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男医生的女生呵护指南

六层楼,妇产科男医生,曾任职于北京知名三甲医院,是活跃在微博、知乎、豆瓣的科普大V。

五年写下超过100万字答疑解惑,是万千女性的“贴心老棉裤”。

他说,红糖水从临床上来说价值不大,类似的还有燕窝、阿胶。

他还说,女生的胸部16周岁以后就基本停止发育,除非隆胸,很难再有明显变化。

他的微博每个月都能收到上万封私信,很多姑娘明明知道正确的知识,却依然被“我妈说”、“我老公说”裹挟着,经期不敢吃止疼药,生孩子不被允许打无痛,避孕不用安全套,非要踩“安全期”……

今年7月,他出版了一本《女生呵护指南》,堪称女生的私密宝典,豆瓣评分8.6,女生从6岁到60岁可能遇到的问题,书里都应有尽有,连男生都“读得津津有味”,可说是“市面上最全面、最有趣、最容易懂的妇科科普读物”,“不知道该不该看医生时,就翻翻这本书”。

有人抨击他“讨好女性”,他却不以为意:“有时候会觉得这么显而易见的不公平,总要有人说出来。毕竟,生而为女性,实在是太太太太太难了。”

六层楼工作照

刚刚过去的十月里,我的微博收到了超过一万封私信。平均下来每天好几百封,其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求助:

我的足疗师按出我有乳腺增生,我该怎么办?

喝尿真的能强身健体吗?

女孩发生性关系后走路姿势会不一样,真的吗?

喝醋蛋液可以治痔疮吗?

裸睡有利于怀孕吗?

经期流鼻血是经血倒流吗

听说女性不仅在排卵期排卵,见到喜欢的人也会即兴排卵,是真的吗?

……

为了让科普直观好懂,我想了很多办法。用水果做演示,用口红色号来说明经血颜色和健康的关系,用甜甜圈来模拟宫颈的各种状态,用西瓜来模拟人工流产的过程……

用水果演示子宫肌瘤的奥秘

用甜甜圈模拟宫颈状态

今年7月,我出了一本书,叫《女生呵护指南》,里面的内容基本上是过去五年我做科普的总结。

这个书的定位就是科普工具书。女性生理、妇科疾病、安全防护……你不用像我们上学那会儿还要先学基础知识和解剖,上去只要带着你焦虑的问题找答案。

一个与妇产科死磕的帅哥

在做科普之前,我是一个男妇产科医生,学习、就业都在北京航母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我第一次出妇产科门诊的时候,诊室在六楼,所以就给自己取名叫“六层楼”。

我上学的时候,男生选妇产科的并不多。我所在的医院,泌尿外科是全亚洲第一,我们两个寝室一共九个人,七个选了泌尿外科。

我选妇产科其实完全没考虑任何性别、社会因素,单纯就是从学术角度,对复杂精细的手术着迷。

当时是经历了一台卵巢癌复发患者的病灶切除手术。我的导师带着一助和我们几个实习生,从下午四点开始做手术,一直做到凌晨三点多,全程接近12个小时。

我们除了切除腹壁腹膜上的很多肿瘤转移灶,还切除了三段肠子、小半个肝。除此之外,还补了膀胱、接了一个输尿管,实际上是一个盆腹腔的综合性大手术,汇集了泌尿外科、普外科、肝胆外科等等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妇产科的范畴。半夜下了手术回到休息室,我还在回忆,就觉得太神奇了,我一定要学这个。

从生理结构上来说,女性的生殖系统复杂很多,确实更容易生病。我们上学的时候,男科在泌尿外科的教科书里是很少的一章,妇产科却是单独的一本书。

但是很多女生都缺乏基本的妇科知识,对自己的身体没有认识。比如宫颈癌,一般是40到50岁高发,哪些人高发?一辈子不做体检的,有阴道异常出血,不提、不管、不去检查的。

