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中国医疗的真相:在线问诊如何突破商业模式的难题,医生上门是伪需求吗……

总体来看,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我国每千人医生和护士数量均为1.9人,低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与高收入国家差距更大:每千人口医生数量比高收入国家低1人,护士低6.7人。

同时,有限的医疗供给资源还面临着结构不均衡的情况。优质医院集中于东部沿海、特别是北上广。据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东部三甲医院占46%,西部占23%;2016年发布的首部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6)》显示顶级医院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其中北京以17家医院居首。

优质医疗资源还向大医院集中,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首诊”接受度较低。

2、供需矛盾:两重天

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

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大城市、大医院拥挤,使得患者更倾向于前往大医院求医就诊。根据微医集团调研数据显示,只有8%的患者会首诊选择社区医院,53%的患者就医首选知名公立医院,43%的患者首诊时会直接选择特需门诊或专家号。“小病进大医院”成了常态,原本定位于“收治急危病症、疑难杂症和人才培养”的大医院却大小疾病通吃,这对于数量占比本身不高的大医院而言供需矛盾越发紧张,而普通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

据统计显示,占医院数量66%的一级及以下医院只承担了不足20%的门诊量和13%的住院量,病床使用率也低。而占比最少的三级医院却呈现出越加饱和的态势。而且三级医院诊疗人数持续扩张,增长幅度始终高于其他医院10%左右。未来优质医疗机构和非核心医疗机构供需不均衡的局面还会加剧。

核心医院医生负荷大、患者体验差,医患关系持续紧张

3、医疗剩余资源:海量待激活

正是由于不同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供需不均衡,造成海量医疗剩余资源。

1)医生资源

2)医疗设备资源

3)病床资源

模式一:在线问诊的现状与前景?

1、红海市场格局已现,但仍有潜力

国外远程医疗发展迅速,在线问诊是远程医疗重要一环。美国的远程医疗已经从B2B(医院到医院)时代进入了DTC(医生到患者)时代,在线问诊作为DTC远程医疗服务的核心形式之一,已经出现了上市企业Teladoc,首日市值超过10亿美金。

2、国内在线问诊已经是红海市场

国内在线问诊竞争激烈,市面上大量涌现在线问诊功能产品。据易观智库统计,国内包含在线问诊功能的App有将近500个。包括综合性平台和面向中医、慢性病等垂直性平台,纯线上问诊平台和线上线下平台,诊前指导/健康咨询平台,和诊后随访平台等多种不同类型。

3、市场格局基本清晰

4、潜在市场依然很大

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全国约有76亿人次进行门诊寻医,包括各类医院、基础保健机构等。如果这其中有30%的比例(据Teladoc海外估测美国门诊病人中有33%的访问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替代)可以通过在线问诊分流,则线上问诊数量将超过22亿人次。

目前头部在线问诊平台的代表企业,春雨医生日咨询均值33万次,算下来一年1.2亿次。平安好医生,按日咨询峰值25万次,一年9125万次。普遍据天花板还比较远,未来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

5、如何突破商业模式的难题?

摆在在线问诊海量用户这个“金矿”面前的,是如何商业化的问题。

尽管坐拥过亿的海量用户,2015年在线问诊行业用户增值营收规模仅为2亿元左右(艾瑞咨询估算)。目前在线问诊平台探索的商业模式主要有面向用户的增值服务收费、与医院或药店合作的导医导药、与商保合作(及企业雇主收费),也有平台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等,其中以面向用户的增值服务收入为主。在线问诊的领军企业春雨医生披露2015年营收为1.3亿元。

如何将海量的用户流量进行变现,成为在线问诊平台不断探索的问题:

美国部分州允许医生直接在线诊断、并向用户开具电子处方,对线下面诊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服务费用方面,普遍采用收费方式。包括会费+诊费,或者只收取诊费。

对比国内,2014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意见指出将推动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但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因此国内在线问诊平台普遍为提供健康咨询,用户购买意愿较低。从动脉网针对春雨医生的问诊统计数据来看,免费咨询次数几乎是私人医生购买人数的10倍。

而在国内,与在线问诊平台的收费,相对应的是线下门诊的“挂号费”。而由于中国医疗体制以药养医的情况,根据2015年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我国挂号费只占门诊费用的0.7%,即使是中央属的综合医院的普通挂号费也只需4.5元。在线问诊付费咨询普遍是专家自主定价,无法与线下诊疗的挂号费相比建立价格优势。

