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两头牵挂健康照护两手托住要闻

人均新增5元补助重点花在一老一小身上

做实老年人健康体检

做好健康评估和分类指导加强后续服务

强化儿童超重和肥胖预防

眼保健和近视防控等健康指导和干预

推动建立高血压

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分层分级管理机制

打通电子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3年内这样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一老一小有人照护做好社区配套服务

优化社区商业布局

摸清『有什么、缺什么』

研究『补什么、如何补』

在『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

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

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

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

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

鼓励社区商业中心等场所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点

发展平价托育服务

强化健康管理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发布通知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9元

提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质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称,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9元,今年新增的人均5元经费重点支持地方加强对老年人、儿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通知,2020年至2022年累计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继续统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疫情防控有关工作,重点支持做实做细新冠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加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按照服务规范提质扩面,优化服务内容等工作。

通知明确,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种类和数量总体不变,各地要重点在巩固做实现有项目、改善群众获得感和感受度等方面加强工作。通知从5个方面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包括明确年度绩效目标,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提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质量,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利用效率和质量,统筹做好基层疫情防控。

其中,在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各地要进一步摸清辖区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底数,建立并动态更新台账。要做实老年人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做好健康评估和分类指导,加强后续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

在儿童健康管理方面,做实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和0至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强化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和咨询指导、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儿童超重和肥胖预防、眼保健和近视防控、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和干预。

通知要求,各地要明确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相应的经费额度,家庭医生(团队)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签约的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推进打通电子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据新华社

>>通知摘录

■明确年度绩效目标

各地要统筹把握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和经费执行进度,定期报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展,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确保半年度和年度任务如期顺利完成。

■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

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报告分析和结果反馈,加强后续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各地要摸清辖区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底数,建立并动态更新台账。广泛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宣传,充分调动社区、家庭、辖区驻地单位的积极性,动员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主动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接受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对于未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要指导辖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结合其他渠道开展健康体检的结果做好相应健康管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继续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服务,对筛查结果异常的老年人,指导其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复查。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和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强化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和咨询指导、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预防、眼保健和近视防控、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和干预。

■提升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质量

加强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推动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和二级医院或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上下联动、分层分级管理机制。对于血压、血糖控制稳定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等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对于控制不稳定或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经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并通过系统治疗稳定后,上级医疗机构要及时将患者转诊至常住地辖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后续的随访管理服务。对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团队内的医生,支持按照服务数量和质量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对同时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要创新手段积极推进开展多病共管服务,提高健康管理协同服务、融合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利用效率和质量

各地要进一步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与区域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及妇幼保健、免疫规划、慢病管理、地方病防治、老年健康信息等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的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逐步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层级,有条件的省份要在省域内建设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各地要加强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质量控制,提高信息录入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电子健康档案“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理念,结合实际通过开展“晒晒我的健康账户”、“口袋里的健康档案”等形式,调动居民参与记录、更新、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各地要综合考虑当地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人口、地理状况等,科学测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明确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相应的经费额度,支持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的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签约服务,落实医防融合的综合性服务,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在开展绩效评价后及时拨付相应经费。推进打通电子健康档案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据国家卫健委网站

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为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

商务部等13部门研究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7月12日对外发布,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计划提出五方面实施重点,包括系统谋划设计,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计划提出服务“一老一小”。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截至2023年6月底,前两批80个全国试点地区积极拓展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累计建设2057个便民生活圈,服务社区居民4201万人。据新华社

>>文件摘录

■实施重点

(一)系统谋划设计,优化社区商业布局。

(二)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

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让消费更便捷。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舒心。

发展“一店一早”。支持特色化、多元化的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进社区,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提高便利化程度。以早餐店、小吃店、“便利店+早餐服务”“互联网+早餐服务”等为主体,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增加网点密度,丰富早餐品种,保障居民“吃得好”。

补齐“一菜一修”。支持菜市场(菜店)标准化、智慧化改造,拓展服务业态,提升环境、卫生和质量,促进放心消费、惠民消费。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明码标价,提供平价维修服务。