HPV疫苗

其实现在宫颈癌完全可以预防,有很明确的癌前病变指征。我接诊过最小的宫颈癌患者19岁,14岁有初次性生活。如果她注射过HPV疫苗,或者在有性生活之后定期做体检,就不会早早失去生命。

有个病人意外怀孕,还是宫外孕,要切掉一边输卵管。这时候她知道后悔了,说:早知道就用避孕套了,都买了,然后一激动没用。我说有那么着急吗?她说例假刚来完,觉得肯定没事儿。

她担心把输卵管切掉一侧,受孕几率是不是会下降,我说至少下降50%。为什么是至少?你单侧发生宫外孕,说明你输卵管本身长得有问题,那么另一侧有问题的概率也很高,所以你第二次还是宫外孕的概率要比第一次高很多。

她说那我怎么办?我说那你说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每天都是这种情况。

21世纪了,中国女性还是深陷生育焦虑

女性缺乏安全感,这是我做科普之后的发现。

最近我收到一条私信,是读者的妈妈不准她摇呼啦圈,理由是对子宫不好。我把它截图发出来之后,留言里大家贡献了很多类似的、妈妈告诉我不要做什么的例子:

女孩子不要吃冷饮、不要穿紧身牛仔裤、不要健身……还有更离谱的:不要吃无花果。种种规训和限制,理由都是:影响生育。

很多女性自己也会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熬夜担心影响生育,过地铁安检担心影响生育,怀孕了用护肤品担心影响胎儿。

人普遍存在生存焦虑,女性除了生存焦虑,还存在“生育焦虑”。大家一定觉得21世纪都过去20年了,生男生女这件事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其实并不是。

我有很多读者都和我求助过生男生女的问题。一个读者第一胎女儿,生完得了产后抑郁还要继续怀孕,原来公婆嫌第一胎是女儿,逼着她追生。生完第一胎10个月后怀上第二胎,安排她到国外去验性别,验出来是女儿就打掉,是男孩才生。

我在医院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高危产妇,生完孩子自己和孩子都还没脱离危险,老公第一句话问孩子是男孩女孩,一听说是女孩,妻子女儿都不管了,转身就溜了。我一直追到医院大门外,在出租车上拦住了他。

还有一个患者,第一胎是女儿,剖宫产。第二胎怀了双胞胎,直到36周发现胎死腹中,又经历一次剖宫产。缓了一年多再次怀上,公婆要求检查性别,结果还是女儿。一开始老公表示和她站在同一阵线,无论男女都生,但他父母到单位去大闹,以死相逼,说:“不会生儿子的,娶回来干嘛?”

老公很快顶不住投降了,留下老婆一个人承受压力。她一度想离婚保住孩子,最后还是决定不离婚、引产。

六层楼与咨询者的对话,图中这位说“我不可能引产”的女性,最终还是选择了引产。

这些都发生在最近几年,甚至是家庭条件、受教育程度都不错的家庭里。她们自己也会说,婆家就是把我当生育机器,但最后还是妥协。

很多人认为女性有子宫,你就必须要生孩子,可它就是一个器官,用不用在我自己。比如我如果今天选择以后只用右眼,永远不用左眼,完全可以闭上再也不用。子宫这个器官,为什么因为我长了我就必须要用?

我还记得有个产妇已经剖过两个孩子了,还要再生,就为了生儿子,子宫壁就0.4毫米,比纸还要薄,马上就破了,还要坚持多怀一天是一天。

我见过最极致的案例是,一个女主持人,27岁时第一次做产检,发现卵巢粘液性囊腺癌,怀孕四个月开始住院。所有医生都劝她把孩子拿掉,专心治病,但她认为这是她唯一一次生育的机会。如果听医生的话开始化疗,那么病不一定能治好,也许再也生不了孩子了。所以她硬是坚持到32周把孩子生下来。

