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背景下的中国运动医学发展机会与挑战科学慢病医疗慢性病

中国运动医学事业在过去十余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关节镜技术飞速进步,融入并跻身世界前列;运动康复蓬勃兴起,越来越受重视;运动促进健康成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部分,学科发展迎来新机会。在“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的诊疗原则与学科宗旨引领下,运动损伤治疗与运动康复在多个领域实现重要突破,运动处方推广与应用也将成为实现运动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国运动医学事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扩大学科内涵,明确学科定义,提供学科发展新思路,这对运动医学新领域的拓展和深入发展以及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与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大健康背景下的“慢病危机”

中国社会正面临严峻的健康挑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27.5%,18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11.9%,18岁以上高血脂患病率8.2%,40岁以上慢阻肺患病率13.6%。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由此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测算,每年新增406万癌症患者。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严重影响全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负担。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明确提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通过运动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到重要位置。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卫融合”。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运动医学在运动伤病防治康、慢病运动管理、老龄化应对等方面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拓展运动医学学科内涵,迎接运动损伤治疗的新挑战

▊▏以运动处方为抓手,构建“一站式、多模块、共平台”的多学科MDT诊断模式

运动处方已经成为继药物、手术之后重要的临床医疗“第三极”,是实现运动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WHO推荐,27种慢病可以通过科学运动锻炼,以运动处方的方式达到直接或辅助治疗作用。一直以来,上海市十分重视公共健康服务的非医疗主动健康干预,践行“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将体医融合工作纳入健康上海大格局,在部分区域试点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启动社区健康师项目的“1.0版”,侧重于健康科普宣教,运用运动科学方法指导社区居民“怎么吃”“怎么动”“怎么防”“怎么调”。2021年,社区(运动)健康师试点项目“2.0版”探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构建慢性病运动干预体系,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保障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参与试点项目的4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35例血糖值下降至正常范围,月均医药费支出减少70%。30例脑卒中患者中,23例肢体功能显著提升,月均康复费用减少60%。参与糖尿病、高血压、防跌倒、腰痛4个项目共计270人的全年医保费用降低44.83万。较2021年同期,4个项目的入组患者平均每月医保门诊费用均出现下降。

2023年,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指导下,“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浦东院区挂牌成立。这是“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在医疗领域内落地生根的创新之举,为后续该模式在医疗服务、科技创新及科学普及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构建了较高水平的工作平台。中心将构建“一站式、多模块、共平台”的多学科MDT诊断模式:设立病区医患沟通区,提供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站式服务,无缝衔接,集宣教与科普、促运动健康为一体;根据功能分为功能评估及运动处方区(运动心肺测试、三维脊柱形态测评系统、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与训练),重返运动区(力量、平衡、有氧训练,健康体适能测试及人体成分分析),早期康复区(物理因子与手法治疗、冲击波治疗);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手段,构建运动促进健康大数据库,并探索特定病种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精准运动处方,开展远程运动促进健康应用的研发,形成一套可推广的“运动促进健康”智能化工具与服务模式;组建由运动医学科、康复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呼吸科、老年科、肿瘤科、消化科等专家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临床多学科团队。

▊▏小结

未来,运动医学未来势必要从单一的运动损伤朝着大运动医学发展:以运动为抓手,将运动医学建成“运动促进健康+运动损伤防治+康复”的大平台,包括健康促进(针对中老年人群+运动健康促进)、慢病管理(针对亚健康人群+运动处方慢病防治)、伤病防治与康复(运动损伤患者医康患一体)三大运动医学专业方向。不忘初心,奋勇前行,运动医学人要继续坚持“体医融合、体卫融合”政策方针,牢记“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核心理念,在慢病防治、老龄化社会应对及运动损伤治疗与康复中发挥重大作用,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运动医学力量。

THE END
1.运动创伤推荐专家全国运动创伤专家排行榜好大夫在线推荐全国地区的188位运动创伤最好的专家。好大夫运动创伤专家排行榜由运动创伤患者投票得出。去医院看运动创伤前,可通过在线问诊,提前与运动创伤专家沟通。通过预约挂号,可获得运动创伤专家号资格。好大夫在线,为患者提供网上看病、挂专家号,在线开药,线上https://www.haodf.com/citiao/jibingfenlei-yundongchuangshang/tuijian-doctor.html
2.运动医学科在线问诊真实医生问答问题描述:运动医学科在线问诊(女,15岁) 病情分析:你做过核磁共振检查没有,考虑距腓韧带有损伤,建议你最近把支具戴上,局部热敷加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敷,制动3—4周,不要剧烈运动,考虑距腓韧带损伤,你是不是最近一直训练没有制动,洛索洛芬贴膏贴敷,不行就复查一下核磁,明确诊断,如果是距腓韧带断裂就得手术修复,你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qa/puPstKJZ0FcPlPjiXRDkew/
3.江东在线问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门诊主任医师擅长:运动创伤诊断和治疗,关节镜手术。 简介:江东,运动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临床主攻踝关节、膝关节等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基础研究包括半月板移更多 图文视话服务包 9.7 问诊量162 https://people.guahao.com/expert/4d95fb1e-cfb9-44c2-8151-6033268d29b3000
4.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在线专家问诊北京医院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 一级医院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甲2号旁门查看地图 电话:(010)67116611 简介:体育医院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其任务是为国家队运动员和国内外大型赛事提供医疗保障,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医疗服务。体育医院是北更多 http://home.guahao.cn/hospital/bb59ec98-1a08-461f-a622-7694d1ca81c6000,N81829474722
5.痘痘医生免费问诊皮肤医生在线咨询免费咨询皮肤科考虑是青春痘,是因为皮肤属于油性皮肤,皮脂分泌过旺经常长在脸上慢性炎症。你可以买个痤疮针,将每个https://iask.fh21.com.cn/question/2782144.html
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预约挂号在线专家问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预约挂号,运动医学科专家问诊,目前共有医生4位,这里不仅收录了医生的简介,专业擅长等执业信息,其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多位大夫还开通了在线咨询/问诊,电话咨询/问诊,门诊预约挂号,预约手术,在线会诊等https://www.guahaoe.com/department/017353f6-2173-467b-8c2d-d2c396783a3b000
7.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网上预约挂号专家门诊医院概述 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其任务是为国家队运动员和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医疗保障,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医疗服务。 医院性质与定位 体育医院为运动医学专科医院,是北京市参保人员的定点医疗机构,可直接在体育医院就医并享受国家医保报销待遇。 成立与发展 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成立于2001年12https://www.jd.com/hospital/1561063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