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缺乏是医疗健康行业的致命问题。信息包括人们本身身体健康状况和疾病状况的信息、医疗服务性能和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成本和价格的信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服务质量、药品和检查的种类和价格的信息。现阶段,这些信息不仅缺乏,而且在供需双方之间分布不对称,医疗服务需求方由于缺乏各种信息,在医疗健康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需要依靠医疗服务提供方来进行指导。
数字化信息技术、移动智能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善和解决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短缺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疗健康类手机APP的数量正在飞速增长,为弥补信息短缺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但是,目前各个领域的APP都出现一种趋势。有数据表明,现有的400多万个APP应用平均生命周期只有10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将下载的应用程序删除。5个月后,这些APP的留存率仅有5%。超过八成的APP沦为摆设,成为无人问津的沉睡“僵尸”。这种现象在医疗健康的APP中也有反映。
一、医疗健康APP市场现状1.1APP对传统医疗健康市场影响巨大
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是移动医疗技术的一种,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服务和医疗信息。目前国内已有近3000多款医疗健康APP,主要提供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以及医疗专业信息查询等服务。它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有效方法,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移动APP可解决的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问题。
1.2医疗健康类APP市场发展迅速
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市场快速扩展。2014年是移动医疗行业逐步成熟后进入发展期的拐点年,市场规模达30亿元,年均增长30%,移动医疗市场爆发式发展阶段的已经到来,预计2015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可增至45亿元,2016年增至80亿元,2017年可达130亿元。市场发展迅速,行业前景广阔。
截止2013年,医疗健康类APP产品已达近3000多种,2014年预计达到5000种,2015年预计达到6000种左右。医疗健康类APP犹如雨后春笋。
从分类上说目前尚没有准确的分类方法,大致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一类是没有与硬件端绑定,这是移动APP较为普遍的形式。其中又分为如下几类:
线下对接服务型:这种类型不单单是信息或者数据的集合,而且帮助客户找到线下资源,例如医药电商APP、预约挂号类的APP以及好大夫在线这种与医生咨询类APP;
另外一大类是需要与手机或其他硬件端绑定的类型,这一类的APP不仅可以收集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甚至能够联系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指导用药等。
健康类APP:这一类的特点是与健身器械相结合,例如Nike+等,提高用户的健身积极性,跟踪自己的健康类数据。最新推出的AppleWatch即植入了8款健康类APP。
医疗类APP:即通过医疗级硬件终端将数据传输至手机APP中,再由手机APP提供数据记录分析,手机血糖仪等即属于这一类。
从下载量上看,线下对接服务类型的APP最受市场青睐。截止2014年12月26日,有七款这类APP的下载量超过一百万次。
二、医疗健康APP行业及商业模式的若干特点
2.1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但竞争十分激烈
本次调研对象分布情况较好,覆盖了健康产业人群和非健康产业人群,
其中健康产业人士占比三成,非健康产业占比七成。
在健康产业从业人士占比达到三成的情况下,安装医疗健康APP的客户占调查者的比例仅占44.4%。通过交叉数据分析,非健康产业从业人士没有安装医疗健康APP的比例达到61%,市场空间仍旧可观。
在安装医疗健康APP的人士中,我们发现六成的客户仅安装一款APP,八成的客户仅安装1-2款医疗健康APP,相对于目前市场上4000余款APP的情况看,可谓竞争激烈。
以医药电商为例,目前市场上医药电商的APP数量很多,从开发者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原有医药连锁企业,利用丰富的线下资源,开展医药电商APP;二是药品企业,通过销售自我生产的药品,以达到降低药品终端价格,确保药品质量等目的;三是非医药行业企业,通过APP起到连接消费者和药品销售企业的目的。
目前,九州通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医药物流企业,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中位列第三名,中国民营医药商业企业第一名,已连续5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截至2013年,公司拥有下属省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22家(二级公司)、地市级物流配送中心31家(三级公司)及业务办事处400个(配送站),覆盖了国内大部分行政区域,形成了国内辐射面最广的医药配送网络。
好买药APP依托于九州通庞大的线下连锁药店网络和丰富的配送网络,在医药电商APP行业处于前列。
公司的医药电商APP商业模式具备如下一些特点:
一是较为完备的O2O体系。九州通医药电商打通线上资源和线下各类渠道,与10万家终端药店,各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联为一体,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全部对接,这相比于其他药品类医药电商和纯互联网医药电商来讲,线下资源整合力量更为强大。
图表9九州通APP:强大的O2O能力
二是横向上系统的打通和联合。未来九州通将打通好买药APP平台、九州通医药交易平台和好药师网络平台,将B2B和B2C端数据整合、PC端和移动端数据整合,打造九州通平台上的大数据平台。
