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医生给出疫情期间最重要的100条医嘱,每个人都应该听听!

多家医院10余个科室的专家总结了100条疫情期间的健康建议。相信一定可以帮到您~

1

感染科&呼吸内科

1.测体温需在平静状态

电子体温计往往测不准,使用水银温度计之前需要擦干腋窝,避开饭后、活动后、心情激动时,在平静状态下测量,另外,女性排卵期体温比正常升高0.5℃是正常的。

2.年轻人低热可先观察

体温大于37.3℃,如果是年轻人,没有基础疾病,小于38℃,不伴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的话,可以在家观察病情变化。

4.老年人、慢病人群发热立即就诊

5.有旅居接触史,发热立即就诊

6.感冒小毛病先别急

7.呼吸困难需就诊

如果症状比较重,例如近几天突然出现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咳大量黄痰等等,建议预约挂号就诊。

8.复诊适当延后

一些不着急复诊的情况,例如肺部结节的变化、肺炎吸收的情况等,这种情况推迟几个月随诊,等疫情过去再来复诊没有关系。

9.慢性肺病加重需就诊

如果是慢性肺病患者,最近病情加重,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咳黄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加重、咯血等等,建议预约挂号就诊。

10.家属可代替开药

呼吸科的老病号,如慢阻肺、哮喘、肺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复诊开药尽量让家属代劳,就近社区开药,没啥病情变化就别来医院看病。

2

眼科

1.以下5种情况,可暂缓就诊

①不伴有明显症状的“眼红”可能只是轻度结膜炎或结膜下出血,可以暂缓就诊。

②老年人逐渐发展的视力下降,如白内障,可疫情结束后择日复查。

③青少年的屈光不正,如需要验光配镜、斜弱视等,可暂缓就诊。

④眼前出现非固定的黑影,可等疫情结束后再就诊检查。

⑤药物控制良好的青光眼或其他疾病,病情无明显变化或无加重可暂缓复查。

2.以下3种情况,及时就诊

①中重度眼外伤,如化学烧伤、热烧伤、眼球破裂伤等要及时就诊。

②眼红痛伴视力明显下降,这种情况可能是角膜炎,青光眼、虹膜炎等眼内炎症,需及时就诊。

③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如突然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视力骤降、固定的眼前黑影且逐渐扩大等,要及时就诊。

专家建议:

②如果期间需要使用人工泪液等眼药水,则一定使用前后都洗手。

3

肿瘤科

1.肿瘤患者防护需更严格

肿瘤患者抵抗力低,特别是治疗期间的患者,属于高度易感人群,因此要比一般人群更严格的做好防护措施。

2.同居家属也要做好防护

除了肿瘤患者,同居照料的家属也要做好防护,做好外带物品的清洁消毒,勤洗手,及时清洗衣物。

3.通风时谨防感冒

疫情期间居家需要每天开窗通风,肿瘤患者要特别注意通风期间的保暖,不要因通风着凉。

4.治疗方式需寻求医生建议

肿瘤治疗情况很复杂,瘤种、分期、术前或术后、化疗方式、患者身体状态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患者及家属做任何决定前最好都联系主管医生寻求建议。

5.疫情期间肿瘤治疗从简

疫情期间在肿瘤治疗在许可的情况下要从简,例如辅助化疗的可以选择单药化疗,分期偏早的可以暂时不化疗,疾病稳定的可以维持治疗,需要术后随诊检查的可以延后。

6.尽量在当地治疗

特殊时期尽量在当地治疗,我国各地医疗技术有差异,但也不是差异大到不可接受,还可以利用很多平台寻求治疗指导,这些都可以帮助患者安排合理的治疗。

7.出现急症及时就诊

肿瘤患者遇到急症或进展明显急需治疗的可在当地医院急诊就医。

8.注意饮食运动,保持体力

在疫情期间除了注意防护外,肿瘤患者要保持饮食均衡,加强营养摄入,适当活动,保持体力。

9.肿瘤患者尽量少出门

10.避开过多负面信息

肿瘤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态。家属也要与肿瘤患者多交流,减少患者在疫情期间接收过多负面信息。

