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会共4个会场,历时2天半,大会的主题是“规范,精准,微创、创新、交流、提高”。
有马丁院士,孔北华教授等62位省外专家、郭瑞霞教授等43位省内专家共105位讲者进行学术讲座,大咖云集,会议内容丰富,设有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专场,宫颈癌三级预防专场、妇科机器人手术专场,卵巢癌单病种诊疗能力提升专场,妇科肿瘤免疫治疗,中医药在妇科应用,微创分会场等板块。还有会前的腹腔镜应用于宫颈癌手术治疗研讨会(郑州站),更有精彩纷呈的手术视频比赛、青年医师论文比赛、疑难病例讨论等环节。本次大会内容丰富、讲座精彩,探讨深入,与会人员学习热情高涨,近30万妇科同道线上线下参会学习,极大的推动了我省妇科肿瘤事业的发展。
河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医学部主任、妇科主任郭瑞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成增,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孔北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河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河南省医学会会长阚全程出席开幕式分别进行大会致辞。
郭瑞霞主委致辞,她指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发病率居高不下,仍然是威胁妇女健康、生育能力、家庭幸福甚至生命的主要疾病。随着医学科学进步,妇科肿瘤的临床实践在发生深刻的改变。手术观念与技能的发展、各种新型药物的应用正在改变妇科肿瘤的治疗模式,但妇科肿瘤防控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规范化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始终是临床实践的核心和灵魂,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是当代医学的特征和趋势,微创是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和患者的需求与渴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与国内妇科肿瘤领域专家通过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我省妇科肿瘤的防治水平。
王成增书记在致辞中代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指出郑大一附院已有近百年历史,现已建成“一院四区”的医疗集团,详细介绍了一院四区发展的现状及方向。妇产科现有14个病区,2021年门诊量40万人次,出院4万余人次。妇产科是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妇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国家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和中华医学会妇科腹腔镜培训基地、河南省妇产医学中心,河南省妇产科疑难疾病诊疗中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全国排名第二,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
王伟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2022年是河南省医学会建会90周年,也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谱写新华章重要时期。河南省医学会不断提升学会工作水平成效,做好医学科技人才培养,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服务全省卫生健康大局,多措并举,开拓创新,全面打造新时期科技创新型社会团体。希望河南同道把握这次难得的机遇,深入学习交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与国内知名妇产专家间的学术交流,积极探讨和开展国内妇产科新技术、新业务,把会议成果转化为推动学科发展、服务群众健康的强大合力,为健康中原、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孔北华教授在致辞中代表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对2022年河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近年来有跨越式的大发展,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大。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河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是全国省级妇科肿瘤分会成立较早的分会,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学术气氛活跃,经验值得推广。本次会议是全国妇科肿瘤学界的学术盛会,对中原地区和全国妇科肿瘤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马丁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对历届河南省妇科肿瘤学术年会印象深刻:一是专家阵容强大,汇集了众多全国妇科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二是内容丰富,不仅有各个领域的学术讲座,还有手术视频比赛、青年医师优秀论文评比、疑难病例讨论、妇科肿瘤MDT等环节,还有中医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三是河南省妇产科同道学习热情高涨,更新知识的愿望强烈。妇科恶性肿瘤属于妇科的疑难疾病,研究热点,妇科肿瘤学术年会的定期召开传播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更新,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妇科肿瘤事业的发展。
阚全程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在全国喜迎二十大之际,此次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代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河南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我省妇科肿瘤的防治情况,河南是人口大省,妇科肿瘤基数大,宫颈癌高发,大家要通过本次学术大会认真学习妇科肿瘤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尽快将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全省人民健康服务。
