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看医生,不少人都会首先想到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专家。而最先评判专家好坏的条件,就是职称。因此,几乎每家三甲医院主任医师的教授号都被“一抢而空”。
看病挂号要找主任医师吗医疗行业内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这是个误区。有人把大专家、主任医师比喻成“高富帅”,看上去很美。而副主任医师就是标准的“经济适用男”,其实更贴近患者,看病同样靠谱。所以,求诊该找谁先别忙着看职称,听听医生们是怎么说的吧!
不看职称,看团队
近日,81岁高龄的北京师范大学老教授张静如出了一本回忆录,他在书中总结了一生看病的经验——求诊看病找专家,别看职称。先看看医生生病都找谁,同行最知功夫深浅;再看看医院领导推荐谁,领导信任的都是数一数二的。另外,看病最好找35~45岁的副主任医师,一般不要找主任医师。
“奔波于各个城市,辗转多年,最终确诊是在湘雅医院一名副主任医师手上。”老太太说,患病10年熬出了经验,看专家职称靠不住。
对于老太太的这类情况,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副主任医师王益超认为国内非常多见。“外行看职称,内行看团队。”王益超认为,医生求诊,从不会考虑职称高低,而是挑医疗团队,比如哪个医院的某某科特别厉害,而科室“领军人”很可能不是主任医师。
王益超说,将副主任医师比喻成“经济适用男”有一定道理。因为相对主任医师、大专家而言,副主任医师的号一般不会太紧俏,更好挂,也更便宜。
然而到底是否“适用”,王益超认为副主任医师一般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少见病的典型病例,临床水平和经验已经足够应对。因为要成为一名副主任医师并不容易,要在临床上干很多年,“一般一名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至少要在临床工作10年才能成为一名副主任医师。”
据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张超杰告诉记者,由于每个科室的主任医师名额有限,副主任医师即便考试通过,也要等医院聘用才行,而晋升又讲究论资排辈,常常导致一些副主任医师在这一职称上一呆就是六七年,实际上临床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因此,如果不是罕见的疑难杂症、危重病,选择副主任医师就够了。
两大诀窍,帮你看病找到好医生
“要想省时又省钱,找对人就是关键。”王益超说,评价医生的高下,业内的口碑最靠谱。最简单的方法是,医生们的家人生病了,他们会找谁看看看医生同行们推荐谁,比如该院医生看病都找谁。另外一个办法是,领导的亲戚朋友生病了,他们会推荐去找谁。“被领导选中的医生,无疑水平高,服务态度也是不错的。”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医疗这一临床工作的动手能力和经验积累的重要性,论文写得多的不代表手术做得漂亮。
王益超说,除此之外,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医生是不是能够治好病,先问他一个问题——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一般而言,医生看病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完全了解病因,有足够把握治愈。这种病人一般都建议立即治疗;第二,不清楚病因,但不算罕见病,有信心治愈。针对这种病人,医生通常建议留院观察;第三,碰上罕见情况,完全没把握治愈。这时,好的医生会推荐国内外知名团队,建议转院治疗。“医生也不是全能选手,不可能每一个病都能治好。所以,判断这个医生能不能最快治好你的病,先问问这个问题。”
初次就诊,先挂普通号
王益超表示,现在很多病对检查的依赖性很强,如果一上来就找主任医师,会开一堆化验单,让你先检查,那么这个专家号等于白挂了。因此,他建议,初次就诊的患者可以先挂普通号,找个高年资的主治医生问诊,进行化验、检查,对病情做一个初步的判断。“一上来就找主任医师,也同样是先开检查单,而且大专家开的和普通医师开的基本上是一样的。”
王益超说,一般来说,常见病、多发病,在主治医师这个阶段就已经解决了。一些患者确实属于疑难杂症,在多次就诊后仍然不能确诊的,这种情况需要找专家。这些患者往往都是辗转很多地方,化验单、检查单、病历都是厚厚一叠,但依然没有定性。这时需要找专家,以便尽快诊断明确。大专家在这方面见多识广,有更深的造诣,能够发挥所长。
■业内声音
看病行不行不看论文看手艺
都说物以稀为贵,主任医师普遍较少,成为大多数患者的理想“目标”,总以为只有他们能最快地治好病。其实,对于大部分疾病而言,找个副主任医师就够了。别看他们职称不高,水平未必低。
看小病找大专家,是资源浪费
“看别人看不了的病,断别人断不了的症,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这是大专家要做的事。”张超杰认为,如果开个化验单、看个感冒都去找主任医师,这就是在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而这种小病大看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
而普通大众挤破头要顶级专家的现象,已经让大专家们感到有些“屈才”。采访中,一些专家表示,专家门诊看的患者有30%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带来的后果是,专家的资源被无形浪费,一些辗转很多地方的疑难、危重患者可能挂不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