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最早的“吹哨人”官方的说法是张继先医生。
但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却在1月5日就正式上报了!
为什么在疫情中心的武汉没有及时上报,而远离疫情中心的上海却提前预警?
必须承认,张继先是个负责的医生,张继先做得没错。
张继先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今年54岁。
2019年12月27日,张继先最早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
张继先的上报现在得到了认可与肯定。
2月4日,张继先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记大功奖励。
但在当时,张继先的“吹哨”有用吗?
没用。
别说张继先没用,2020年1月2日,以李文亮为代表的八名医生的遭遇更有代表性。他们不仅被指为“造谣者”,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在的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仍不注意预防。
如果不是疫情的最终爆发,李文亮这些人恐怕要背负一辈子的污名。
为什么连医院的院长,在本院已经出现医生感染的情况下,仍然不重视?
是院长不懂业务?还是为了迎合上级、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而强压医生?
退一步讲,就算院长不懂业务,但他身边的人可都是医生,随便问问也大概可以了解病毒的危害性。
至于迎合上级,如果这真是一场很严重的传染病,最后酿成了灾难,就算他能暂时在本院压住医生,又能压多久呢?他哄骗上级又能哄多久?
真正的原因是:虽然管理者已经知道这是一种传染病,但上报了对自己没好处,更重要的是只有坏处,有百弊却无一利。
站在武汉中心医院院长的角度想,如果他不仅上报,而且及时隔离了所在医院的包括医生、病人在内的几十个感染者,并隔离他们的亲属(姑且算他有这样的权力),能不能把病毒消灭在萌芽中?就算可以,他能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当时武汉更多潜在的感染者不仅仅在武汉中心医院,那院长仅仅对本院这么做,也没有用。
再假设院长严厉地在本院进行疫情防范,会有什么结果?
假如武汉中心医院能及时做好本院的防疫工作的话,本院医生得病的数量将大为减少,在不远的将来甚至都会痊愈,这都是好事。
可是,医院首先会遭到重大经济损失。医生都成病人了,谁给病人看病?所以医院必然遭到重大经济损失。
还有更关键的:假如这场疫情没有爆发的话,在上级主管部门眼里,严厉防范疫情的院长,不仅是个神经过敏的笑料,而且他小题大做,给医院带来了严重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恐慌情绪。
权衡利弊,这些对院长有种种坏处,可没一点好处。
必须提一个机构:上海公共卫生中心。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医生在临床中心
因为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参与了早期武汉的疫情防控。
有多早?
2020年1月5日,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主任卢洪洲教授就提交了正式报告,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这些科学家、这些管理者,做出了医生这个行业该做的事情。
上海不仅有医生张文宏,还有医生卢洪洲。
卢洪洲,1966年生,安徽省淮北市人,内科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也是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党委书记。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是上海市收治新冠肺炎成人患者的定点医院,截至2月25日12时,上海累计确诊患者336人,268例治愈出院,死亡3人。
巧的是,卢洪洲和张文宏是同行,还是同事!
还记得张文宏医生做的几件事吗?
第一件:人性化地安排。华山医院组织医疗队驰援武汉时,一位医生的父亲住进了ICU,张文宏就对他说了一句话:“放心回去吧!”
一位刚刚援外回来的医生来请战,张文宏对他说了一句话:“你刚援外回来,这次先不派你去武汉。”
第二件:不欺负听话的人。1月29日这天,张文宏做了一个决定:“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决定,所有从年底到现在为止的医生,全部换掉,全部换岗。”“第一批人实在是太累了,需要重新组织队伍去替换他们,我们不能欺负听话的人。”
第三件:医生应该有免于受伤害的权利。很多媒体采访张文宏,张文宏的回应是:“医务工作者,现在最缺乏的不是宣传,而是关心。我明确和大家讲。第一关心是防护,第二是疲劳,第三是工作环境,我觉得一定要跟上。如果跟不上,就说明没有把医务人员当人,只是当机器。”
第四件:没有防护,医护人员可以拒绝上岗。医护人员上阵之前,张文宏给他们制定了标准:哪类病人需要留观,哪类病人可以解除留观,并对医护人员说,“按照这些标准来,出了事我来承担!没有防护,你可以拒绝上岗!”
卢洪洲和张文宏都是华山医院传染病医生,都是实事求是能考虑病人能设身处地考虑身边的工作群体的人。
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务实而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卢洪洲教授说发现的过程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该做的都做了。上交的报告敲了上海公共卫生中心这个单位正式的章,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报告,说明了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重视程度,包括后面的几个报告。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
上海没有爆发疫情。
可惜的是,不该发生的事情在武汉还是发生了。
必须记住卢洪洲。
卢洪洲的建议是,要讲科学、要透明。传染病是群体性事件,不能总是以避免社会恐慌为理由,不及时透明传达。老百姓不知道,就不会采取措施,会增加传播。
只有信息公开透明,让老百姓知道,才能够避免传播。
话说的很沉痛,而归根到底是能不能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
在一定的位置上就要做与自己的位置相称的事情,而不是只想着是不是对自己有好处,自己是不是会承担责任,否则不如回家看孩子、回家卖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