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及就业发展方向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矛盾
(一)专业认识
(二)就业思想
三、就业矛盾的结果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无证行医”,集体要求转口腔医学专业的压力之下,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于2012年停止招生,全面开办口腔医学专业。由于招生数量以及群众对两个专业认识的偏差,民众普遍认为口腔医生是光鲜的职业,社会地位高;口腔修复工是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导致大部分学生报考口腔医学专业,这样在未来势必会导致口腔医生过剩,而修复工短缺的局面出现。
四、解决方案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同属口腔行业,都是社会的重要行业。只有两个专业协调发展,才会使口腔行业发展壮大。为了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国家政策支持
(二)社会行业岗位认知宣传与教育
我国民众对技术类岗位存在偏见,而在西方国家,技术类岗位是受到重视与尊重的,这从技术类人员的薪资就可以看出。社会要加强对技术类岗位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大众对“技术”的认同感,只有认同,才会有尊重。同时,企业也要改善技术类人员的就业环境,关心他们的生理、身心健康。
(三)学校专业建设与教育
学校应明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方向,人才发展方向;合理设置适应当今义齿加工行业的课程,制定相应考核方案,转变教学思想,推进“学”与“做”并行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呆板模式,提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要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宣传与教育,增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该专业的远期发展。
路漫修远
一名医生的养成之路,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活到老,学到老”的长路。
入学初期,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和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一样,需要学习基础的医学知识。大一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为我们讲述了人体的构造,错综繁复的人体结构尤胜世上任何一台精密的仪器,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复杂与奇妙;在随后的生理学与病理学课里,让我们懂得,当心脏将血液泵入血管,神经便将中枢指令传达全身,偶有一些小小的“谬误”,就即刻被免疫系统加以纠正,若是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也许就会变成一场灾难……随着一门门课程的深入学习,一个崭新而宏大的医学体系逐渐向我们展开。
随意摊开一本教科书便是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而一个医学生每年要啃下的教科书多达十本以上。在这条漫漫长路上,苦学不辍是每一位医学生必定要做的功课。
相比于繁重的课业,课程里穿插的实验课则要显得有趣得多。从基础的物理、化学实验,到极具医科特色的动物实验、微生物实验等,是十分独特而新奇的体验――但有时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要做头颅的解剖实验,胆小者慎入。
口腔医学是非常注重手部操作技巧的专业,对学生手指力量和手指灵活性要求特别高。我们经常会几个人为一组雕刻蜡牙,在仿头模上练习钻牙洞、制作假牙。在练习中,我们需要把直径为0.7毫米的钢丝弯成指甲壳大小的扭曲形状,再用蜡块雕刻复杂的牙齿形状,很小的突起都要还原……好多男生不得不通过刺绣来训练手部灵活性,如果从小就笨手笨脚的同学,建议谨慎选择这个专业。
医者途长
然而,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阶段的“出师”只是一个小小的中转站,在正式成为医生之后,不断积累经验与磨砺技能依旧是终生不渝的修行。
由于口腔医生培养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同时国内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缺口较大,因而口腔医生的收入也较为优渥,且收入将伴随着技术的熟练而上升。当然,要想进入那些高端的口腔医院或诊所工作,就必须要有较高的学历、研究能力和过硬的技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都会成为医生。进入口腔医用材料市场、医学院校,或者进入基础医学实验室工作,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不错的选择。
求学指南
口腔医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专业。从早年拜师学艺的赤脚医生,到挑担游走于街的江湖游医,再到今天的“学院派”,口腔工作者见证了这个专业的急速发展。而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以及预防、保健、审美等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这个行业在今天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口腔医学专业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但是它又是相对独立的专门学科,这从它在专业设置上独立于临床医学专业就可以看出。另一佐证是该专业开设有专门的临床口腔专业课,如口腔解剖组织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创伤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放射学、口腔材料学、牙周病学、口腔流行病学等。口腔医学是个技术活,与其他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他必须更加心灵手巧,因为颌面部手术往往高于一般的治疗,这除了面部的血管神经比较丰富,还有人们对美的追求,所以在创口缝合方面的要求相当之高。
懂口腔,更要懂医学
在未来的工作中,虽然我们只负责口腔内和颌面部的诊疗,但是我们必须全面的了解病人身体上是否还有其他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皮肤病等。由于拔牙出血,或者是麻药作用而引发心脏有恙患者的心脏病,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而对于很多存在凝血功能低下,抗感染力差,又常合并许多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轻易拔牙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感染加重或扩散,甚至引起败血症,导致病情恶化。这些突发状况要求我们更加完善自己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方面的知识,于是,学校给我们开设了内科学,外科学,五官科、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基因学、儿科学、急救学、热带传染病学、解毒学、肺结核病学等课程。
