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文通过对几例典型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乳腺增生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一、病例介绍病例一:患者_____,女,32岁,公司职员。
因双侧乳房胀痛3个月就诊。
患者自述月经前乳房胀痛明显加重,月经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隐痛。
触诊发现双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质地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尚可,有轻度压痛。
病例二:患者_____,女,45岁,家庭主妇。
因发现右侧乳房肿块1个月入院。
患者无明显乳房胀痛症状,但自查时发现右侧乳房内有一肿块。
病例三:患者_____,女,28岁,教师。
因乳房疼痛伴乳头溢液2周就诊。
患者诉乳房疼痛呈刺痛,以左侧乳房为重,同时发现左侧乳头有淡黄色液体溢出。
触诊左侧乳房可触及片状增厚,压痛明显。
二、病因分析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内分泌失调: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失衡是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
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孕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降低,均可导致乳腺组织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2、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衡,从而诱发乳腺增生。
3、饮食因素:高脂肪、高热量饮食,长期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体内脂肪代谢紊乱,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病风险。
4、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缺乏运动、佩戴过紧的胸罩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影响乳腺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引发乳腺增生。
三、临床表现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乳房疼痛:多为双侧乳房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
疼痛多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
近具体时长来,肿块逐渐增大,且伴有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与月经周期无关。
无乳头溢液、乳头内陷、皮肤红肿等症状。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月经史:初潮年龄:_____岁月经周期:_____天经期:_____天末次月经:_____经量、颜色正常,无痛经史。
婚育史:已婚,育有具体子女数子具体子女数女,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及恶性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生命体征:体温:_____℃,脉搏:_____次/分,呼吸:_____次/分,血压:_____mmHg。
乳房检查:双侧乳房对称,外形无异常。
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鸡蛋”大小的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压痛。
右侧乳房未触及明显肿块。
乳头无内陷,乳晕无异常,双侧乳头无溢液。
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2、乳腺钼靶: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见一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考虑恶性病变可能。
3、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乳腺病历书写病历病史摘要:患者,女性,XX岁,主诉左乳偶尔出现疼痛及不适,持续约1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发现左乳偶尔出现针刺样疼痛,并有压痛及不适感。
未伴有乳头溢液、乳头内陷等乳腺恶性病征象。
无乳房肿块及无皮肤红肿热胀。
初诊所在医院诊断为单纯性乳腺增生,予口服药物治疗,乳痛症状有所缓解。
然而患者为确保病情进展,前来就诊。
既往史:患者过去健康状况良好,生育1个孩子,哺乳6个月。
无乳腺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未接受乳腺检查及设备诊断检查(如乳腺X线、超声、CT等)。
体格检查:左乳乳头色素斑、红色瘢痕未发现异常。
左乳腺(包括Tail)无明显组织肿块,无局限性触痛,但有明显压痛。
右乳乳腺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单纯性乳腺增生治疗建议:1.推荐行乳腺超声检查;2.定期按时随访;如乳痛症状加剧或其他异常体征出现,请及时就诊。
徐州慈铭体检门诊部红外热成像仪热图报告单姓名刘松梅综合提示:1、双乳外上象限均可见小片状不规则卵圆形热区,双侧乳腺增生可能;医生建议:1、请结合乳腺其它检查,如:乳腺彩超、钼靶等;2、建议注意休息,保障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饮食及睡眠习惯;减轻压力,适当运动,提高肌体免疫力,保持健康快乐的良好心态;3、建议每年1-2-3次远红外热像定期乳腺健康复查;4、必要时,请专科就诊。
