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于5年余前于当地医院体检,行胸部CT提示右侧肺部阴影(具体未见报告单),患者无明显症状,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头晕头痛骨痛等不适,患者定期随访复查。患者今日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尖段结节灶,LUNG-RADS4x,考虑IAC。患者现无明显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拟“右侧肺部阴影”收入我科。患者起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胃纳可,睡眠安,二便正常,体重近期无明显变化。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看非薄层平扫的影像:
病灶出现,磨玻璃密度,轮廓较清。
病灶呈混合密度,整体轮廓与边界清,边缘细短毛刺明显,邻近有血管走过。
灶内实性成分较明显,也有多支微小血管穿行。连续毛糙,不平整。
明显血管穿行,以及浅分叶征,还有血管发出分支走向病灶侧。
边缘区也是轮廓与边界清楚的。
很边上了仍有血管进入。
再看薄层影像:
病灶出现,淡磨玻璃密度,却有在与胸膜接触处产生牵拉。
密度不高却显得杂乱,表面不平毛糙,灶内紊乱,整体轮廓清。
有实性成分出现,表面不平有浅分叶,边缘毛刺也明显。
整体轮廓清,边缘毛刺典型,灶内密度显杂乱。
血管进入穿行,实性成分明显,磨玻璃部分轮廓与瘤肺边界清。
微血管穿行、实性成分、密度不均、表面浅分叶、边缘细毛刺。
分叶征以及混合密度,灶内小血管走行。
上图层面较纯,但仍表面不平有分叶。
微小血管进入与穿行,整体轮廓与边界清。
密度淡而边界清。
病灶收缩力弱,邻近血管有推压,却无明显侵犯,存在肿瘤血管间隙征。
边缘区密度淡。
临床考虑:
1、诊断问题:这是个非常典型的恶性影像表现混合磨玻璃病灶,其中的密度杂乱、血管进入穿行、边缘毛刺、表面分叶、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均很明显与典型。由于已经是混合密度,而且实性成分占比并不太少,虽仍考虑贴壁为主型,但基本已经是浸润性腺癌的程度了,不会是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
2、手术问题:随访多年仍是磨玻璃密度为主的,即使是浸润性腺癌,也是含贴壁型或贴壁为主型,恶性程度并不高,预后良好。按指南意见实性成分占比不超过25%,是可以楔形切除的。加上这例位置在边缘部位,所以考虑单孔胸腔镜下楔形切除,加或不加淋巴结采样。
最后结果:
经过与患方的沟通,最后选择胸腔镜下微创楔形切除术。进胸后发现全胸腔广泛致密粘连。而且不是钝性分离就能分开的那种,都要锐性分离,而且一分一推就破的。所以花了许多力气游离病灶区域及周围部分的粘连。
上图是术中所见,吸引器与电凝钩在推压与分离的地方就是肺组织与胸壁的粘连,全胸腔都这样。
标本切面灰白,质较更,没有包膜。肉眼看也是典型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