服务“一老一小”。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各类消费场所应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引导设立老年人、母婴专柜和体验店。鼓励社区商业中心等场所建设母婴设施并悬挂引导标识,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

(三)创新消费场景,增强多元消费体验。

改造传统商业载体。引导邻近居民区的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拓展特色餐饮、生活零售、文化休闲、儿童娱乐、运动健身、社区食堂等服务功能。

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平台下单+就近门店配送,就近门店下单+即时配送),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支持净菜进社区、进超市,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餐饮”模式,提升预制菜产品质量品质。

激发服务消费活力。鼓励健身房、游泳馆、多功能运动场、保健理疗店等进社区,促进健康消费。鼓励社区规范开展邻里节、美食节、团购节、家电家居及家政便民服务等促消费活动,繁荣社区商业。

促进融合协同发展。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务圈、快递服务圈等圈圈相融,营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场景。

(四)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便捷水平

推广先进技术。鼓励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商品、门店、会员及供应链数字化,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发展智慧商店、共享书店、智能快件箱等业态,提供现场交互、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自助售卖等服务,提升数字化体验。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商户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利用大数据开展监测分析,精准补建网点,拓展服务功能,挖掘消费潜力。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动态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引导更多点位“进图”,让居民“找得到”。

(五)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区居民收入

为居民在社区就业提供便利,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支持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从事即时零售、餐饮服务、线上培训等平台衍生业务。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创新网红店、特色店、精品店。优先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推荐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服务社区居民。尊重退休人员意愿,发挥其在文化艺术、专业技术等领域专长,鼓励量力而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有再就业需求的退休人员提供服务。据商务部网站