在理论学习的间隙,我们会结合所学的科目穿插实验和医院见习,一开始是观摩和进行各种小动物的解剖和实验操作,之后还会接触人的尸体、器官,并通过在尸体和器官上的临床操作,进一步了解人身体的构造。友情提示,口腔医学专业的很多操作课都是互相进行式,你第一个打麻药、包扎的病人,必定是你的同学,当然你同样也会亲身体验一把做病人的感觉,而这都是为了让你更好地体会医患之间应该有的信任感。
最后一年的医院实习,主要是为了能使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口腔各科的诊疗技术,更重要的是让你在心理上实现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过渡和转化。需要提醒你的是,口腔医生的操作环境多半在门诊,防护的措施并不十分完善,所以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必须戴帽子、口罩、防护镜等,并且做好各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工作,平时的操作更要规范合理,不要贪图方便,因小失大。
口腔医疗处处充满挑战和风险,日新月异的技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进修来提升,容不得半点的偷懒和投机取巧,定期进行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探讨能使你了解一些手术的小窍门,而参加各种专题讲座,求教导师则能让你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用我们老师的话说就是,“要把书读薄,要把书读厚”――既要多读书,又要读透书。
2.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3.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
4.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般操作技能;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口腔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大家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学习,争取学习地更深入。
因此口腔医学在我国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口腔作为未来的职业是合乎时展潮流的,口腔医生的明天是非常光明的。但是学习这门专业在收入方面大部分都是靠私人诊所才能乐观,在医院从事工作的想要收入乐观,就要靠自己的经验和资历了。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新能源、美容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医疗/护理/卫生;
2医疗设备/器械;
3新能源;
4美容/保健;
5教育/培训/院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口腔医生、牙科医生、洁牙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口腔医生;
一、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影响
二、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挑战
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对科研、教育、经济和生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前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诉求得不到及时反馈和有力支持[3],导致作为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院校对于交叉学科的教育体制改革和研究机制建立处于缺失和滞后。具体对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领域,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口腔医学专业就业率长期徘徊不前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十分重视临床操作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学科发展前沿的专业视野、解决临床问题的专业素养,职业涉及领域的实践能力都要求更高的专业标准和资格设置。如图1所示:根据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专业指导中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可以看出,就业率始终在80%左右徘徊,虽然在2007年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始终处于区间等级A等以下。我国的高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社会的职业分工产生了显著变化,如果执拗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只能从事口腔医生,无异于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率,必须从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做起。
(二)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三、学科交叉背景下如何做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
口腔医学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的一级学科,要实现健康长足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探索一条适应学科交叉发展,具有口腔医学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思路。
(一)结合社会需求,及时修订培养目标
(二)打破专业壁垒,合理调整课程组合
(三)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实现教研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杨雪超,赵世勇.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内容及形式探讨[J].高教学刊,2016,7(4):47-48.