那时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肿瘤长满整个腹腔,压迫血管和神经,不敢想象她每天怎么挨过这些疼痛。28岁时她去世了,她的家人哭着说,宁可她没有生孩子,也希望她还活着。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我没有办法干涉她的选择。我们只能告诉她,各种选择的风险是什么,但选择权在患者手上。我们甚至不能说带有倾向化的话,类似于:如果我是你,我不会这么做。

我导师当时说,我们医生治的是病,这个病人让我们治,是她给我们的特权。她不想让你治,她在第二天就出院走了。想想看这个患者如果去其他医院了,其他医生会比我们照顾得更好吗?会比我们的技术更高吗?如果不会,那为什么不让她在这里完成那件事情?是这样的逻辑。

男女不平等,在妇产科表现得最明显

妇产科疾病还有一个特殊性,是它带来的羞耻感。

但是妇产科里的病人,往往愧疚感比较重,她们会觉得自己得病是不应该的:我怎么能得上这种病,我怎么能给家里添麻烦?

有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女性,一生病住院,首先考虑的是怕给家里花钱,然后是我孩子没人照顾了。她会不停地问医生:我的情况复杂吗?怎么还得做手术?不是说来查一查就完了吗?带着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最好少花钱、别做手术,尽快让我回去,因为我还有我的身份,我是个母亲、是个妻子、同时可能还是某某店的摊主,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至于自己,是排在很后面的。

男女的生理结构差异决定了很多事情。比如说同样产生生殖细胞,同样都要同房,从器官角度来讲,一个是侵入性的,一个是被动性的,问题更多地带给谁?

但女性往往更怕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有的女大学生意外怀孕,去了无良小诊所,人流没做成,先把宫颈搞一通,然后背上了“宫颈糜烂”、盆腔积液、支原体感染这些“疾病”的名称。

而这些名称又是被污名化的。一旦被贴上了这个病的标签,完蛋了,她自己先觉得矮人一头,平时一不舒服就老往这地方靠。对自己的认同也发生了变化:总认为自己很弱,所以不能选择高强度的工作,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因为我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我担心我将来怀不了孕,我要趁早结婚赶快要个孩子……

俗话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但是这和我在临床上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是违背统计学规律的。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相比起来,女性的性需求水平从20岁左右可以一直维持到40岁左右,这之间就存在一个落差,男性为了面子,就想出一些侮辱女性的说法。

与此类似,还有黑木耳、紫葡萄这些词。最可怕的是还有很多女性以此为标准自我审视,其实完全没有任何必要。

私处颜色色卡《女生呵护指南》

男女同房,避孕措施基本都用在女性身上。为什么针对男性的避孕药和避孕措施(比如结扎)很难开展?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男性会担心影响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还有一点就是,男性说他吃了,你能知道吃没吃吗?女性吃是真心想吃,男性可不一定。不避孕的结果,主要是女性承担,但男性吃那个药可能就是为了不用安全套,诉求不一样。有时候他们说老六你说话太直了,我说他们能那么想,你为啥不能那么说对吧?

我当时想直接转发出来,但又怕刺伤两个妈妈。其实她们的答案里面蕴含着与生俱来的偏见:认为男孩聪明是好,女孩漂亮懂事是好,什么叫懂事?就是能忍就忍,别喊别闹呗。

这种偏见很难被察觉,但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女性自己也不自觉地一代一代传播和延续它。而我要做的,就是把它讲出来。

做了这一行,我才知道母亲原来患过产后抑郁

我打小就知道我妈妈“得过病”,每次提到这个事是这样的讲法。生完我和弟弟之后,她总是情绪不好,需要吃药。

我的记忆里有这样的片段:在很黑的房间里,我把我妈哄到床上帮她脱鞋,说妈你先休息,我跟我弟自己煮方便面吃。

直到学妇产科了解到产后抑郁这件事情,又在临床和网上接触了很多患有产后抑郁症或者有抑郁倾向的产妇,我才猛然察觉到我妈那时的病可能就是产后抑郁。

我的原生家庭是很典型的中国式结构。父亲在外干事业、应酬,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全都抛给太太,太太酸甜苦辣一概不讲,全都一个人隐忍扛着。

