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的“内蒙古好医生内蒙古好护士”兴安盟现场交流活动会在兴安盟乌兰牧骑宫隆重举行。我院党委副书记、脊柱外科中心赵岩教授,门诊部主任信鸿杰,医学检验中心主任左媛,儿童骨科医学中心护士长张丽华荣获2022年度“内蒙古好医生、内蒙古好护士”荣誉称号。
广大医务工作者既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传播者。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按照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共同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之“内蒙古好医生、内蒙古好护士”推荐宣传活动。截至目前,我院累计11人荣获“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称号。
赵岩
中共党员
博士研究生
医院党委副书记
主任医师教授
赵岩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兢兢业业地坚守在临床诊疗工作的一线,多年来凭借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2022年门诊工作量达到2752人次,手术599台次。
在工作中,他始终以患者为先,为患者考虑,为了及时对患者进行诊疗、早日解除患者病痛,他经常加班加点查房、手术,不厌其烦地给患者讲解病情,并提出康复建议。参加工作伊始,作为年轻的临床医生,为了更好地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也是为了缓解科室节假日科室值班人员紧张的情况,保证医疗安全,赵岩同志连续六年春节坚守在临床岗位,没有回老家过年,这样的敬业精神和大局意识,获得了同事们的广泛好评。
自2020年新冠疫情,赵岩同志带领全科人员始终坚持在临床工作一线,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22年9月呼和浩特突发新冠疫情,他带领脊柱外科中心B区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迅速进入闭环管理,一方面继续执行脊柱外科的专业诊疗工作,确保在院的每一位患者得到高效的诊疗;另一方面带领大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核酸检测结果情况随时调整可行的工作方案,严防死守,并做好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疫情尚未结束,他响应自治区卫健委和医院的号召,作为全院仅有的几名出诊医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门诊为骨科患者进行诊疗。
作为医院的党委副书记,他始终心系职工,疫情期间多次为在院闭环职工协调生活物资,并不辞辛苦地参加接货、送货工作,一车车的物资亲手送到各个科室,温暖了在院参加闭环工作的职工的心。对于在院职工的家属和封控在家的职工,也积极协调物资保障和运送,带领分管的部门同志送菜送水果,解除了工作的后顾之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心系患者、心系职工、心系医院,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先后荣获内蒙古医科大学“管理育人”先进个人、内蒙古医科大学“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内蒙古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组织部“草原英才”、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师楷模”、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内蒙古医科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自治区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信鸿杰
研究生导师
医院门诊部主任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自治区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她是一名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工作三十多年来,她矢志不渝护理工作,求实创新,她所在的护理团队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彰,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杰出护理工作者”“呼和浩特市优秀护士长”,“呼和浩特市优秀护理部主任”等光荣称号。申请专利11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厅级课题5项,在本职岗位上实现了人生的追求和自我价值。
护理工作需要付出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她常说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选择了护理专业就意味着终生与学习为伍,于是在工作之余不辞辛苦地学习,在业务上勤于钻研,不断提高医疗护理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并学以致用,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于1998年在《中华护理杂志》上发表论文《脊柱包虫病的护理》打破医院在《中华护理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这么多年来,她在工作中处处以病人为中心,工作热情和细心,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护理用具对于病情特殊病人不适用,引起病人不舒适,她就利用自己丰富的创造能力,参考的国内外资料、找到同类项目进行对比,自己动手改进,为病人制作出了灵巧、精致和实用的护理用具,并获得的成果推广应用,她作为医院护理人员申请专利第一人,现在共申请专利11项,很好地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左媛
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
左媛同志自2014年开始负责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的业务与行政管理共工作。在科室检验项目的扩展、检验质量的提升、检验人才团队的培养、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课题的开展方面均带领团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极组建检验人才团队,获评内蒙古医科大学中青年人才团队,并获得滚动支持。
左媛同志在疫情中勇作为、肯担当,高质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勤于付出、默默奉献,在医学的道路上做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内蒙古医科大学师德榜样、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年度先进个人、内蒙古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德标兵。
张丽华
儿童骨科医学中心护士长
作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的第一批护理本科生,2006年毕业后直接进入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17年的光景,她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一名护士长,成长为一名患者同事领导都非常信赖的好护士。
工作中,她始终秉承勤恳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以南丁格尔精神不断自我鞭策,从帮助步履蹒跚的老爷爷为孙子办理住院,到照顾和鼓励骨癌的少女,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南丁格尔继承人。担任护士长8年来,她带领科室护理团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踊跃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曾荣获呼和浩特市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医院护理文件书写评比第一名的好成绩,科室实现了8年护理工作“零差错”。
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温和亲切的处事风格,奋发进取的职业精神成就了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张丽华。她将17年芳华,6200多个日夜悉数奉献给了热爱的医院、关心的患儿,她用行动诠释了伟大的南丁格尔誓言,彰显了“白衣天使”应有的使命和荣光。尽管对于家人而言,她可能不是好女儿、好媳妇、好母亲,但她常常笑谈“舍小家为大家,不应成为社会上少数先进个体的行为,更应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胸怀。”这就是张丽华,一个平凡的女人,一个胸怀所有患儿的护士长。
公交路线:3、50、102、121、123、206路公交车在第二附属医院新址站,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