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病也能用医保!互联网医疗来了,你最关心啥?

你还在为看一次病去医院排几小时的队吗?这种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就医体验或许在未来会发生颠覆性改变。

近日,一系列利好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接连出台,未来,网上不仅可以看病拿药,甚至可以直接医保报销。不过,把关系民众生命健康的诊疗过程搬到网上,“网上看病”在便捷高效的同时,也需要厘清责任、加强监管。

资料图:医护人员正在线答疑方永乐摄

医生线上“抢单”接诊,传统看病模式将颠覆?

“10分钟接诊,23万医生抢单。”这是某互联网医疗平台App首页上显示的信息。

记者在平台上体验网上挂号问诊,只需几元钱的挂号费,通过平台提交病情描述和过往诊疗单据等,不到三分钟就匹配到一位副主任医师接诊,并进行线上实时交流问诊。

对于很多有过挂号难、排大队等传统就医体验的患者来说,这种网上就医的便捷和高效,显而易见。

事实上,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医院的诊疗活动受到影响,无接触诊疗成为刚需,那段特殊时期,也催生了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迫切期待。

国家卫健委今年3月透露的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

而最近几天,两个重磅文件的发布释放出更多政策信号。

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对外公布,提出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

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再次提及医保政策“松绑”的问题。

“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加快创新型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并推进临床应用。”

连续的政策信号,让舆论热议:“互联网医疗”,这种新业态是否会在不远的未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与此同时,将关系生命健康的看病就医放在“线上”,如何能让民众既舒心又放心?

看病开药搬到网上,到底靠不靠谱?

在业内专家看来,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购药,可以有效解决患者“因药就医”难题,同时也减少来院患者人数,缓解医院的门诊压力,释放出更多医疗资源,提升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不过,与其他行业不同,医疗行业对安全性有着极高要求。但现实是,在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中,一些乱象仍然存在。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医生在线秒开处方、传图即可发药、在线随意补方等等。

不过,记者注意到,虽然线上平台需要患者提交身份证号码进行实名认证,并且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面诊和询问过敏史,但是平台并不要求患者提供过往检查结果或者病历。这无疑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

“现阶段,互联网医疗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规范的地方。”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易复诊总经理马光磊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他表示,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互联网医疗,从2018年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到《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发布,再到医保政策“松绑”,政策规范上是一脉相承的,引导是有序连贯的,但行业还是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马光磊看来,有的互联网医院在线上进行首诊,在线“补方”,或者在没有直接得到检查报告等材料时就做出一些诊断,这样很难保证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不加以约束,一些互联网医院过度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势必会带来风险,在损害患者健康的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发展。

资料图:一位患者在指导下使用人脸识别系统预约专家号。王广兆摄

摸索中前行的互联网医疗,监管也要跟上

回顾国内的互联网医疗发展,业内普遍把2014年视为“互联网医疗元年”。随后几年,大量创业公司也瞄准这一领域,各类平台纷纷出现,行业的“春天”和“风口”似乎已来。

但是,随着行业发展和政策逐渐规范,加之一些平台无法找到成熟的变现模式,短短几年来,行业内部已几经洗牌。

如今,患者能接触到的平台主要包括以各个医疗机构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或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等。

作为新兴的业态,各个平台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

马光磊认为,互联网医疗自身层次也在不断发展,过去,一些平台只是停留在预约挂号等简单的服务层面,如今已经扩展到医药层面,如网售处方药、在线问诊等等。随着服务范围不断拓宽,规范及后续监管也要及时跟进。

以网售处方药为例,在他看来,凭方售药是基本逻辑,最主要的是要解决真实处方的流动和流动过程中可追溯性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搭建处方流转平台,通过接入医疗机构的处方,建立起统一标准的处方库,形成全程可追溯的处方流转机制,满足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

好大夫在线总裁王航此前也表示,公立医院积极上线互联网医院,这代表了国内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已经开始拥抱互联网。公立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平台都有各自的长处,双方也有自身的短板,应该看好和期待二者未来形成合力。

资料图: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智能机器人正在工作。杨迪摄

未来,患者究竟会为什么样的服务买单?