THE END
1.渐健医疗渐健家医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打造互联互通医疗信息化体系 2023-02-23 14:19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升级之后,居民表白:“我要签约!” 2023-02-17 14:12 公共卫生体检您参加了吗?卫生院:有他们在,我们便安心! 2023-02-17 14:00 渐健家医智慧医学影像PACS系统,从容应对信息化建设的全部挑战 https://www.163.com/dy/media/T1543458927293.html
2.“家医有约”实时守护居民降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记者 张留 通讯员 范从娟)怎么向家庭医生问诊?对于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的居民来说,这个问题因为“家医有约”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迎刃而解。近日,文新街道居民张阿姨成为“家医有约”新签约用户,家庭医生通过平台解答了医疗问题,并帮助张阿姨预约了省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https://zjnews.zjol.com.cn/zjnews/202412/t20241216_30711171.shtml
3.同城预约医护到家看诊服务系统定制开发搭建(源码交付)尊重医护人员:用户在接受服务时,需要尊重医护人员的工作和隐私,不要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行为。 预约医护到家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安全、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体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在系统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并享受的医护人员上门服务。http://guangzhou0727300.11467.com/news/9602638.asp
4.E护通护士版医生护士上门到家服务兼职平台APP下载E护通护士版华军软件园为您提供E护通护士版-医生护士上门到家服务兼职平台APP下载,E护通护士版-医生护士上门到家服务兼职平台1.2.8官方下载。在E护通(APP)平台上,您可以实时获取订单需求,利用碎片化时间,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护理服务。主要功能:1. 特色抢单http://www.onlinedown.net/soft/651258.htm
5.分享一个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乡村医疗上门服务预约平台(源码调试LW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乡村医疗上门服务预约平台的开发目的在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乡村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获取医疗服务困难的问题。具体来说,该平台旨在为乡村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生信息查询、在线预约上门医疗服务、健康档案查看及管理、在线咨询等功能,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通过管理员、用户、医生三角色的功能协同,https://blog.csdn.net/m0_72599287/article/details/140957090
6.四川省卫生降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规范(试行(一)上门服务 由服务机构派出医护人员,进入患者家庭提供以下服务: 1.医生查床服务:原则上每周查床1次,可根据病情调整查床次数; 2.护理服务:护士按家庭病床医嘱进行护理服务和指导; 3.告知服务:及时告知患者及其监护人,家庭病床诊治的局限性、有关医疗风险、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相关费用情况及撤床手续。发现患者病https://wsjkw.sc.gov.cn/scwsjkw/sclljk/2019/11/22/92b317cfb0b54a96873e60c70724e68d.shtml
7.医教平台为在校生开通远程问诊服务学生足不出校医生“上门本报讯(记者李杨 通讯员汪酉晨)日前,天津大学医科建设办公室、医学部、小幼医工作部和校医院联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南开医院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电云脑公司,依托天津大学远程医教平台为天大在校生开通远程问诊服务。 4月11日,远程问诊服务在天津医院完成试运行。问诊现场,校医院医生详细介绍了学生病历、当前病情以http://news.tju.edu.cn/info/1005/60748.htm
8.如何在《春雨医生》软件上预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春雨医生是一款广泛应用于手机平台的医疗健康应用软件,它提供了一系列便捷的医疗服务,其中包括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这项服务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如何在《春雨医生》软件上预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二、下载并注册春雨医生 https://www.sousou.com/wd/489534.html
9.“网约护士”为老人上门送医方便的同时尚存风险而针对护士的操作,平台内部制定了护士上门服务标准,明确了护士有权拒绝高风险操作、操作前签订知情同意书、严格清洁消毒、操作后观察检验等步骤。 律师说 权责不清晰 尽快立法界定各方责任 京都律师事务所贾志恒律师认为,“网约护士”平台的性质应视为互联网医疗信息平台,其不同于“互联网医院”这种依托实体医疗机构、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ZZwRs5kWwF4Ftdrn0f6Y180827
10.专家上门医生端app下载专家上门医生端v1.1.0安卓版专家上门,满足医生专家提供定制化医疗服务的平台解决方案,为医疗服务需求方和提供方进行信息发布与对接的平台载体,帮助医生专家和病人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的线上方式实现快速匹配和对接,实现线下医疗信息与服务供需双方的精准传递,进而使医生专家拓宽医疗服务范围,扩大专业导向病人群体,细化健康与疾病增值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医https://www.qqtn.com/azsoft/446011.html
11.上门医疗有多远?医简单推出了上门输液的服务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上门医疗似乎成为创业者们新的关注点。如上门采血平台一早检血、上门体检平台go健康以及上个月名声大噪的上门问诊和手术O2O平台滴滴医生等。最近,提供上门输液服务的平台也浮现了。 2015年10月上线的医简单,是一个以上门输液和打针为切入点的上门医疗服务平台。其模式是与社区门诊合作的,共享其医https://m.36kr.com/p/1720968495105
12.中性陪诊,陪诊看病,湖南医院陪诊,深圳医院陪诊,怀化医生陪诊服务中性陪诊护士是中性网络科技旗下的一款传统医疗行业的APP产品,实现互联网共享护理,用户在金牌中性陪诊护士APP上可选择护士上门护理,老人忽视,病人陪护,私人护理,护士到家等服务,健康之路(医护网)是健康之路公司推出的健康服务平台,提供全国多家三甲医院,万合作医生的网上挂https://www.szx315.com/
13.如何做好医疗产品设计?9000字全面拆解「医鹿」产品优设网作为阿里健康面向 C 端消费者的 APP,医鹿以「健康问题,先上医鹿」为价值主张,旨在打造一个互联网医疗综合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在线买药、预约挂号、疫苗预约等医疗服务。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医鹿的核心用户群体主要以 31-35 岁的女性为主,消费能力水平较强,其次还有面向医生使用的「医蝶谷」APP 客户端。作https://www.uisdc.com/ali-health-design
14.医生上门服务可以收费了,3月执行日前,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福建新增上门服务费、团体心理治疗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并对院前急救费等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修订完善,通知自2024年3月15日起执行。 一起来看—— 新增上门服务费项目与家庭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精神类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https://www.yxj.org.cn/detailPage?articleId=424329
15.医生上门名医快约是全国医院就医绿色通道平台,可以快速预约全国名医专家、快速预约住院床位、快速点名医生,快速预约陪诊,帮病人解决一切就医难题。http://www.gzguahao.cn/Content/40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