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小姑娘年纪比陈星羽还小,还是个实习生,是医院轮转的同学,她怎么可能指使陈星羽装病?
网友纷纷质疑,白衣女子这个动作存在指使陈星羽“装病”的嫌疑。“为何之后陈星羽蹲下呈现痛苦状态,那名女子离她那么近却无动于衷,仍能够淡定观战?”
“康复出院还需要一个复健的过程,不会那么快上班。”值班卢医师称,两个星期前去看望她时走路还不稳。
对于网友质疑视频中的可疑短发穿白衣女子,卢医师果断称:“瞎说!那个小姑娘年纪比陈星羽还小,还是个实习生,是医院轮转的同学,她怎么可能指使陈星羽装病,她现在已经不在这了。”
疑问2
医院为何多次修改诊断
医疗诊断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过程,不断修正诊断是一种正常现象。
打人事件发生后,关于陈星羽在南京鼓楼住院的电子病历翻拍图片开始流传于网络。网上首先曝光的是2月26日的入院诊断记录,翻拍图片显示诊断记录有5项:1.脊髓震荡伴截瘫;2.心包积液;3.双侧胸腔积液;4.脑震荡;5.全身多发性软组织伤。
接着出现了2月27日签名医生为王斌的修正诊断记录,显示有4项:1.脊髓震荡伴截瘫;2.心包积液;3.双侧胸腔积液;4.胸背部多处软组织损伤。
网友质疑,入院诊断的“脑震荡”是如何得出,仅隔一日又为何删除此项?同时,“全身多发性软组织伤”为何只转移到“胸背部”,“是医生诊断有误,还是另有隐情?”
网上一份邱勇主任2月27日18点30分的查房记录似乎更加印证了网友质疑,翻拍的记录显示,“从视频所提供的受伤机制与患者目前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一定出入。遂经组织科室内讨论,一致认为尽早争取患者同意行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查”。
疑问3
视频被剪辑还是护士“诈瘫”
那么多专家的诊断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哪个专家有那么大胆子敢伪造病历?
自从南京警方2月27日公布当天不到2分钟的监控视频后,质疑陈星羽“诈瘫”的声音就开始不绝于耳。之后南京市卫生局先后3次发布陈星羽病情恢复进展,让部分网友更坚信了他们的推断:“短短两个月,一名双下肢瘫痪的病人就能恢复行走,护士伤情是否有所隐瞒?”
记者调查中,一些受访者从医学专业知识解释,不是定义为瘫痪的疾病就没有行走的可能。
从医10余年的南京某医院陈医生非常反感网友说陈星羽是“诈瘫”,他认为这是对“瘫痪”一词的误解,不是所有疾病被诊断为“瘫痪”就无恢复的可能。陈医生称,很多急性瘫痪是可逆的,譬如脊髓震荡,康复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便是急性脑梗塞或者脑出血遗留下来的瘫痪,都有可能恢复。
神经电生理及免疫学检查结果,综合心理学、中医学科意见,给陈星羽下了明确、客观的诊断:外伤损害是造成陈星羽一过性脊髓损伤的直接因素,患者存在的双下肢瘫痪,是由于脊髓一过性损伤(脊髓震荡)合并严重应激反应(急性应激障碍)导致。
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称,医院组织了学科专家,采用了康复、针灸、中西药物治疗,并加强护理及心理干预。治疗过程是比较痛苦的,但陈星羽与医务人员配合较好,所以取得了现在的预后效果。纵观陈星羽的康复过程,是符合该种瘫痪恢复的医学规律的。“目前,陈星羽虽然已经能站立行走,但腿部力量还不强,因此,还需要按照医嘱进行一些康复锻炼。”
上周,记者见到了事发当晚和陈星羽一起值晚班的谭护士,据其称,2月25日凌晨现场和警方公布的视频“基本一致”。
当事人未来是否愿公开露面
一周以来,记者数次走访南京口腔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和南京市卫生局,希望能从不同渠道找到陈星羽本人,了解她康复之后的生活状态,但被告知本人不愿接受任何采访。
口腔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称,陈星羽在出院当天明确提出,她在康复期间,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医院要尊重她本人的意愿。”
南京市卫生局宣传处谭姓工作人员称,由于事件牵涉到受害者本人,卫生局对外发布信息都比较谨慎,涉及个人隐私方面不会介入,“我们只负责病人救治方面”。
“陈星羽康复出院的依据是病情好转,双下肢恢复行走。”谭先生称,她住院治疗期间的费用,卫生系统会给予报销一部分,“她身为受害者,未来是否愿意出面接受采访需征求她个人意愿。如果她愿意,卫生局领导会陪同她出来露面。”
曾在鼓楼医院工作约6年的王医生和部分公众观点一致,他认为该事件已上升成一起公共事件,“能恢复健康,陈星羽和家人总算回归正常生活。对于打人者也是一个好的结果,相信她目前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如果此事没有得到彻底的平息,她可能很难再回到医院一线工作了,毕竟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