妇科肿瘤学术年会前,9月23日还举办了腹腔镜应用于宫颈癌手术治疗研讨会,9:00至15:00的妇科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直播环节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苏克教授主刀手术,李留霞教授解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孔北华,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李小石秘书长出席研讨会并分别进行了致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瑞霞教授: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无瘤化原则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张瑜教授: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贵州省人民医院訾聃教授:机器人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坤教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解剖和学术要点
研讨会还仅仅围绕“宫颈癌开放与腹腔镜治疗的争议”,“腹腔镜宫颈癌的无瘤化原则”,和“前哨淋巴结的应用”这三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的曲丽霞教授,周口市中心医院的刘光新教授,许昌市中心医院的赵维楠教授,漯河市中心医院的李素红教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的贺全勤教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牛爱琴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谢娅教授。
(2022年9月24日)
学术讲座
马丁院士:宫颈癌手术发展、现状和挑战
孔北华教授: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研究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孔北华教授指出子宫平滑肌肉瘤是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术前诊断困难,常在术中、术后发现,应加强术前评估。指出微创手术中碎瘤有导致子宫平滑肌肉瘤种植、播散的潜在危险,应注意防范。手术是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主要治疗模式,早期患者术后无需辅助治疗,对晚期复发肉瘤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切除病灶仍为努力的目标。子宫肉瘤的术后辅助治疗首选阿霉素单药或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方案,放射治疗、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均未显示疗效。孔北华教授带来了国内外的前沿研究,指出分子诊断、靶向治疗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指出对靶向同源重组缺陷者,PARP抑制剂可能为子宫平滑肌肉瘤新的治疗方向。
魏正强主任:妇产科论文撰写过程要避免的“坑”
向阳教授: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治进展
王世宣教授: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意义及我们的探索
张瑜教授: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瑜教授指出肿瘤的免疫逃逸是免疫治疗的基础,妇科肿瘤已开始走向精准治疗之路。目前已有适用于子宫内膜癌的PD-(L)1抑制剂获批,临床试验初步成果较为显著,TMB可以用于疗效预测。更多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期待更多临床研究获得成功,为子宫内膜癌特别是晚期、复发和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郭瑞霞教授:妇科肿瘤铂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瑞霞教授对《妇科恶性肿瘤铂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进行了解读,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三大经典治疗方法之一,在综合治疗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基本方案,在临床应用广泛。郭瑞霞教授介绍了铂类药物研发历程和分类,药理特点、作用机制和适应证,进行了三代铂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不良反应的比较,重点讲解含铂化疗方案在妇科恶性肿瘤如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中、外阴癌/阴道癌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具体应用,对妇科肿瘤医生更加规范的把铂类药物应用于临床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宫颈癌三级预防专场
魏丽惠教授:HPV疫苗进展与我国应用策略
王新宇教授:特殊人群宫颈癌筛查策略及管理
廖秦平教授:高危HPV阳性与下生殖道感染联合监测专家共识解读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廖秦平教授指出阴道微生态失调会增加HPV感染清除的难度,建议对高危HPV感染患者要同时进行阴道微生态监测,了解有无合并阴道炎;对高危HPV持续感染合并阴道炎患者,治疗阴道炎可促进HPV转阴。高危HPV持续感染时应同时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的检测,如若发现异常应积极治疗。
郭勇豪教授:疫苗可预防疾病(VPDs)在育龄期女性中的流行及免疫策略
河南疾控中心的郭勇豪教授讲解了常见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重点介绍了孕妇容易感染的病原体,并且做出了相应的疫苗接种的建议。指出威胁育龄期女性健康的常见VPDs,包括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戊型肝炎以及HPV所致的宫颈癌,强调戊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低,其感染对于妊娠期妇女及胎儿危害更严重。详细介绍了育龄期女性VPDs的免疫策略,并指出对于HBV/HPV、HEV、流感疫苗接种期间意外妊娠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无需终止妊娠。
华克勤教授:子宫颈胃型腺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的华克勤教授指出子宫颈胃型腺癌是宫颈癌的特殊类型,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早期易转移、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等特点对临床诊治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碍。详细介绍了G-EAC的病理学特征、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还通过两例临床病例,展示了G-EAC复杂的诊断和治疗步骤,指出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病理科的建议,对不同的病例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华教授精彩的授课对我们以后对于G-EA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王春芳教授:落实宫颈癌三级预防,加速我国宫颈癌消除计划
张梦真教授: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管理
王泽华教授:手术中心决定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结局
