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曾两次差点“夭折”,如今估值超10亿美元,医疗独角兽丁香园创业故事

丁香医生疫情地图的1.0版本,从创意到上线只用了1天。最初的功能很简单——地图模块、详细数据、疾病常识,几个用户最急需的功能被放在了最优先的位置。随着疫情的进展,这款产品变得越来越“重”,辟谣、线上问诊、个性化日报等功能陆续上线。

在疫情中,丁香医生将疫情信息的整合做成了一种“公共产品“。此前,他们接受了人民日报的邀请,共同生产包括疫情地图在内的内容产品。现在,丁香医生的合作伙伴还扩大到了学习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级平台。

丁香医生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作为丁香园的C端产品之一,它的背后是丁香园的专业科普团队。而丁香园背后的男人,名叫李天天。

上线疫情地图的时候,李天天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尽可能的去传递更多的信息,“在未知却有风险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民众和专业人士其实是会恐慌的,只有信息的透明和完整,才能更好的消除恐慌。”

20年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李天天创办了页面简单、略显粗糙的丁香园网站,让李天天没想到的是,此后的二十年,他随手“种下”的紫色丁香开得漫山遍野,并在互联网医疗行业掀起波浪。

20年前,一个简单的PubMed文献数据库让李天天惊喜不已——原来借助互联网,文献可以触手可得。这颠覆了李天天的认知,使他走在了同龄人前面,甚至在后来改变了他既定的人生轨迹。

李天天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医学世家,在他大概7、8岁的时候,因为饮食不注意感染了中毒性痢疾,李天天抗生素过敏,但为了控制住病情,医生冒着风险给他上了抗生素。万幸,李天天没有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挽回一命。

他儿时的梦想就是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经过这件事情,医生的形象在李天天心中又高大了不少。

后来,李天天如愿考上哈尔滨医科大学,1999年他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同校的肿瘤免疫学专业的研究生。

2000年,在读硕士期间写论文的时候,李天天和同学,隔三差五要跑到图书馆去一本本的翻阅过往期刊,“拷贝文献摘要还要缴费,又不方便又贵”。

有一天,室友告诉李天天可以用PubMed检索文献,将信将疑的李天天尝试着用了一下,这带给他从未有过的快捷感。

李天天想:自己能不能建立一个专门的医学文献检索的网站,解决查阅文献不便的痛点?

有了想法之后,李天天便一头扎进去,开始自学DreamWeaver。2000年7月,丁香花开满了哈尔滨医科大的校园,彼时,李天天的自学成果初见成效,他把准备许久的网站文件上传到网易提供的50M免费空间里,随心取了个“丁香园”的名字,“丁香园医学文献检索网”就这样诞生了。

李天天说,他没见过丁磊,如果有机会见到一定要感谢他,如果没有网易提供的50M免费空间,就没有丁香园。

相比于在学业上的“一路开挂”,李天天的创业之路却并非坦途,他的丁香园曾距离“夭折”只有半步之遥。

2002年,还在读书的李天天为了挣生活费,在哈尔滨创办了一家英语培训小公司。在那个时候,一对一的外教小班授课在哈尔滨还是新鲜事儿,李天天的培训公司也迅速地打开了市场。

可很快,当地的派出所、税务局、政府办事人员找上李天天,借着了解企业发展之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免费蹭课学习。这让李天天感觉到,家乡的创业氛围不够友好。

与此同时,丁香园经过两年的沉淀和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认可。2002年5月,依靠文献检索服务积累了一批专业人士的丁香园,转型做医疗专业论坛。

“你的想法很前卫,但有知识的人不上网。”这两句话让李天天至今记忆犹新,“我拿捏不准‘前卫’一词是褒义还是贬义,但是说完第二句话,我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那时候互联网最火的是聊天室,他们以为我创办丁香园网站就是为了娱乐。”

