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文摘以及读后感 以下为该书文摘,斜体字为我的读后感。 人类栖身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人们通常只想到杰... 

以下为该书文摘,斜体字为我的读后感。

人类栖身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人们通常只想到杰出人士是最优质的种子,但很少想到成材还必须有充足的日照,有深厚肥沃的土壤,有足够的运气躲过兔子和伐木工人。

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更是独特的成长环境促成的结果。没有哪个摇滚巨星、职业球员、或是软件业亿万富翁仅依靠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他们总是特定地点和特定环境的产物。成功不是随机事件。成功是由一系列可预知的、强而有力的优势环境和机遇构成。何时何地出生,父母如何营生,成长环境如何决定了你在社会中是否能取得成功。

一、入学和体育项目选择上的年龄优势

因年龄大几个月而显现的微弱优势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或不成功,自信或不自信的轨道中,其影响会延伸许多年。

如果知道这一点的话,父母们就不会因为孩子出生在9月以后,没有到龄上不了学而焦虑,应该庆幸成为上学中年龄大几个月的孩子。

二、10000小时的训练

在社会学领域,所谓成功就是“优势积累”的结果。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成功是天赋加上后天努力。但问题是,心理学家对天赋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

“研究发现,任何一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10000小时的训练。”神经学专家丹尼尔·利瓦廷写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滑冰运动员、钢琴家、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10000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成功就是坚持不懈,就是顽强不屈,就是别人花30秒钟就放弃的事你却花22分钟去思考的坚定信念。

很多时候我们看别人很擅长某件事,很轻松地处理某个事情,我们可能忽略了别人在这件事上经历了长期的训练,才换得举重若轻的能力。在竞技体育上,我们不会跟一位职业运动员去比赛,我们知道差距,但在投资上我们就没有那么保守了,我们面对各种职业队伍,面对各种不同的行业领域。当然,也不是说散户没机会,散户也可能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做了很多了解,散户也有机构没有的许多优势。但要投资自己能理解的公司,这也是巴菲特强调的“能力圈”,我们在投资上得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边际。

三、父母的影响

中产阶级父母总是和孩子商量事情,晓之以理,他们不会硬性下达命令。他们希望孩子与他们顶嘴,和他们讨价还价,并站在成人的角度问他们问题。孩子如果在学校表现不佳,富裕家庭的父母总会责备老师,他们总站在孩子这一边。拉里奥把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风格称为“协同培养”(concertedcultivation)。这种模式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作为对照,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策略为“自然成长”(accomplishmentofnaturalgrowth)。这些家长只把抚养子女成人看作自己的责任,而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看作孩子自己的事儿。

作为对照,劳动阶层家庭孩子的性格被认为是“疏离,疑虑和有强迫症”。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都不知道如何为达到良好愿望“制定策略(customize)”。

特曼从25万中小学生中挑选出1470个智商介于140到200的孩子。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天才少年,正式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他们被统称为“特曼人”。“特曼人”成年以后,特曼将研究对象中的730名男性分成3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150人(约占总数的20%)被特曼分为A组。这些人获得了真正的成功,他们个个都是明星——有律师、医生、工程师和学者。A组中有90%的人大学毕业,而大学毕业的人中又有98%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表现中等水平的60%的人分为B组,这些人后来的发展也算“令人满意”;剩下的150人编为C组,特曼认为C组的人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智力优势。他们中有的成了邮递员,有的成了会计,有些甚至失业在家。C组中有1/3的人从大学辍学,1/4的人只有高中文凭。在C组这150人中——曾几何时被众人视为天才的他们——只有8个人获得了硕士文凭。

两组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家庭背景。与其说非凡的成就取决于天赋,不如说这取决于机遇。

A组:绝大多数人来自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这些人的家庭大多是知识分子家庭,很多人家里都有大量藏书。A组中有一半人的父亲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文凭。