据艾瑞咨询调研显示,用户对于在线问诊,解答细致专业和回答及时,是近7成用户看重的核心要素。而这取决于医生端的资源和管理机制,也是在线问诊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脱离了补贴,未来如何留住和激励医生成为挑战。

从提供服务的激励来看,占比最大的中级和初级职称入驻医生,参与的动机更多的是获取额外的收入和补贴,所以更愿意通过提供免费咨询来获得平台补贴。而正高和副高职称的入驻医生,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树立个人品牌,所以也更倾向于提供付费私人服务。

据《中国医生在线问诊行为报告》统计,显示除了少量头部医生定价较高,收入较高,82%的医生平均每月在平台上的补贴收入为200元以下。试想,补贴是场消耗战,如果在线问诊对医生带来收益有限时,如何激励医生,提升粘性,也是核心挑战之一。

整体来看,在政策有所限制、付费用户(企业)数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活跃度不高面前,如何在增值服务之外,开源新的支付方,建立更加成熟的商业模式,是摆在我国在线问诊平台面前的挑战。

现在在线问诊平台继续探索稳定的商业模式:从线上问诊向线下实体机构拓展,从用户需求更加高频和刚性的慢病管理或母婴市场切入,积极与保险企业合作拓展商业健康险产品,开拓企业客户市场等等,但只是刚刚开始,未来如何破解,还有待观察。

模式二:医生上门的前景争议

1、医生上门处于起步阶段

这股风潮也于近期登陆国内,目前来看,国内已经出现了医护人员上门的服务。

2、医生上门在国内是伪需求吗?

一种声音认为,医护上门挑战不容小觑,是伪需求。原因在于:

首先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与国外相比不健全,国外上门服务以全科医生为主,我国还有待考虑全科人才培养的落地情况。

其次上门医疗的事故责任尚无界定,执业医师在患者家里进行诊断,尚处于法律模糊地带。而且还面临着上门医疗的医护人员资质和安全问题等。

同时,相对于宝贵而有限的医护资源,上门服务在提供便利性的同时,无疑降低了诊疗效率。据国外统计,传统的初级保健医生一天能在办公室里接收30位患者,而上门医生一天可能只能接收7-8位患者,再考虑路途费用成本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上门服务人力成本高,对于患者费用有可能增加,对于平台而言模式较重,如何规模扩张等饱受质疑。

另一种声音认为,医护上门是真需求,原因在于:

老年人等垂直市场人群的需求凸显。

从老龄化社会超前一步的日本可以参考,严重的老龄化使慢性病、老年病成为日本医疗的重心,目前日本政府正在加快推进由“住院”为中心的现行医疗体制向面向高龄老年人的居家型医疗转换,症状加重后才入院,尽可能减少“医院医疗”的比重。据统计,日本2025年75岁以上高领老年人预计有2200万人,通过居家医疗和上门护理的服务模式,使高龄老人安心在家中养老。

而中国老龄化的问题同样严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4亿,相较于农村老人,更有支付能力的城市老人3000万,而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快速增长的老年化人群使上门医疗服务需求凸显。

除去老年人群,大众对于上门医疗服务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也较高。据艾瑞咨询显示,上门诊疗服务是中国网民最希望获得的家庭医生服务类型(71.5%的用户选择),且愿意使用上门诊疗服务的网民中,超过7成愿意为上述服务付费,慢性病网民的付费意愿更强烈。

这也是目前国内现有的上门服务平台主攻的目标群体,面向的人群以老年人、母婴、慢病人群、复健人群为主,提供的服务也主要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健康管理和康复治疗,这些日益增长的细分人群,似乎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上门服务的未来发展。

3、国家家庭医生政策推动

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2016年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看到家庭医生的核心方向之一,就是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提供医生上门等多种服务形式。

同时老年人、慢性病等垂直领域的人群,上门服务需求和付费意愿都存在,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加持,推动家庭医生的落地。

据Cohealo调研显示,美国卫生系统每年花费数千万美元用于设备的购买和租赁,但是平均42%的利用率意味着大多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Cohealo作为第三方平台,建立一个集中化管控的云平台来跟踪注册医院的设备,医院的临床运营团队可以基于平台搜索、预订所需设备。对需方医院而言,可以按需使用医疗设备,对供方医院而言,将医院临床资产的闲置能力转化为利润。同时平台提供医院的设备数据分析报告,可以使双方医院更有效部署资金和设备来保障临床需求,有助于更加高效的采购和使用资产。

医疗系统内部针对价格昂贵的设备进行共享,在国外已经出现,国内情况如何?