王春芳教授: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管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春芳教授详细介绍了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管理方案,尤其是对鳞状上皮病变和腺上皮的病变不同的处理原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强调阴道镜评估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治疗前定位和治疗后随访的重要性,根据阴道镜下宫颈转化区类型,确定子宫颈切除的范围和深度,因此,在治疗前,需要在阴道镜下再次观察并确认病变部位及范围,治疗后随访中如有高危因素要转诊阴道镜。
手术视频比赛
手术视频比赛环节的选手展示并讲解了各自的手术视频,经评审组认真审议,评选出以下获奖医生:一等奖:韩听锋;二等奖:郜翔、阎夏、陶德赏;三等奖:王倩、张陶然、李改玲、周玉飞、蔡玉洁;优秀奖:白晶、毛萌、李超华、朱迎、徐巍。
2022年9月25日
王薇教授: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康山教授:淋巴结肿大宫颈癌的治疗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康山教授介绍了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应放弃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术前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分期手术很有必要,并为我们讲述了分期手术的具体术式。康山教授指出宫颈癌术前应充分评估,合理决策,术后病理证实需行同步放化疗的比例越高说明术前决策水平越差。
曹冬焱教授: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
北京协和医院的曹冬焱教授指出早期宫颈癌患者可以保留生育功能,行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但术前要科学评估,严格掌握适应症,个体化制定方案,目前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其妊娠率和活产率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李留霞教授:意外发现宫颈癌(UDCC)腹腔镜广泛宫旁切除术的选择及技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留霞教授为从概述、治疗方案、手术治疗的要点、预防方面全面讲解了UDCC。UDCC大多为早期,多数需要进一步治疗,预后良好。正确评估临床分期及高中危因素对选择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其预防远比后续治疗更重要。对于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放疗,结合手术视频为我们讲解了术中的要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孟元光教授:机器人MDT模式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孟元光教授从多学科团队(MDT)概述、机器人手术优势、机器人MDT模式的探索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连进行讲解。结合几个病例详细讲述了机器人MDT模式的临床实践过程,使我们了解了MDT模式的流程,对MDT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
唐均英教授: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卵巢癌二次减瘤中的应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均英教授讲述了卵巢癌的基本特点、手术治疗的方案方式、二次减瘤术的选择时机,如果二次减瘤手术达不到RO,治疗效果将不如单纯化疗。最后结合手术视频介绍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卵巢癌二次减瘤中的术中注意事项及技巧。
薛敏教授:机器人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运用与争议
纪妹教授:阴道恶黑的诊治及机器人手术优势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纪妹教授从一个阴道恶黑病例展开,为我们讲述了阴道恶行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机器人手术的优势。阴道恶性黑色素瘤高度恶性,手术是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最需要考虑的是原发肿瘤的处理及淋巴结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全阴道切除术中优势明显,为阴道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选择。
汪希鹏教授: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汪希鹏教授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及机器人手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应用3个方面展开,介绍了机器人系统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是有优势的。
2022年9月24日
高雨农教授:卵巢癌单病种质控与规范治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高雨农教授通过对卵巢癌手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化疗及维持治疗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及对量化指标的规范要求,来达到对卵巢癌治疗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以期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刘开江教授:腹腔镜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优势及规范
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刘开江教授结合手术视频向我们详细讲解了在腹腔镜下治疗早期卵巢癌时切除大网膜、清扫腹主动脉淋巴结的操作方法,介绍了倒位操作相较于正位更完整、更简单、更容易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优势,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手术经验。
娄阁教授:卵巢癌手术路径选择
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娄阁教授强调了卵巢癌的治疗首选手术,但具体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需要谨慎对待。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彻底有效的手术(R0)是卵巢癌治疗最重要的基石,所以卵巢癌手术的操作需要在专业的妇科肿瘤中心进行,卵巢癌治疗机构应当建立以妇科肿瘤医生为主的多学科诊疗团队。
潘凌亚教授:2022年卵巢癌手术治疗进展
王悦教授:卵巢透明细胞癌治疗策略
