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复习要点

1、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2、疮疡:广义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

3、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4、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5、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6、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外痈,指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7、疽:疽者,阻也。指气血呗毒邪阻滞而发生于皮肉筋骨的疾病。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无头疽,是发生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

8、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9、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10、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11、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

12、补法: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

13、外治法: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14、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的糊剂,具有箍集围散、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溃破,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其消肿,截其余毒。

15、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

16、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17、红丝疔: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称急性淋巴管炎。

18、发: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称为蜂窝组织炎。

19、臀痈: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于肌肉注射引起者俗称针毒结块。

20、流注:发生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21、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22、乳痈:是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称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23、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

24、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皮损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淀、皮肤萎缩。

25、鳞屑:为浅表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粃状,大的为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的片状,急性病后见之,多为余热未清;慢性病见之,多由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其濡养所致。

26、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

27、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加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28、黄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也称“脓疱疮”。

29、疥疮:是由疥虫(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

30、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

31、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32、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感染的性传播疾病。

33、齿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于肛管交界处形成的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

34、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35、子痫:是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西医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36、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综合征。

37、前列腺炎:俗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以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

38、股肿: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

39、脱疽:指发生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

二、填空选择类:

1、汉·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2、两晋南北朝·龚庆宣撰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3、两晋南北朝·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提出用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4、明清·陈司成《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

5、外科疾病中的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

感受特殊之邪、痰凝血瘀。

6、外科疾病中的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7、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

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常见于冻疮、脱疽。

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常见于痄腮大头瘟。

热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减缓,见于脱疽、寒痹。

风痛:痛无定处,呼彼唤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

化脓痛: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多见于疮疡成脓期。

啄痛: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疼痛,病变多在肌肉,常见于阳证疮疡化脓期。

先肿而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先痛而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

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成脓特点:阳证脓疡疼痛剧烈,阴证脓疡热不甚而酸胀明显(疼痛、肿胀、温度、硬度)。

确认成脓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脓的形质宜稠不宜清;脓的色泽宜明净不易污血;脓的气味宜腥臭不宜恶臭。

8、中医外科内治法的总治疗原则:消、托、补。

9、内治法的具体应用:解表、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

10、治疗阳证疮疡的药膏有:太乙膏、千捶膏、金黄膏(散)、雨露膏(散)、阳毒内消散、红灵丹。

治疗阴证疮疡的药膏:阳和解凝膏、回阳玉龙膏(散)、阴毒内消散、桂麝散、黑退消。

治疗半阴半阳药膏:冲和膏。

11、外治法分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

12、疔的特点:疮形小,跟脚坚硬,有如钉丁字状,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

13、痈的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结块范围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

14.臂痈的特点:发病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腐溃较难,收口亦慢。

15.有头疽特点:初起皮肤上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超过9~12cm;好发于项后、背部;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容易发生内陷。

16.流注的特点:①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

②发病急骤;

③局部浸肿疼痛,皮色如常,容易走窜;

④此处未愈,他处又起。

17.流注的分类:暑湿流注,余毒流注,瘀血流注,髂窝流注

18.丹毒的分类:内发丹毒,抱头丹毒,流火,赤游丹毒

19.内陷三证:火陷、干陷、虚陷

20.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

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联系

21.乳痈的分类:外吹乳痈,内吹乳痈,不乳儿乳痈

22.乳痈的特点: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恶寒发热

23.黄水疮的特点:①皮损主要表现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痈。

②有接触传播和自体接种的特性。

③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

24.廯的分类:白秃疮、肥疮、鹅掌疮、脚湿气、圆廯、紫白癫风

25.疥疮的临床表现:①传染性较强,冬春季多见;

②皮损好发于皮肤薄嫩和褶皱处;

③皮疹主要为红色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

④夜间奇痒;

26.湿疮的特点:①皮损对称分布;②多形损害;③剧烈瘙痒有湿润倾向;

④易于渗出;⑤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27.癮疹的特点: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

28.白庀特点: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

29.淋病特点:以尿道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为主症,主要通过性交传染。

30.内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特点:无痛性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外痔特点: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

外痔分类: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外痔、血栓性外痔。

混合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兼有内痔、外痔双重症状

31.子痈的特点: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

病因病机:湿热下注,气滞痰郁

32.前列腺炎的主要表现:会阴、小腹、胀痛、排尿不适、尿道灼热、

特点:发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33.股肿主要表现: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

34.脱疽临床特点:①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为多见;

②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伴间歇性跛行;