医疗设备利用不均衡

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使用率较低,据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基层医疗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达到532575台。但受限于服务能力,据业内人士估测,这类医疗设施的使用率不足4成。

而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的是,大医院的高端医疗设备更为集中,实际工作负荷率较高,排队预约人满为患。

从政策趋势来看,北京等地,早在2013年就已推出医联体概念,“促进医联体内的成员医院可共用医疗设备、科研仪器;成员医院间可相互预约挂号、检查结果互认,可共享病人医疗信息和健康信息等“。

但未来如果能够打通不同层级医院设备信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利用率,使检查信息实现标准化和共享,无疑有助于分级问诊的发展,是除医护人员外,医院资源市场化流动的又一趋势。

从入院人数也可以看到,2014年三级和二级医院的入院人数分别达到6291万和7006万人,远超过一级及未定级医院的2078万人。这背后,也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结果。

类似的还有易康就医,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医疗就医服务,如果三甲医院住院病床已满,提供有闲置病床的二甲医院转诊服务,由三甲医院医生为其提供治疗。

也许在未来,除了医护人员能够自由流动,医院的有形基础设备同样可以市场化流动,“床位已满,需要下个月才能做手术”、“做个CT预约到下周”等看病难的问题,也可以一同缓解。

模式四:互联网多点执业风潮涌现

这个市场不容忽视。以线下的手术为例,2014年中国共进行了4000万台手术,并且这一比例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加,预计两年内能达到5000万台数量。

1、从线上走到线下的互联网分级问诊

2015年,在线问诊平台纷纷布局线下,以线上问诊+线下多点执业的模式,打通医疗服务的闭环模式,拓展盈利场景。通过这种互联网分级问诊的方式,以轻问诊为入口、合理分流患者,对分级诊疗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典型的包括春雨医生和丁香园,还有杏仁医生这样,建立医生工作室,类似于wework的模式,促进医生多点执业和个人品牌的落地,无疑对提升医生端的粘性和拓展具有价值。

微医集团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平台的分诊团队根据患者描述的症状,以对症和就近的原则帮助患者精准匹配医生,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从2015年起,卫计委发布多个文件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并提出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这四个方向来构建分级诊疗秩序。而互联网分级问诊模式,通过在线问诊分流基层医疗服务需求,促进医生资源的高效利用,无疑与国家分级问诊的政策是同一趋势。

2、未来医生也会成为自由人?

当前——医生为“单位人”

我国医生95%为固定执业,而西方发达国家更多的实行医生自由执业方式,相比而言,医生市场化程度较低。在这种固定执业下模式,医生是医疗体制内的单位人,一方面医生薪酬低、工作强度大、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职称、晋升、社保与医院捆绑,流动性差。

变化——医生“多点执业“

为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我国从09年医改以来,开始就推出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北京、浙江、深圳和黑龙江等多个省市逐步放开医生多点执业。

新医改以来我国关于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

在多点执业的政策推动下,体制内外医生集团逐步付出水面,将医生资源从医院中部分释放出来,与有需求的实体医疗机构相结合,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二级或一级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基层沉淀,有助于提高基层的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医生集团数量大约有几十家,大数都是在2015年前后成立。据中信证券预测,我国医生集团预计会占20%-30%的医生执业比例,未来3-5年内有望达到千亿级的收入体量,将成为我国医生执业的趋势之一。

公开资料整理

而除了医生集团外,国内首个“护士集团”也已经出现:三甲护士集团,目前已认证护士超过5800名,其中80%是三甲医院的职业护士。

类似的还有,从医生社交切入的“医联”,于2016年初推出医生出诊服务,平台连接三甲医院的主治级及以上医师,还有民营医疗机构,以手术作为重点方向,提供医生出诊服务。医联作为中间方,盘活医生资源和民营医院资源,使医生端、医院端、患者端都能受益,推动多点执业的落地。

未来——医生变成“社会人”

多点执业是医生执业的过渡性方式,在未来,国内医生最终会从多点执业过渡到自由执业,采用团体执业或独立执业的模式,即体制外医生集团或个人执业,将医生资源全部从医院释放,与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市场化的合作运作,通过市场调节医生执业行为,实现医生资源的最充分流动。据SK&A公司2015年报告统计,全美约有284,364个医生执业团体,其中56.06%是仅有一名医生坐诊的独立执业。