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悦教授介绍了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具有显著的耐药性以及独特的生物学行为特征,规范治疗是改善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的主要策略,免疫组化对其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初治过程中发生进展和复发性OCCC患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化疗整体效果不佳,应重视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的分子检测下的靶向治疗。
郭红燕教授:妇科肿瘤盆腔廓清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讲解了盆腔廓清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通过具体案例中的应用阐明了前盆腔廓清术、后盆腔廓清术、全盆腔廓清术、会阴阴道切除等术式的具体操作方式,强调了盆腔廓清术是巨创手术,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适应症,未来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将能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卵巢癌单病种诊疗能力提升专场
高庆蕾教授:卵巢癌诊疗质量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高庆蕾教授介绍了对于卵巢癌进行诊疗质控的重要性及该项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安排,随后详细讲述了从接诊到手术、随访设置的十三项质控指标的含义以及对于临床诊疗的意义。通过对卵巢癌诊疗的质量控制,旨在对这一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实现实质性的提高,向2035年“健康中国”这一目标不断靠近。
程文俊教授:卵巢癌PARP指南解读——一线维持治疗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文俊教授介绍了对于BRCA1/2野生型/HRD阴性的患者,如果曾经使用过贝伐珠单抗,则推荐将尼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线维持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苏克教授:中国晚期一线BRCA野生型卵巢癌维持治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克教授讲述了尼拉帕利这一药物的独特优势,对于BRCA野生型的患者,无论HRD情况,在应用尼拉帕利单药或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一线维持治疗均能获益,能够使患者从耐药复发向敏感复发转变,从而提高化疗药物疗效,是BRCA野生型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优先选择。
河南省人民医院周文磊教授从一例卵巢癌晚期的病例出发,介绍了该患者从确诊到治疗及维持治疗的病情变化及全程管理,强调了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术前及手术中评估亦必不可少,同时也应该注意维持过程中副反应的控制和BRCA突变患者乳腺癌的预防。
常蕾教授:卵巢癌PARP指南解读——复发维持治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蕾教授对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复发患者中使用的效果进行了详细介绍。NORA研究及L-MOCA研究结果均证实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的全人群患者的复发维持治疗均能获益,无论生物标志物如何,对既往使用过PARP抑制剂的患者再次使用PARP抑制剂的有效性进行了讲解。
李小平教授:中国铂敏感复发型卵巢癌精准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从铂敏感复发型卵巢癌精准诊断与治疗理念、精准化疗与耐药预测两方面进行讲解。对于铂敏感复发型卵巢癌的治疗要强调再次精准化手术,在手术不能达到R0时应当进行精准化疗。精准分型、精准手术、全程管理、精准序贯化疗、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方面相互结合来进行综合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严沁教授:积极管理,安全疗效双获益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严沁教授介绍了对不同PARP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管理,重点讲述了对尼拉帕利不良反应的管理策略。PARP抑制剂安全可控,需要临床医生对不良反应进行定期监测和主动管理,这样才能使患者获益更多。
王育教授:卵巢癌满意R0的手术策略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王育教授强调了R0手术对于卵巢癌患者后续化疗及生存、预后的重要意义。对于如何达到R0,王教授讲解了如何进行精准的术前评估,同时结合手术视频强调了精细手术操作的重要性,并详细的讲解了大网膜的完整切除、膈顶病灶的切除、脾切除、全腹膜切除的详细手术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
朱前勇教授: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膈肌与脾脏的解剖及手术策略
河南省人民医院朱前勇教授提出了较之于标准根治术,卵巢癌超根治术对卵巢癌患者预后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详细讲解了膈肌与脾脏的解剖后,朱教授对膈肌切除及脾脏切除具体的手术术式、手术步骤、术中值得注意的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谢娅教授:年轻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卵巢功能的保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娅教授指出卵巢恶性肿瘤在进行化疗时,化疗药物常常造成卵巢功能的损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如何尽可能保留卵巢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卵子、胚胎冷冻移植可保护年轻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及卵巢功能,但有待于临床普及。化疗联合应用GnRHa治疗受经济及医疗技术的限制程度低,不影响化疗方案的进行,具有校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尤其适用于经济技术不发达地区。
周圣涛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周圣涛教授本次授课介绍卵巢癌分子分型复杂,近些年来不断向前继续发展、细化,不同的亚型其生存预后也有明显的差异。分子分型在临床上的应用还面临着标志物有待进一步探究、对不同亚型的针对性治疗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等问题。总的来说,卵巢癌分子分型在临床中的应用势在必行,能对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支持。
张国楠教授: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初始治疗—PDSorNACT?