图表10九州通未来各平台的整合
三是基于药品配送的服务拓展。一方面基于APP平台,汇集大量客户数据和药品数据,好药师-去买药有望形成药品商对消费者的直接沟通渠道和平台,平台价值潜力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静待处方药外配模式的完善,逐步构造处方药交易平台,为后续逐步成长为PBM类公司奠定基础。
2.2“重度垂直”类医疗服务APP最受客户欢迎
根据前文的分类,我们将医疗健康APP的类别使用情况进行的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妇幼类、养生类和预约挂号类的APP安装份额最大,三者合计占到一半以上。
图表11医疗健康类APP按类别市场份额
可以看见,“重度垂直”类的应用比较受到客户的青睐,将一个市场细分做精做透并形成线上和线下的闭环,应该是各类APP应用努力的方向之一。
春雨掌上医生APP是一款“自查+问诊+导诊”的健康诊疗类手机客户端;用户可通过春雨掌上医生,查询有可能罹患的疾病,免费向专业医生提问。目前,春雨医生注册用户有4500万,注册医生5.5万个,日均问题量6万个。
图表12春雨医生APP示意
图表13春雨医生APP商业模式扩展
对比好大夫在线,我们可以发现春雨医生的特点是更倾向于患者体验端,自诊的设定和患者社区提供了较好的客户体验;而好大夫在线侧重在于医生交互,在于进一步对于医院的扩展。可以设想,未来问诊咨询类的APP将越来越重视线下资源的扩展,春雨发展“空中医院”已经说明了线下资源的重要性,行业“重度垂直”趋势越来越明显。
另外问诊咨询类的产品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实现的盈利,都尚未找到一种有效、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这也是为何问诊咨询类APP经历了数轮融资后还在持续摸索发展方向,并持续获取外部融资的原因。
表格4好大夫在线融资情况
2.3客户使用习惯情况分析
从调查问卷得到的结果来看,医疗健康类的APP客户使用频率较低,但相对而言客户粘性较大,安装后很少更换。
从客户使用心理来看,首先重视服务质量和效果,其次重视隐私和安全,对社交或者娱乐性要求不高。
图表10客户关心医疗健康APP的要素排序
总目前APP的使用效果看,客户满意度不高,从我们调研的样本反馈看,满意度仅占三成。
图表11医疗健康APP满意度情况
2.4可穿戴设备空间巨大,健康监测具备入口潜力
图表14对是否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调查
从目前可穿戴设备使用的效果来看,满意度也差强人意。仅有18%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使用效果满意。
图表15对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效果调查情况
可穿戴设备中不得不提AppleWatch,从最新的披露情况看,AppleWatch内置八款健康类APP,同时内置NFC芯片。苹果也公布了全新的医疗应用ResearchKit,是苹果专为医学研究者打造的一款软件基础架构。研究人员可以基于这个开源的架构创建出各种健康应用,通过iPhone适应后可以收集各类病患的健康数据,帮助人们诊断各种疾病。
图表16AppleWatch产品及使用场景
AppleWatch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十分准确,可以视为iPhone功能的延伸,集合传感器和手机控制器的随身携用硬件设备。通过AppleWatch收集人体体征和健康类数据,并通过iPhone对接到HealthKit和ResearchKit两大数据平台,完成后续应用服务对接功能。可以说,AppleWatch将成为未来健康数据的入口级设备。
图表17AppleWatch为基础的健康数据入口
三、政策建议:中国应加强医疗健康类APP的监管
健康医疗类APP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但鱼龙混杂的健康医疗类APP市场一方面对于APP使用者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对于健康医疗类APP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副作用。
其次,健康医疗类APP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未知。很多医疗健康类APP发挥诊疗功能最主要的是使用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而这个过程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分析、计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而我国尚未对此类APP制定强制的技术标准和认证,因此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存在疑问,如果误诊极易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一方面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健康医疗类APP质量,净化医疗健康类APP市场,促进其健康、稳步发展,需要对医疗健康类APP做出相应的监管措施。
发达国家可借鉴的监管模式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对于医疗健康类APP监管相对较早,监管体系也相对较为完善。
与常规医疗设备配套使用APP——例如医生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使用影像文档与通讯系统(PACS)查看医学影像做出诊断。
将移动平台转变成常规医疗设备——例如能将智能手机变成心电图设备检测心率异常或监控心脏病发作等。
另外,众议院的两党联盟于2013年10月提出了《使用合理的监督技术以提高监管效率法案》(SensibleOversightforTechnologywhichAdvancesRegulatoryEfficiencyAct),而参议院中共和党与独立派的联盟则于2014年2月提出了《防止监管过度以促进医疗技术法案》(PreventingRegulatoryOverreachtoEnhanceCareTechnologyAct)。这些法案的目的都是为了限制FDA对于移动健康领域的监管范围。
表格5美国移动APP法案情况
2013年10月,医疗设备监管部门国际论坛同意在未来五年内向医疗软件的标准化监管方向迈进。欧盟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一个更加标准化的测试系统,并决定在2015年由欧洲议会发布一份关于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报告。这种标准化措施可以合理化审批认证流程,减少监管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