趋势一:热度升温的垂直市场

千亿元的慢病管理潜力市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病患病人数不断增长、致死率高,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据国家15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显示,2012年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有2.6亿,目前据估计确诊慢病患者超3亿。而慢性病中常见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发展十分迅速,患病率急剧提高。

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费用规模较大,蕴含千亿市场机会。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1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首次超过3万亿,慢病治疗费用占比达70%即2.1万亿左右。若其中10%转化为慢病管理/服务费用,慢病管理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

国内慢性病管理市场热度已经显现

“百糖大战”的重度垂直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层出不穷,其中在线问诊是同血糖监测、健康评估、糖友交流之外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

糖尿病垂直领域规模最大的平台“微糖”提供在线问诊服务,患者通过“糖友端”进行在线问诊,医生则通过“医生端”进行监督、管理糖友病情,并进行医患沟通。而综合问诊平台的春雨医生也推出了“居佳医生”服务,专注于中老年人的慢病管理,提供医助(通常为具有资格证的护士)的上门服务和医生的远程问诊、指导服务,患者购买服务以后,只需在家使用健康监测设备和配合医生、医助的工作。

国内医疗资源供需极度失衡

我国目前儿童总数2.26亿,随着全面放开二孩的实施,国家卫计委预测未来5年每年出生人口在2000万人左右,妇幼的医疗需求凸显。与此同时,我国儿科医疗资源十分紧缺,根据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年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约11.3万人,平均每千名儿童仅有0.5名儿科医生,远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0.85~1.3人的水平。截至2014年底,国家卫计委统计的儿童专科医院仅有99家,仅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0.01%。

通过妇幼在线问诊/上门服务平台,能够将有限的妇幼医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妇幼问诊效率,分流线下妇幼就诊的拥挤度,满足妇幼更加便捷的就诊需求,无疑对于患者、医院和妇幼医生是多赢局面。

趋势二:产业合纵连横初现

一站式医疗服务趋势

例如看中医,从中医上门切入,提供上门诊断后开具处方,线下门诊可根据处方抓药、制药,并将药送至用户手中。移动手术平台名医主刀与就医160挂号平台合作,提供预约挂号/取号、名医专家入院手术再到诊后点评的“好看病+看好病”服务。平安好医生,也提供从导医初诊、预约挂号等诊前服务,到复诊随访、用药提醒等诊后服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行业整合初现

趋势三:商业保险的大势所趋

商业健康险的春天到来?

目前来看,社会医疗保险仍然是大众最主要的医疗支付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2014年占医疗支出的比例为38%。其次为个人自费支出,虽然占医疗总支出比例从2009年的37%到2014年的32%有所下降,但该比重相对于欧美国家依然偏高。

而欧美国家盛行的商业健康险,在我国目前的占比仅为4.4%,市场还未发展成熟。

由于商业健康险在医疗支付体系中的不到位,我国虽然政府医疗支出逐年上涨,但居民自费医疗支出也呈现逐年上涨态势,医疗支付负担依然沉重。民众更倾向于前往医保定点医院就医,进一步加剧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等问题。

趋势四:智能化技术的加持

To消费者:可穿戴设备——医疗大数据产业的法宝

对于慢性病的远程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越来越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据经济学人智库调研,73.0%的患者未来愿意尝试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病情的远程监控;68.2%的医生未来愿意通过远程病情监控于病人进行互动服务。

例如WellDoc提供手机和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在临床实验中证实了其效用和经济学价值,可以使糖尿病控制的主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9%,而对照组仅下降0.7%。CardioNet为心脏监测服务方案,为患者提供长期远程心脏监测。已成功诊断了20万以上的患者,并帮助41%的患者发现了以前并未诊断出的严重心脏问题。

To医生:人工智能——跨区域医疗资源流动

甚至包括VR技术,成为医疗行业的概念化应用。能够提高医生和患者的在场感和沉浸感,实现远程的“面对面”治疗。例如国内联影医疗利用VR技术可以对VR显示器中通过影像数据形成的“心脏”进行检查;SurgicalTheater让医生带上VR眼镜“进入”患者大脑内部,观察大脑内部肿瘤情况。