生完孩子以后,我妈曾经提出想回娘家住。她是家里老小,上面哥哥姐姐都很宠她,家里如果只有一个鸡蛋,肯定是给她吃的那种,但是我爸就不允许。她曾经是个有理想的女性,在那个年代,可能囿于厨房与爱,她的理想破灭了。

近几年可能是因为更年期,她情绪又有波动,情况又变得严重起来。去年,她不再把我当做儿子,而是一个专业人士,和我聊起她的情况。

我跟她说要重视,让她到北京来,我带她去安定医院做了量表和检测,得出来的结果是中重度抑郁跟中度焦虑,然后我们就用药。

现在基本上药可以停了,但是因为秋天抑郁症还是很容易反复,我说你还是坚持吃。

她后来和我说,她这么多年都没有体会过每天的精神状态达到9分甚至10分的那种感觉。结婚之前有过,之后就没有了。一直到最近才又有,久违了的感觉。

她也和我说,有一个当妇产科医生的儿子真好。所以她很支持我做妇产科科普这件事,她觉得挺有意义。

六层楼的画

科普尚未成功,未来仍需努力

因为工作太忙,我和妻子现在还没有要孩子。如果生的话,我想要个女儿,这样我就有用武之地了,可以一直陪伴她长大。这当然是一厢情愿,如果真生个儿子,我肯定也不能退货重来。

我觉得我已经把很多基础问题说得够清楚了,但还是会遇到很多读者和我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妈还是不准我吃止疼片,生孩子我老公还是不让我打无痛……

有时候会觉得做科普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说了很多遍的事情,还是看不到有什么改变,只能再多说一遍。

后来我也想通了,有30%的受众是具有科学思维的,另外30%是铁了心就相信谣言的,还有剩下40%中间派,摇摆不定,我就为了争取这些中间派而存在。

只有那些谣言都死掉了,被归档在历史的尘埃里了,我们才可以不用再纠结它,去说新的问题了,否则的话就要一直提。

我的观点有时也会招来非议,但没关系,科学的特点就是它允许打脸。科学就是在不断打脸中前进的,如果我说的不对,你来指正,我一定会更正、道歉。

子宫发育异常图示《女生呵护指南》

我写的这本书叫《女生呵护指南》,呵护不是说男性呵护女性,而是说女性要呵护自己。

有人问我什么年龄段的女性可以看我的书,我认为女性在来月经之前就应该看过,这样她在遇到身体变化的时候才不至于惊慌无措。最好是家长带孩子一起读,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父女、母女之间建立共同认知。

知识的半衰期只有五年,也许我书里的内容五年后就不够准确了,但是你通过读书会建立一些逻辑跟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做科普的终极目的。

做科普五年来,有一些问题几乎天天会被读者问到,我整理了10条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1.“宫颈糜烂”不是病,不需要治疗。

2.就算没有性生活,也不能避免所有妇科疾病。

3.每次月经的出血量在5ml到80ml都是正常的,月经周期的波动天数在1周之内都是正常的。

4.处女也可以用卫生棉条,处女膜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像玄关一样的装置,里外相通,通道相对狭窄。