过程很曲折,一年后,网站审批终于办下来了。据说,当时李天天母校的校长,调任黑龙江卫生厅厅长,李天天找了这层关系才得以办成。

李天天在家乡创业碰了不少壁,这也成为他后来选择在杭州创业的原因之一。

2008年,是丁香园最困难的一年,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资金链紧张,整整半年没发出工资。当年恰逢金融危机,贷款更是难上加难,李天天和其他两位创始人把自己的房产做抵押去银行贷款,却吃了闭门羹。

李天天如坐针毡。“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银行也不贷款,大家就懵了。”三四十名员工的工资如同一块巨石,压的李天天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下,李天天尝试找到了杭州市科技局,没想到科技局爽快的给予了担保,公司也顺利从银行贷款100万人民币,在房产抵押条款上签字的那一刻,李天天的手还是哆嗦了一下。

当年,公司员工的工资和年终奖如期发放,虽然,那一年的年终奖只发了50%。为了扛过危机,全体员工的劲头很足,加班加点干了九个月之后,公司提前三个月还清了100万的贷款,还产生了一百万的盈利。

李天天经历过不止一次类似这样“很难”的时刻,但过几天之后,他又觉得其实没那么难,甚至过几年之后再回头看,他会认为这简直是太不值得一提的一天。

2005年,李天天的儿子来到了这个世界,由于早产在重症监护室待了15天,这也是李天天最为难熬的一段日子。经过两位医生的精心治疗,孩子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李天天很感激那两位医生,他各取两位医生名字中的一个字,当做自己孩子的名字。

那个时候,李天天开始思考自己能为医生做点什么,他反问自己,如果做一名医生,那他一生可以拯救几千个患者,中国有300万医生,如果他能为这三百万医生提供服务,是不是能拯救更多的人?

作取舍向来艰难,但李天天还是做了决定,他没有在既定的角色里挣扎,因为那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经历了本硕博十余年的医学专业培训的李天天,最终还是走向了另一条路,他要把丁香园做成全职事业。

为此,他甚至放弃了自己即将要到手的博士学位。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最后没办法,我只能做一个选择。”李天天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医疗领域打拼出一片不一样的天地。“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2006年到2007年,那个时候刚好有一档电视节目叫做赢在中国,其实给了我很大的一个勇气。”

李天天南下杭州,找到了张进和周树忠,他们原是丁香园的资深版主,也是李天天的网友,一位拥有湘雅医学院博士学位,一位在医药研发领域工作多年。

基于价值观的认同,李天天和他们一拍即合,组成了三人的创业团队,“正是因为我们都有缺点,所以彼此需要。”周树忠这句话让李天天至今记忆犹新。2006年,他们三人在杭州一起注册成立了杭州联科美讯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此后的十五年,这三人也深深的捆绑在了一起。

刚开始,丁香园迟迟没有走上商业化,因为李天天有自己的担心,他怕商业化会影响到学术的专业性、中立性,甚至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咬牙拒绝了一家VC——晨兴资本的投资,他担心签订那么多协议会让丁香园失去自我。

后来接触到更多的投资人,李天天才明白,那些条款很正常且大多数不会发生,为此他还特地买了箱苹果去晨兴登门道歉。

守着中国两百多万的医疗专业人才,李天天一直没有停止对商业模式和真实需求的思考。“说是创业,但有时我们也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后来我们去分析丁香园论坛上的数据,发现‘人才’是排在第一的高频词汇。”这出乎了李天天的预料。

李天天发现有很多医生在论坛上有找工作的需求,于是顺水推舟,公司的第一款产品“丁香人才”诞生了。丁香人才上线之后出现了很多bug,但也没能阻止用户的热情,在上线第一天就有了用户,这让李天天看到了希望。

如今,丁香人才已经拥有两百多万的人才简历,服务的企业有五六千家,李天天对于商业、管理的理解也在一次次的产品打磨中得到锻炼。

“最适合的创业就是scratchyourownitch,挠自己的痒痒”,李天天就是那个解决问题的人,他带着丁香园从小小的在线BBS起家,逐渐发展门户网站,并在2011年赶上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浪潮。