崔满华教授: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诊治及复发特点
袁勇教授:复发卵巢癌手术治疗
吉林省肿瘤医院袁勇教授介绍了对于复发卵巢癌的治疗策略。对于能否达到R0手术,可以借助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且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者进行。结合病例,袁教授探讨了对于铂耐药复发的治疗、对转移淋巴结的清扫、对多发转移的处理、肠切除/适时肠造瘘、多种局部治疗模式的融合探索等焦点问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张淑兰教授指出对于早期卵巢癌患者来说,在进行规范化治疗后约90%能够得以生存,因此生育需求不可忽视。不同类型卵巢癌的临床特点各异,有各自相应的诊疗措施。树立肿瘤生殖学理念、进行术前详细全面的评估、术中行保守术式、术后按照指征谨慎化疗,对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在保留其生育功能的同时确保肿瘤得到控制,确保患者安全。
曲芃芃教授:卵巢癌治疗选择PDS还是IDS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曲芃芃教授讲解了什么叫做“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做到R0切除对卵巢癌来说尤为重要。结合国内外临床试验,无论是PDS还是NACT+IDS,术后残余灶大小都是预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新辅助化疗在临床当中的应用呈上升趋势,但患者的评估与筛选很重要;强调由妇瘤医生为患者评估,影像学评分及腹腔镜评分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
臧荣余教授:晚期卵巢癌腹腔化疗去与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臧荣余教授从三项临床研究入手,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腹腔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利与弊。尽管美国临床指南中已经将腹腔化疗从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方案中剔除,但由于国情不同,腹腔化疗在中国依旧有其应用价值,臧教授提醒我们不应盲目迷信国外标准,而应结合中国患者实际情况正确看待腹腔化疗的作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芳教授讲解了PNS是一种由恶性肿瘤的远隔效应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CD)是一种罕见但危害较大PNS,与多种自身抗体有关,以抗Yo抗体最常见。对于PCD的治疗,除针对肿瘤本身的治疗以外,还需要对PCD造成的神经系统实质性损害进行支持治疗,包括皮质醇的应用、血浆置换等措施,结合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病情现状及潜在疾病确定治疗方案。
王建六教授:妇科恶性肿瘤生育力保护探索
崔恒教授:卵巢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梁志清教授:妇科肿瘤术中血管解剖辨识及损伤术中及术后处理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志清教授通过解剖图谱,为我们讲解了盆腹腔重要血管走形及血管损伤的防治方法,崔教授指出,针对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的血管损伤有多种止血措施,如电凝止血、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并通过具体的手术视频,为我们演示了血管的损伤与处理,梁教授指出临床医生需保持头脑冷静,积极寻找损伤位点,精准止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段华教授通过讲解绝经后女性生殖系统的改变,并借助精彩的手术视频,为我们传授了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和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症状及体征、诊疗思路等,并强调了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风险。段教授指出,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应积极手术治疗,绝经后女性应重视子宫内膜癌的筛查。
王莉教授:基因检测对遗传和非遗传msi-h/dmmr治疗的指导意义
石永刚教授:子宫内膜癌的放射治疗
赵倩教授:子宫内膜与卵巢双原发癌的诊治
刘艳杰医生:妇科肿瘤癌因性疲乏的有效干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艳杰医生详细为我们介绍了癌因性疲乏的概念、干预措施,详细讲述了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结合一些文献为我们介绍了人参固本口服液的临床优势,为肿瘤患者的全面康复、全面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贾金英教授:治未病从肠道管理开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金英教授从“肠道是万病之源、中医治疗肠道疾病疾病重在辩证、中医药应用举例”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授课,为我们讲述了中医药在术前准备、术后康复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首荟通便胶囊的成分、药效及用法,使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对肠道功能有了更深的认识,体现了中医中药的独特魅力。
刘禹利博士:甲基化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禹利博士从“妇科肿瘤和甲基化的关联性、内膜癌甲基化应用、宫颈癌甲基化应用、卵巢癌甲基化应用”四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甲基化在妇科肿瘤中的治疗随访、分层管理和早癌筛查等作用,为我们做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指明了方向。