5.“蹭一蹭”有可能怀孕。

6.男性结扎比女性结扎更省钱,恢复更快。

男、女结扎手术对比《女生呵护指南》

7.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短效避孕药是安全的。

8.感染HPV不意味着一定会得宫颈癌,仅仅感染HPV,不用治疗。事实上在不治疗的情况下,70%~80%的HPV会在8个月~24个月内被身体自然清除,实现转阴。

9.HPV疫苗可以打,但它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打了疫苗也需要定期体检。

10.月经期间可以洗头、可以吃芒果、可以游泳。坐月子可以洗头洗澡。

除了医疗问题,还总有人拿着微商产品问我是不是智商税,其实很多情况看关键词就能判断,比如有的产品宣称可以做到生男生女、长生不老、永葆青春这些不可能实现的治疗概念。

或者自诩可以根治各种疑难杂症:根治+HPV、宫颈糜烂、不孕不育、乙肝、老年痴呆、酸性体质等(通常好几种一起出现)。

再比如有些产品会以夸张的治疗效率为卖点:三秒变紧、一天变大、三天起效、三个疗程根治等。

如果看到这些“关键词”频繁出现在产品包装和推销人员的话术中,请注意你有可能被骗了,望周知。

THE END
1.妇产科在线专业权威的妇产科网络交流平台3义波妇科视界丨陈义波主任医师:腹 4有例可循丨瘢痕子宫孕妇孕晚期引产 5有例可循丨孕40周、高血压、B族 6陈英医生:两次不良妊娠史+多种流 7王国云教授:当内异症“遭遇”子宫 8杨洁医生:孕早期又见红又腹痛,如 9张霜艳医生:上一次胎停育,这次能 http://www.cogonline.com/
2.妇产科在线专业权威的妇产科网络交流平台·指南共识丨最新发布!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 ·指南共识丨器械阴道助产,昆士兰简短指南要点 ·指南共识丨母乳喂养、哺乳期乳腺炎及乳腺脓肿的管理, ·指南共识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病例荟萃更多>> 1张霜艳医生:上一次胎停育,这次能 http://www.cogonline.com.cn/
3.线上医生问诊24小时免费咨询妇科真实医生问答问题描述:线上医生问诊24小时免费咨询妇科(女,25岁) 病情分析:可能疾病:无 意见详情:你这种情况怀孕的几率非常非常的小,因为可能也有很的一部分精子到了阴道里,你如果非常担心的话,可以用避孕药患者咨询记录 医生回复仅为建议,进一步确诊请到线下医院 线上医生问诊24小时免费咨询妇科(女,25岁) 您好,我是莒县中医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qa/ESNrdR3OmdPmhUaezf-avg/
4.学在兰大兰大大夫打响线上教学战“疫”(2)在直播中采用PBL教学法,同步播放录音案例,结合上传的PPT课件,开展课堂讨论及抢答,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将慕课中学习到的基本知识贯穿起来,带领同学们逐步深入讨论,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重点内容,了解精神科医生诊断思维模式。 (3)在当前的疫情下融入了思政课程,带领学生向前线的医务人员致敬,引导学生对医生职业的崇高https://news.lzu.edu.cn/zt/xxfyfk/67022.html
5.近期有关去医院看病的一些问题,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沪上多家医院陆续发布了部分科室的门诊停诊信息及特殊时期的就诊办法。尽管说,大家在疫情期间尽量不去人流相对密集的医院,但是真正生病了还是要做好防护去看医生。可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必须去医院?不到医院又如何能通过线上问诊并获得专业回复?在家里窝久了,几声咳嗽、一点点不舒服便怀疑自己得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125355
6.在线咨询免费问医生线上问大夫宜康网医生在线咨询平台,汇聚众多医生免费在线解答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图文等多种方式快速问医生。https://www.yeekang.com/
7.“医”心向党守护降——上海市同济医院开展互联网医院线上义诊互联网线上义诊专场 6月26日,恰逢每年六月最后一周的“世界尿失禁周”,我院泌尿外科、妇科、营养科和护理部将联合开展多学科互联网医院义诊主题活动,活动主题为“别让尿失禁成为难言之隐”,旨在通过开展义诊咨询活动,提高患者对尿失禁疾病认知,为患者提供专业帮助。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779849
8.医生在B站直播妇科手术被拘留医疗内容审核难题如何破?南都讯 近日,山东日照市一名医生厉某在B站疑似直播妇科手术,被网友举报后,该医生被刑事拘留,提请批捕,依法依规注销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予以开除,当地管理部门、涉事医院11名相关人员被追责。 在该事件中,涉事各方的法律责任如何厘清?该事件衍生出的网络平台内容审核问题、医生医德医风的线上监管问题怎样破解?南都记者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1/21/c6156650.html
