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多院区建设的新浪潮之中,医院对于数据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价值挖掘依然充满挑战。基于一院多区需求下的多院区智慧医院数据管理与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周国鹏、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郭琳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陈智、北京口腔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史海波各抒己见、展开深入探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周国鹏(上左)、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郭琳琳(上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陈智(下左)、北京口腔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史海波(下右)
遨游多院区数据之海:
深度探索中的问题与挑战
周国鹏主任介绍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由2019年起开始进行大兴院区建设项目,目前,该工程已经进入收官的关键阶段。然而,在规划新院区的过程中,数据建设遇到了诸多挑战,可概括为系统建设、数据同步及应用场景三大方面: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郭琳琳表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正在进行“一院三址”(即本部朝阳院区、西城院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通州院区)的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工作。此过程中,一些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挑战逐渐浮现而出:
系统异构是多院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首要挑战。新院区建设需要对老院区系统进行大版本升级或替换,这期间会遇到两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一是基础字典的标准化建设,二是历史数据的迁移或同步。但由于不同公司所开发的系统数据结构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当不同院区的系统使用者在获得历史数据时,实现“无感无缝”衔接十分困难。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陈智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两年前就启动了区域医疗中心计划,目前已经在辽宁、山西、河南等地以当地省级肿瘤医院为依托建立了肿瘤区域中心,均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还在深圳和河北廊坊设有肿瘤分院,其中廊坊的肿瘤医院已经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一个院区。
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总院和廊坊分院的信息系统已基本实现同质化,但由于尚未建立完全统一的系统,导致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廊坊医院开业在即,患者可能在总院与廊坊分院之间往返进行多样化的诊疗,这种多频次和更深入的数据交互需求将为医院负载带来难以负荷的压力,信息部门工作面临更大挑战,因此,如何实现两院区数据的高效互联互通共享,成为目前多院区建设的难题所在。
在多院区建设之路上,许多医院都会面临单系统与多系统的抉择困境。对此,北京口腔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史海波表示,对于小体量医院而言,多套核心系统共行并非良策,这不仅会束缚医院的信息化整体运维管理,也无益于未来的系统升级扩展、第三方接口、电子病历评级改造、互联互通评级改造等项工作。从总体来看,多院区采用统一的核心系统,能够为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据史主任介绍,北京口腔医院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多院区统一系统的架构改造,目前门诊部分已完成改造工作,基础设施已全面实现“云化”,HIS和电子病历已全部实现虚拟化。
跨越多院区数据桥梁:
解密多院区建设的数据管理之道
多院区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为满足患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在通过持续探索和实践,在数据层面不断创新、积极寻求突破,并取得一系列瞩目成果。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郭琳琳指出:针对数据异构问题,医院信息部门应充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音理解、图像识别、AI等新兴信息技术,使各类数据的整合工作更加高效;医疗场景也应随医院规划需求而逐步扩展,例如儿科的医疗场景可由医院内部延伸至托育机构、社区以及家庭等场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数据服务的需求。
成果二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引入的基于AI技术的肿瘤规范化临床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事前提醒、事中建议和事后分析等功能,从各个医院经由肿瘤规范化监测网获得诊疗数据,经过清洗、规划、整理、模型精化并产生提质增效功能后,数据再次返回医院临床系统使用,实现全过程的闭环监测,在医院业务流程上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肿瘤诊疗质量。
勾勒医信未来画卷:
数据驱动多院区建设新篇章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力量不容小觑,由数据驱动的多院区建设,是现代医疗行业向未来迈进的关键一步,其将为医务人员与患者提供崭新的医疗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郭琳琳指出,医院业务部门对医疗数据的应用需求更加深入、医疗数据的应用场景更加广阔、行业对数据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升,这些都是多院区建设中数据应用与管理的显著趋势。
首先,是需求的升级。医院在管理数据的需求已经从过去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层对数据的简单统计需求,发展成为目前的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建模、趋势预测等复杂需求,形式上也从单纯的图表观察转变为目前业务管理所需的高频调用;与此同时,复杂多元的业务需求对临床人员专业性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些需求的升级,都对医院信息部门建立完备的CDR(临床数据中心)、RDR(科研数据中心)和ODR(运营数据中心)等提出更高要求。
其次,是场景的扩张。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数据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发展,医院对数据的应用场景也已经从传统的院内信息系统逐步拓展至患者移动端,从医院内部的医疗活动延伸至远程会诊、跨院区合作等多个领域;在科研方面,从专病库发展到专科科研平台,再进一步发展为多中心的科研平台,数据在科研场景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最后,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医院对于数据管理人员的需求正逐渐向更加细分和专业的方向发展。郭主任指出,面对医院的快速发展,仅仅进行数据统计还远远不够,还应做好专业的数据建模和数据挖掘等工作,无论目前信息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是否各为独立部门,数据工作的细分化都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陈智认为,对于医科院肿瘤医院而言,当前的一院多区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数据方面提前布局并启动多种系统以应对风险,这将为医院带来宝贵的经验和收益。以基于AI技术的肿瘤规范化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应用为例,陈主任指出,该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全过程闭环监测,能够实现事前提醒、事中建议和事后分析等功能,深度挖掘数据以赋能临床诊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北京口腔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史海波建议,对于正处于多院区进程中的医院而言,可以将数据中台作为一个重要建设方向。在医院的多院区建设及日常运营中,不同的管理运营视角可能会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不同要求,经由数据中台,医院的信息部门得以更有效地应对医院管理中的统计分析和决策类问题,从而实质性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因此,信息部门有必要构建一个灵活的数据中台以满足医院持续发展的管理需求。
编者按:
面对多院区建设中数据管理与应用的重重挑战,医信工作者选择拥抱变革,利用科技力量打破数据壁垒。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也为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新石油”,让我们以提供更高效智能的医疗服务为目标,共同搭建跨越院区的数据桥梁,一道见证多院区建设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