THE END
1.好大夫在线好大夫在线收录全国1万多家医院,93万医生,医生出停诊信息随时在线查询。28万公立医院医生注册、认证,开通自已的“网上门诊”、医生本人在线接诊,患者在家也能看专家,线上处方,线上药房,药品配送到家。家庭医生长期照护,体检报告专家解读,给你专业的分析和建议。大http://goldpower.haodf.com/
2.专家排名出诊咨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预约挂号擅长:儿科消化系统疾病,食物过敏及肠内外营养,新生儿疾病等。[详情]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推荐优质医生 朱志超 主任医师 太原天使儿童医院 / 自闭症 去咨询 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遗尿症、脑瘫、癫痫、发育迟缓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3009/schedule_16103_2/
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预约挂号门诊时间联系地址电话:023-63632756(总机);023-63622984(门诊预约);023-63635145(特需预约);023-61966227(礼嘉分院) 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1956年由上海医学院儿科系迁渝创建,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院,最早被国家授予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是首批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https://www.bohe.cn/hospital/32688/introduce/
4.市儿童医院」沈阳儿童医院网上挂号沈阳儿科哪个医院好电话:↑↑点击顶部图片↑↑预约挂号↑↑ 擅长:发育行为,神经内科,内分泌等各类儿童疾病.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沈阳儿童医院专注小儿神经学、小儿生长发育、儿童心理行为、学习困难门诊、小儿骨科畸形矫正中心、小儿泌尿外科等儿童疑难疾病康复、治疗和科研为一体,在治疗儿 详情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syetzkyy/
5.市区医院12月份来盐专家一览孙玉强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创伤骨科救治,骨盆骨折、四肢复杂骨折的微创治疗等。专家12月19日、26日上午在市三院南院骨科门诊就诊,请提前电话预约,预约/咨询电话:15851082323。 范俊杰 苏州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各类贫血、凝血障碍、白血病的诊治。专家12月27日上午在市三院南院https://paper.ycnews.cn/wb/pc/content/202412/18/content_245073.html
6.24小时儿科医生在线咨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米瓣云24小时儿科医生在线咨询,患者咨询 24小时线上医生问诊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全国第83 建议患者通过24小时线上医生问诊平台进行在线咨询、病情咨询、药物咨询等相关问题。平台提供24百度健康https://www.miban.cloud/r/24%E5%B0%8F%E6%97%B6%E5%84%BF%E7%A7%91%E5%8C%BB%E7%94%9F%E5%9C%A8%E7%BA%BF%E5%92%A8%E8%AF%A2.html
7.儿科医生赖妈妈在线问诊开通,限时免费咨询儿科医生赖妈妈线上诊所现已开通!提供图文、视频问诊服务,全部限时免费中!同时提供在线购药、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科普和咨询服务! 专业儿科医生赖妈妈,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赖卓莉,女,39岁,重庆市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委员。曾在贵阳市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工作,有十余年的三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20519/052022_1069386.html
8.儿科医生免费咨询在线问诊孟令栋医生与患者在线问诊交流 病情描述: 儿科医生免费咨询孟令栋主治医师 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咨询的? 患者 【图片涉及隐私不予展示】 患者 老咳嗽,10多天了,要吃了都不好 孟令栋主治医师 什么症状 孟令栋主治医师 都吃的什么药 患者 就咳嗽 孟令栋主治医师 主要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建议吃点头孢https://www.miaoshou.com/zxwz/nEl2WqQar4pqO105.html
9.儿科免费医生在线问诊平台,百名三甲医院儿医在线解答!毋庸置疑,通过儿科免费医生在线问诊平台看病是可行的,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很多医院都推出了线上问诊服务,而线上问诊平台更是集合了全国各地百余名三甲医院儿医专家,家长可以通过线上咨询医生,了解孩子的病况,根据病情的轻重来判断要不要去医院,极大的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https://www.xuedoctor.com/archives/5394.html