乳腺增生患者乳腺彩超分析报告报告日期:20XX年XX月XX日报告编号:XXXXXX分析人:XXXX医师一、患者基本信息姓名:XXX性别:女年龄:XX岁病历号:XXXXX二、临床症状描述患者主诉:乳房刺痛、乳房肿块三、乳腺彩超检查结果1.乳房形态描述根据乳腺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双侧乳腺外形规则,无明显畸形,乳腺周边组织结构清晰。
2.乳腺内回声分布双侧乳腺内回声分布均匀,无明显异常。
3.乳腺结构特征双侧乳腺结构均匀,无明显结节。
4.乳腺颜色血流分布双侧乳腺血流分布正常,无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5.乳腺退行性变结节乳腺内显示散在微小低回声结节,结节范围较大者约为2-3m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
6.乳腺纤维囊性增生双侧乳腺部分区域显示纤维囊性增生表现,包括乳腺实质内大小不等的囊肿,部分囊肿内可见悬浮物。
7.乳腺钙化灶双侧乳腺未见明显钙化灶。
8.双侧腋下淋巴结双侧腋下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乳腺彩超检查结果分析,患者患有乳腺增生症。
具体表现为:乳腺退行性变结节及乳腺纤维囊性增生。
在目前检查结果中,未见异常血流信号、钙化灶和淋巴结异常。
建议患者继续进行定期乳腺彩超检查,并且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调整:选择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减少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2.姿势调整:睡觉时保持合适的仰卧位,避免压力过大造成乳房不适。
3.合理穿戴内衣:选择合适的胸罩,避免过紧或过松,保持乳房舒适。
4.生活规律: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5.定期复查:按医生建议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及时了解乳腺情况。
本报告仅供医学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诊疗。
注:此份报告仅供医学参考,具体诊断以医生最终结论为准。
乳腺病历书写病历患者信息:女,25岁,学生,住院号:XXXXXX主诉:双侧乳房不适。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发现双侧乳房有不适感,主要表现为胀痛、局部灼热感和轻微肿胀等。
近1个月来加重,伴随乳房局部压痛,质地较硬,左侧乳头有轻微分泌物,未进行抗生素治疗。
既往史:否认乳房恶性肿瘤、乳腺炎等疾病,无手术史。
个人史:无吸烟、饮酒史,不服用药物,无其他疾病。
家族史:母亲患有乳腺增生症。
查体:双侧乳房有压痛和肿胀,质地较硬,左侧乳头有轻微分泌物,皮肤未见明显红肿,未触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乳腺超声示双侧乳腺增生,无明显异常回声区。
初步诊断:乳腺增生。
治疗建议:建议继续观察,避免穿戴过紧的胸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避免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医师签名:XXXXXX。
乳腺增生病历模板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组织增生、结节形成等症状。
下面提供一份乳腺增生病历模板,供大家参考。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初诊信息:主诉: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脾肿大:乳房触诊:检查结果:乳腺超声:(包括乳腺大小、结节数量、位置、大小、形状、内部回声等)细针吸取活检/穿刺活检/核磁共振/CT等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根据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为乳腺增生。
治疗方案:1.休息好,保持心情愉悦,睡眠充足。
2.均衡饮食,多喝水,适量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3.根据乳腺增生的不同程度,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保乳手术或切除手术)、药物治疗(如中药丹参、川芎、红花等),或者局部注射药物(如丹参酮注射液、布洛芬酸栓和口服泼尼松龙等)。
建议患者每隔6个月到医院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如果情况恶化,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以上即是乳腺增生病历模板的内容。
作为医生,我们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患者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同时,我们也需要帮助患者进行疾病预防,避免乳腺增生等疾病的发生。
主因左乳房肿块胀痛3月余于99-11月-10日就诊。
平素月经规律,145-7/28-30,量中等。
一年前右乳房肿块切除术史。
患者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月经来之前出现情绪不稳,左乳房胀憋疼痛,乳房肿块,近3个月来月经量减少色暗,经前腹部胀痛。
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紫黑有块,记忆力下降,逐渐加重。
红外线扫描示:乳腺小叶增生。
针吸活检示:腺上皮细胞轻度异常增生诊断:乳腺增生症(轻度)。
治疗:乳增消瘀灵胶囊2粒3/日,月经前7天饭后服用。
99-12-10复诊:患者乳房胀痛明显减轻,经前腹痛减轻,月经量正常,情绪稳定。
查:乳房肿块较前减小,触痛不明显。
症状较前减轻。
乳增消瘀灵胶囊2粒3/日,月经前7天饭后服用。
2000-1-10复诊:乳房胀痛消失,肿块减小,月经正常规律,无经前腹痛。
查:乳房肿块明显减小,无触痛。
2000-2-10复诊:患者症状消失,红外线扫描乳腺无异常,停用药物。
嘱病人半年后复查。
2000-8-12复诊,患者情绪稳定,月经规律,乳房无胀痛,无肿块。
分析讨论(病例分析):此病人21岁,高三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使精神紧张,肝失条达,疏泄功能失常,脏腑功能失调,乳腺小叶增生。