C组:有1/3的人的父亲在八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辍学。

在“协同培养”原则下长大的孩子和在“自然成长”原则下长大的孩子,行为举止截然不同。A组的学生更加机灵、沉着、衣着得体,富有吸引力。实际上,A组和C组在这4个方面的差异极大,大到让人感觉两组人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人种。这一结果令人惊讶。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父母的帮助下将家族最好一面呈现出来的A组学生,与没有这样做的C组学生存在很大的区别。

C组学生到底缺什么?其实缺的东西并不是什么昂贵的、难于找到的东西,也不是DNA的特殊编码或大脑神经的特殊构造。C组所缺的,是我们只要知道都应该给予他们的东西:一个帮助孩子获得应对社会的经验的社群。C组学生的天赋都被浪费了,但是,事实上他们本不应该沦落至此。

这也是俗话说的“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是不是培养出贵族另当别论,但确实下一代是能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上一代把下一代托得更高一些。孩子出生在农村,和出生在城市,学习资源就差别挺大。现在许多人诟病的养一个孩子成本太高了,这个成本主要不是吃饭的成本,而是各种培训的费用。收入差距大的不同父母,在孩子培训上的投入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一方面需要父母有这个意识,另外也需要父母有这个经济能力。

四、行业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可能性不来自我们自身,也不来自我们的父母,而是来自我们的时代:即我们在历史上所处的特定地点和所面临的特定机会。

这就是所谓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你踏上的时代的节拍。这对我们投资也是一个提醒,不要只看历史上某个企业取得成功,就认为今后也将成功,更不能只看历史上的财务数据,线性外推给企业估值。估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里要注意的是“未来”,投资投的是企业的未来。企业所处的行业如果未来将面临下行,或者竞争更加激励,对企业逆水行舟的能力,我们要非常慎重。

分析企业过去的历史情况,只要你愿意,还是能了解的。但对行业未来的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判断,才是真正考验投资能力的。

五、做自己喜欢的事

自主性、复合性、付出与回报的关联性,以上3点是任何一份称得上令人满意的工作应该具备的属性。能赚多少钱并不是使我们快乐的最终源泉,使我们快乐的源泉是这份工作在多大程度上能让我们实现自我。

知道要实现他的计划需要许多年的艰苦劳动,但是他依然欣喜若狂,望不到头的艰苦劳动并没有使他觉得沉重不堪。当比尔·盖茨在湖滨学校第一次坐在电脑前的时候,他也有相同的感受。当甲壳虫乐队被告知要每晚8小时,每周7天演奏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丝毫退缩。恰恰相反,他们急于接受任务。只有艰苦从事没有意义的工作才称得上是艰苦工作。

10000小时定律决定了要想取得突出成绩,先决条件是持续的训练、学习,如果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甚至是讨厌的事,很难坚持。即使坚持了,没有兴趣也很难在做的过程中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六、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事件背后更强大的力量,它植入人性,影响长存。经过数代传承,即便产生文化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条件已经消失,这种文化也会一直完好无损留传下来。文化直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行为模式,其作用如此巨大,以至于没有它,我们将无法认知世界。

这也是我们投资中看公司,需要看企业文化。

七、总结

“异类”是那些获得特殊机遇之人——是那些耐心等待,当机遇到来就当仁不让把握住机遇的人们。超级律师、数学天才和软件企业家的成功依靠的也是人类的一般经验,他们的成就绝非石破天惊也非神秘莫测。他们处在优势与文化传承的网络中央,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养成;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则仅仅是因为运气——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到底,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

