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MVD在国内发展迅速,已经凭借其安全、有效的优势成为治疗颅神经疾患十分成熟并常规的手术,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敏锐果敢,勇做时代“弄潮儿”
结缘清华,花甲再创业
作为清华大学医学学科建设的最早参与者之一,左焕琮教授在1995年担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时,即应清华之邀参与规划医学学科。彼时,他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中日医学研究所,并出任执行所长。
2003年起,左焕琮教授开始担任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即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院长。年近花甲,离开优越的三甲医院,接手别人都不愿意尝试的“烫手山芋”,这在当时,惊起多少名家佩服。随着国家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二级医院在改革中受冲击最大,若医院技术力量、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跟不上要求,将被患者无情地淘汰,玉泉医院作为二甲医院,首当其冲。
左焕琮教授初入玉泉医院,面临的就是医院当时病床仅300张、职工500人、年收入不到5000万,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频死僵局。破烂家底、创业之途、艰难险阻,不断考验着创业者的勇气和意志。迎面而来的还有人才问题,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石,要办好医院,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
左焕琮教授曾在采访中表示,“吸引一流的医学专家到一个新的环境工作,除了感情的沟通,更主要是专家希望得到一个比原来条件更好的工作平台和事业快速发展的机会。清华大学具有强大的基础学科(生命科学、理工科等)研究平台和资源优势,目前正向医学领域推进。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的院长,我将全力为来我院工作的医学专家们建造更好的硬、软件条件和工作环境。”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左焕琮教授不仅重视人才引进,还紧抓医院原本人才。他半道接手玉泉医院,对医院新老职工一视同仁,积极加速新老职工融合,让医院焕发生机。他还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解决医院老职工的职称问题。左焕琮教授曾表示,之前这所医院是部委医院,没有承担教学任务,老职工的学历更多的只是本科,但是他们的业务能力强,为医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所以晋升职称不能只重学历,更要看重能力。
穷则思变,为改变医院条件相对落后、亏损严重的严峻局面,左焕琮教授没有因循守旧、顾影自怜,而是不断地找资金找项目,他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医院,结合医院自有资金,建设了医疗教学综合楼,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5年3月20日陪同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在医院调研
在左焕琮教授自请接手玉泉医院时,原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赵南明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正急需像他这样的人才,担心的是他从管理中日友好医院这样大型的三甲医院到领导一个底子薄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如此大的落差他能适应和承受吗然左焕琮教授说:“过去的医学模式主要是经验医学模式而未来医学发展的主要形式是科研医学模式,临床医学和理工科研究相结合将成为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趋势,我选择清华不是看现在而是看将来,我相信有清华强大的理工和生命科学学科群作后盾,经过多年努力奋斗,清华医学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定能实现快速发展令同行们刮目相看。”事实证明,左焕琮教授不仅说到了,更做到了。
此外,左焕琮教授还担任过清华长庚医院建设副总指挥的职务,为清华长庚医院的创立发展倾注了很多心力。他倡导由职业管理者管理医院,同时继续沿用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医院。医院筹建期间,左焕琮教授全面负责医院的学科规划、人才引进等事宜,积极协调多方资源,与台湾捐赠方密切沟通、合作,为清华长庚医院的如期开业提供了重要保证。
勤育杏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6年6月6日,与学生们在一起
在谈到左焕琮教授这位医者、师者、长者时,正像他的学生回忆老师的教诲时所说,“对后辈学生,他总是温和的讲道理,还常常用他自己的经历、感悟开导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而他博闻强识、精力充沛、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却又不怒自威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与他朝夕相对的学生、同事、朋友心中。”
2015年9月10日,左焕琮教授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衍达从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手中接过年度“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的荣誉。他以左宗棠的两幅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和“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与在座教师共勉。他,当之无愧!
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为2015年度“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李衍达和左焕琮颁奖
不辞辛苦,永立临床一线
于祖国的卫生事业,左焕琮教授鞠躬尽瘁,奉献一生。
2015年10月,在病房检查患者术后情况
一杯茶,一支烟,竟成永久的回忆。左焕琮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发给本刊的寄语
于炎冰教授
扫描二维码,前往于炎冰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与左院长共同工作的5年时光,我学习到了很多医院管理的经验、知识和方法。左院长无私地将他的毕生从医、从政的经验传送给我,让我能为清华的医学发展做贡献,实现自己的清华梦。
清华大学是中国每一个学子的梦想之地,能成为清华一分子,是每一个国人的骄傲。我们这些从国内外汇集到清华大学的医生,能够为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发展做点事,不管付出多少辛苦都是我们的骄傲。在这个过程中,左焕琮院长是我们的引路人。由左院长直接引进或间接引进清华大学的医学人才,正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清华大学临床事业的发展默默地耕耘,以期在几十年后结出丰硕的果实。
清华长庚医院神经中心王贵怀主任
参考资料
1.《左焕琮:为梦想的又一段征程披荆斩棘》.清华大学网站
2.《左焕琮院长访谈录》.清华大学网站
3.《李衍达、左焕琮荣获2015年度“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清华大学网站
4.《永远的记忆:左焕琮教授》.神外资讯公众号
5.《李衍达、左焕琮荣获2015年度“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清华大学网站
6.《从“好医生”到“好院长”》.《新清华》第1860期
7.《怀念:把一生献给医疗事业的左焕琮教授》.左氏文化艺术公众号
8.《开拓与创新:左焕琮教授纪念图文集》
10.《上医人物|左景鉴:上医魂,重医人》.复旦大学校友会公众号
12.《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原院长左焕琮教授因病去世》.丁香园网站