安瑞芳教授:青少年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临床诊治与管理
吴小华教授:卵巢癌淋巴结切除术困惑与对策
张建青教授:妇科肿瘤的中回医辅助治疗
张师前教授:科肿瘤随访、管理和康复
蔡明博教授:宫颈胃型腺癌24例临床分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蔡明博教授详细介绍了24例胃型腺癌病人的基本特征、辅助检查和组织标本的获取途径,并提出:G-EAC是一种罕见的宫颈粘液型腺癌,高危HPV阴性,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同时病灶多位于宫颈管内中上段,TCT阳性发现率低,漏诊率较高。肿瘤标记物中CA199升高较CA125敏感,可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指标,而病理诊断仍是G-EAC诊断的金标准。对于该病的治疗及预后,蔡教授表示:该病具有高度侵袭性,易转移,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合并附件区囊实性包块的宫颈腺癌患者应考虑此病。
青年医师论文比赛
青年医师论文比赛环节,经评审组认真评比,评选出以下获奖者:一等奖:张嘉琳;二等奖:张蕾,王敏,金玉茜;三等奖:李思雨,段浩然,田婷婷;优秀奖:刘雪琰,李梦琦,刘亚娜。
宫颈癌免疫治疗专场
郭瑞霞教授: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与挑战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瑞霞教授从晚期宫颈癌的治疗现状入手,分析了局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和临床试验,重点介绍了宫颈癌免疫治疗的进展。郭教授通过研究数据,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免疫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和双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郭教授指出,免疫治疗为局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让我们对免疫治疗的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拭目以待。
胡雄伟博士:卡度尼利单抗作用机制及宫颈癌数据介绍
讨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祥瑞教授详细讲述了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于2019年1月以“宫颈癌术后1年”为主诉收入院进行辅助放化疗,8个月后发生腹壁转移,行手术切除病灶+放疗,于2022年4月发生腹腔多发转移按照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效果差,疗效评估为PD,后收入AK104临床试验,治疗过程中靶病灶持续缩小,直至2022年病灶以缩小至1公分以内,随后行PET/CT,疗效评估为CR状态,这一治疗成果令人振奋。孟教授指出,AK104治疗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未出现严重AE,这将是其一大特点。
李斌教授:妇科淋巴肿瘤淋巴切除之我见
王丹波教授: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诊治策略
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丹波教授细致地讲解了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和治疗原则。详细介绍了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原则、放射治疗、内科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知识,重点指出免疫治疗可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最后,王教授通过清晰地流程图展示了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疗流程和策略,使大家受益良多。
赵卫东教授:二氧化碳激光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卫东教授从激光的概念谈起,引出激光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激光诊断、激光治疗,赵教授详细介绍了激光治疗的原理,指出激光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急性热损伤阶段、增值期、重塑阶段。“MF”多元焦距CO2是一种妇产科专用激光,它具有安全性、有效性,赵教授结合文献和临床治疗案例介绍了激光在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阴道松弛症、外阴病变、宫颈病变等妇科疾病的应用,效果确切、安全。
王武亮教授:妇科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武亮教授细致地分析了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治疗现状,引出免疫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讲解了目前我国妇科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状况与认知情况,指出大多数医生有意愿学习肿瘤免疫治疗的知识并愿意应用免疫治疗为患者获益。接下来王教授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概念、分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常用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知识,最后,对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做出展望,令人印象深刻。