当时,资本市场和投资人都对移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还提出了颠覆医疗的说法。但事实是,医疗健康不同于其它行业,它很难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快”起来,医疗健康市场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这个GAP难以用单一的技术和资本的力量快速磨平,用户的培育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才有了李天天那一句很不合时宜的话——“医疗有时移不动”,这无疑给他所处十几年的行业泼了冷水,但至今他都觉得当时的说法没错。

“其实我的言外之意是,医疗有时移得动,手术只能在医院完成,但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一些小毛病,这些可以很好的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解决答疑,缓解患者的焦虑。”

2016年,丁香园切入在线咨询的产品形态,对于医生的回答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平台上医生回答患者超过500字的概率达到了58%,达到或超过300字的比例占到90%,

不仅要回答问题,还要提供安慰,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焦虑。“这相当于医生给患者写了篇小作文,我们平台上用户的获得感是很强的,不太谦虚的说,我们在线问答的质量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

2012年12月,丁香园获得了B轮千万美元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DCM跟投。李天天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顺为资本,以特别、快速、贴心的方式打动了丁香园。

2014年9月,丁香园拿到了腾讯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完成C轮融资后的丁香园,增加了2C业务。

有人质疑,丁香园会不会被资本牵着鼻子走?李天天给出的答案是“不会”,其创始团队依然掌握着公司的决策管理权。丁香园有自我造血的方式,牵手资本可以理解为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

2018年4月,丁香园获得挚信资本领投的1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0亿美元,李天天带着他的丁香园,正式跨入了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之列。

而对于丁香园的上市计划,李天天表示,IPO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里程碑,但不是终点,丁香园当然有考虑IPO的计划,但是并不会把它作为工作的中心。

在李天天看来,成功有很多标准,但是它仍有一个普适定义,那就是“解决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普适性的规律拓展。他还判断,未来,养老、护理、康复等领域都会爆发,将会出现以家庭场景为单位的整体产品形态,互联网医疗大有可为。