③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脱落、

35.毒蛇分类:①神经毒:金环蛇,银环蛇,海蛇;

②血循毒,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

③混合毒:眼镜蛇,眼睛王蛇,蝮蛇。

36.蛇毒的有毒成分:

①神经毒(风毒);

②血循毒(火毒):心脏毒,出血毒素,溶血毒素;

③酶(混合毒):蛋白质水解酶,磷脂酶A,透明质酸,三磷酸腺苷酶。

三、问答简述:

1.中医外科学主要三大流派的学术思想:

⑴正宗派:①疮疡发病根于脏腑,以脏腑辩证为主。

②治疗上着重条理脾胃。

③善用外科手术和腐蚀药。

⑵全生派:①创立以阴阳为主的辩证施治的法则,红肿为阳,白肿为阴。

②主张“以消为贵,以拖为畏”。

⑶心得派:①提示外科病因一般规律,上部多为风温风热,中部多为气郁、火郁,下部多为湿热、寒湿。

②将温病学融汇于外科的辨证论治疗之中,主张以卫气营血辩证为主。

2.外感六淫的特点:

⑴六淫邪毒能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人体。

⑵在人体抵抗能力低下时发病。

⑶六淫邪毒治病有季节性。

⑷六淫邪毒可单独至病,也可混合致病。

⑸六淫邪毒可以无脏腑致病。

⑹六淫邪毒致病有一定的部位:

上部,风温风热;中部,气郁,火郁;下部,湿热,寒湿。

3.中医外科外治法手术切口选择:

⑴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切口。

⑵一般疮面宜循往直切,以免伤血络。

⑶乳房部位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

⑷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

⑸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

⑹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切开关节。

⑺若关节处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

⑻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4.为什么说颜面部疔疮易引起走黄危症?

⑴头为清阳之首,三阳经皆上于头,疔疮由火毒而生,火为阳邪,二阳相煽,邪毒扩散。

⑵颜面部血管丰富,无瓣膜,且与颅内相通,所以颜面部发生感染,细菌毒素可以迅速进入颅内,产生全身性危重症候。

5.内痔在临床上的分期:

Ⅰ期: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

Ⅱ期: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

Ⅲ期:痔核更大,大便时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痔核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或平卧,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出血。

6.走黄与内陷的区别:

(1)定义:①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的危急疾病,又名癀走。

②内陷:在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

(2)特点:①走黄:疮面突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

②内陷:肿疡隆起的疮顶忽然凹陷或溃疡脓腐未净而忽然干枯无脓,或脓净红活的疮面忽然变光白板亮。

(3)伴随证:①走黄:心烦作燥,神识昏聩等七恶证。

②内陷:邪盛热极或正虚邪盛或者阴阳两竭的全身证候。

(4)病因:①走黄:火毒火盛,火入营血,内攻脏腑。

②内陷:正气内虚,火毒炽盛,治疗不当。

(5)病史:①走黄:有疔疮病史。

②内陷:有消渴病史。

(6)症状:①走黄:寒战高热,头痛烦躁,胸闷,四肢酸软无力,脉洪数或弦滑数,舌红绛苔黄燥。

②内陷: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头痛烦躁,脉沉细,舌质红,苔腻。

7、外用药的剂型和适应症:

(1)溶液:适用于急性皮肤病,渗出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皮损,或伴有轻度痂皮性损害。

(2)粉剂:适用于无渗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的皮尖类皮肤病。

(3)洗剂:同上。

(4)酊剂:适用于脚湿气、鹅掌风、体藓、牛皮藓。

(5)油剂:适用于亚急性皮肤病中有糜烂、渗出、鳞屑、脓疮溃疡的皮损。

(6)软膏:适用于一切慢性皮肤病具有结痂、皲裂、苔藓样变等皮损。

8、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2)注意控制感染。

(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

(6)外用膏药时需注意。

9、急性湿疮与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急性湿疮

接触性皮炎

病因

病因常不明显

有明显的病因

部位

不固定,常对称发生

常限于接触的部位

皮疹

多形性丘疹、水疱等边界弥漫不清

较单一,有水肿、水疱、边界清楚

接触史

不明确

主要症状

瘙痒剧烈

痒或有灼热感

转归

常有复发倾向

祛除病因则较快痊愈,不再接触即不再复发

10、齿线上、下解剖的比较?