4

药学部

1.慢病用药要规律

慢性疾病,遵嘱用药。在未经许可下,不可随性调整服用的剂量、频次、服用方法。

2.家属可替老人开药

老年人一些常见慢性疾病用药,可由家里健康的年轻人前往附近社区医院代其开药,注意携带好必要的证件和原处方。

3.新发疾病谨慎用药

疫情期间就医不便。您可以自行选择非处方药对症处理,但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

4.不盲目多药联合使用

不要认为类似作用的药物一起吃就会更好,可能适得其反。

5.严重症状不可盲目用药

对于一些新发的严重症状,如突发剧烈呕吐、昏厥等,则不建议患者自我药疗,盲目用药可能掩盖病情,仍需到医院明确诊断。

6.用药出现极度不适,停药就医

用药期间,如果遇到自认为是由于药物导致的不适,且不能忍受的情况。为了确保安全,建议您先行停药。并且为了不耽误病情,还要尽快寻求医生、药师的帮助。

7.药物按说明书规范存放

药品存放不当,不仅会失效,甚至导致一定的毒副作用。您需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中,对于存放条件的要求,并严格执行。对于过期药品,坚决丢弃!

8.正规渠道购药

购买药品,请注意购药渠道的正规性,不可轻信上门推销、不知名网络平台、网售低价药的信息。

9.遵从医嘱用药

药品的使用,不同于一般商品。合理用药,才能保障您的身体健康。疫情期间,更需要您认真遵从医嘱。

10.遇到用药问题可线上咨询

如遇到问题,还请您寻求医生、药师的帮助。可以先进行线上咨询,在医生或药师建议下决定是否有必要去医院调整用药。

5

儿童保健科

1.1岁以内母乳喂养

1岁以内小宝宝以奶为主,条件允许应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情况下可添加配方奶粉,每3-4小时喂养一次,由少至多逐渐添加辅食。

2.1岁以上逐渐加辅食

1岁后的儿童逐渐转成3餐辅食,2-3餐奶,每日配方奶500-600ml。

3.2岁以上饮食多样化

2岁以后的儿童每天保证奶量300-400ml左右。饮食多样化,注意蛋白质,蔬菜水果以及谷物类食物的摄入,做好荤素、粗细搭配。

4.不与孩子共用餐具

保持厨房干净整洁,不跟孩子共用餐具,喂食时不用嘴吹食物,也不要嚼过后喂给孩子。餐具要定期消毒。

5.接触儿童前做好防护

看护人外出回家后洗手、更衣再接触儿童。不要对着儿童咳嗽、打喷嚏。喂母乳时要洗净手,可佩戴口罩并保持局部卫生。

6

儿童肾内科

1.肾病综合征酌情调整用药

如果尿蛋白转阴处于缓解状态,普通饮食即可,无需低蛋白低盐饮食。可当地医院复诊调整用药。如果激素用量已很小,如泼尼松或甲强龙2片或1片隔日应用,可暂时维持治疗,待疫情结束后复诊。

2.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当地复查

应用激素或联用免疫抑制剂者,当地复查调整用药。如果仅有尿检可见红细胞,少量蛋白尿,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特殊药物应用,可择日门诊复查。

3.泌尿系感染需留意尿的症状

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尿色混浊甚至发红。可洁净容器如矿泉水瓶留取小便至附近医院(附近社区医院即可)化验尿常规,确诊后抗感染治疗。

4.警惕水肿、血尿、高血压

肾脏疾病如有水肿、少尿,持续肉眼血尿,高血压(可能表现头痛头晕呕吐视物模糊甚至抽搐)或新出现其他不适需要至医院就诊。

5.激素用药不可擅自停用

应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可擅自停用,如无药不方便医院就诊附近药店应有售。无特殊情况,足量每日应用(泼尼松2mg/kg,最多60mg(12片))最长8周即需要就诊减量。

7

心内科

1.非急症可不急于复查

除了急性心梗和急性左心衰等少数急危重症,疫情期间,大部分慢性心血管疾病都不急于定期复查。复查也应遵循就近原则,基层或社区医院都可以完成。

2.心血管病不要擅自停药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坚持用药治疗,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不能擅自减量或停药。

