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rug—inducedparkinsonism,DIP)是使用可能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含量减少,或多巴胺受体阻滞的药物后,出现的运动障碍、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帕金森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氟桂利嗪是什么药物?
氟桂利嗪作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在治疗眩晕、缺血性脑血管病、偏头痛、耳鸣及抗癫痫辅助治疗方面有一定效果,并且价格廉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多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其有比较多且较严重的锥体外系副作用——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还有哪些药物会引起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除了“盐酸氟桂利嗪”会引起药源性帕金森病,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只要能阻断突触后多巴胺受体或导致多巴胺能耗竭的药物都可能诱发帕金森综合征。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药物。
药源性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鉴别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其症状和体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相似,所以容易误诊,以下几点可以做为两者的鉴别点:
(1)明确的用药史,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均在服用药物后出现。
(2)起病相对较快,超过50%的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在给药1个月出现症状,90%在给药3个月出现症状。而原发性帕金森病多缓慢起病而逐渐进展。
(3)与原发性帕金森病单侧起病、症状多不对称不同的是,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为双侧起病,部分患者一侧症状较重。
(4)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多数患者对左旋多巴治疗不敏感。
(5)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不出现震颤或震颤较轻,原发性帕金森为静止性震颤。
(6)多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在停药或者调整用药后症状缓解,而原发性帕金森则不可逆且逐渐进展。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与剂量大小、个人敏感性及服药时长有关。由于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是老年人潜在的致残性疾病,最好避免使用任何可能致病的药物,同时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具有相似不良反应的药物。
对于已经出现药源性帕金森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停用致病药物:对于已经明确是药源性帕金森的患者,应立即停用致病药物。
2.药物治疗:对于药源性帕金森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采取类似原发性帕金森的药物治疗方法,如多巴胺类药物、抗胆碱类药物、MAO-B抑制剂等。
3.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采取物理治疗方法,如深脑刺激、脑深部电刺激等。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停药后是否能恢复健康?
传统认为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停药后是可逆的,但有一些患者停药后症状持续存在。有文献报道,至少10%的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停药后,帕金森的表现会持续、进行性发展。因此,作为临床医务人员应时刻警惕这种可防可治的医源性疾病,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三早”方针尤为重要。
小结
“是药三分毒”,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实际上,不少药物在治疗疾病时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导致药源性疾病。在此,我们呼吁广大老年患者,出现病症不要盲目自行服药,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师佳.氟桂利嗪所致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5):16.
[2]林鹏.氟桂利嗪胶囊致老年性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9):103-104.
[3]闵喆,薛峥,连立飞等.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18):1609-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