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宋恩峰看到一名肺癌晚期患者因为差钱而不敢抓药,他主动垫付了80元钱。从那以后,每看到患者在缴费窗口前徘徊,他都会主动询问“差不差钱”……为此,宋恩峰还专门辟出一个抽屉设立“垫钱金库”,里面放着一沓10元、50元面值的钞票,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患者。
10年前首次垫出80元药费患者临终嘱咐家人要还钱
肺癌晚期患者临终嘱咐妻子,一定要还上宋教授垫的80元钱。
宋恩峰每次出门诊,第一件事就是往右手边最上一格抽屉放一沓10元、50元面值的钱,这是他专为差钱患者设的“小金库”。
宋恩峰说,10年前一位肺癌晚期患者触动了他。2004年春节前最后一次门诊,病人特别多,中午1点多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他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一个瘦得皮包骨的中年男子走进诊室,欲言又止。
“你不是第一个看的吗?怎么还没走?”宋恩峰很诧异。中年男子说他是从十堰赶来的,当天开了300多元的药,刨去回家的路费,药费还差80元钱,他想让宋恩峰少开一个疗程的药。
宋恩峰为病人看病
“反正我也活不了几天了,少一副药也无所谓。”男子哀求着让宋恩峰改处方。宋恩峰仔细看了几遍药方,患者已经是肺癌晚期,任何一味药都不能少,否则可能熬不过春节。
宋恩峰思索片刻,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元钱递给他:“复诊时还给我就行。”但男子坚持塞给宋恩峰20元钱,说这样心里踏实。
此后好几个月,宋恩峰都没再见过这个患者。没想到一年后,患者的妻子来了,说丈夫临终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还上宋教授的钱。
这位肺癌患者让宋恩峰很受触动,“我的病人以中、老年人为主,习惯带现金,有时候会因为差个百八十元钱拿不成药。”之后,宋恩峰就设了这个“小金库”。十年了,他的诊室换了好几个地方,但是“小金库”一直都在,解了200多名患者的燃眉之急。
经常主动询问“差不差钱”大医院专家被称作“村医”
宋恩峰也给李萍垫过钱。李萍得肺癌有两年多了,放疗后身体特别虚弱,所以经常到宋恩峰这儿开些中药调理。一个疗程7副药,两三百元钱。李萍家离医院有点远,要转车,怕路上掉钱,每次看病,她最多带300元钱。
今年清明节前夕,李萍照例来开药,突然想起清明节要回咸宁老家待两个月,她便让宋恩峰多开一个疗程的药。划价后,她傻眼了,要400元,可她只带了300元钱。
“良心医生”宋恩峰20元钱垫出10年“医患奇缘”
7日下午3点,记者陪同宋恩峰到朱义文家里复诊。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家中最显眼的除了煤炉上正煮着的花生,就是堆在桌上的药盒。
朱义文一身慢性病,类风湿、肺心病、重度贫血等。从10年前为他垫20元药费开始,宋恩峰慢慢成了他的“家庭医生”。
“宋医生把脉,我心里特别踏实”
宋恩峰在朱义文家里为其诊治
欠钱反倒赚回个“家庭医生”
朱义文常跟街坊夸宋恩峰医术高明、医德好。他总说“没想到我欠了钱,反倒赚回一个好医生。”
朱义文老家在新洲。上世纪90年代末,他到武汉城区做小生意,靠在街头卖花生维持生计,月收入四五百元钱。由于长年累月风餐露宿,营养也跟不上,他老觉得腿疼,还经常头晕。
2004年底,朱义文因腿疼得厉害,蹒跚着走进宋恩峰的诊室。宋恩峰照例递上一张名片,“望闻问切”后诊断他患了类风湿和贫血,开了处方。
“我没钱住院,再说我相信宋医生,吃他的药就够了。”朱义文说住院至少要花5000元,他不好意思让宋恩峰垫这么多钱,怕将来还不起。