3.支架术后可延期复查

做完支架的患者,如果手术顺利,没有再次出现做支架之前的那种胸闷、胸痛,则也不急复查,等此次疫情过后复查都可以,支架后常规检查在基层医院和发达社区医院都可以完成。

4.就近开药,同化学名可代替

家中没药了一定及时就近补充。当地医院或社区医院如果没有同种药物,可以用化学名相同的其他厂家药物代替。

5.坚持每天量血压

高血压患者每天要坚持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只要没有大幅度升高或波动,疫情期间非急症应减少就诊次数。

6.复诊前可线上咨询

如果血压监测不理想,可以先通过网络平台线上咨询心内科医生,再决定是否需要去医院复诊调整用药。

7.饮食清淡,适量加蛋白

心血管病患者在清淡饮食基础上,适当增加蛋白质如鱼肉、蛋、奶,以及新鲜果蔬的摄入,提高抵抗力。

8.避免焦虑诱发心脏问题

过度紧张焦虑也可能会诱发冠心病患者的不适。要保持积极心态,保证睡眠质量。

9.有新症状或老症状变化,要及时就诊

冠心病患者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新的症状如胸痛、胸闷、心慌、喘憋等,或老症状出现了明显变化,比如心绞痛变得更频繁、程度更重等,需要及时就诊。尤其是出现了持续不能缓解的情况,需要及时拨打120。

8

中医科

1.服药期间均衡饮食

口服中药、中成药的患者,饮食要少油少盐、少葱姜蒜、荤素搭配、品种丰富,不要吃绿豆、不要饮浓茶。

2.暂停扎针、拔罐等中医治疗

疫情期间,扎针、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类治疗建议暂停;药浴、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熨帖、艾灸等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居家治疗。

3.科学使用艾灸好处多

艾灸穴位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在家中没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情况下,用艾条熏屋子也有所助益。

4.慢病复诊适当延期

大部分中医科的慢性病患者复诊都可以延期,暂时停用中药即可。

5.肿瘤患者可持续中医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口服中药效果良好,持续用药控制者,可以考虑前往医院复诊。

6.停中药后病情进展可复诊

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需要依靠长期口服中药稳定各项指标水平的,一旦停药会出现病情波动或进展者,可考虑前往医院复诊。

7.停中药后不适可复诊

停服中药后出现明显不适感,自觉病情迅速加重者。可考虑前往医院复诊。

8.居家可尝试柔和运动

疫情期间,不出门,可居家尝试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等柔和的运动。

9.居家可按摩穴位

可在家自己进行穴位按摩:足三里、合谷、内关、关元、气海、大椎、肺俞、肾俞、三阴交、涌泉等。

10.出现急症及时就诊

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如严重胸闷、呼吸困难,剧烈的疼痛、眩晕、呕吐、腹泻、出血,应及时就医。

9

内分泌科

1.内分泌疾病患者不可减药停药

内分泌科常见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痛风、脂代谢异常、甲状腺疾病,比较少见的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大多数都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疫情期间病人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并要做好自我的指标监测和症状记录(比如末梢血糖自测)。

2.就诊一定戴口罩

必须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时,一定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配合体温检查,手部勤消毒。避免过度担心或焦虑。

3.就诊需提前预约挂号

就诊前的准备,提前预约挂号,按序就诊,这样可以减少聚集,降低风险。就诊时带齐近期病历、就诊记录、化验单、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

4.诊前有疑虑,线上咨询

就诊前可以利用医疗平台,线上询问内分泌专科,请医生帮您判断是否必需到现场就诊。

5.病情稳定可减少就诊次数

内分泌疾病大多数为慢性疾病,只要病情稳定,没有明显或大幅度波动,在疫情防控时期非急症应尽量减少门诊就诊次数或暂缓就诊。

6.降糖药可就近开

如果需要到门诊开药,例如降糖药等,可以选择社区等医院就近取药,不必到人员密集的大医院去。

7.慢病可延长开药周期

防疫期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若病情平稳开药周期可适当延长,就诊时可与医生咨询,可适当减少就诊次数。