陈春林教授:QM-C2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质量控制标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陈春林教授指出宫颈癌手术质量控制包括了解解剖学术语,掌握手术的关键步骤以及实现手术关键步骤的控制标准。陈教授结合手术视频指出了重要解剖结构如膀胱动脉、宫骶韧带的层次等,强调了QM-C2型切除术中要注意充分打开膀胱侧间隙、拉氏间隙等、打输尿管隧道时注意要充分游离周围组织等操作细节。最后陈教授指出手术要沉着冷静,达到手术标准,保证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宋坤教授: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宋坤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指征,强调保留生育功能要个体化,不仅要评估能否保留生育,还要评估保育后的生育能力评估及生育指导等。同时,宋教授结合多项临床研究分析了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生育结局以及生存结局。最后,宋教授强调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的治疗要长期随访,不仅要让病人活的长,还要活的好。
王永军教授:单孔腹腔镜小切口应用体会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王永军教授指出单孔腹腔镜具有微创、美观的优势,而小切口可直视下操作,具有开腹的触觉优势,手术标本取出也更方便,切口保护更加完善,更符合无瘤原则。而将小切口与单孔腹腔镜融合后,同时具备了两者的优势,在处理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疾病中优势明显,尤其适用于合并肥胖、妊娠的患者。为我们实施妇科手术提供了更多更优选择。
郑建华教授:妇科肿瘤围手术期VTE防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郑建华教授指出VTE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血液高凝等发生VTE的风险更高,且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合并VTE者的死亡率更高。VTE的治疗以预防为主,经评估有血栓高危因素者,根据风险评分以及分级来选择治疗方式,包括抗凝药物、机械性治疗等。另外,郑教授强调了应用抗凝药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抗凝药物尤其是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方法和时机。
杨萍教授: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杨萍教授介绍了前哨淋巴结在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等妇科肿瘤中的应用,指出对于早期宫颈癌、外阴癌以及低危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考虑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另外,杨教授还介绍了示踪剂的种类如纳米碳、吲哚菁绿,指出纳米碳应用方便,但穿透性差,吲哚氰绿穿透性良好,但需要特殊的显影设备。最后,杨教授结合病历为我们展示了前哨淋巴结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方法,更加直观、形象。
王世军教授: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专场
郭瑞霞教授:专场简介
周应芳教授:内异症的一二级预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周应芳教授讲解了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通过手术视频讲解了卵巢子宫内膜囊肿分型。提出一级预防: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二级预防:早期药物治疗;三级预防:适当时期做恰当手术及长期维持治疗。最后总结道经血逆流是内异症最主要的诱因,内异症可青春期发病,为慢性进展性疾病,阻断或减少经血逆流可用于预防或推迟发病。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郝敏教授首先介绍了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的定义,然后提出了“恢复解剖,保护脏器,病灶切除的完全性和彻底性是手术成功的要点”,强调手术技巧的关键性。通过手术视频介绍了各个部位内异症的手术技巧:切除宫骶韧带结节应首先游离输尿管;切除直肠陷凹病灶要先将直肠分离开;涉及肠管或输尿管的粘连分离以“锐性“和“冷刀”为首选,尽量不用有能量的器械;应根据器官受累部位浸润深度来决定DIE手术切除的深度。DIE作为慢性疾病仍要长期管理,术前用药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术后用药可以延缓复发,缓解疼痛。
符淳教授:子宫腺肌症治疗的选择和思考
。
苏克教授:蒂诺安-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新选则
嘉宾讨论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赵书君教授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生活质量,会造成疼痛、不孕、甚至恶变可能,青少年女性的延迟诊断时有发生,建议早诊断早治疗,建议在临床诊断后立即采取药物干预,强调注重患者主诉及妇科检查,以症状为主导,不能够过度依赖辅助检查,对于由内异症和腺肌症病史的患者,注重药物管理。郑州中心医院田晓娜认为内异症同时考验医务人员,患者长期依从性差,因此需要重视宣教,强调一二级预防,重视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保留生育,从而提高依从性。内异症表现形式多样,需要长期管理。由于其反复发作、手术创伤、生育能力下降,建议口服药物控制,强调个体化处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陈雁南教授强调如何让病人长期服药,是与患者的沟通的重点。她认为巧囊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恶变风险,指出随访观察期间控制痛经效果可,但何时撤药、何时手术仍值得探讨。