9.妇产科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0篇)综上,成为一名妇科医生是一场长期的战斗,在工作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尽管在岗位上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我依然愉快地和病人相处。我相信,在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我必将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妇科医生。 妇产科个人工作总结 15 自20xx年本人主持全院工作以来,积极协调好领导班子之间的关系,齐心协力、求真务实、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215143018_2389736.html
10.明月何皎皎——新疆妇科医生玛依努尔·尼牙孜的故事如果将中国宫颈癌防治工作的路径绘成一张图,原点在北京——中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林巧稚,上世纪50年代曾走街串巷开展普查,把“预防为主”的理念带给国人。而最西边的坐标,应该在新疆和田。那是一位维吾尔族妇科医生,在风沙肆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标注的。 https://wjw.xinjiang.gov.cn/hfpc/xwxc1/202311/90d7f79d77c4452383d4e6f0d20ee7c8.shtml
11.妇产科医生述职报告15篇经常参加培训学习聆听上级专家学者的讲课,上半年到中医院进修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及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去,能熟练掌握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产科疾病、宫颈糜烂、等及其他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熟练诊治妇科各种急症、重症,独立https://www.unjs.com/fanwenku/411924.html
12.一流医院的妇产科男医生,写了女生呵护指南: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可说是“市面上最全面、最有趣、最容易懂的妇科科普读物”, “不知道该不该看医生时,就翻翻这本书”。有人抨击他“讨好女性”,他却不以为意: “有时候会觉得这么显而易见的不公平, 总要有人说出来。毕竟,生而为女性, 实在是太太太太太难了。” https://www.douban.com/note/740879632/
13.妇产科医生自我评价(通用11篇)妇产科医生自我评价 篇3 在妇产科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掌握了妇产科常见并多发病的诊疗规范和治疗原则,对于妇科、产科常规操作能够达到熟练程度,深受本科带教老师的好评。 通过妇产科实习,巩固妇产科的理论知识,熟悉妊娠、分娩、产后的正常过程及其护理,异常过程https://jianli.yjbys.com/jianlixiezuo/zhongwenjianlixiezuo/607463.html
14.一个妇产科医生的心路历程曾经有一次我的老领导黄院长批评我收病人时面无表情,断然拒绝了病人要求订手术时间的要求导致病人投诉说不要这个医生做手术。这才重新审视发现自己本事不大,脾气倒不小,阅历没有多少,还不知天高地厚,所以人要时常反思自己,沉淀一下浮躁的内心。也感谢一路上各位领导及老师在技术及人格方面的指导,才让我有机会https://www.jianshu.com/p/37d8f0450f73
15.妇产科的陈大夫的微博爱问医生 我已加入微博【爱问医生】医疗健康咨询平台!擅长:妇科和产科各类急危重症、常见病,产前诊断各类疾病、妇科内分泌、不孕不育及妇科肿瘤的诊治如果您或身边亲友有健康疾病困扰,请点击此处向我咨询,我会为您提供具体、专业的指导意见,并充分保障您的隐私。 立即咨询 https://weibo.com/chendaifu
16.付锦华医生集团山东妇科医生门诊时间习惯性(复发性)流产,反复试管失败,反复生化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慢性肾炎,慢性高血压,风湿性疾病,红斑狼疮,妊娠合并高压。不接受咨询其它医生的患者。 简介 付锦华,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锦华妇科医院院长。治疗妊娠合并症并成功妊娠10000余人次,对产科疾病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http://rose13121355.haodf.com/
17.妇产科医生自查自纠报告(精选19篇)时光匆匆,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工作问题,非常值得总结,是时候好好地记录在自查报告中。那么自查报告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妇产科医生自查自纠报告(精选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妇产科医生自查自纠报告1 https://m.ruiwen.com/baogao/670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