8.甲亢患者警惕症状加重

已患有甲亢的病人,如果出现症状加重,继而出现高热(一般高于39℃),心率加快(一般高于160次/分),伴有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出,恶心,厌食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9.糖尿病警惕急症

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持续大于13.9mmol/l,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多尿、口干、头痛、嗜睡,呼气中有烂苹果味,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要及时就诊。特别是空腹或餐前血糖大于16.7mmol/l时,必须马上就医,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10.发热及时就诊

10

妇产科

1.部分监测项目可在家做

疫情期间部分产检可以适当推迟,有些监测项目如胎动计数、血压测量和体重监测,孕妈妈可以在家中自己做并记录,在下次产检时带给医生。

2.28周开始计数胎动

从孕28周开始孕妈应每日早中晚各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计数胎动1小时,正常情况下,3小时胎动次数相加×4>30次,每天胎动的次数相差不超过50%。

3.每周测量一次血压

应每周测量一次血压,若有头痛、头晕、视物不清等情况应随时测血压,并记录。

4.每周选择一天监测体重

每周选择一天测量晨起空腹体重,并记录。测量体重时应尽量穿相同的衣物,不穿鞋。

5.规律饮食,饭后散步

避免熬夜,三餐规律,营养均衡,并在三餐后休息半小时,随后散步20~30分钟。即使不能外出,也应于家中适当活动。

6.警惕症状,及时就诊

在家中自行监测期间,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流液、胎动不好、血压超过140/90mmHg,或出现其他不适,如恶心、呕吐、头痛、抽搐等,不能等待,必须立即去医院,急诊就诊。

7.门诊就诊前咨询医师

8.留意医院出诊信息

9.未建档需预约挂号

未建档人员需约号就诊。

10.调整心情积极面对

疫情期间,孕妈要学会调整心情,不要总有负面情绪,遇到问题可以多和家人倾诉、讨论。

11

精神科

1.精神分裂症患者莫停药

精神分裂症需长期维持治疗,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波动甚至复发或出现撤药反应。建议遵医嘱服药。

2.不建议自行更换药物

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疗效和副反应都可能不同。擅自换药有可能导致病情波动。不建议您自行换药。

3.药物需要处方购买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都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处方后在医院购买。如果既往没有看过病,或没明确诊断,或目前没有服药,需要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4.精神障碍患者不必过度焦虑

精神障碍患者并不比普通人更容易被感染。只要进行规范防护,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很低,所以不用过度焦虑和害怕。

5.出现发热咳嗽及时就诊

6.根据病情科学复诊

做好个人防护后是可以去医院复诊的。没有明显的波动也可考虑暂按原医嘱服药。病情有波动或者家属认为患者病情加重时,尽量去医院复诊为宜。

7.就诊前提前预约

目前,来院前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预约挂号。

8.住院患者可远程探视

9.饮食要多样、粗细搭配

谷类富含B族维生素,可以改善情绪。每天吃新鲜的水果可以保证VC的摄入,提高身体免疫力,尤其是香蕉,富含生物碱,可以振奋精神、提高信心。

10.病情严重可以住院

目前门诊和住院服务正常,但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为减少交叉感染,从严管理。患者如必须来院就诊,请提前预约挂号。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不要过度紧张,没到非要就诊的情况就不要去医院,能待在家里就不要出门。加油!我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延伸阅读:

口腔科诊疗相比于其他科室比较特殊,疫情时期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那么如果出现了口腔问题究竟该怎么办呢?哪些比较急?哪些可以暂缓?在家又该如何处理呢?

牙外伤或面部摔伤

疫情期间一定要看护好家中的老人与儿童,防止跌倒或摔伤导致的颌面部损伤和牙外伤的发生,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应立即前往口腔急诊进行处理。

头面部的肿胀疼痛

Q:补牙的材料掉了怎么办?