国家卫健委此前公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1亿人次,增长4.9%。

一边是庞大的就诊量,一边是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稀缺、分布不均等问题,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被认为可以很大程度缓解现存问题。

尽管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还没有实质性的政策落地,但其发展空间却被外界看好。

海通证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指出,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后,蕴含着新的产业变局机会。据海通证券测算,互联网医疗支付端市场规模在2025年可达5970亿元,其中线上医保端支付规模将从0增长至2025年的1057亿元,并且预计将持续增长。

同时,互联网医疗行业又在吸引新的入局者,中医也开始涉足其中,全国不少线下公立医院纷纷开通网上问诊业务。

马光磊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所涉及的服务将不会仅限于现在的问诊开药,其实国家已经从政策层面对智慧医疗服务做出了规划,互联网医院可以参与的服务包含了诊前、诊中、诊后的各个环节,主要目标是实现诊疗全过程优化。

此外,今后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包括随访、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等,都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医疗还将颠覆医生的工作模式,医生可能从现在的坐在诊室等病人,变为在线上主动寻找病人。

不过,无论是哪种改变和尝试,立足于为患者服务,保证安全和质量,互联网医疗才能真正迎来春天。(记者张尼)

THE END
1.互联网医院怎么用?线上就诊六问六答医院新闻线上问诊不能代替到院就诊面诊,如果您病情近期出现变化,还请遵医嘱及时到就近医院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2、互联网医院可以开哪些药品? 在线复诊开药仅包括医保目录里的门诊慢病、门特常用的口服药。 禁止销售的药品包括:注射类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中药配方颗粒。 https://www.zzusah.com/2022/yiyuanxinwen_1107/5566.html
2.鄞州第二医院动态新闻足不出户,线上问诊!鄞州二院互联网医院来啦1.互联网医院要在哪里才能用医保结算? 答:请至支付宝搜索【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点击【专科问诊】选择所需医生的【医保问诊】即可开启线上医保使用之旅。注意:一定要在支付宝进行哦! 2.互联网医院里哪些问诊可以使用医保结算呢? http://www.yz2y.com/art/2023/4/23/art_2944_635585.html
3.疫情期间就医不方便?线上问诊!送药到家!市一院互联网医院来帮您“互联网医院”,即在线问诊、智能问药、药品快递到家。要想在互联网医院看病,患者首先得在实体医院看过该病,有过病历,即互联网医院不能接待首诊患者,仅限接待慢病、常见病的复诊患者,医生通过图文等方式给出诊疗意见。 互联网医院就诊能用医保吗? 目前线上诊疗服务的收费尚未纳入医保,仅支持自费支付。 https://www.xzsdyyy.com/a/keyanjiaoxue/keyanchengguo/2021/0909/3588.html
4.重庆啥时候线上买药可直接使用医保支付?同时,我市参保群众可以在有互联网医院执照的定点机构进行线上就医问诊,并可以进行问诊费用及处方药品线上结算。 “渝药易购”场景是为参保群众提供“一键查”、“处方转”、“智慧比”、“医保付”、“到家送”、“满意评”的购药一件事便民服务应用。参保群众在线上互联网医院或者线下实体医院开具电子处方流转到http://wlwzh5.cqnews.net/H5Page/xq.aspx?id=928617
5.指引广州:疫情期间不方便去医院?可选择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如何在互联网医院问诊? 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例,市民只需要进入“广东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复诊续方、问诊用药、检查预约、检验报告查询及解读、用药咨询等服务,并且免费快递送药上门。该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还开通了广州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广州市直医保、广东省直医保患者线上结算。 https://m.gmw.cn/2022-04/12/content_1302896226.htm
6.方便!四川省人民医院开通省本级门特线上开药配送到家服务线上问诊-续方-药品配送到家流程: 1、进入省医院公众号-“互联网医院”-“省保门特网络续方”栏目。 2、选择省医保门特服务医生--省保门特网络续方服务。 3、填写问诊内容,选择填写就诊人信息(请正确选择就诊人信息,如果你不是省医保门特患者,就暂不能使用此服务),然后提交问题并确定支付订单。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id=3638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