李天天在他的创业公开课中讲到:我这个人,从来不投资其他任何人,从来不投资其他任何公司,我这个人,只投资自己。

THE END
1.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及演进趋势深度分析报告精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3年,这一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化时期,市场趋于理性,技术不断革新,政策利好频出。本文将深入分析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演进趋势,旨在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全面、客观的视角。一、互联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1230a79ac6d8588f1d24f70640.html
2.解决方案:公卫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路径来自学院近100名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国栋主持。 余启明老师结合近几年参赛经验,从高校学科竞赛的分类出发,重点介绍了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系列竞赛等赛事,详细地指导学生们如何规范进行文本撰写,并着重梳理各https://www.glmc.edu.cn/ggwsxy/info/1030/4179.htm
3.当前互联网的现状?当前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当前互联网的现状?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信息传递、交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包含了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教育、云计算等多种应用的综合性平台。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安全、信息泄露http://www.jztzp.com/39546.html
4.互联网医疗软件开发:构建未来医疗服务的基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互联网医疗软件作为连接医生、患者和医疗资源的桥梁,正逐步改变着传统医疗服务的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互联网医疗软件的开发流程、关键技术及其在现代医疗服务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行业洞察和实用指南。 https://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52548209889280
5.医学生互联网医疗服务认知与教学需求调研目的:了解医学生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认知与需求现状,为制定相关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4月,对全国多所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进行方便抽样,以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医学生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经历和对相关培训课程的期望与意见,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有效问卷1935份https://www.sinomed.ac.cn/article.do?ui=2023265700
6.“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院校合作培养临床医学生中的研究与实践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交融不断加深,同时,传统教育模式也暴露出一些不能满足当前的临床医学生培养需求的问题。目的:通过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加强医教研全面协同、做好资源共建共享,规范临床教学、加强校院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医学教育校院结合对医学本科生进行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方法:采用递进式http://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3230
7.互联网中医患纠纷频发下医学生的看法8. 当下互联网中医患纠纷频出,您是如何看待的? 非常关注并有自己的思考关注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刷到相关内容就看看不太感兴趣 9. 学校是否在基于当下医患纠纷频发的状况下,提供促进医学生就业和发展的课程或活动 是否 10. 你是否有什么建议或期望,希望未来的医患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和进步? 是否 11. 您对未来医患关系https://www.wjx.cn/xz/241826952.aspx
8.医学生转行不做医生还可以从事哪些职业?5、互联网医疗公司 一、单位介绍 这种公司现在也像雨后春笋一样浮现,兼顾医疗服务+科普的,以及医学界、科普中国等专门做科普的。 二、工作类型 和医学生比较对口,包括医学编辑、医学运营和医学顾问,其中医学编辑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工作内容包括自己写作+约稿整理;医学运营主要是运营平台上的医生和患者用户,设计各种方式https://www.med66.com/yixuesheng/zh2005193077.shtml
9.迷恋网络(精选十篇)迷恋网络(精选十篇)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精彩精神世界,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但由于大学生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自控力及自律性较弱,在利用网络展现自我的同时,又容易产生网瘾,并伴随出现系列的心身健康问题。为了解医学生迷恋网络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我们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i912de.html
10.“互联网+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互联网+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互联网+,临床技能,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质量以适应医学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校探索出"互联网+临床技能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可以更大https://wap.cnki.net/qikan-JMNT202006070.html
11.毕业季快到了你的专业与工作对口吗医学生“最执着” 传媒和互联网最爱跳槽 从《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来看,2018届的毕业生中,医学学科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农业学科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低。走入社会三年后,年轻人们更容易从学习的专业领域跳槽到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 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2-05/25/content_7143429.htm
12.高校医学生如何做好网络降科普?省长信箱收到这样一份留言南方网讯(记者/张菲菲)“建议广东出台相关政策,发挥医学高校学生科普宣传作用。”8月3日,某医学高校的大学生在广东省政府网省长留言信箱提交上述留言。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两天后受理该留言,并于近日作出详细答复。 该大学生留言提到,作为医学生,深感开展健康科普宣传的责任重大,希望利用好、完善好网络宣传阵地。他希望政https://xapp.southcn.com/node_27c664f088/e15c55375f.shtml
13.医学文献检索范文10篇(全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依托互联网, 而不是对现有教材进行翻译, 开发出具有原版风味的医学文献检索双语教材完全有必要。各数据库发行商 (如OVID公司、Springer公司) 都有自己数据库的宣传材料, 这些材料大部分是对数据库的编排方法、检索方法、检索策略的说明, 有的甚至有详细的检索实例说明。将这些资料进行适当的编辑,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0smetv1.html
14.三年亏了15亿,互联网巨头投资的慧算账不太“会算帐”医学生转行做记账,AI赋能税务获小米、腾讯青睐 1989年,慧算账的创始人张述刚从青海大学医学院毕业,却并未选择从事医疗行业,而是走进了税务领域,曾任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纳税服务平台项目总监。 2015年,年过40的张述刚在知名互联网财税服务企业金财互联(002530)旗下的方欣科技担任了多年的执行副总裁,辞职后在北京成立了https://www.lanjinger.com/d/233990
15.医学生的职业环境分析报告1.医疗互联网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医学生将面临医学互联网的浪潮。医疗信息化、在线诊疗、远程医疗等将成为医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医学生需要积极学习和应用相关技术。 2.医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将成为医学生未来的重要方向。医学生需要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https://wenku.baidu.com/view/80fddeae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5.html
16.对话丁香园创始人: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慢比快更重要互联网的狂潮席卷了无数行业,重塑了无数领域,这其中,就包括医疗领域。 2000年,爱好互联网的医学硕士生李天天为方便医学生们检索信息,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个线上检索社区丁香园。两年后,他发现,医生同行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于是,他将丁香园升级成了供专业学术讨论的论坛。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349522537&efid=P08VeAoYLnWLA5JXVU97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