如无疼痛,可以尽量避免使用患侧进食,尤其是要避免使用患牙咬硬物,同时保持口腔卫生和清洁。等待疫情结束后再来医院重新填补。

Q:治疗时牙里已经放了药,后续怎么办?

如果是根管治疗,在封药期间患牙无异常情况,可以封数周或数月,待疫情过后再预约择期复诊治疗。

如患牙封药期间出现急性剧烈肿痛,则需要到口腔急诊做应急处理。

Q:牙齿疼痛怎么办?

如果是龋坏(蛀牙)达到深龋水平,进食可能会有刺激性疼痛,此时应减少患侧牙齿咀嚼,并在进食后用牙线、漱口、冲牙器等方式保持龋洞内的清洁。

如果是牙髓炎症以及根尖周炎等导致的疼痛。疼痛较轻时可自己服用头孢类或甲硝唑等抗生素观察,看是否能缓解(要注意是否有药物过敏);

如疼痛较重,持续性自发痛,夜间痛等,药物无法缓解,则需要及时到医院急诊做应急止痛的简单处理。并在疫情结束后及时检查与彻底治疗。

Q:牙龈肿痛严重怎么办?

肿痛严重时可以先尝试服用抗菌药物。常规可用阿莫西林、红霉素和甲硝唑(或替硝唑、奥硝唑)。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如无法缓解及时急诊就诊。

Q:牙齿松动严重了怎么办?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减少使用松动牙咀嚼,若疼痛不明显则等疫情解除后再前往医院检查处理。

Q:牙周炎患者该复诊了怎么办?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日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邻面清洁工具,可以等当前疫情解除后再到医院复诊。

Q:进食、刷牙、漱口时牙龈出血怎么办?

如果只是单纯的牙龈出血建议保持口腔卫生,勤刷牙和漱口,可以配合使用牙线及牙间隙刷及时清理牙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牙龈炎症,待疫情结束后再就诊处理。

Q:发生口腔溃疡等黏膜疾病怎么办?

首先要平和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其次避免辛辣等食物刺激,保持口腔清洁也很重要,同时可以应用淡盐水或康复新液含漱,口炎清口服,外用溃疡散等观察,待疫情结束后再到黏膜科就诊处理。

Q:智齿发炎疼痛怎么办?

智齿发炎肿痛时可以先尝试服用抗菌药物。可用头孢类抗生素和甲硝唑(或替硝唑、奥硝唑),并配合淡盐水漱口。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如无法缓解,可及时急诊做消炎处理,待疫情过后择机拔除。

修复科常见问题

已经制作牙冠的基牙出现急性且剧烈的自发疼痛

患者口内有制作过牙冠或者固定桥修复的基牙出现急性且剧烈的自发疼痛,甚至出现明显的夜间痛。

如果是令人无法忍受的疼痛,则需要就诊急诊检查处理,必要时需要破除修复体或者牙冠咬合面钻洞开放引流,以缓解炎症肿胀的压力。

疼痛缓解后建议待疫情结束后再预约去医院完善牙体治疗的处理,但也不排除需要拔牙的可能。

Q:烤瓷牙冠掉了怎么办?

首先要妥善收好脱落的牙冠,尽量改用另一侧咀嚼食物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这一期间不要进食过硬或者过韧食物,以免基牙折裂。

不要自己将牙冠戴入口内,以免出现勿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要不疼痛,建议暂缓处理待疫情结束后预约去医院处理。

Q:活动假牙戴着不适怎么办?

如出现义齿创伤性溃疡,可以停戴义齿;待疫情结束后和主治医师预约去医院处理。

Q:种植牙、拔牙等该拆线了怎么办?

注意认真刷牙、勤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则可以延迟拆线。如出现缝线自行脱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请不要自行在家拆线。

Q:义齿修复后的患者和种植牙患者,该复诊了怎么办?

义齿修复后的患者和种植牙是属于择期口腔治疗,如无不适症状,完全可以等疫情结束后在前往医院就诊。

Q:种植牙上补的材料掉了怎么办?

