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是尽量避免变应原,正确使用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如
有条件可行变应原减敏疗法以及患者教育。
1.避免接触变应原
对已明确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2.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给药方式包括鼻腔局部应用和口服。
1)口服抗组胺药:常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及依巴斯
汀等。
2)鼻用抗组胺药鼻用剂型将抗组胺药用于鼻腔可使高浓度的药物有效地
到达靶组织,目前用于临床的鼻内抗组胺药主要有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鼻喷剂。
(2)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
(3)肥大细胞稳定剂:常用药物有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主要其预防作用。
(4)减充血剂主要用于缓解鼻塞,给药方式主要为鼻内局部应用。
(5)抗白三烯药包括两类药物:1)白三烯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扎鲁斯
特、普鲁斯特等。2)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如齐留通。白三烯抗体拮抗剂的疗效与
口服抗组胺药相当,但疗效反应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上一般作为AR的二线
药物。
3.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不能治疗变应性疾病本身,仅作为AR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是用
于下列情况:(1)下鼻甲肥大引起鼻塞,药物治疗无效;(2)鼻中隔解剖异常,并
有功能障碍;(3)伴有慢性鼻窦炎。目的在于改变解剖学的异常,降低鼻黏膜的
自主神经的反应性。
【预后】
AR目前尚不能彻底根治,但通过长期、正规的综合治疗,AR的症状可得到
良好的控制,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人认为预防或早期治疗AR有助于防止
哮喘的发生或减轻下呼吸道症状的严重程度。
耳鼻喉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第3页
第二节先天性耳前瘘管
【诊断】
1.自幼耳前一瘘口,瘘管口常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开口于屏间切迹至口角的
联线上,或耳廓、耳垂的其他部位。
2.一般无症状。挤压时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窦口溢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