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胡鸿毅:中医人不单是继承者,还是转换者跨越者

◆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大医精诚、与时俱进、治病救人是中医一贯的追求。中医是科学,更是中国人对生命现象的一种独到的智慧。

◆海派中医不是没有“派”,是各派汇聚。每一派都是探索疾病奥秘的一把钥匙。中西医结合的现实原点就在于“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的辩证关系上。

◆“走出去”不是让中医简单把治疗场所搬到国外,不等于把病人留在国外,也要吸引他们到中国来“消费”。中医药的国际化竞争力说到底是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我们应该在产教融合和创新业态的大格局中来考虑国际化发展之路。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

从临床到理论、文化,中医药的自信是多方位的

文汇报:中医战“疫”,用疗效说话,赢得深度信任。对此您怎么看?

文汇报:如何来看待中医的科学性问题,除了临床实践层面的自信,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胡鸿毅:对于中医药的自信应该是多方位的。中医的自信靠的不是“神医”个体,而是来自于历史与实践的记忆。它是中国人几千年抗击疾病、研究人体生命奥秘的科学总结。中医药从整体和系统的特性出发,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从而达到“致中和”的状态,这种高度辩证的疾病防治观,蕴含着非凡的哲学意境和审美意趣。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中医曾创造过多个世界第一。东汉华佗用“麻沸散”进行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呼吸急救病人的医生。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不仅记载青蒿截疟,还用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人痘接种术的发明起于明隆庆年间,是对人工特异性免疫法一项重大贡献,18世纪中叶由我国传遍欧亚各国。1796年,英国人詹纳(E.Jenner)受其启示,试种牛痘成功。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写到:“我听说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因此,大医精诚、与时俱进、治病救人是中医一贯的追求。

中医是科学,更是中国人对生命现象的一种独到的智慧。这种智慧发端于古人对生命的朴素认识,直到今天,所有的中医理论还是用比较古奥的传统思维和语言体系表达的。因此,我们现代的中医人不单是继承者,还有一个转换者、跨越者的角色,方能够担当起树立中医药理论与文化自信的重任。

主动思考中医药发展业态跃升与“迭代”的路径

文汇报:中医有“一源多流”的学术文化特色。中医界百家争鸣之中,又有“海派不派”之说,您如何看?

胡鸿毅:从明朝以后,家传师授成为中医传承的一个主要形态,中医流派也不断地丰富了起来。所谓“海派不派”,前一个“派”是指海派精神,后一个“派”是指门户之见、门户之争。我们海派中医不是没有“派”,是各派汇聚,讲清各派的道理。每一派都是探索疾病奥秘的一把钥匙。

讲到流派就不能不讲师承。师承教育是中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学习方式与工作模式、发展方式的概念要分清。海派中医要领风气之先,就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主动思考新时代中医药发展业态跃升与“迭代”的路径,率先探索中医药的普及模式和科学研究模式的创新。这样才能回答好什么是现代师承教育,如何做好“活态”传承,如何实现中医药养生健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问题。

中医既然是关乎天地人的事情,中医的发展就不能只从医学科学的本身去做,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系统,要吸收其他学科的营养,来丰富发展治病救人的学术。我们中医药教育不是说让人成为一个全才,这是做不到的,但是要搭建一个窗口,要让学中医的人了解世界的变化、科技的进展、文化的发展,还要了解社会状况。中医学在整个经济社会当中地位要与时俱进变化,不光是看病,还得从看病当中总结出卫生政策。某种意义上也需要艺术家来给我们讲讲审美,一个好的治疗方案,对治病有好处,经济上又省,副作用又小,这个状态其实就是美的。“医者易也”同时也讲究“医者艺也”的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是海派中医的人文特征之一。

文汇报:新冠肺炎的防治实践表明,加强中西医结合,对提高疗效有显著作用,但也有“中医粉”“中医黑”的不同声音。您认为中西医之间如何做到优势互补?

