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年前,湖南才子魏源选择杭州作为他百年之后的埋骨之地。
代办挂号热线:13757146860
浙一医院挂号,浙一医院预约挂号,浙一医院网上挂号,浙二医院挂号,浙二医院预约挂号,浙二医院网上挂号
然而,10多年前,当杭州历史学者丁云川耗费两三年时光,终于在九曜山中找到疑似魏源墓时,呈现在他眼前的居然是两处墓穴。
去年3月,浙江省湖南商会的商人们来到阔石板,穿过小巷和村落,来到湖南老乡魏源的墓地遗址。站在老乡的墓地遗址前,商人们嘘唏不已——在家乡那么出名的一位博学鸿儒,最后竟选择了这样一处清静之地长眠。
如今,九曜山下青草茂盛,绿树成荫,修缮完毕的魏源墓焕然一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站在魏源墓前,拂面的正是先贤之风。只是墓碑后那两处墓穴,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尊重先贤遗愿,修缮一切从简
近年来,除了民间学者的智力支持,浙江省湖南商会、浙江省邵阳商会筹集资金,重修魏源墓碑,并推动魏源墓成为杭州市历史名人墓地文物保护地。
2014年,魏源墓有了整体修缮方案。凤凰山管理处洪俊科长介绍,在当时,对于魏源墓的修缮有多套方案。
“魏源去世的时候其实是很冷清、很落寞的,墓葬方面也是一律从简。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最终舍弃了一些隆重、豪华的修缮方案,选择了最简洁大气的一种。”洪俊说。
修缮方案确定后,项目于去年10月正式动工,今年4月,修缮工作全部完成。
记者日前在修缮后的魏源墓看到,新的墓地与此前大不一样。修缮前,由于通往墓地的路没有台阶,要到达墓前,必须先爬一段小山坡,而这一路上杂草、灌木丛生,乱石嶙峋,行走艰难。如今,通往墓地的道路已经修好,墓地周围环境也进行了清理,墓地整体看来开阔、干净。墓地两边如今还增加了游步道,年初种下的绿色植物也逐渐茂盛。在林木掩映下,魏源墓更显清静而庄严。
上周,浙江省湖南商会、浙江省邵阳商会向墓地捐赠了魏源雕像和《海国图志》石雕,以此纪念这位了不起的老乡。
前尘往事如烟,真假之谜待解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1794年4月23日,魏源生于湖南邵阳,1857年3月26日殁于杭州。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魏源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魏源是道光年间进士,官至知州,学识渊博,著述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其中,《海国图志》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最大,也是他作为地理学家的代表作。另外,他还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以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当时的中国军队。
尽管魏源在思想和学术上颇有成就,但他的仕途却屡屡受挫,令他心灰意冷。晚年,他潜心研究佛学。63岁时,他在杭州寻得一处居所,继续钻研佛学。来杭第二年,重病缠身的魏源辞世,葬于九曜山方家峪(今阔石板路151号的屋后,玉皇山庄对面)。
丁云川当年探寻魏源墓时,在九曜山方家峪山坡上找到了两座墓。2005年,杭州考古所研究确认,丁云川发现的确为魏源墓遗址。
然而,由于两座墓紧紧相邻,墓穴形制极为相似,都以夯土为主,外围包了一圈石头,加上两座墓均曾被盗,除部分骸骨外,没有任何物品留下,考证魏源墓“真身”难度不小。
杭州考古所工作人员对两处墓穴中的骸骨进行了DNA取样,希望通过DNA技术破解真假魏源墓之谜。可惜,由于没有魏源后人的DNA可做比对,两份DNA样本至今仍保留在杭州考古所内。而如今修缮后的魏源墓,也依然是一块墓碑,两处墓穴。
究竟哪座墓才是魏源真正的埋骨之地?恐怕只有魏源的后人前来“滴血认亲”,才能解开这个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