乳房属肝,病位在乳房,而病在肝经,治病必求其本,必须标本兼治方能奏效。
方中苏方木、活血通络,《本草纲目》云:“苏木乃三阴经血分药,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
穿山珠活血散结善走乳房,性走窜,主行散,能通经络直达病所。
三七止血、散血、定痛。
血竭为树脂入药,《本草纲目》云;“散自滞诸病”;《新修本草》云:“破积血、止痛、生肌”。
乳腺增生症病案患者吴*女39岁,沙市区燎原小区初诊:2016年11月10日患者以前是每次经前双侧**胀痛,按之有块,月经来潮后乳胀消失,近两个月来月经来潮后胀痛不会减轻,按之有块,伴月经量减少,经仪器扫描显示双侧乳腺增生,并有包快,大小7mm*4mm,经人介绍来我处中药治疗,此时月经赶紧3天,双侧**胀痛明显,左侧尤甚,按之明显,白带偏黄,口干易怒,色红苔滑,脉弦。
中医诊断:乳核病因病机:肝郁脾虚痰气互结。
治疗原则:疏肝理脾处方用药: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加减丹皮20克栀子15克柴胡30克当归20克茯苓30克白术20克玄参30克牡蛎50(先煎)浙贝20克昆布30克海藻30青皮20克川楝子20夏枯草30克五剂煎服方法:将牡蛎加水250ml,先煎开,再用小火熬30分钟,倒入余药加水同煎,2次混合,每次服用150ml饭后服用。
二诊:2016年11月23日患者服药后矢气较多,乳胀明显减轻,按之硬块较前柔软,心情平和一些了,月经将至,今天隐隐腹痛,按原方加玄胡继续服用。
丹皮20克栀子15克柴胡30克当归20克茯苓30克白术20克玄参30克牡蛎50(先煎)浙贝2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青皮20克川楝子20夏枯草30克玄胡20克五剂煎服方法:同上三诊:2016年12月4日患者偶尔感觉**胀痛,包快按之不显,这次月经来潮5天,经量增多,颜色较前鲜红,白带还是有,按原方去丹皮、栀子,玄胡加蒲公英,薏仁米;白术易苍术。
柴胡30克当归20克茯苓30克苍术15克玄参30克牡蛎50(先煎)浙贝2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青皮20克川楝子20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薏仁米30克三剂煎服方法:同上四诊:2016年12月患者**胀痛基本没有了,白带减少,有时和孩子生气,**偶尔跳痛,很快消失,给予中药蜜丸巩固疗效。
处方用药: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
柴胡90克当归90克白术60克茯苓60克香附60克枳壳60克昆布120克海藻120克浙贝母60克玄参90克炮甲30克山慈菇90克服药方法:每次一药杯----约9克,每天2次饭后一小时服用,经期停药。
主诉:左侧乳房肿痛一周余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因停止哺乳后,左侧乳房出现红肿,疼痛,无发热,自行给予按摩,热敷抗炎.对症.处理病情稍有好转,未作特殊处理,病情时好时坏。
未给重视,近日左乳较前肿大,疼痛加重,今为求诊治,前来我院,门诊以“乳腺炎”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尚可,饮食一般,睡眠欠佳,易惊醒,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即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及献血史。
预防接种史随当地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长期外地久居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其它不良嗜好。
月经史:初潮年龄:15岁,行经天数:4-5天,间隔天数:28-30天,经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家人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1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醒,精神欠佳,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头颅五官正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
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
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缘未及,肠鸣音正常。
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专科检查神志清,精神欠佳,左侧乳房出现红肿,疼痛。
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肠鸣音可。
乳腺增生健康报告模板乳腺增生健康报告尊敬的女士:您好!感谢您使用我们医疗机构提供的乳腺增生筛查服务。
根据您提供的资料和经过我们医生的详细检查,现将您的乳腺健康报告如下:一、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女年龄:***联系方式:***二、病史:您反映有乳房不适、疼痛等症状。
根据您的病史,结合乳腺检查结果,您被诊断为乳腺增生。
三、乳腺检查结果:1.体格检查:乳房外形对称,无明显肿块,乳头无溢液。
2.乳房超声:双侧乳房结构均匀,无明显包块。
3.乳房X射线检查(如有):未见明显异常。
4.乳腺细胞学检查(如有):未见恶性细胞。
四、诊断与建议:根据您的病史和检查结果,我们认为您目前存在乳腺增生的情况。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一般不是恶性的。
但是,如果忽略不管,可能会引起不适和乳腺囊肿的形成。
为了保持您的乳腺健康,我们建议您采取一些措施:1.规律检查乳房: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及时向医生咨询。
2.调整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4.定期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以及时发现变化。
如果您的症状加重或者出现其他病状,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进一步的诊疗建议。
祝您身体健康!衷心祝福,***医疗机构。