张冬雅教授:盆腔脓肿的综合诊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冬雅教授首先介绍了四例生动病例,指出应该根据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术前、术后、再感染等。提出了应通过患者是否合并盆腔包块,结合年龄,肿标,生育状态,一般状态,再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强调手术治疗的时机把握,认为手术治疗并不是万能的,还可能有感染扩散的风险。最后强调无论手术与否,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将为患者带来获益,亦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倩教授:化疗导致恶心呕吐的指南解读
邱海峰教授:ALTER-GO-025研究介绍
疑难病例讨论
疑难病例讨论环节讨论热烈,经严格评比和讨论,评选出以下获奖者:一等奖:冯硕;二等奖:贾冬丽,李玲玲;三等奖:程俊杰、刘彩霞、赵惠杰、张莹莹、张娥。
姚书忠教授:腹腔镜DIE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书忠教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种常见手术并发症,之后结合精彩的手术视频分别为我们讲解了肠道损伤穿孔、吻合口瘘、直肠阴道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肠道功能性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和手术技巧。
施学忠主任:临床研究设计思路与统计学考虑
郭红军教授:肺部转移平滑肌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红军教授通过一例肺部转移平滑肌瘤典型病例的发生发展及诊疗过程,为我们详细讲述了肺部转移平滑肌瘤的特点、组织学表现、治疗方案现状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使我们对肺部转移平滑肌瘤这一罕见病有了新的认知和思考。
张颖教授:宫腔镜的冰火奇缘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颖教授先为我们介绍了宫腔镜的发展史及宫腔镜电切系统,然后通过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宫腔镜冷刀系统的几个手术视频,详细为我们讲述了宫腔镜的手术操作过程及技巧,并通过对比电切和冷刀的优缺点及适应症,使我们对宫腔镜手术有了更加全方位的认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饶玉梅教授结合图片及精彩的手术视频,介绍了一例盆腔腹膜后Castleman典型病例的发生发展及诊疗过程,详细讲述了Castleman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治疗及预后,使我们对Castleman病这一罕见病有了全面的认识。
张瑞涛教授:腹腔镜盆腔原发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瑞涛教授首先介绍了一例盆腔原发腹膜后肿瘤病例的发生发展及诊疗过程,接着通过文献复习讲解了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定义、病理学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并通过复习盆腔的解剖结构以及手术视频,详细讲述了不同位置的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使我们对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贾艳艳教授: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的诊疗进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艳艳教授从卵巢浆液性癌的分类、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发病机制、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诊断、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治疗四个方面展开,重点讲解了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不同期别对应的不同治疗方案,使我们对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的诊疗进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解读。
白晶医生: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
曹婷婷医生: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婷婷博士依照指南依次为我们讲解了盆腔炎性疾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分类、诊断及治疗,在最后讲解了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及治疗原则:抗生素治疗为主,同时联合中药治疗,如花红胶囊等,必要时手术治疗。强调了中医中药在盆腔炎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我们受益匪浅。
2022年河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年会于2022年09月25日13:00圆满结束。
河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郭瑞霞主任委员致闭幕词,并代表河南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对支持本次会议的各级领导、专家、企业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常年法律顾问郑州市北下街法律服务所:孙钞洪主任法律服务热线:151362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