胡鸿毅:重要的是中西的汇聚,能够丰富人类的对疾病的认识。如果以这个境界去思考,中医西医孰是孰非的争论就毫无价值。我国著名内科学家邝安堃先生,他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就认为“中西医从表面看是两套理论,由于真理只有一个,必将殊途同归”。但对中医的信任和尊重在我国西医界中目前还没有成为一种普遍共识,甚至还有很多的误区。中医西医之间仿佛还存在着“语言”隔阂。

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源头”来自于最鲜活的临床实践,但是就目前中医药发展的现状来看,往往仅停留在“跟随”与“模仿”西医现有的医疗和研究范式上,缺少符合中医学自身特点的“迭代”。因此,我们对于中医药学科发展模式和评价机制无疑都需要一场新的革命。中西医学科的汇聚需要突破机制约束和目前学科分置的壁垒,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先机,将其与中医药特有的非线性思维与高度个性化的特质相融合。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曾经告诫我们:今人非古人、今药非古药、今病非古病。中西医结合的现实原点就在于“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的辩证关系上。近期有关抗疫中医理论的探讨空前活跃,可以讲中医药就需要这样鲜活的学术氛围。但从中也发现,现有的研究还流于“散”和“浅”,聚焦和系统性不强,容易以典型案例来代替规律的总结。当务之急需要优化中医药发展的“生态环境”,尤其在支持中医药特殊人才成长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方面要尽快补足政策短板。

只有把国内的中医药做得更强,“走出去”才更自信

文汇报:2019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正式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走出去”?

胡鸿毅: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时代需求。不过,我觉得中医药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当中,“走出去”是一个方面,国际化的很重要一点,就是先要把自己做强。比如,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语言体系,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翻译”问题,实质是要构建起中医自己的知识图谱体系,这个可能就非常关键。在一个共同的语言体系和明确的概念底下展开争论,才有利于发展和完善中医知识建构体系、知识发展体系。由于多元文化的浸润融合和变革发展,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医药术语出现了内涵多层面、外延宽边界的情况,经常出现一词多义、多词一义、内涵嬗变、概念更替等现象。中医药学的规范化研究,必须首先始自其基本名词术语,通过对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的挖掘、整理及其内涵外延的界定,方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厘清脉络层次,构建体系规范,不仅为中医学习者提供方便,同时对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也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的很多海外中医药中心发展态势都很不错,主要打的是医教研产的“组合拳”,而不是满足于在当地简单增加一家一般意义的中医诊所。当然,今后要可持续发展,根本还要取决于国内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只有把国内的中医药做得更强、更发达,“走出去”才更自信。“走出去”不是让中医简单把治疗场所搬到国外,“走出去”就是一张名片、一种宣传、一种展示。“走出去”不等于把病人留在国外,也要吸引他们到中国来“消费”。

文汇报:日、韩等国在中医药标准制定、文化申遗、产品研发方面对我国形成了挑战,这对我们提升中医药国际竞争力有何启示?胡鸿毅:中医药的国际化竞争力说到底是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水平,话语权的背后就是“实力说话”。我们应该在产教融合和创新业态的大格局中来考虑国际化发展之路。当前中医药教育链与产业链,乃至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耦合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必须要充分依靠市场这一“无形之手”,创新建立更具开放和活力的中医药现代治理体系。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杨逸淇记者陈瑜编辑:陈瑜责任编辑:杨逸淇