图为宋恩峰给患者回复的短信
“再过一个月就能还钱了”
7日下午4点,宋恩峰要赶回医院。在门口,朱义文突然拉着他的手说:“等生意好一点,我就把药费还上。”朱义文告诉宋恩峰,这几天生意还不错,每天都有四五十元的收入,再过一个月就能还钱了。
宋恩峰连忙安慰道:“治病要紧。钱不用急着还”,还叮嘱他一定要加强营养。
在回医院的路上,宋恩峰无奈地说:“我也只能帮到这一步了。”他告诉记者,朱爹爹的病其实需要做个系统检查,但因为没有医保,收入也不稳定,现在只能用药物调动爹爹自身的抗病能力,想方设法减轻他的痛苦。
“垫钱医生”宋恩峰被赞中国好良心
10月8日上午是宋恩峰的专家门诊。早上8点,记者来到武大人民医院中医科,宋恩峰已经坐在诊室里,他拿出刚换好的零钱放进右手边抽屉的“垫钱金库”里。
从早上8点半到中午12点半,71个患者从各地赶来找宋恩峰把脉,但他仍然对每个人都“望闻问切”,对有些患者他还量量血压,一上午没开出一张检查单。
宋恩峰认真给患者听诊
给女患者治“血虚”不开药方只开大枣
“宋教授,你看我这贫血好了没?”8日上午8点半,家住洪湖的张女士是当天门诊的第一个病人。两个月前,她因贫血总是头晕来找宋恩峰看病,吃了一个疗程的药后感觉好些了,昨天特意来复诊。怕挂不上宋恩峰的专家号,她凌晨4点就从洪湖出发了。
宋恩峰仔细观察了张女士的面容后,边把脉边问她饮食和睡眠情况。张女士告诉他吃药后头不晕了,她拿出在当地查的血常规给宋教授看,问他是不是还要继续吃药。宋恩峰看后,认为她的贫血主要是吸收功能不好导致的营养不良造成的,多吃些大枣就可以了。
“大枣真能补血吗?”张女士半信半疑,说曾有健康网站称鲜枣晒干为红枣后,其所含的铁都会随着水分的流失而流失,所以没有补血的功效。
宋恩峰耐心解释,西医补血与中医补血的概念不完全一样,西医补的是“贫血”,中医补的是“血虚”。一般来讲,“血虚”包含的范围比“贫血”更大一些,如有的患者尽管血常规化验正常,但是只要有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中医辨证属于血虚。而红枣具有健脾的良好功效,可以改善消化吸收的功能,底子好了,血气自然补得进。
8点40分,张女士一出诊室,一位婆婆拿着《武汉晚报》“垫钱医生”的报道就挤进诊室。一看到宋恩峰,连声说:“我看了报道,特意来找你看病。”从婆婆的叙述中得知,她得了晚期乳腺癌,连续看了两天报道,觉得宋恩峰是“德艺双馨”的好医生,想让他把个脉。
宋教授仔细看了看婆婆以前的病历化验单,又问了问她的近况,把完脉后还量了量血压,并给婆婆开了些调理身体的药,嘱咐她一定要按时服药。
诊室外,候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宋恩峰仍坚持为每个患者“望闻问切”。他说,望闻问切是一种价廉物美的诊断方法,并不逊色于西医的仪器检查,相反还有自己独到的优势。
“通过望闻问切,八成患者可以不需要仪器检查。”宋恩峰说,像头晕头痛、胃肠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等功能性病变,仪器检查并不能发现什么器质性疾病,而四诊就能发挥功效。不过,一味排斥西医检查也不可取,像蛋白尿就得通过化验才能确诊。有些患者他也会开化验单,“‘中西合璧’才是对患者负责。”
宋恩峰一心为患者着想悉心把脉诊断病情
擅长治“怕冷病”病人赞他是“火神派”
来找宋恩峰的患者,许多是在其他医院无法确诊的怪病。上午10点,黄陂38岁的袁女士一进诊室就直喊“冷”。昨天温度并不低,但记者看到,袁女士穿了一件毛衣还直打“哆嗦”。诊室另外一位爹爹说:“来找宋教授就对了,他最擅长治‘怕冷病’,被病友誉为‘火神派’。”
袁女士告诉宋恩峰,5年前一次吹空调受凉后就开始怕冷,这几年曾四处求医,做了很多化验检查,花了几万元,但也没检查出什么异常。宋恩峰仔细检查后,最后诊断为阳虚,外感风寒,开出用附子、细辛、干姜、甘草等温性药物组成的药方。