齿线以上

齿线以下

组织

黏膜

皮肤

动脉供应

直肠上、下动脉

肛管动脉

静脉回流

直肠上静脉丛回流入门静脉

直肠下静脉丛回流下腔静脉

神经支配

植物神经支配,无痛觉

阴部内神经支配,疼痛敏感

淋巴回流

腹主动脉周围或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

11、蛇毒的理化性质:

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含有多种毒蛋白,新鲜毒液粘稠透明或淡黄色,含水65%,比重1.030—1.080,加热65度以上容易破坏,呈弱酸性,腥枯味,与空气接触易生泡沫,在常温下24小时变性,水箱内保存15—30小时毒性不变,干燥蛇毒保持原毒力25年以上。

12、毒蛇咬伤的诊断:

(1)病史:

②咬伤的地点及蛇的形状。

③咬伤的部位。

④宿因。

(2)局部症状:

①神经毒:局部不红不肿,无渗液,微痛,麻木,甚至淋巴结肿大,触痛。

②血循毒:伤口剧痛,肿胀,起水疱,所属淋巴管淋巴结发炎,有的伤口短期内坏死形成溃疡。

③混合毒:即感疼痛逐渐加重,伴有麻木感,伤口周围的皮肤迅速红肿,可扩展至整个肢体,常有水疱,甚至伤口迅速变黑坏死,形成溃疡,相应淋巴结肿大,触痛。

(3)全身症状:①神经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损害、

A、头晕出汗,胸闷,四肢无力。

B、瞳孔散大,视物模糊,言语不清,流涎,牙关紧闭,吞咽困难,昏迷,呼吸减弱或停止。

C、呼吸麻痹而死亡。

②血循毒:主要表现为血液系统受损害、

A、寒战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皮下或内脏出血。

B、贫血,黄疸。

C、休克,循环衰竭。

③混合毒:主要表现为神经和血循环系统的损害、

A、头晕头痛,寒战发热,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酸痛,瞳孔散大黄疸。

B、心功能衰竭及呼吸停止。

四、论述类:

1、颈痈

(1)定义:发生于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俗名痰毒,又称时毒。

(2)临床特点及表现:

A、好发于儿童,冬春季易发。

B、多发于颈旁两侧。

C、初起,结块形如鸡卵,皮色不变,肿胀,灼热,疼痛,活动度不大,逐渐慢肿坚定。

D、4——5日后,发热不退,皮色渐红,肿势高突,疼痛如鸡啄,欲成脓。

E、7——10日后,按之中软而有波动感,内已成脓。

(3)治疗:内治——风热痰毒,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2、臀痈

(1)临床表现:

A、有注射或患疮史。

B、臀部初起疼痛,肿胀掀红,皮肤红肿,边缘不清,有结块。

(2)治疗:

A、内治:

a、湿火蕴结证——清热解读,和营化湿——黄连解毒汤和仙方活命饮加减。

b、湿痰凝滞证——合营活血,利湿化痰——桃仁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c、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B、外治:a、未成溃时红热显用玉露散,红热不明显用黄金膏或冲和膏外敷。

b、成脓后宜切开排脓。

c、溃后用八二丹,红油膏盖帖,脓腔深者用药线引流。

d、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

3、有头疽

(1)内治:a,火毒凝结证——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b,湿热壅滞证——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C,阴虚火炽证——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加减。

d,气虚毒滞证——扶正托毒——八珍汤和仙方活命饮加减。

(2)外治:

A、初起未溃:a、火毒凝结——黄金膏和千捶膏外敷。b、阴虚火炽——冲和膏外敷。

B、酿脓期:八二丹掺疮口,黄金膏外敷。

C、收口期:生肌散掺疮口,黄金膏外敷。

4、乳痈

(1)内治:

A、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栝楼牛蒡汤加减。

B、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肿——透脓散加减。

C、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A、初起,黄金膏或玉露散外敷。

B、成脓,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

C、溃后,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拔毒,用药线插入切口引流,脓尽用生肌散收口。

(3)注意: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形成袋脓,应避开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

5、蛇串疮

(1)定义:是一种皮肤上出现形成簇水疱,虽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痈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

(3)诊断:

A、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

B、初起皮损为带状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粟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乳串珠。

C、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好发于身体一侧。

(4)内治:

A、肝经郁热——清泻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索。

B、脾虚湿滞——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加减。

C、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仁四物汤加减。

(5)外治:

A、初起,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敷或用玉露膏。

B、水疱破后,黄连膏,四黄膏外涂。

C、水疱不破或较大者,可用三棱针刺破,吸尽疱液。

(6)西医:

A、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B、糖皮质激素

C、止痛药物

D、抗炎

E、营养神经。

6、湿疮

A、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和萆薢白术散。

B、脾虚湿盛——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

C、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汤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蛸蛇。

A、急性湿疮:初起清热安抚,若水疱糜烂渗出,宜收敛消炎。

B、亚急性湿疮:消炎,止痒,燥湿收敛。

C、慢性湿疮: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浸润为主。

THE END
1.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普外科亚专科建设各有优势,新技术涌现普通外科西院区病区 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专病联盟单位,常规开展胃肠道肿瘤等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手术治疗以及综合规范化治疗,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均处于省市内领先水平。率先开展减重代谢外科手术,是我院肥胖和代谢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jAwOTcxNg==&mid=2651645617&idx=2&sn=3ef214d8025c2b03a90e1aacffa47d83&chksm=f2d74e895a9ee1ed28e407ed195a59b66386b6e0edbc397511203a69370d381607bff53bd877&scene=27
2.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的人群,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主动去体检,查体要求做肠镜;另一类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做肠镜,第二类主要是我们去医院看病之后大夫需要考虑的问题,只要是去到医院,找到靠谱的医生,第二类的问题,就能顺顺利利解决。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需要了解的主要是第一个问题。https://www.puh3.net.cn/ptwk/info/1401/3721.htm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试题144.普通人外出一定要佩戴带N95口罩。 A.正确 B.错误 145.外出时多佩戴几个口罩可以提高防护作用。 A.正确 B.错误 146.从设计上,按照对佩戴者自身防护能力排名(从高到低):N95口罩>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普通棉口罩。 A.正确 B.错误 147.用了7天的N95口罩用吹风机吹或酒精消毒可继续用。 http://www.hospital.sdnu.edu.cn/info/1136/1090.htm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措施核心信息澎湃号·政务(三)若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就诊。就医途中具体指导建议如下: 1. 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44628
5.2023年度甘肃庶队院校报考指南(一)招生对象为参加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高中阶段体质测试成绩及格以上。 (二)考生未婚、年龄不低于17周岁、不超过20周岁(截至2023年8月31日)。 (三)政治考核和军检(包括面试、体格检查和职业基本适应性检测(以下简称“心理检测”)),结论均为合格。 https://www.ganseea.cn/gaokaogaozhao/681.html
6.2008年第16期《院报》内容北京协和医院一脸稚气的医学生朱晔说,穿着这么耀眼的衣服参与奥运,大家都充满了力量。医学生杨佳说,她最初报名当志愿者是为了看明星,进入场馆后,虽然每天做的工作都很普通、很平凡,但大家真正地爱上了这份工作。 16、村里活真忙 本报讯 (记者马晶晶)时光荏苒,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了综合诊所一层的急诊科、内科、外科、运动医https://ims.pumch.cn/detail/15799.html
7.N95KN95FFP2口罩到底是啥?和医用口罩区别在哪?—口罩标准告诉你本标准规定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仅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不适用于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 与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相似,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强调细菌的过滤效率(BFE)应不小于95%,未规定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 除此之外,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还规定了外观、尺寸结https://www.cnis.ac.cn/bydt/kydt/202002/t20200212_49303.html
8.心梗后不注意,小心这里变豆腐渣降科普护理园地4.为外科手术做准备或外科手术后残余瘘。 (三)内科保守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是基础治疗,无论介入治疗还是外科手术修补治疗,都是在内科药物治疗、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都离不开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只能改善临床症状,不能解决室间隔穿孔的血流动力学问题。 https://www.fwhzxxgbyy.com/NewsDetail-10428.html
9.外科包括什么外科包括普通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等,外科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患者出现身体疾病再次检查时https://www.med-credit.org.cn/wenda/261/37fccf6ee726ed9db47d34db2bcbac19.html
10.无声的“杀手”血管外科外科手术/创伤/应激 孕/产妇 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四、VTE有什么表现? DVT: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皮肤发红、青紫;足踝活动或挤压小腿疼痛(Homans征或Neuhof征阳性); PE:呼吸困难、气短、憋气,咳嗽、胸痛、咯血,心慌、恐惧、濒死感,晕厥等。 五、VTE发生后怎么办? https://www.bjsjth.cn/Html/News/Articles/8457.html
11.什么是糖尿病足?什么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手术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涉及内科及外科的协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将在后面详细讲述。 2.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DP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病人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周围神https://www.zxhospital.com/sjwk/info/1019/1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