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家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张佳琪刘乙潼薛婧摄影记者姜贵东)1月21日,由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加强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十余位委员、专家、学者就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度机制,如何拿捏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度机制以及提升中药材质量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现场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会上表示,中医药学讲究“辨证施治”“治未病”,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与“精准医疗”“预防为主”的全球健康理念不谋而合。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中国向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语种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向28个国家派出了中医药专家协助防疫,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被多个国家借鉴和利用,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了积极贡献。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

殷大奎表示,有效、安全一直是中医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医药走出国门,要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形成共识,巩固国际认可度。应大力开展全球中医药循证医学平台建设,促使中医药循证医学证据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广泛地接受及推广。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获取规范性的临床数据,有助解决中医药在传承、推广和发展中的痛点。”殷大奎表示,针对中医传承流派多、治疗方法不一、医院数据多,但呈现碎片化特点的现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规范性的临床数据和普遍经验,基层医生可以直接拿来用。知名中医的诊疗思想、辨证逻辑、处方经验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整合形成辅助诊疗系统,为基层医生提供在线辅导学习。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计委党委书记方来英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计委党委书记方来英表示,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体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有差异,本身不存在孰优孰劣。讲好中医药故事,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科学方法,而要创造一个能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理解,一套新的语境体系。

方来英特别提到,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院士率团访问世卫组织总部,递交了“中医药治疗新冠循证报告”,这释放了重要信号:第一,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中西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抗疫的伟大实践是成功的。第二,这是宣传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良好开端。

方来英介绍,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医疗保障和防疫工作也十分注重中医药的使用。各个场馆里都有中医团队为运动员康复休息提供服务,十分受欢迎。奥运村的医生团队里也有不少中医医生。在他看来,“北京冬奥会是一个向各国奥运代表团传播中医药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舞台。”

北京中证万融医药投资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集团资深副总裁赵志伟

北京中证万融医药投资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集团资深副总裁赵志伟表示,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度机制亟待完善,中医规培按照西医的模式导致水土不服。因此,他建议建立适应中医规律的规培制度,发扬师承教育,重经典、重临证、重口传身教及重体悟。中医规培基地的建设要注重实际培训质量、临床教师的带训能力和不同层次学员的规培效果。优化调整中医药人才培养结构,多学科、多层次寻找中医药创新点,调整现有中医院校人才培养结构,广泛吸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精英加盟中医药学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介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受到高度重视。这几年各地相继出台了如“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等基层医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加强了全科医师培养,基层医生的待遇也在不断完善。但我国在基层中医乡村医师的培养、培训方面仍有不足。为此,他建议,大力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乡村医师的培养,加大对在职乡村基层医生中医药技术的培训,加大对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技术在基层、在乡村的推广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院长王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院长王阶表示,中西医并重科学总结和评估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对于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他建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的道地资源,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实践经验结合,从中医“专家经验”到“科学实验”到“人用经验”的三结合,将创新性的科学方法与经典名方结合起来,加速中药研发。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认为,中医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医经典是中医参与传染病防治的基石,要加大力度培养传染病领域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建设疫病学学科,包括中医疫病学、传染病学。进一步加强中医疫病学领域的经典观点和理论提升,对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编制新的中医疫病性教材,促进经典方剂临床实践,努力在传染病领域培养出中医领域的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张洪春

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张洪春认为,目前中医药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中医药优质资源、特色中成药生产企业过度重视城市供给,对基层乡村重视不够。为此,他呼吁鼓励国医大师、全国知名中医等专家到县级及以下的医疗机构设立工作室,开展师带徒工作,同时鼓励若干领先学科和学科负责人带领团队与地市县有关机构结对子,层层帮扶。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作用,让优质中医药资源下基层,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岳秉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岳秉飞表示,中药材质量决定着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要加强对中医药全产业链的监管外,还应加快中药材数字化建设,提升中药材质量。对此,他建议推进规范化种植,明确管理主体,建立全产业链的技术“规范”;制定具体品种的生产规范,让生产环节“有法可依”;加强对质量评价、质量标准的研究;努力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创建中医药评判标准,搭建全国性中药数字化平台,使中药的生产质量、应用等环节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助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

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表示,传承创新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发现,国人真正享受中医药的优质服务要靠中医药人的不懈努力,建议大力发展“养生保健以中医药为主导,重大疾病防治中西医结合,疾病的康复以中医为核心”的诊疗模式,推进中医药传统优势项目的研发。