THE END
1.中国十大著名中医专家全国名老中医盘点国家中医泰斗有哪些→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医病科主要分为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针灸科、五官科、骨伤科等;主要治疗方法有望闻问切,中药、针灸、拔火罐等;本文针对中医这一传统领域,为大家带来了一份中医科专家名单:陈可冀、吴以岭、王琦、刘志明、李佃贵、周岱翰、伍炳彩等十大名老中医,均堪称中国国医大师,下面来认识下!https://m.maigoo.com/top/419022.html
2.中医名家大讲堂实用现代内科学倪青王祥生祥生中国中医中医名家大讲堂实用现代内科学倪青王祥生祥生中国中医 中医名家大讲堂 实用现代中医内科学 倪青 王祥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04682970 风格: 中医 名家 大讲堂 实用 现代 内科学 倪青 王祥生 祥生 中国https://www.zhe2.com/note/609018714901
3.中医名家:李济仁中医名家:李济仁 李济仁,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李济仁: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 ● 他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http://www.zhougongbaisui.com/article-656-1.html
4.中医日本见闻录:被许多中国人当草的中医药在日本成了宝打印页面中日友好交流,惠及两国,中医的交流史是有力的证明。 二、中国现代针灸名家与一名日本患者的善缘 往事如烟,历史如镜。 我的针灸恩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已故)彭静山 教授(图4),中国现代针灸名家,眼针疗法创 始人。80年代,彭老发明的眼针疗法及临床疗 效,通过沈阳新华社记者国际发稿,传到日本。一天,彭老叫我去他书斋https://www.hswh.org.cn/e/DoPrint/index.php?classid=19&id=78205
5.杏林矩阵“岐黄中国”杏林名家讲坛之许家佗:中医值此“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之时,上海市全力打响“文化品牌”建设之际,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传播,向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岐黄中国——杏林名家讲坛”系列节目开播啦!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收看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家佗教授主讲《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的现在与未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865285
6.《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方剂卷)》(张煜//王国辰)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方剂卷)》,作者:张煜//王国辰,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最新《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方剂卷)》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方剂卷)》,就上http://product.dangdang.com/22600897.html
7.关于第七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W072022MST04 中医药名家现代研究型传承与数字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杭州聪宝科技有限公司 http://wfcms.org/index.php/show/21/4931.html
8.中医药治疗新冠最高级别循证研究成果公布!散寒化湿颗粒临床优势获由中日友好医院主办、《医师报》协办的散寒化湿颗粒临床研究发布会也于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曹彬等头部专家齐聚一堂,深度解析分享了这项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最高级别循证研究成果。 大疫出良方,名家精华融合战疫经验淬炼出的“中医药利器” https://i.ifeng.com/c/8ZYTJ9tnAbL
9.中国医师节南通名家与“中医传承”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传白衣使命,承医者初心。传承是中医药学的基石,也是中医药人的使命,正是数千年来的薪火相传,中医药的文化基因得以保存,中医药理论技术得以继承创新。如何让中医的传承生生不息,记者采访了一批名家,包括南通籍的周仲瑛和朱良春等几位国医大师的传承人,聆听他们的感悟。 https://www.ntjoy.com/html/tuijian/2023/0819/477686.shtml
10.中医名家中国中医名家网中医名家-邱宗煜 详情介绍: 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特别报道—著名国医邱宗煜老师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展望未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号角已经吹响,“十四五”的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振奋精神、勇毅前行,用威信人拼搏奋进的劲头,共同谱写新篇章, 向党的二十大http://www.zgzymj.com/?list_41/8304.html
11.生活处处有中医—中医名家樊正伦访谈系列樊正伦:从我学习中医那天开始,我首先想到的是:做一个济世活人的好医生。所以即使到了出版社呢,我也不想当书生,因为只会读书不会看病,你就只能当书生不能当医生。 生活处处有中医---中医名家樊正伦访谈系列 之三 文:田原 一个圆圈中没有划一条直线,而是划了一条等分的曲线,这就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圆——太极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0965603.html
12.江西中医药大学皮持衡教授荣获“国医大师”称号何晓晖陈日新国医大师是中国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国医大师评选自2009年始,每五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30名。全国名中医是中国中医药行业的杰出代表,是行业标杆。全国名中医评选自2017年首评,共组织了两届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共评选出了101名全国名中医。 https://www.acabridge.cn/yxxw/yxxw/202207/t20220721_2238930.shtml
13.中国近代中医药名人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他在沈阳创办中国第一间中医医院——立达中医院。后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凭借高明的医术和显赫的医名,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才。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认为中医疗效不佳时,可以借鉴西医的治疗https://www.meipian.cn/558gj7n9
14.当代中医名家简介中医当代中医名家简介 本贴搜集的名家列表(以生年为序): 张锡纯(1860——1933) 丁甘仁(1865——1926) 恽铁樵(1878——1935) 蒲辅周(1888——1975)https://3g.dxy.cn/bbs/topic/3803342
15.中国书画名人榜·降顾问2010年7月13日上午10时,由中国书画名人榜总编崔英龙先生亲自授予加拿大卑诗省注册高级中医师,加拿大极康中医院院长,北美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卓同年教授,首届健康顾问荣誉证书及荣誉奖杯。 著名画家杜全兴、书法家胡家辉作为书画家代表分别向卓同年教授赠送作品以表祝贺。 http://www.shuhua365.com/about/hezuo.asp
16.第六届中医药名家高层论坛第六届中医药名家高层论坛_ 各有关单位及中医药专家: 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医药作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元素之一,其振兴发展必然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中医药定将做出更多贡献https://www.med66.com/yixuehuiyi/yaoxue/15030945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