种植牙上补的材料掉了可能会出现黑色的小洞,是种植牙螺丝开孔的位置。

材料脱落暂时不会对种植牙产生较大影响,但一定严格保持口腔卫生,等后期复诊时由医生重新填充即可。

正畸科常见问题

对于牙套君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请谨记口诀:三急、三缓、三不管。

钢丝末端扎嘴、边缘刮嘴

如钢丝从一侧末端滑出扎嘴,可使用黏膜保护蜡或口香糖将过长的钢丝末端包裹。

如果是刷牙时结扎丝勾出刮嘴,可使用末端圆钝的物体比如筷子末端将刮嘴的结扎丝按压到弓丝下方。

矫治器贴片脱落了

如果不扎嘴可暂时不处理,如果扎嘴依然可用黏膜保护蜡或口香糖固定。

对于末端的颊管为了避免误吞建议取下,过长的弓丝可用剪刀剪断或使用黏膜保护蜡。

牙龈肿胀导致活动矫治器边缘压迫牙龈

可酌情使用指甲刀、修眉剪调整边缘,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牙龈肿胀。

牙套的附件掉了

佩戴现有牙套,暂时不用更换。

牙套断了、丢了

直接佩戴下一副牙套即可。

牙套不贴合了

皮筋用尽了

若橡皮筋用尽或丢失可暂不佩戴,待疫情结束复诊后再处理。

更换新牙套后牙齿疼痛

若疫情期间出现短暂的可复性的牙齿疼痛,例如隐形矫治器更换新牙套等,可自行缓解,无需前来就诊。

种植钉松了

若少许松动暂可暂停佩戴橡皮筋;若松动度很大,可尝试逆时针旋转取出。

THE END
1.经常有人问:泌尿外科究竟能看哪些病?这条视频告诉你答案!经常有人问:泌尿外科究竟能看哪些病?这条视频告诉你答案!湖南医聊 湖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造价高达65亿元的055万吨大驱,我国还需要多少艘? 科技大发明 179跟贴 打开APP 为啥高启强心狠手辣,不敢灭口指导组 酱紫侃片 2847跟贴 打开APP 女人租房子,发现对面男人很诡异,天天在阳台上一丝不挂!法制剧https://m.163.com/v/video/VRI9LVL6P.html
2.外科泌尿外科医生免费在线咨询在线问医生医生免费在线咨询是妙手医生联合众多科室专家帮助患者解决外科,泌尿外科相关问题,并且妙手医生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外科,泌尿外科医生免费在线咨询的医患平台。https://www.miaoshou.net/question/list_2_49_0_14.html
3.新华医院开设专科医师咨询平台及门急诊就诊咨询热线医院新闻5. 普外科热线: 18221066670,18121291658 6. 泌尿外科热线: 18202188985 7. 眼科热线: 18202188619 8. 皮肤科热线: 15021848315 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 医生在线咨询服务时间: 周一到周五,9:00—21:00 新华医院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开通的专科专病从8个增加到18个,分别为: https://www.xinhuamed.com.cn/news/news-5376.html
4.危重症医学科口腔科泌尿外科生殖中心医师免费“云”问诊!12月2日(本周六)9:00-17:00,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敏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露露副主任医师、口腔科吴嫣云医师、泌尿外科和欣医师、生殖中心王玲娟医师提供线上免费健康咨询、答疑解惑活动。义诊期间,各科室义诊专家免收挂号费。欢迎各位患者朋友,选择需要咨询的医生,进行免费问诊。 https://www.njglyy.com/news/detail.aspx?Id=10231
5.吴小芬医生团队推出微信在线咨询服务(泌尿外科吴小芬医生团队均为泌尿外科专科医生。微信扫码即可在微信上发起与团队成员沟通,不用额外下载其他APP、不注册、不收费。免除排队烦恼,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目前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如果通过线上咨询无法解决问题,可通过医生直接预约泌尿外科门诊(八周内门诊预约服务)。 https://www.lshospital.zj.cn/archives/11051
6.“医”心向党守护降——上海市同济医院开展互联网医院线上义诊互联网线上义诊专场 6月26日,恰逢每年六月最后一周的“世界尿失禁周”,我院泌尿外科、妇科、营养科和护理部将联合开展多学科互联网医院义诊主题活动,活动主题为“别让尿失禁成为难言之隐”,旨在通过开展义诊咨询活动,提高患者对尿失禁疾病认知,为患者提供专业帮助。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779849
7.在线咨询免费问医生线上问大夫宜康网医生在线咨询平台,汇聚众多医生免费在线解答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图文等多种方式快速问医生。https://www.yeekang.com/
8.泌尿外科医生在线免费咨询常见病问答集锦快速问医生有问必答网泌尿外科疾病问答频道由泌尿外科医生在线免费解答患者咨询,解决泌尿外科常见病问题上有问必答网。https://www.120ask.com/list/mnwk/
