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药学门诊(pharmacist-managedclinics,PMC)主要指医疗机构具有药学专业技术优势的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评估、用药调整、用药计划、用药教育、随访指导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近年来,我国PMC发展迅速,各地医疗机构探索性开设了多种形式的PMC。儿童是用药高风险人群,儿科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管理是儿童合理用药的有力保障。2023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儿科PMC,按照相应的药学规范提供药学服务。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患儿家属对儿科PMC的认知情况与就诊意愿,缺乏服务需求的基线调研数据。
近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周鹏翔主管药师为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韩彤妍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一项研究,旨在通过对患儿家属开展问卷调查,反映家属对儿科PMC的认知现状,收集与分析具体的药学服务需求,以期为儿科PMC的开设、运行以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提供资料参考。本研究是国内首个针对家属的儿科PMC认知与需求的调查研究,调研样本量较大且调研问题的设置较为全面,研究结果将对各级别医疗机构儿科PMC的开设、运转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31份。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儿的关系以及患儿每年医疗花费等基本特征见表1。
表1.参与问卷调查的家属基本信息
表2.患儿家属对儿科PMC的认知与就诊意愿
绝大多数(88.14%)受访的患儿家属希望可以在儿科PMC得到药品使用方面的具体指导,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提示(78.91%)、使用剂量(77.21%)和疗程(75.33%)也有较大的需求,药学服务类型见图1。
图1.患儿家属对儿科PMC的需求分类
受访的患儿家属希望通过儿科PMC获取的用药信息类别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等领域。其中,需求度最高的药物类别包括:退热药(75.8%)、抗过敏药(73.4%)、止咳药(68.1%)、激素类药物(64.2%)、抗感染药物(58.0%)。抗癫痫药物(19.5%)和镇痛药物(24.6%)等药物类别在儿科PMC的需求度较低,其他药物类别详见图2。
图2.患儿家属期望从儿科PMC获取的用药信息分类
对于儿科PMC的服务形式方面,大部分(450名,84.75%)受访家属倾向于药师与患儿、患儿家属面对面口头交流,另外也有相当比例的家属希望可以获取纸质版的门诊病历(252名,47.46%)、用药教育材料(49.34%)、通过视频或动画获取用药信息(44.26%)以及特殊装置的操作演示(41.26%)等。
绝大部分(487名,91.71%)患儿家属表示若儿科PMC确实可以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对服务效果满意,在复诊时会再次前往儿科PMC就诊。
讨论与展望
PMC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日益成熟,能提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具成本效益。在我国,儿科PMC虽受政策推动,但面临儿童用药高风险、药物种类多、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及药品剂型规格不足等挑战。儿科药师资源不足,如何响应国家政策开设儿科PMC是当前难题。本研究提供了患儿家属的服务需求调研数据,为具有针对性的门诊药学服务设计提供了参考,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PMC宣传,树立药师公众形象
(2)严控出诊药师资质,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①根据儿科亚专科和药物特点,保障MTM的流程制度化、方法标准化;②持续提升儿科门诊常见疾病、常见药物使用的掌握水平;③丰富患者教育的材料与方式,基本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服务需求;④应增设沟通技巧方面的教学培训模块,加强出诊药师与医师、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沟通能力,体现药师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人文素养;⑤与儿科共同构建门诊药学的风险处置预案,提升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等。
(3)完善药学服务收费,实现药师价值体现
调研显示,多数患儿家属支持PMC挂号收费,显示公众对付费药学服务接受度较高。我国部分地区已实施药学服务收费,但缺乏统一标准。药事管理部门应评估PMC成效与收益,参考专家共识,合理设定并调整门诊药学服务费用,确保PMC可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患儿家属对儿科PMC的认知度较低,但普遍认为有必要开设儿科PMC,并提出了期望的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儿科PMC应根据患儿和家属需求,结合本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提升患儿用药依从性和就诊满意度。
参考文献:周鹏翔,韩彤妍等.患儿家属对儿科药学门诊的认知现状与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年2月第44卷第3期ChinJHospPharm,Feb2024,Vol44,No.3.
通讯作者
韩彤妍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新生儿危重症、早产儿管理及高危儿随访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围产重症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分会科研伦理审查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生命支持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早产与早产儿医学分会常委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当代儿科杂志》通讯编委
第一作者
周鹏翔主管药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儿科临床药师
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高校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千人新苗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药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临床药物治疗杂志》青年编委,多个英文及中文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领域:儿科临床药学、循证药学、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评价与实施
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1项、参与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余项。在JAMA等期刊发表Letter3篇,在CMAJ,JCE等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参编著作4部,副主编1部。受邀在世界药学大会(FIP)和亚洲临床药学大会(ACCP)进行口头报告。
获奖情况:曾获第二十五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七届MKM中国药师职业技能大赛北京市半决赛一等奖、北中国赛区半决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