10.问医生免费问医生在线医生问诊经过几年的诚信运营,薛医生平台(移动健康专家)已在找医院,找医生,寻医问诊,专家服务、图文问诊、电话问诊、权威视频、健康科普、体检分析、健康测评、医药商城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为患者,医生,医院,药企之间构建起一条快速沟通干道,受到了医生、医院,患者,药企,社会的广泛信赖和一致好评。 http://www.ydjkzj.com/portal/about/
11.网医语家庭医生待定价 刘海荣挂号青岛新阳光妇产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擅长:宫腔镜治疗妇科疾病/HEOS冷刀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留等。 待定价 电话咨询待定价 视频咨询待定价 家庭医生待定价 韦斌挂号银川康多多互联网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 擅长: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对小儿神经系统和https://www.wangyiyu.com/
12.邻医网免费问医生名医在线咨询在线医生免费咨询邻医网(999ask)是全国最专业的健康咨询平台,有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执业医生在9分钟之内为您免费解答健康问题,邻医网做到有问必答!https://www.999ask.com/
13.再康问诊在线医生免费咨询平台再康问诊-国内专业的在线医生免费咨询平台,全天24小时快速解答您的健康问题。更有众多专家名医供您在线问医生,依据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服务患者。https://www.zk100.com/wen/
14.网上预约挂号图文问诊/电话问诊/门诊加号/在线问诊实人认证医生 请选择服务类型 问诊服务 隐私保护·未接诊超时退·不满意可申诉 图文问诊 不限次沟通 ¥ 80 /48小时 电话问诊 可传图片 交流充分 ¥ 80 /15分钟 门诊加号 免费预约线下就诊 ¥ 0 / 视频问诊 面对面沟通 ¥ 300 /15分钟 查看更多 7小时前3**进行过咨询 7https://m.jd.com/doctor/252610894654
15.儿科医生免费咨询在线24小时真实医生回答问:儿科医生免费咨询在线24小时(女,2个月) 答:孩子一次能吃多少,孩子是肚子胀气,异常哭闹吗,建议给孩子口服益生菌调理肠道,必要时可以开塞露灌肠,软的就不该担心,按照我说的方法调理一段时间就好了,如果母乳的话按需喂养,奶粉3小时左右定时喂养,如果饿了可以https://m.chunyuyisheng.com/qa/qj8GrEDYEYfx4gCVkps7nA/
16.如何做好医疗产品设计?9000字全面拆解「医鹿」产品优设网进入图文咨询,问诊流程和极速问诊一样,需要根据AI助理的提示录入基础信息;②当支付订单后,需要等待医生接诊,然后才能进行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就诊前,需要添加就诊人信息;然后描述详细病情,选择咨询预约时间;②支付订单后,进入AI智能问诊界面,等待医生的来电。 https://www.uisdc.com/ali-health-design
17.请查收!郑州18家医院就诊指南市定点救治医院热线(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产科24小时咨询电话: 63679950/63679907 2.新生儿科24小时咨询电话: 63675083 3.内科24小时咨询电话: 63679938 4.外科24小时咨询电话: 63679928/15617982324 如在就诊时需要帮助和指导,可随时拨打该院综合服务中心24小时咨询电话:63679909。 5.核酸检测时间: https://www.zhengzhou.gov.cn/news1/6448995.jhtml
18.200余位儿科医生在线问诊“心情树洞”守护童心“医疗咨询”板块涵盖20余个儿童医疗专科,200余位儿科医生每天12小时在线为患儿解答医学问题。“健康管理“板块则由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徐秀教授领衔的团队负责,疫情期间将邀约沪鄂两地儿童青少年们参与健康管理项目,丰富健康营养知识、拓展动手能力、探索美丽生活,让知识技能掌握与品德意志铸就相成相长。徐秀教授坦言,”愿https://m.kankanews.com/detail/GWw3MgZGPyJ
19.太原儿科医生在线咨询太原儿童天使儿童医院免费问诊太原儿科医生在线咨询-太原儿童天使儿童医院免费问诊,太原天使儿童医院一直被誉为儿科医疗的典范。它不仅提供全面的儿童医疗服务,而且在儿童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许多家长和儿童在这里获得了高质量和温馨的医疗体验。在此,让我们深入了解太原天使儿童医院的服务、特色以及其在儿童医疗保健领域的贡献。 http://www.tset120.com/fych/2595.html
20.点开即用!荆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在线问诊”免费开放中…开展发热门诊、儿科、妇产科、新生儿科线上免费咨询服务 肺炎问诊一点通 “新冠肺炎—线上问诊一点通”线上咨询平台是湖北省卫健委全面整合全省医疗机构资源,为群众提供发热门诊和一般慢性疾病的线上咨询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帮助有发热症状的、或患慢性疾病的群众在家进行远程咨询问诊,降低不必要的直接去医院就诊导致的交叉https://www.jzsfybjy.com/yiyuandongtai/xinwen/2020-02-18/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