精品课程属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具有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我校对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的各方面也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近年来,我校口腔修复学课程已经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这对提升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就如何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作一论述,以供参考。
一、口腔修复学概述
口腔修复学主要是指研究修复人类牙齿问题与面部缺损、畸形的一门学科,属于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更是该专业的难点与重点课程。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口腔修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牙周疾病的治疗、牙体牙列缺损或畸形的修复、颌面部缺损修复、颌关系异常的预防与修复、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等。而学生通过学习需掌握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印模与模型、牙体制备、支架弯制、烤瓷与铸造、熔模制作、排牙、研磨与抛光技术等。
二、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实践策略
1.建设实训基地
2.强化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前提下,必须强化师资队伍,使该专业具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有如下几点:第一,聘请高学历、高素质、技术佳、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口腔修复学专业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聘请国内外口腔医学院的知名教授、口腔专家定期为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授课,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就口腔医学知识展开探讨,以便提高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第三,通过不断进修与职称考核,使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每位教师都具有双师资格证(即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与教师资格证),保证师资力量雄厚,使学生与家长对教学质量放心。
3.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授课模式也变得多样化,传统授课只是采用单一的方式教学,但通过网络,目前已经有远程教学、视频观看学习、资源共享等方式。因此,在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关于口腔修复学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通过互联网共享详细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余也能够学习。若学生因各种原因缺课时,可以通过远程教学获取知识,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精品课程的设置也更加合理、先进。但是,也有很多高职院校的网络精品课程只限本校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构建效果。因此,口腔修复学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还需不断完善与优化。
4.设计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学理念,因此,在设计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体系时,应该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受益为目标”的基本理念。第一,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时,需征求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依据学生的建议与评价,提高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第二,精品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重要指标,以促进师生间教学相长、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第三,设计精品课程体系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形成多元、立体、系统的教学体系。
5.制订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需以培养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为目标制定教学方案。摒弃传统的完全以教学大纲为参考的人才培养方法,结合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集“教、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使所培养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已是必然趋势,但如何有效地构建与实践,仍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面临的难点。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希望能对促进精品课程的构建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它的培养对象是己经完成本科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学制四年,授牙医学博士学位(Docto:of
DentalSdence,DDS)。培养目标是可以独立执业的通科牙医[1]。我国本科口腔医学的培养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学制5年。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医院的通科口腔医生。基于培养对象、学制、培养目标的诸多不同,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和美国的牙医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学科体系和课程的具体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目前国际上对医生的基本要求由7项标准组成:医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的基础科学:交流能力;临床能力;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评判性思维与研究。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必须保证毕业生达到以上7方面的核心素质要求[3]。借鉴美国口腔教育模式,为达到这一标准我国口腔教育体制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课程设置结构应依据口腔医学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等关系性,考虑医学模式的转变,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当减少某些基础课程课时,鼓励学生自学;适当增加选修课和必修课,如口腔医学史、口腔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等;避免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如材料、微生物、预防与口内,技工与口修相互交叉重叠的内容;根据培养目的的不同,根据不同层次如专科、本科、七年制、研究生,不同专业如口腔医学、技工工艺学、口腔护理学对课程的侧重点不同,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为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前或在当中,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由研究生或有经验的教师负责讲解,让学生对专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钻研专业的积极性和以后接待病人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4]。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口腔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综合医疗、器械、技工、审