姓名:****科室:中西科住院号:000000****入院记录主诉:左侧乳房肿痛一周余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因停止哺乳后,左侧乳房出现红肿,疼痛,无发热,自行给予按摩,热敷抗炎.对症.处理病情稍有好转,未作特殊处理,病情时好时坏。
姓名:****科室:中西科住院号:000000****专科检查神志清,精神欠佳,左侧乳房出现红肿,疼痛。
乳腺病病例报告范文模板摘要:本文报告了一名乳腺病患者的病例,包括病史、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该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乳腺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腺病、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引言:乳腺病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各异,诊断和治疗方法也较为多样。
本文报告了一名乳腺病患者的病例,通过分析该病例,我们可以了解乳腺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
病史:患者为一名35岁女性,主诉乳房疼痛、肿块。
患者还提供了详细的病史,包括家族病史、经期情况、生育史等。
经过详细询问和身体检查,初步怀疑为乳腺增生。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触摸有明显肿块,乳房皮肤无异常改变。
进一步检查发现肿块边界清晰,质地较硬,无压痛。
乳头溢液检查结果正常。
根据这些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乳腺增生。
诊断: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进行了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
超声检查显示在右乳腺上方有一个直径约为2cm的乳腺囊肿。
乳腺X线摄影显示乳腺组织有不均匀密度。
综合超声和X线摄影结果,最终确诊为乳腺囊肿。
治疗:针对乳腺囊肿,患者接受了穿刺抽吸术。
通过局部麻醉后,医生使用针头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
术后患者出现了乳房疼痛缓解的症状,囊肿也明显减小。
讨论: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多见于生育期女性。
临床表现各异,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
乳腺囊肿是乳腺增生的一种表现,穿刺抽吸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的特点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结论:通过本病例的报告,我们了解了乳腺病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要细致地收集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影像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和选择合。
乳腺小叶增生病历模板病案号:XXX姓名:XXX性别:女年龄:XXX岁科别:XXX科就诊日期:XXX主诉:XXX现病史:XXX既往史:1.XXX2.XXX3.XXX个人史:1.吸烟史:XXX2.饮酒史:XXX3.运动史:XXX家族史:XXX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精神状况较好,体表无黄染,可见患者乳房出现不规则增大,质地较硬,活动时可有疼痛感,无肿块可触及。
辅助检查:1.乳腺超声:显示双侧乳腺内有散在的结节状回声增多,边界尚清晰。
2.乳腺钼靶:显示双侧乳腺组织结构增生,无肿块影。
诊断:乳腺小叶增生治疗方案:1.XXX药物治疗:XXX2.XXX辅助疗法:XXX随访计划:1.下次随访日期:XXX2.随访内容:观察病情变化,评估疗效。
医生签名:。
中医乳腺科门诊医案:1/主诉:双侧乳房胀痛3天。
现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乳房胀痛,平素月经规则,LMP2011.12.12,经量中,无血块,痛经(-),生育:1-0-0-1。
孩子母乳喂养,并否认家族乳腺病史。
今至我院就诊寻求中医诊治。
刻下:双侧乳房胀痛,无红肿,无畏寒发热,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安。
专科检查:双乳外上象限触及多个小结节,约0.3*0.3cm,形圆,边界清,质中,活动,光滑,皮粘(-),肤温正常。
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双乳腺彩超示:右侧见小淋巴结。
辨证分析:患者年近七七之年,天葵渐竭,肾气渐亏,冲任失调,气血不畅,乳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而双侧乳房胀痛,故本病辨为乳房痞病之“冲任失调证”,舌脉亦为佐证。
诊断:中医:乳房痞病冲任失调西医:乳腺增生治法:调冲任、理气血方药:自拟方,如下:仙茅9元胡18制香附9紫丹参9桃仁9莪术18肉苁蓉9巴戟天9牡蛎15海藻15京三棱9柴胡9广郁金9仙灵脾15*7贴医嘱:畅情志、节饮食、注意休息。
2.张君霞女55岁主诉:左乳术后3年,发现左乳结节复发2月。
现病史:患者自觉左乳肿块、时有隐痛数年。
2008年9月发现左乳头凹陷,左乳内上象限肿块,隐隐作痛。
至仁济医院就诊,诊断为“左乳癌”,行手术治疗;2009年10月发现肿块复发于左乳内下象限,再次手术治疗。
2月前,患者自觉左乳有肿物,仍有隐痛,为寻求中医诊治,遂来我科诊治。
刻下:左乳结节,质硬如石,时有隐痛,潮热汗出,夜寐梦多,纳差,大便溏薄,小便可。
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
查体:左乳术后改变。
左乳肿块乳晕外侧,大小约1.5*1cm,质硬,活动性差,与周围皮肤粘连。
双腋下淋巴及未及明显肿大。
辨证分析:患者年近七七之年,天葵渐竭,肾气渐亏,冲任失调,气阴两虚,“正气所虚、邪之所凑”,邪毒聚于乳络而致左乳反复肿块;有形之物阻塞经络,不通则痛,故而乳房疼痛;阴虚,阳无所入则见夜寐梦多;阴虚故见潮热汗出,故本病辨为乳岩之气阴两虚、冲任失调证,舌脉亦为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