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就有医生上门看病了,这在以前哪敢想啊!”11日下午,哈市香坊区通乡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生程丽和公共卫生主任符晓霞推门进屋后,就被管仲明的老伴杨俊英认出来了。
杨俊英把管仲明扶到床上躺好后,两位社区医生开始给他测心电,几分钟后结果就打印出来了。程丽看了以后叮嘱管仲明说:“您老脑梗18年了,现在还有心梗的危险,得调整用药。”
测血糖的时候,程丽发现老人手指血液循环不好,第一次采血量不够,只能第二次采血。“病人长期运动量少,血液循环容易不好,虽然老人行动不太方便,但也要多下床借助工具自己多活动活动,除了心脏其他情况都挺好。”程丽又在巡查记录上仔细写好了注意事项。
记者注意到,老人的测量数据已快速显示在医生操作的外观如IPAD的主机上。医生边演示边介绍说:“我们的检查设备都有蓝牙传输功能,测量的结果会立刻在主机上显示并存储,上次来时老人的个人信息已在我们的系统里建档了,只要刷他的身份证,就可以显示他上次的检查结果,方便进行比对。”
部分居民误以为卖药不签约家庭医生
通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国虹告诉记者:“通乡社区一共10个小区,现在主要为小区内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重症精神病、新生儿等特殊人群进行家庭医生建档,已达到27994人,一般是通过到社区体检或到家中随访的方式进行建档并确定家庭医生。但在家庭医生签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居民不信任,甚至产生排斥情绪的情况,比如号召居民到社区进行体检,一些居民会担心体检只是为了推销药品,根本不会参加;医生到家中进行随访,有居民把他们当成是骗子或是卖药的,不敢开门。”
通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国虹表示,让更多人走近家庭医生,享受到家庭医生所带来的便利,还需要加强宣传,也需要居民与社区加强互动,增加信任感。
两位医生告诉记者,现在家庭医生并不是人们想的那样,不是随叫随到的私人医生。因为平时有社区医务工作,随访包有限,其实属于定期巡查的一种。符晓霞介绍:“现在社区有4个全科医生团队,每个团队6人,一般每2人一组一起到重点人群家庭进行随访服务,还会根据不同人群情况,调整医生人数或检查项目。”
她指着携带的设备说:“我们这个随访包就是百宝箱,血压计、血糖仪、体重秤、测温用的额温枪都有……一般的复查都可以完成,就省去了患者到医院做常规检查的步骤,但稍微复杂的病情还是得到医院的门诊。”
哈市卫计委:家庭医生不等同私人医生
据了解,目前哈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以团队服务形式为主,目前,哈市家庭医生主要依托城市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有签约意愿和服务需求的居民,可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选择家庭医生团队(乡村医生)签订服务协议。
签约后,居民能获得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享受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和预约转诊等服务,有条件的机构可以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