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诊断率的提升离不开强大检验技术的支撑,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测、病毒学检测、生物化学检查等。
一直以来,感染性疾病的早诊优治都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及时、精准的医疗诊断有如一柄“利器”,是有效防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马迎民教授、孙桂珍教授、娄金丽教授、张彤教授、冯霞教授、李宇教授、于艳华教授、黄雁翔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张曼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蒋岩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贵建教授、安成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杨曦明教授、首都医学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饶慧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王雅杰教授、吉林省肝胆病医院陈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赵艳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曹永彤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文江平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马越云教授等专家共同参会交流。
01、防“艾”于未然,及早诊断是关键
在第七届性病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新进展研讨班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张彤教授结合最新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2021版《指南》”),就艾滋病的检测与诊疗进行了梳理总结。
2021版《指南》指出,HIV/AIDS患者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HIV抗体检测、HIV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耐药检测等。2张彤教授谈到:“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抗体、抗原或核酸的一段时期,我们称为窗口期。目前最新一代的检测试剂可以同时检测抗原和抗体,并区分抗原、抗体结果,有助于缩短检测的窗口期、提升HIV筛查效率,使更多的HIV感染急性期患者被发现,帮助临床尽早治疗及管理患者病情。”
02、精“检”愈“肝”,让病毒性肝炎不再沉默
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威胁,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沉默杀手”,目前主要分为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戊型(HEV)五种。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估计,全球有超过3.5亿人患有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3同时每天有3000多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病,且近90%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这种疾病。4
病毒性肝炎诊断率的提升离不开强大检验技术的支撑,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测、病毒学检测、生物化学检查等。以血清学检测为例,2021版《共识》强调,在HBV血清学检测中尤其建议使用具有较高敏感性、对突变株及变异抗原识别捕获能力较强的HBsAg检测试剂,以避免包膜区基因突变导致的HBsAg漏检;在HCV血清学检测中建议使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HCV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HBV和HCV的筛查与健康管理,陈曦教授总结道:“建议健康管理医师积极对≥18岁人群进行HBV感染筛查的检测,将HBsAg、抗-HBs和抗-HBc等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为HBV感染筛查的首选方法,将HCV血清学抗体检测为HCV感染筛查的首选方法;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疾病阶段进行全程分级管理和健康教育,并加强健康管理与专科的联动协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1):1182-1201.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1):1182-1201.
5.WorldHealthOrganization.Globalhepatitisreport.2017[M].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7.
6.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1,15(4):323-33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