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口腔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核心环节。针对国内学生动手
能力差、机会少的现状,应增大了参观、见习课的比例,并强化学员的基本功训练。通过具
腔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经过系列训练,使学生进入口腔专业课学习时,就具备了一定的操
作基础,对专业课的学有益处。树立早期专业意识,实现专业教学全程化。安排临床参
观见习,使学员早期接触临床,树立口腔医师意识,加上后期的基本操作训练,更增加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操作基础。从前期口腔基础课程、基本操作训
练到专业课、临床实习,口腔专业教学延续不断,实现了专业教育全程化,构建了新的口腔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刘虹,米大丽,罗春芳,等.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一一PBL法在口内实验教学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9):76-75
1我校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及学习要求现况
2对策及建议
2.3制作医学专业英语PPT进行交流研究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也就是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或者讲解。这种形式的应用有着内容丰富,响应速度快,具有科学性等特点,它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等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形象化。通过视听并用的手法,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而且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的同时还能提高大家计算机能力的应用能力可以熟练的应用PPT等多媒体的应用。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以后还可让每小组选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并在一起进行汇报比赛,并邀请专家进行评比。参赛者回答、解释专家或研究生可以提出问题。这可充分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增加了趣味性。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看法及就业打算
1、自身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并不感兴趣
一部分学生在最初选择专业时并没有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有过多的了解,而是受父母或者是亲戚朋友等周边的人影响或怂恿才选择了这个专业。本身抱着混文凭的思想进行学习,得过且过。所以,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上是不会选择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另有一部分同学实在是志不在此。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问题有自己的打算,并且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不感兴趣,以后的就业方向与专业不会挂边。
2、对于口腔医学技术这门专业认识比较悲观,更多的人选择专升本
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学历,获取更多的知识。一个人拥有了追求之后才会拥有前进奋斗的动力,而专升本是大多数专科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奋斗目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很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一进入大学就已经在努力为三年后准备,在他们看来专升本与毕业后实习这二者比较而言,专升本才是正道出路。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工作是辛苦和没前途的代名词。
二、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偏高。[1]最近几年的医学发展较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期望比较高,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技术”二字上,从而在心底对于口腔医学技术这个专业没有真正的重视,更多的注重于更高学历的追求。
2、社会方面的原因
(1)大医院抬高就业门槛,学历要求提高。[2]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就业单位,所以大多数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大医院,或者是知名度较高的医院等。当医院的需求人员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它们更注重的就变为质量,高文凭则成为了他们录取的第一凭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更高的学历就成为了大多数医学生的首要目标,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尤其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实际上是属于技术范畴,因此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向上追求更高学历的欲望。
(2)工作环境的影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方面的学生,以后工作的地点大多数是工厂,而工厂的工作环境与医院或者是诊所相比恐怕是天差地别。首先,工厂的工作环境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的宁静,太过嘈杂的环境对于人的心理是一种负担,大多数人更喜欢相对安静一些的工作环境;其次,工厂的强制性比较强,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相对的自由。
3、学校方面的原因
三、解决现状的对策
1、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了解,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在招生宣传及新生报到时要向考生详细讲解口腔医学技术和口腔医学是不同的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有很大的区别,对口腔医学技术真正感兴趣的同学招收进来,而不是对不明情况的学生及其家长避而不谈,这就等于学生是稀里糊涂的来上学,等到明白了一些情况就错过了转专业的时机。对于招收的同学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习,开阔视野,加强各种基本能力的锻炼,掌握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对于工作充满信心,使自己充满昂扬的斗志。
2、学校应完善教学模式
3、社会方面应改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工作环境
