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夜遗尿。
综合外科门诊经常会有晚上入睡后不自觉尿床的小朋友前来就诊,经过医生详细的检查,诊断为儿童夜遗尿。那什么是什么是儿童夜遗尿呢?它又是如何治疗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儿童夜遗尿。
儿童夜遗尿(又称遗尿症)是一种小儿外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疾病,据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儿童夜遗尿虽然每年有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并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约0.5%~2%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鉴于此种情况,儿童夜遗尿一经确诊需尽早进行积极的治疗,临床医师和家长切勿采取“观望”态度。
儿童夜遗尿怎么诊断
儿童夜遗尿症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节律(睡眠和排尿)、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目前认为,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联系的障碍是单症状性夜遗尿的基础病因,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促发夜遗尿的重要病因。
门诊遇到夜遗尿等患儿前来就诊,需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除外非单症状性夜遗尿以及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夜遗尿,如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并指导临床治疗。
排尿日记应在做到睡前2h限水、睡前排空膀胱之后进行评价,需详细记录至少3~4个白天(儿童上学期间可于周末记录)和连续7个夜晚儿童饮水、遗尿、尿量等情况。排尿日记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困难,填写前临床医师应与家长和患儿充分沟通,详细讲解排尿日记的具体记录方法,以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儿童夜遗尿如何治疗
因非单症状性夜遗尿、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夜遗尿(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需针对原发病给予相应治疗,以下治疗方案主要针对排除上述疾病导致的夜遗尿,诊断为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患儿的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治疗、一线治疗和其他治疗等。在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时,需结合患儿的年龄、症状的严重程度、患儿及家长的意愿以及排尿日记等信息综合考虑。
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夜遗尿患儿家长的教育,向其讲解关于儿童夜遗尿的基本知识。告知夜遗尿并不是儿童的过错,家长不应就此对其进行责罚。同时,积极的生活方式指导是儿童夜遗尿治疗的基础,某些夜遗尿儿童仅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调整,夜遗尿症状便可消失。对于小年龄儿、遗尿对生活影响小的儿童可首先进行基础治疗,且基础治疗贯穿夜遗尿治疗的全过程。
包括抗胆碱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医药疗法、膀胱功能训练、心理治疗等治疗方法。
5岁以下遗尿儿童怎样治疗
鉴于<5岁儿童排尿中枢可能尚未发育完全,目前临床建议可首先对其进行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排尿习惯的引导,其次可采用较安全的治疗方法如中药、推拿等。有强烈治疗意愿的遗尿儿童也可使用遗尿报警器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