbaby.com.cn/qzbd/4265.html
18.咽炎治疗普方即使是慢性咽炎,又有单纯性、肥厚性、干燥性和萎缩性多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当然亦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疾病如舌扁桃体肥大和咽、喉,食管的肿瘤。反流性食管炎,颈动脉炎等亦可有类似的咽部症状,这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有一种咽异感症最易与本病混淆,中医很形象地称其为“梅核气”,https://www.douban.com/note/340803582/
19.喉痹的六经辨证论治江西中医药2023年07期喉痹的六经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咽喉,喉痹,《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的方法,即概括了六经所属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其关于咽部症状的论述,如“噎”“气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JXZY202307006.html
20.中医药应用于风热喉痹的临床观察(中医中药)风热喉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咽炎,是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以秋冬及冬春之交为常见,属中医喉痹范畴。临床特点多在咽喉肿痛的同时或稍早即有外感症状出现,起病快,病程较短。 我们的研究表明,采用中药治疗风热喉痹,临床疗效肯定,其效果较常规西药方案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2组对照治疗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9-6019B/2008/0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