社会方面应改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工作环境,从真正意义上使人们对于这门专业产生新的认识,树立起人们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信心,提高专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吕春,赵忠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36.
[2]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式和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96.
1方法
1.1资料采集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013年-2014年广东省17个市30所三甲医院的岗位招聘信息和2009年5所医学院校招生计划进行统计分析。三甲医院的岗位招聘信息通过访问广东省人力资源网、应届大学生招聘信息网等网站采集资料。对象选择:副省级市2个(广州、深圳)共15所三甲医院,地级市15个(佛山、东莞、韶关、揭阳、珠海、中山、惠州、江门、茂名、清远、梅州、汕头、肇庆、湛江、阳江)共每市1所共15所三甲医院;第二部分:医学院校招生计划通过网络采集2009年广东省招生人数较多的4所医学院校包括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的招生情况进行统计。
1.2分析方法
资料采集后,对17所医院的招聘信息和5所医学院校的招生信息进行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用分析,将广州、深圳的15所三甲医院分为一线城市组,其余15个市的三甲医院分为二线城市组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包括:(1)比较不同组别、专业人数的绝对值,得出不同组别、专业人数在绝对值上需求的差异。(2)了解总体、不同城市、不同专业需求学历比例的情况。(3)分析4所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招生比例情况,并与医院对应专业的招聘比例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医院各专业需求人数情况
30所三甲医院招聘总人数为4353人,其中临床医学1696人,护理学2038人,影像学278人,口腔医学40人,医学检验100人,药学85人,医学信息工程40人,预防医学13人,其他非医学专业63人。可以看出,护理学和临床医学是医院招聘的主要专业。
2.2医院招聘各专业对学历的要求
2.2.1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对于招聘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
结果为临床医学专业(博士17.5%,硕士56.8%,本科25.7%);护理学专业(硕士0.6%,本科71.4%,27.5%大专,中专0.5%);影像学(博士5.4%,硕士44.6%,本科43.5%,大专6.5%);口腔医学(博士5%,硕士67.5%,本科27.5%);医学检验(硕士33.3%,本科65.3%,1.4%大专);药学(博士2.4%,硕士44.7%,本科52.9%);医学信息工程(博士5%,硕士17.5%,本科60%,17.5%大专);预防医学(硕士30.8%,本科69.2%);其他非医学专业(本科100%)。
2.2.2二线城市三甲医院对于招聘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
结果为临床医学专业(博士4.3%,硕士61.1%,本科34.6%);护理学专业(硕士0.7%,本科73.6.4%,24.8%大专,中专0.9%);影像学(博士0.8%,硕士52.0%,本科40.7%,大专6.5%);口腔医学(博士7.1%,硕士57.1%,本科35.8%);医学检验(硕士31.8%,本科68.2%);药学(硕士40.7%,本科59.3%);医学信息工程(博士2.9%,硕士17.7%,本科58.8%,20.6%大专);预防医学(硕士22.2%,本科77.8%);其他非医学专业(本科100%)。
2.2.3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比较
主要差异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对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学专业需求显著大于二线城市三甲医院,而护理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药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及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学历要求在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间基本相似。以招聘硕士毕业生为主(超过一半)的专业主要是临床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而医学检验、药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及其他非医学专业主要以招聘本科毕业生为主。
2.3医院招聘与医学院校招生间专业比例比较
医院招聘的各专业比例为临床医学38.96%、护理学46.28%、影像学6.39%、口腔医学0.92%、医学检验1.95%、药学1.95%、医学信息工程0.92%、预防医学0.30%、其他非医学专业1.44%。医学院校招生各专业比例为临床医学40.00%、护理学16.51%、影像学3.88%、口腔医学1.66%、医学检验6.12%、药学12.28%、医学信息工程4.61%、预防医学13.39%、其他非医学专业1.56%。可以看出医院招聘比例与学校招生比例相近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和其他非医学专业;而护理学、影像学的医院招聘比例高于学校招生比例;口腔医学、医学检验、药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的医院招聘比例低于学校招生比例。
3讨论
3.1广东省三甲医院人才需求现状
3.1.1医学人才需求量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的期望值不断增长,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近几年逐渐恶化的环境使医疗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本次统计广东省30所三甲医院人才招聘总需求量4353人,平均每所医院需求量高达145人,照此估算全省三甲医院共约一百多所,估算每年共需1.5万-2万人,且此数据不包括非三甲医院和三级乙等医院,由此可见,医院人才需求量之大。
3.1.2医院需求硕士和本科学历居多,且一线城市医院对学历要求明显高于二线城市。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提高人员素质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三甲医院基础设施完备,为维持三甲医院分级水平,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高,所以在招聘时对学历要求逐年升高[2]。据统计结果发现,大多数专业学历要求是硕士或本科,再由于一线城市发达各方面条件优于二线城市,导致更多人涌入一线城市,造成人才云集优中选优,所以一线城市对学历要求高于二线城市。其中以临床医学专业最为明显,这与临床医学是医院的主干和支撑专业有关,对临床医生,学历、技术、经验等要求明显高于其他专业[3];但是护理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低于本科的比例就有27.92%,这主要是医学院校培养的护理学人才比例较低,供少于求所致。
3.2广东省医学院校招生情况
3.2.1招生量增多,但招生越来越难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自1998年以来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4]。对医学生的招生量也增加,但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高中生的理想不再是从事医疗行业,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表示“现在一流的高中生都不愿报考医学院校,医学生的第一志愿率非常低,只有50%。”这样的矛盾将会导致培养的相当一部分医学生质量下降。
3.2.2部分专业招生与医院需求比例失调
部分学校根据高考专业报考人数决定专业的冷热程度及招生数量,却忽略了社会需要及其变化趋势,盲目扩招而且没有合理设置专业招收比例,导致部分专业如护理、影像专业招生比例明显低于医院需求比例;而口腔、检验等专业招生却高于医院需求,导致学生供大于求,从而引发就业难。药学、医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等专业招生虽高于医院需求,但是这些专业的就业途径不仅是医院,尚不能说明是否招生与就业比例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