本来12点门诊就结束了,但还有两位患者没有看完,其中一位是姓金的老患者,他是来复诊并特意感谢宋恩峰的。三年前,金师傅查出患了肺癌晚期,由于年高体弱,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宋恩峰为他开中药复方治疗,药方中的主要成分是两条蜈蚣。金师傅从医院药房里拿到碾成粉末的两条蜈蚣,每天服用。“我这三年来能吃能喝,睡眠也很好。”金师傅满意地说。
“蜈蚣是中医的常用药方,据现代药理研究,蜈蚣具有抗肿瘤、镇静、止痉和抗真菌等作用。”宋恩峰说,历代医家及民间流传许多治疗癌症的方法及药物,大都以“以毒攻毒”为目的。
宋恩峰是中医硕士,也是西医内科博士。他提醒,中医“以毒攻毒”治疗肿瘤只是一个手段,并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晚期生活质量,减轻痛苦,而且还要结合患者体质,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效。患者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并随时监测肝肾功能,配合现代医学方法综合治疗。
网友点赞“垫钱医生”宋恩峰
连日来,“垫钱医生”的报道,引得众多网友纷纷点赞,许多患者也给宋医生发去短信,发表他们心中的感慨。
患者139860****:“垫钱医生”您一直是老好人,对患者态度超好,尽心尽力。
患者133672****:你的事迹平实感人,十多年来,你拿病人当亲人,为众多有困难的病患排忧解难。不仅以精湛的医术来医治他人身体之疾,而且以实际行动传播人际和谐之花,在当前医患关系不佳的情况下,你先做人再从医的风范值得业界深思。
网友“我是大象”:这样的医生少啊,好人一生平安。给“垫钱医生”点赞。
网友“诸葛丹丹”:这样的好医生,应该长命百岁永不老。
网友“语过添情”:中国好良心,赞一个。
网友:“灰翼翼”:给患者多一些温暖,好人一生平安。
网友:“我不坏”:中国像这样的好医生太少了,你的医德很高尚。
患者温暖回馈让我坚持了十年
十年来,宋恩峰为200多位患者垫过药费,绝大多数都会在第二次复诊时及时还钱。有些外地患者,如果短期内不方便来武汉,也会通过邮寄、充话费方式还钱。
朝着相互信任多走一步
“垫钱医生”宋恩峰的出现,告诉我们建立医患信任的途径其实很多,可以自主发挥的空间也很大,只要双方都能朝着相互信任多走一步,就不愁医患关系得不到改善。
宋恩峰是一位资深中医,他朝着信任“多走一步”的做法,是帮助病人垫钱,给他们手机号码,随时解疑答惑。宋医生的行为是十分可贵、可敬的,因为困窘的病人很多,却少见有医生愿意自己掏口袋帮忙;中医医生也很多,却少见有人肯公开号码随时提供服务。这样主动地释放信任、维系信任,一下子就拉近了医患间的心理距离,不仅温暖人心,更令人将心比心。
我们不需要所有医生都去垫钱、留号,毕竟宋医生自己也说,如果他去了外科,就做不了这些事。我们希望的是,医生们能够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多为病患着想,多一些人情味,多一点沟通交流的渠道,在医患信任上主动前进一步。同样,我们也希望患者们对医生的专业意见多一份信赖,对这个职业多一份尊重。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在这里也是成立的。只要一位医生肯细心经营着他和病患的关系,不论大环境如何,都是有益的尝试与经验。这样的医生越多,愿意去面对并解决问题的人越多,既是这一行业领域的利好,更是整个社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