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

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在发言时表示,要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四高”问题,一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二是有效、安全的高质量药品供应;三是高精尖科学技术的支撑;四是全社会的高度认同。杨金生认为,中医临床疗效取决于医生水平,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核心就是要守疗效之正,应避免“内卷”,建立行业公认的标准和评价体系,防止预期目标偏离中心、看病不以疗效为主的情况发生。

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

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认为,中医未来的发展存在三个途径:一是传统中医药,二是中西医结合,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发为代表;三是中医药和前沿科技的结合,这是中医药发展应抓住的新机遇。他建议加强对中药效果的研究,“什么处方、什么比例、什么样的状态有效”,可以利用前沿科技把有效的标准固定下来,让更多人运用并且推广。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任郭兰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任郭兰萍表示,长期研究发现,中药材有一个基本的特点,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在她看来,高温、昼夜温差大等环境胁迫对提高中药材质量十分有效,能够缓解药材质量下降导致药性不足。她建议中药材应模拟原生环境进行栽培,以此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浙江飞图医疗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全诊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霞

浙江飞图医疗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全诊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霞建议大力发展互联网诊疗模式,让优质中医资源下沉。通过创新经典方剂的标准运用,完善中医药的知识库,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中医药能够惠及更多基层群众。创新智能药库管理模式,通过开发云药库,医生为患者开具药品处方以后,系统会自动将信息输送到药监中心,通过配送服务中心直达患者手里,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采购成本,让老百姓更便利地用药。大力发展远程问诊、移动诊疗、互联网医院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优质的中医资源下沉服务,让百姓少跑路。