THE END
1.能够治愈自已的从来都是真正爱自已的人!读完《做自已的心理医生#做自已的心理医生 #治愈自已 #哪些书让你变得坚强 #女生向上成长建议 #今日份书籍分享 #每次翻开必有收获的书 #女生必读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墨羽 心理学 单本 想要 发布于12月8日 江西省 相关推荐 App内查看更多 一双mid黑曜石,比北卡蓝黑曜石还要贵,服了服了,怕了怕了 Thhhhhh68 44 暗色调系https://m.dewu.com/note/trend/details?id=255152125
2.(精选)《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读后感1、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读后感 看完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讲得非常好,内容通俗易懂,也令我有许多感慨。其实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们都认为:“一个的心理状态https://m.renrendoc.com/paper/153369398.html
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的读后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的读后感1 看完《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讲得非常好,内容通俗易懂,也令我有许多感慨。 其实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无组织行为明显增加,加之又过分地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局部利益,导致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https://www.unjs.com/dushuxinde/202306/7229513.html
4.自己的从来都是认真爱自己的人!读完这本《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能够治愈自己的从来都是认真爱自己的人!读完这本《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整个人都治愈了!读书 自我提升 好书分享拳击那点事 发布于:江西省 2024.12.06 00:00 +1 首赞 收藏 能够治愈自己的从来都是认真爱自己的人!读完这本《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整个人都治愈了!读书 自我提升 好书分享 https://news.sohu.com/a/833740425_100114195
5.读书心得丨读《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读后感在4月8日的企业文化学习会上,马矿长向我们推荐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一书,这本书以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纠结点,矛盾点为例子,让我们通过直视自我内心,改变心理不足,来提升自己。 书中说到,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带动下,我们虽然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但我们也是焦虑的一代,翻天覆地的社会变迁让我们内心充满了“https://www.dushuqun.cn/article/q_9500.html
6.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最新章节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牧之本书以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和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各种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与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引导自己走向阳光! 牧之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第二十章 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https://www.xiaoyanwenxue.com/249/249532/
7.做自己的心理医生2024pdfepubmobi电子书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没什么意思,都是一些类似于中医穴位的介绍,看这个数比较多余,还不如去练一场瑜伽,什么都解决了。 我本意是想看一本,介绍人的想法的书,看样这个不是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应该是人文学科,或许应该看一看历史书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1438253
8.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通用13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得 1 心境很重要。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在于https://www.yjbys.com/xuexi/xinde/3966136.html
9.《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精选11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篇4 这是一本可以代入自己去看的书,越看越上瘾,会引发思考,同时越看越觉得自己有病。 那种感觉大概就叫做:蛤蟆竟是我自己。 在看书的过程中,发现围绕在蛤蟆先生身边的人,都能在现实中找到例子,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某人。 https://www.oh100.com/a/202207/4944613.html
10.《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精选25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3 这本书讲了蛤蟆先生与心理医生的十次面谈,在读的过程中,让我想到我的咨询师,也会把自己带入到蛤蟆的角色里,但我走得要比他慢,和现在的咨询师已经进行了28次咨询,还在探索中。 刚开始的时候,也会像蛤蟆一样期待咨询师告诉我该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但咨询师没有给我答案,而https://www.cnfla.com/duhougan/3215849.html
11.《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1400字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14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蛤蟆先生这个主人翁原本是英国一本童话书《柳林风声》里的动物主角,作者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他为了方便人们理解,就借用了这样一https://www.wenshubang.com/duhougan/2167170.html
12.心理讲座读后感(精选10篇)篇2:心理讲座读后感 青春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的过渡期。在青春期中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甚至会对学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为此特地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此中我受益匪浅,让我能直视我自己的错误,以及所谓的不成熟的价值观。而且还有心理指导师每天中午为我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g5s3s9m.html
13.《越过内心那座山: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读后感83/108其实人和人相处,不能只凭感觉,而是在生活中真实做了什么,而我们将来打算做成什么样。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正视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并及时调整和现实差距,切合实际,会减少一些无谓的创伤。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就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和创伤。还有要及时清理和解决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会干扰你的平常的状态。 https://www.jianshu.com/p/363678c9b882
14.心理学书籍读后感(精选19篇)“阿熹阿熹”投稿了19篇心理学书籍读后感,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心理学书籍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篇1:影响力读后感:心理学书籍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 最近啃了不少心理学,决策学相关的书籍,感觉收获颇多,不敢偷懒,且卖弄一番,强力推荐了解一下《影响力》和《社会性动物》这两本书。 他们在豆瓣上的https://www.hrrsj.com/wendang/duhougan/890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