9.微创泌尿外科张医生的微博微创泌尿外科张医生,爱问医生推荐咨询专家 健康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微创泌尿外科张医生的微博主页、个人资料、相册,同济医科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https://weibo.com/1423906974
10.泌尿外科医生在线咨询24小时免费真实医生问答泌尿外科医生在线咨询24小时免费2023-01-05 已认证 解答医生:南涛 主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立即咨询 问题描述:泌尿外科医生在线咨询24小时免费(男,24岁) 病情分析:小便好着没,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前列腺炎引起的,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可以查一下前列腺液,和前列腺超声,这种病没有什么明确病因,和个人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qa/LRHNQoNO3G2oXWCowo6VFQ/
11.市一院泌尿外科远程连线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增军教授远程会诊过程中,王教授听取市一院泌尿外科医生汇报病史,并详细查看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分析,并一一解答了医生提出的问题。同时,王教授进一步优化了患者的后续诊疗方案,并提醒相关注意事项。 通过远程会诊,专家们面对面交流,王教授的线上指导、实时答疑,有助于市一院泌尿https://www.xzsdyyy.com/m/view.php?aid=3730
12.谢燚医生简介北京协和医院西院泌尿外科谢燚主任医师本人仅提供线上咨询,不提供加号,预约住院手术等服务。谢燚,男,副主任医师,1997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3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参加工作20余年,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泌尿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及肾脏移植https://m.bohe.cn/doctor/6596777/introduce.html
13.故事优选泌尿外科实习医生日记而仅仅只是实习医生的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看看他,给他换换药,和聊上几句话,进行一些必要的宽慰就足矣。 感谢现代医学技术,他的手术很成功,目前的术后并发症也仅仅只有轻微发热,稍加时日,便可完全恢复。 我期盼着在我离开泌尿外科进入下一个科室实习之前,他可以先我一步离开,我则可以微笑着目送着他离去! https://www.jianshu.com/p/1ec9fa179b46
14.附一院泌尿外科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教授和生殖医学3月15日,这位男科学巨匠回到了他的母校重庆医科大学,回到了他的父母曾经抛洒汗水的附一院,为重医的泌尿外科医生们传经送宝,也为今后建立更多更广泛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 附一院泌尿外科任轲袁梦 附一院患者安全小组进行第三次线上案例分享 2018年3月6日晚,附一院患者安全研讨小组(简称安全小组)开展了春节放假以来https://news.cqmu.edu.cn/info/1003/6070.htm
15.陈伟上海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医生门诊时间中国抗癌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性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男科学会前列腺健康与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亚洲泌尿外科手术培训教育集团委员,上海市临床质控中心督察专家, 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https://chenweizshuro.haodf.com/
16.李科医生预约挂号出诊时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职称:主治医师科室:泌尿外科地区:广东广州 擅长:擅长:前列腺相关疾病、泌尿系结石。出诊医生更多 立即咨询 李建国 副主任医师 擅长: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疾病, 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抢救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https://hao123.xywy.com/hospital/zsdxfsdsyy/doctor/14908543529831.html
17.广州男科医院广东省男科医院男科在线咨询找广州男科医院首选广州仁爱医院泌尿外科,专治男科疾病20年,专业品牌男科医院,广州仁爱医院擅长治疗前列腺疾病,阳痿,早泄,包皮包茎等男性疾病,广州男科医院医生在线咨询:020-22229999.http://man.gzr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