会上,人民政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相伟致欢迎辞。人民政协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张宝川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THE END
1.全球发展迅猛,国内外机构积极研发应用医生人工智能除了适应中医AI,别无他法 AI大势,人力不可阻挡,中医人当顺水行舟。随着2023年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人工智能安全工作具有了可以执行的管理办法,意味着相关技术、业务有了系统化、持续化的发展环境。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以大模型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BPPMB50556B4P2.html
2.人工智能中医开方系统人工智能中医开方系统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它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既往病史等信息,自动生成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方剂。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中医开方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医生的工作量和医疗差错,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人工智能中医开方系统在应用,如“名医在线”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4/12/75092861_1118190588.shtml
3.人工智能中医开方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中医开方带来了新的思路。人工智能中医开方系统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中医开方系统,通过采集、分析和处理大量的病历资料,从中挖掘出有效信息并加以处理,最终得出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种智能化的开发模式有助于中医开方的有效性和效率,避免了传统开方中的繁琐和枯燥。 https://m.zlyfw.com/article-5213.html
4.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智能开方系统的构建方法与流程1.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智能开方系统的构建方法。背景技术:2.就目前而言,整个行业还是比较传统的,中医坐诊的方式对大量的患者来说效率还是极低的,并且大多数人缺乏对中医知识的了解对于一些疾病早期出现的征兆是没有得到重视不能及时就医。名中医较少,行业水平良莠不齐,患者对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5/202110813543.html
5.智能中医辅助决策系统丨智能中医诊疗系统新闻与活动漫鱼医疗5.开放式平台,持续优化:系统作为开放式平台,引导医疗健康机构大规模使用,通过大数据的反馈进行平台方案的持续优化提升,形成有粘性、有信任的成熟平台。 AC米兰 AC米兰 三、AI智能辅助开方平台 AC米兰 漫鱼医疗的智能中医辅助开方平台,是中医辅助开方诊疗的好帮手。该平台汇聚了数百位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经验数据库以及中https://www.moyowell.com/article/2751.html
6.AI中医不再是伪科学,传承老中医临床经验,也可辨证与开方智周报告卫宁健康、大经中医——外感肺系疾病临床辅助诊疗系统:大经中医以智能化的方式将中医的诊疗经验记录和传承,用户根据患者确诊的疾病,将患者的症状、体征输入系统,系统即可利用自身的人工智能算法及知识库(包含了名老中医、教材、指南、文献等内容),智能辨证、智能开方,协助用户进行疾病诊治。目前,该辅诊系统可对新型冠状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18748927&efid=woS9MdAzu83tVvgeX3CDdw
7.脉景官网脉景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打造以千年中医精华为核心、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智慧中医解决方案,赋能中西医、医疗保障机构和个人用户,并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服务万亿市场,普惠天下大众。http://www.macrocura.cn/
8.中医药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pptx中医药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应用价值1.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可快速识别疾病模式,减少医生诊断时间,提高诊疗效率。2.智能化信息处理,整合患者病历、检查结果等数据,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提升决策准确性。3.诊疗流程自动化,自动化完成数据录入、辅助开方等任务,释放医生时间,专注于临床诊疗。增强诊疗精准度1.基于大数据分析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513/8117137034006067.shtm
9.辅助诊疗系统中医人工智能开方脉景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中医人工智能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不仅掌握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更深植于中医药的深厚底蕴,致力于提供以千年中医精华为核心、中医标准化大数据为基础、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智慧中医解决方案,赋能中西医、医疗机构和个人用户,并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服务https://www.macrocura.com/diagnostic/index.aspx
10.张志敏人工智能让中医焕发新生,说明中华文化最宜结合人工智能3月26号新华社发布《瞭望|当中医遇上人工智能》一文,它告诉我们,随着数智中医赛道持续升温,人工智能中医开方系统、针灸机器人、推拿机器人等科技感十足的技术和设备,正越来越多地现身医院科室、科研院所和企业,标注着中医药医工融合的最新刻度。 借助华南理工大学团队研发的AI智能中医体质辨识仪,开展“AI智能中医体质http://www.kunlunce.com/ssjj/guojipinglun/2024-05-27/178132.html
11.云诊科技中医舌诊AI开放平台舌象与病种关系研究系统从多个维度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舌象特征进行多维度定量化分析,用于慢性疾病等舌象特征变化规律研究。 AI辅助诊断 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通过AI舌面脉诊 、智能问诊规范采集患者信息,提供AI辅助诊断、经典处方库、智能开方、医案智能管理等功能。 https://ai-tongue.com/
12.人工智能中医开方系统人工智能中医开方系统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它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既往病史等信息,自动生成中药处方。该系统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中医古籍和临床经验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从而实现对中医知识的自动化提取和转化。 该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诊疗思路,进行个性化配置和优化,从而提https://www.360doc.cn/article/75092861_1111360813.html
13.谁说中医不科学?他们都在用人工智能开方了!界面·财经号他们都在用人工智能开方了! 试想一下,生病之后,无需去诊所,只要拿起手机,打开APP,选择自己的症状,0.0001秒内,就能获得一份中医名家所开的智能药方。乍一听,这似乎像天方夜谭,但国内一家名为神黄科技的公司,已经将它变为了现实。 2005年,在清华园里潜心求学9年,获得工科计算机博士的周晋,迈出了学校的大门,抱着https://m.jiemian.com/article/1270837.html
14.每日热点0414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我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方面的探索和应用,例如我们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综合智能高血压管理平台,把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转化为指导医生的知识系统,为基层医生赋能,提供个性化、本地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智能推荐,在诊断、转诊、检查、生活方式等方面给出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27462
15.中药学院新建方剂学人工智能仿真教学平台等一批虚拟仿真项目方剂人工智能仿真教学实训系统涵盖方证数据库、仿真门诊、智能中医四诊检测、远程辅导、指导意见存档等功能模块,可实现学生模拟医生为模拟患者开具处方,申请与指导老师进行远程线上图文、视频沟通,请教师实时在线给予指导点评。 ?仿真门诊:主要通过使用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开方软件模拟医生开具处方,系统具备安全用药提示,包https://cctm.gzucm.edu.cn/info/1047/2012.htm
16.杨悬重庆市中医院消化科主任教授在消费升级的大势下,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互联网+智慧医疗”作为当前医疗领域运用的新技术与新模式,成为了传统医疗行业变革的内生动力,以其“快速、便捷、精准”的智能化技术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解决方案。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8/dhmq/index.htm
17.“中药处方一件事”项目采购征询公告1.中医人工智能系统建设:具有相对成熟的省内外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的诊疗思想、辨证逻辑和处方经验软件,并采集和整合本地资源,形成基于专家经验的专病辅助诊疗系统,实现辅助诊断、体质辨识、智能开方。 2.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系统:运用人工智能中医诊断技术开展体质辨识,通过多种形式相结合采集舌脉象和症状,根据不同体质、http://www.tzszyy.cn/home/Info/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